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融合背景下图书馆知识服务

2016-11-01 08:41郑杰李东鑫韦春伊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知识服务全媒体媒体融合

郑杰 李东鑫 韦春伊

关键词:全媒体;知识服务;媒体融合

摘要:新媒体的发展促进了媒体融合,媒体融合会给图书馆的知识服务带来显著的影响。文章分析了新媒体与图书馆知识服务之间的关系,列举了知识服务深度融合的三个方面,提出了在媒体融合背景下知识服务的发展与转变的策略。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6)09-0085-03

随着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获取和使用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大中小“三屏”成为展示信息的重要窗口。以此为契机,新兴的传播媒体正改变着传统的信息传播媒体一统天下的局面,它们利用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的特点,逐渐成为人们的宠儿,并对传统的出版业、媒体业与图书馆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图书馆应该开始顺应趋势,尝试利用新技术,使用新兴媒体向用户提供多种方式的信息知识服务。

媒体融合是近年来行业领域与学术界热烈讨论的课题,它影响着与信息的生产、组织、传播、保存相关的行业,包括图书馆业。图书馆以丰富的馆藏纸本资源与数字资源为基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快媒体融合,给用户提供符合需求的信息与服务。

1媒体融合与知识服务

1.1媒体融合

在1983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伊契尔·索勒·普尔早在其著作《自由的科技》中提出了“传播形态融合”,预测了未来媒体会呈现一种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1]。此后国内外的学者从多个角度对媒体融合展开了研究,其中比较知名的有美国的安德森·纳奇森的媒介联盟论,他认为印刷型、音频、视频和互动数字媒体组织直接结合成为可操作的文化战略联盟就是融合媒介[2]。在李奇·高登的媒介融合的形态研究中,他认为根据不同的传播语境,媒体融合可以分为所有权融合、策略性融合、结构性融合、信息采集融合、新闻表达融合这些具体的形态[3]。国内学者李良荣定义媒体融合是各种媒体形态的边界逐渐消融,多功能复合媒体逐渐占据优势的过程和趋势,是全方面、深度的融合[4]。蔡雯则提出了媒介融合的手段,媒介融合包含了内容的融合、渠道的融合、终端的融合三个方面[5]。2014年,我国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强化互联网思维、使用先进技术、加强内容建设是媒体融合的基础,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是媒体融合的着力点,构建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是媒体融合的目标。

国内外学者在研究的过程中,多从传统的媒体行业的角度来解读媒体融合,重点放在了媒体融合平台的构建、信息生产传播的过程改进等方面。对于图书馆,理解媒体融合是构建新形态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关键因素之一。

1.2图书馆知识服务

知识服务是图书馆为适应知识经济与网络数字化信息传播的冲击,依靠自身的优势,开展的新型图书馆的核心服务。张晓林认为知识服务是以信息知识的搜寻、组织、分析、重组的知识能力为基础,根据用户的问题和环境,融入用户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供有效支持知识应用和知识创新的服务[6]。他还提出与传统的信息服务相比,知识服务无论在观念还是服务方式上都是全新的工作方式[7]。经过近二十年的研究与发展,知识服务不论是在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研究者普遍认为图书馆知识服务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利用自身的馆藏信息资源与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为用户提供知识产品或解决方案的高级服务形态。

2拥抱新媒体的知识服务

2.1知识服务与新媒体

长期以来,图书馆依托纸本信息资源向用户提供信息服务。伴随新技术的出现,新形态媒体极大地影响了用户的信息行为,“桌面+移动互联网”占用了人们过半的媒体消费时间,人们利用微博讨论重大事件,快速传播信息;利用微信阅读文章,了解新信息。图书馆在巨变中应顺应趋势,积极拥抱新媒体。据黄国凡等统计,截至2014年8月,省级、副省级公共馆中有超过1/2开通了移动图书馆、超过3/4开通了微博、超过1/4开通了微信;“211工程”高校中有近4/5开通了移动图书馆、超过1/2开通了微博、超过1/4开通了微信[8]。

新媒体应用蕴含的数字化的信息为知识服务提供了便于搜索、采集、利用的原材料。利用全文检索技术、图像识别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知识服务可以根据用户需求,提供符合用户特定需求的知识产品。如:中国科学院的知识创新工程项目建设了五个大型学科门户网站,搜集组织了相关学科的信息资源,面向广大科研工作者提供知识导航服务[9]。图书馆利用新媒体加强与用户的交互,随时随地提供参考咨询服务,利用发现系统向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推荐,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

2.2媒体融合的挑战

新媒体出现后,图书馆开始利用它进行品牌宣传、资源推广、读者服务,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不少图书馆由于服务理念、信息技术、资金人员的制约,知识服务仍然距离用户的需求有着较大距离。如:传统的学科导航浏览体验不佳,使用效果大打折扣;在微博、微信上发布的内容以文字图片的转载为主,内容之间没有形成知识链;互动咨询存在用语不规范、响应不及时甚至不响应的情况。

媒体融合对图书馆的知识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是内容的简单照搬,不是咨询工具的简单扩展,而是在内容生产方式、信息传播方式、管理运营方式三个方面进行深度融合:①立体的内容生产方式。依据不同媒介的特点,确定内容边界,根据它们的传播规律对知识进行二次甚至多次加工,生产有针对性的内容产品。例如定题服务,大篇幅罗列的文献列表被篇幅短小、观点鲜明的文章取代,扩展的内容以超链接进行补充;或使用不同的媒体需要进行排版和格式转换,例如移动端加入短视频,图文并茂的非密集排版更受用户的欢迎。②互动的信息传播方式。互动性是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在传播上存在的最大区别。在传统的知识导航、定制服务、参考咨询、团队知识服务中,图书馆并未重视与用户之间的互动沟通。媒体融合要求图书馆的网站、社交平台不能只用于信息宣传,应重视各个媒体的互动功能,让读者发声、让用户传播,扩大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影响力,扩大知识产品的受众群体。③垂直的管理运营方式。部分图书馆的新媒体传播服务由馆员兼职运营,很少设置专门的岗位或组织团队对新媒体运营进行研究和实践。兼职馆员由于时间、精力、认识原因很难发挥媒体的功效,甚至有的连基本服务也无法保证,一些馆出现了微信、微博账号被盗发广告或不良信息的情况。新媒体的传播应用涉及内容编排、接口开发、营销策划等一系列的环节,图书馆要针对新媒体服务培养专门的管理运营人才,在资源上提供支持,以适应新媒体的发展。

3媒体融合背景下知识服务的模式

基于媒体融合的发展,不仅要求图书馆使用新技术,利用新媒体,而且需要深层次整合资源,融合渠道,扩大覆盖面,提供符合用户需求的信息产品与服务。由此,图书馆知识服务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转变。

3.1加强互动,满足用户需求

媒体融合下的图书馆知识服务需要转换思维,深入了解用户的需求,解决他们的问题。用户的需求各有不同,有的希望图书馆帮助获取文献全文,有的想收集某一主题的图书及相关信息资源,有的则希望与馆员探讨图书馆的发展问题。馆员需要在交流中发现用户显性问题背后隐藏的服务机会。馆员可以通过文献与用户探讨信息的搜索技巧、获取途径,加以总结并推广;交流过程中馆员可以有效地了解需求,快速准确地完成多种类型信息资源的定位及采集;馆员专业的咨询服务可以使用户感受到尊重,通过不断改进服务的水平与质量,使其更具科学性。

3.2设计产品,生产流程再造

媒体融合进一步拓展了图书馆新媒体应用的广度与深度,以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为基础,一次收集、多种生成、多元服务,形成立体化的多种传播方式的全媒体产品。全媒体产品不代表着仅靠一个产品就包罗了各个媒介形式,而是发挥长处,把多种媒介的产品进行有机地组合,从而形成可以互相链接、重点突出的全媒体产品包。多种媒介的特点不同,决定了图书馆在提供服务产品的时候,需要根据目标对服务产品的媒介组织结构与生产流程进行调整和改变。第一,需要根据媒体融合的要求,对负责知识服务的部门进行虚拟化重组,进行团队优化。根据不同媒介的特性,制作多样化的信息产品,并以服务的最优化为原则进行不同程度的整合,形成知识服务产品链。第二,加强信息资源的采集、组织,更好地把馆藏资源与网络可信资源结合起来。第三,根据媒介的特点和用户的使用习惯,图书馆可以把传播媒体分为社交媒体、信息媒体和数据媒体三种形态。社交媒体可以发布视频、图片等富媒体信息,让用户快速聚焦并抓住重点内容。信息媒体包含了图书馆网站、知识发现系统等。用户目的性较强,能专注使用服务及产品。图书馆可以通过信息媒体向用户推送产品与服务。数据媒体将海量的数据进行处理,以显性的形式表现出来,快速帮助用户以多维视角来处理繁杂的数据。

3.3加强合作,融入传播体系

媒体融合带来多个信息相关行业的深度融合,是知识生产、传播、扩散与利用过程的融合。图书馆需要与各类媒介平台、传播渠道加强合作,融入一体化的传播体系内。这包括两个方面的合作模式:①跨区域、跨行业的馆际融合、文献信息共享合作模式。如“国家数字图书馆”构建的覆盖全国的数字文献保障体系[10]、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CALIS)通过云服务为全国1,200余家高校提供文献保障服务[11]。上海市打造的新形态的图书馆联合体为民众及企业提供各类知识服务,这种模式让图书馆突破了单个图书馆在物理馆舍、资金投入、技术水平方面的种种限制,通过资源、服务的联合共享,扩大了图书馆服务的范围,提升了服务的能力,这与媒体融合对图书馆知识服务的要求是不谋而合的。②媒体职能增强的知识服务模式。除了知识服务,利用丰富的馆藏资源进行文化传播,普及科学信息也是图书馆的重要职能。目前图书馆的文化知识传播功能颇有局限性,需要融入现代化的全媒体传播体系中。图书馆应该和传统媒体及新媒体开展合作,以独立的视角,关注热点、剖析真伪,有针对性地提供相应的知识服务产品如分析文章、科普视频、相关资源整合包等来推动知识的传播,树立正确的信息观、科学观、价值观。当图书馆的声音频繁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公众会逐步认同图书馆的媒体属性,了解并使用图书馆的服务,图书馆可以在现代媒体的传播系统中占据一个重要的位置,以此促进图书馆的知识服务升级转型。

4结语

媒体融合的内涵与外延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和演变在不断地创新。图书馆是一个生长中的有机体,互联网思维、媒体思维、用户至上思维,为知识服务的演变注入新的血液,大数据技术、新媒体技术,为知识服务的发展提供了助推燃料。当前媒体融合的理念在不断发展,新的技术、新的渠道在不断出现,图书馆仍需要以信息转化为知识为基础,不断探索,找到自己新的定位,提供符合用户需要的知识服务产品。

参考文献:

[1]孟建,赵元珂.媒介融合:粘聚并造就新型的媒介化社会[J].国际新闻界,2006(7):24-27.

[2]蔡雯.新闻传播的变化融合了什么:从美国新闻传播的变化谈起[J].中国记者,2005(9):74-76.

[3]蔡雯.从“超级记者”到“超级团队”:西方媒体“融合新闻”的实践和理论[J].中国记者,2007(1):80-82.

[4]李良荣,周宽玮.媒体融合:老套路和新探索[J].新闻记者,2014(8):16-20.

[5]蔡雯.媒介融合发展与新闻资源开发[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7):126-129.

[6]张晓林.走向知识服务:寻找新世纪图书情报工作的生长点[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0(5):30-35.

[7]张晓林.重新认识知识过程和知识服务[J].图书情报工作,2009(1):6-8.

[8]黄国凡,肖铮.图书馆新媒体服务的实践与思考:以厦门大学图书馆为例[J].情报资料工作,2014(6):85-88.

[9]赵东.Web2.0与图书馆2.0:图书馆学科建设中的服务创新[J].图书情报工作,2010(23):98-101.

[10]张芳宁,陈鹰.图书馆全媒体融合服务的路径和动因[J].图书与情报,2012(3):76-79.

[11]王文清,张月祥,陈凌.CALIS高等教育数字图书馆技术体系[J].数字图书馆论坛, 2013(1):29-36.

(编校:崔萌)

猜你喜欢
知识服务全媒体媒体融合
构建图书馆知识服务理论体系的思考
嵌入心理契约的馆员知识服务能力建设研究
从西方国家保护消费者权益政策看用户信息消费的安全管理
浅析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全媒体环境下主持人竞争力的提升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打造微公益品牌的“全媒体路径”
浅谈电视新闻的创新
实施三三战略 强化内容生产 推进媒体融合
论循证新闻的方法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