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 湛, 冯 红, 孟令华, 王丽慧, 谷春芳, 刘书哲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医院, 河北 石家庄 050051)
不同运动强度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干预效果分析
常 湛, 冯 红, 孟令华, 王丽慧, 谷春芳, 刘书哲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医院, 河北 石家庄 050051)
目的:探讨不同运动强度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C和D四组,每组30例。A组患者为对照组,每天自由活动,B组轻强度运动,C组中强度运动D组重强度运动。观察患者血脂、血糖、体重指数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结果:接受运动干预的患者血脂、血糖、体重指数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均出现了明显的改善(P<0.05)。并且C组患者各项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其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适当的、科学的运动干预治疗,对控制血糖、血脂、体重指数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均有明显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2型糖尿病; 运动强度; 血 糖; 血 脂
本研究采用不同运动强度的耐力运动对2型糖尿病进行干预,观察不同运动强度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而为2型糖尿病患者制定出适合自身条件的并且有效的运动治疗方案。
1.1 一般资料:研究选取2015年3月至2015年9月石家庄市第二医院住院的已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将所有患者根据入院顺序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A、B、C和D组,每组30例。年龄18~60岁,男性75例,女性45例,全部患者均有明确糖尿病史,并且愿意参加本研究,能耐受不同强度运动,无其他严重并发症患者。排除其他病变,如颈腰椎病变(神经根压迫,椎管狭窄,颈、腰退行性病变)患者;脑卒中患者;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有严重静脉血管性病变(静脉血栓、淋巴管炎)者。其中A组患者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20~58岁,中位年龄43岁,病程2~8年;B组患者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19~57岁,中位年龄44岁,病程3~9年;C组患者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20~60岁,中位年龄45岁,病程4~9年;D组患者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18~59岁,中位年龄42岁,病程3~8年。四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基线FBG、HbAlc、2hPG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
1.2 方法:全部均进行规范饮食及药物降糖及维生素B1、甲钴胺等对症治疗,控制血糖平稳。A组为安静对照组每天自由活动,B组为轻强度运动,C组为中强度运动,D组为重强度运动。观察12个月。运动方式选择简单易行的有氧运动:快走或慢跑、糖尿病操,每周至少3次,完成至少150min的运动,在餐后1.0h~1. 5h进行,运动前15min热身运动,运动后慢走5~10min。运动中随时补充水分,随身携带疾病急救卡及糖果,避免低血糖发生。运动强度:轻强度即运动时最大耗氧量<40%,即用靶心率计算运动中脉率<基础脉率+(运动中最大脉率~基础脉率)×40%;中强度即运动时最大耗氧量达到40%~60%,即用靶心率计算运动中脉率=基础脉率+(运动中最大脉率~基础脉率)× 40%~60%;重强度即运动时最大耗氧量>60%,即用靶心率计算运动中脉率>基础脉率+(运动中最大脉率~基础脉率)×60%。(最大脉率是=210~年龄。通过运动中自测桡动脉脉搏,达到强度后坚持20~30min)。
1.3 观察指标:主要是观察患者经过12个月不同强度的运动后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治疗前后患者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的水平变化情况,运用离子交换高压液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1]。
1.4 统计学方法:将研究所得的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LSD -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四组患者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变化比较:全部患者经过12个月的运动干预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四组间的两种指标进行比较,C组患者的改善程度与其他3组相比较更为明显,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 四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变化比较
2.2 四组患者体重指数及血脂变化比较:全部患者经过12个月的运动干预后,体重指数及血脂水平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间比较,C组患者与其他3组比较,改善程度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见表2。
表2 四组治疗前后体重指数及血脂变化比较
糖尿病是以血糖升高为主要表现的代谢性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已有2亿的糖尿病患者,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3亿,是继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之后的第三大慢性病[2]。我国已经成为糖尿病患者大国,运动是2型糖尿病的基础治疗之一,适当运动可减轻体重,改善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水平,并且可以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是对糖尿病进行预防和治疗的主要手段。在之前治疗糖尿病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患者对饮食和药物治疗的比较认可,并且也比较容易坚持,但是对运动治疗的方法,大部分患者存在一定的认识缺陷[3]。所以说,如果将运动疗法与药物治疗、饮食控制相结合,不仅可以提高糖尿病的治疗效果,还可将并发症的发生得到明显的缓解,但是如果运动方案不合理,如强度过大,则有可能产生相反的效果,可以引起如高血压、心绞痛等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制定合理的运动方案,选择合适的强度,是运动治疗糖尿病的关键。目前2型糖尿病患者对运动干预治疗的认识比较缺乏,尤其是对于一些年龄较大的患者,常会担心运动会加剧高血压、心脏病等,所以说根据不同的患者制定不同的运动方案是当前医护工作者的工作目标,制定每个患者合适的运动方式以及强度,并且长期坚持,可以对2型糖尿病患者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
本研究选取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四组,观察不同运动强度对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经过12个月的运动治疗后,患者体重指标、血脂、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与单纯药物治疗相比,均有明显的改善,而中等强度的运动对于降低血糖水平,改善血脂、体重指标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效果更为明显。说明长期的锻炼可以增加胰岛素受体和胰岛素的结合能力,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使得肌肉对糖的氧化、摄取以及利用有明显的增加,进而使得机体的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出现明显的降低;同时,运动还可使机体对游离脂肪酸的利用度得到了明显的提高,降低了甘油三酯的水平;运动也可提高脂蛋白酶的相对活性,促进低密度脂蛋白向高密度脂蛋白进行转换;运动还可是机体血凝得到改善,增强心脏以及肺脏的各项功能,并且还可使得患者的体重得到明显的降低,使应激发生出现明显的减少,同时还可对神经内分泌进行调节。研究还发现,患者坚持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可以明显改善心理状态,对焦虑、恐惧以及抑郁的状态都有明显的缓解,使得患者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1] 唐秀慧.不同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疗效对比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9(20):169~170.
[2] 席桂香.糖耐量异常和空腹血糖受损患者的健康教育[J].医药前沿,2014,(6):120~121.
[3] 魏琼.2型糖尿病的康复护理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1,6(10):115~116.
1006-6233(2016)09-1486-03
A 【doi】10.3969/j.issn.1006-6233.2016.09.033
河北省卫生厅课题,(编号:20150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