祝亚静
(河北省承德市双滦区妇幼保健院, 河北 承德双滦区 067001)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血浆中hs-CRP与sOX40L含量的影响
祝亚静
(河北省承德市双滦区妇幼保健院, 河北 承德双滦区 067001)
目的: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应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血浆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可溶性OX40配体(sOX40L)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于我院治疗的135例ACS患者临床资料,依据阿托伐他汀的应用剂量将其分为高、中、低剂量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各组基于对照组分别予相应剂量阿托伐他汀持续治疗4周。结果:阿托伐他汀各组血脂、血清hs-CRP、sOX40L降低情况与对照组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高剂量组改善效果更加明显。结论:高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ACS,不仅具有显著的抗炎、降脂效果,而且能够改善患者血清hs-CRP、sOX40L水平,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安全理想,应予推广。
急性冠脉综合征; 阿托伐他汀; 超敏C蛋白; 可溶性OX40配体
本文研究ACS患者应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血浆中hs-CRP与sOX40L水平的影响,以指导临床治疗,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于我院治疗的135例ACS患者,依据阿托伐他汀的应用剂量将其分为高剂量组(n=35)、中剂量组(n=34)、低剂量组(n=33)及对照组(n=33),高剂量组男性18例,女性17例,年龄(55.35±4.28)岁,病程(3.12±0. 75)月,UA(不稳定心绞痛)12例,NSTEMI(急性非ST抬高型心梗)13例,STEMI(急性ST抬高型心梗)10例;中剂量组男性16例,女性18例,年龄(54.29±4. 13)岁,病程(3.08±0.81)月,UA 11例,NSTEMI 11例,STEMI 12例;低剂量组男性15例,女性18例,年龄(54.68±4.33)岁,病程(3.17±0.66)月,UA 10例,NSTEMI 10例,STEMI 13例;对照组男性17例,女性16例,年龄(53.82±4.45)岁,病程(3.25±0.61)月,UA 14例,NSTEMI 10例,STEMI 9例。上述四组性别、年龄、病程、诊断方面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入组患者UA、AMI诊断均与心血管病中华医学会分会所制订标准相符,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合并恶性肿瘤、脑卒中及其他类型免疫疾病者,排除急性感染、伴有外伤、2周内实施手术治疗者,排除合并肝、肾系统及脏器严重疾病者,排除他汀类药物既往过敏史及治疗前应用此药物者。
1.3 方法:ELISA试剂盒(元象生物,上海),OX40L试剂盒(R&D,美国)。全自动722型生化分析仪(西门子,德国),80-2B台式离心机(天旭医疗,上海),分光光度计、酶标仪(BIO-TEK,美国),严格按试剂盒说明书操作。入院后各组积极完善检查,对照组予抗凝剂、溶栓剂、钙通道阻滞剂、β阻滞剂、硝酸酯类、ACEI等药物进行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40mg/d、20mg/d、10mg/d,睡前口服,1次/d,四组均持续治疗4周。采用透射免疫比浊法对各组血浆hs-CRP水平进行检测,ELISA法(酶联免疫吸附)对各组血浆OX40L水平进行定量检测,同时对各组血清TC、TG、LDL-C、HDL-C水平进行检测。
1.4 观察指标:观察对比四组治疗前后血脂TC(总胆固醇)、TG(三酰甘油)、LDL-C(低密度脂蛋白)、HDL -C(高密度脂蛋白)的改变情况;治疗前后血清hs-CRP、sOX40L水平的改变情况;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及随访期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选择SPSS19.0软件对数据予以统计处理,以α=0.05为基准,组间相关数据对比选择方差分析及F检验,表示方法为±s;计数资料对比选择χ2检验,P<0.05时认为有统计学差异。
2.1 四组治疗前后血脂改变情况对比:四组治疗前TC、TG、LDL-C、HDL-C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 05),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且阿托伐他汀各组血脂改善情况强于对照组(P<0.05),高剂量组血脂改善情况与中剂量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低剂量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图1。
2.2 四组治疗前后血清hs-CRP、sOX40L水平对比:四组治疗前血清hs-CRP、sOX40L水平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 05),且阿托伐他汀各组改善情况强于对照组(P<0. 05),高剂量组改善情况与中剂量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低剂量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见表2,图2。
表1 四组治疗前后血脂改变情况对比(mmoL/L,±s)
表1 四组治疗前后血脂改变情况对比(mmoL/L,±s)
T值、P值均是不同计量与对照组间的数理统计学结果
组别nTC治疗前 治疗后TG治疗前 治疗后LDL-C治疗前 治疗后HDL-C治疗前 治疗后高剂量组355.42±0.68 3.81±0.64 1.64±0.81 1.15±0.35 3.27±0.57 2.13±0.57 1.16±0.23 1.33±0.27中剂量组345.39±0.77 4.18±0.67 1.65±0.83 1.15±0.52 3.21±0.58 2.45±0.51 1.16±0.24 1.28±0.26低剂量组335.36±0.68 4.33±0.73 1.61±0.73 1.36±0.64 3.35±0.67 2.72±0.46 1.15±0.32 1.19±0.27对照组335.44±0.72 4.92±0.85 1.65±0.87 1.55±0.58 3.35±0.53 3.08±0.52 1.13±0.21 1.05±0.24 T(高剂量)-0.176.100.493.470.607.170.564.50 P(高剂量)-0.870.010.960.010.550.010.580.01 T(中剂量)-0.273.9602.971.035.040.543.76 P(中剂量)-0.780.011.000.010.310.010.590.01 T(低剂量)-0.463.020.202.1003.020.302.24 P(低剂量)-0.640.010.840.041.000.060.770.03 T2(高-中剂量)-0.122.350.050.660.432.4600.31 P2(高-中剂量)-0.910.020.960.510.670.021.000.76 T3(高-低剂量)-0.363.130.162.140.534.680.152.14 P3(高-低剂量)-0.720.010.870.040.600.010.880.04 T4(中-低剂量)-0.170.880.210.630.922.270.140.31 T4(中-低剂量)-0.870.380.830.530.360.030.890.76
表2 四组治疗前后血清hs-CRP、sOX40L水平对比(±s)
表2 四组治疗前后血清hs-CRP、sOX40L水平对比(±s)
组别nhs-CRP(mmoL/L)治疗前 治疗后sOX40L(ng/L)治疗前 治疗后高剂量组3516.62±3.878.85±3.5128.42±9.4518.65±7.27
T值、P值均是不同计量与对照组间的数理统计学结果
图1 四组治疗前后血脂改变情况对比
图2 四组治疗前后血清hs-CRP、sOX40L水平对比
ACS为临床较常见的一种急、危重症。据研究显示,冠脉的局部炎症是ACS发病的关键[1],可以断定,冠脉斑块的炎症活动是引发斑块不稳定的关键因素,也是ACS患者发病的基础[2]。
OX40及其配体能够激活T淋巴细胞介导炎症反应,是重要的信号通路,可调节动脉硬化性疾病炎症介质与多种细胞的表达。而肝细胞分泌的hs-CRP是一种在急性期表达的炎症因子,对炎症、冠脉斑块活动以及心血管事件均具有一定的预测性。据文献报道,ACS患者hs-CRP血清水平与正常人对比,显著增高,应用他汀类药物可以起到强化降脂的效果,不仅可以使LDL-C水平降低,还可以发挥抗炎功效,使冠脉硬化得到改善。由于他汀类药物对HMG-CoA(内源性胆固醇合成限速酶)还原酶活性具有抑制作用,故能提高LDL-C受体,降低胆固醇合成,从而使血清胆固醇、血脂水平降低[3]。本文结果显示,四组治疗后TC、TG、LDL-C、H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但阿托伐他汀各组血脂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这肯定了他汀类药物的疗效,尽管阿托伐他汀高剂量组血脂改善情况与中剂量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但与低剂量组对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说明早期高剂量他汀类药物对降脂具有显著疗效。
[1] 李芝峰,殷跃辉.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2,31(12):1048~1050.
[2] 孙丽娜,王宁夫,康兰,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采用短期强化他汀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4,(5):365~368,369.
[3] 李峰,张军,沈童童,等.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临床观察[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4,39(9):1241~1243.
1006-6233(2016)09-1540-04
A 【doi】10.3969/j.issn.1006-6233.2016.09.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