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慧
[摘 要]近年来,随着移动支付、大数据、云计算、社交网络、搜索引擎等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成熟,快速抢占金融高地,逐步形成自身特有的发展模式,不但对银行业务造成直接的影响,也间接冲击了银行的经营管理模式。本文以此背景为着力点,以商业银行为出发点,力图通过介绍互联网金融的特点及当前的主要发展模式,分析其对商业银行造成的威胁。更重要的是,研究商业银行如何在这种威胁中,如何发挥商业银行服务的优势,弥补劣势,通过有效的措施,提高商业银行的竞争力。
[关键词]互联网 中小商业银行 发展之道
中图分类号:D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2-0239-02
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产生的一种新型金融运作模式。它依托大数据、云计算、搜索引擎等互联网技术,将线下的金融服务转移到线上,实现支付中介、资金融通等金融功能。互联网金融以其低成本、灵活高效、极致的用户体验等独特优势,在存款、信贷、支付等方面不断冲击着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发展。
一、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目前,按资金来源和用途划分,商业银行业务主要包括资产业务、负债业务、中间业务。贷款业务是商业银行最主要的资产业务,是银行息差收入的主要来源。贷款业务主要包括个人贷款和企业类贷款。存款业务是银行从事贷款、投资等其他业务的资金保障,是商业银行发展的核心动力,是银行最传统、最基础的负债业务。中间业务是指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主要包括支付结算类、银行卡类、代理类业务等。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不断撼动着商业银行的金融中介地位,下面主要从银行资产、负债、中间业务角度来分析其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一)对资产业务的挑战
互联网融资平台借助互联网技术及其强大的信息资源,打破了商业银行传统的信贷业务模式。以P2P网贷为例,通过互联网线上审批,简化了贷款审批流程,大大缩短了整个资金借贷过程的交易时间、节约了借贷双方交易成本。对于资金需求方来说,互联网金融产品更加个性化、多元化,不仅拓宽了融资渠道、提升了融资体验度,同时,也有效解决了资金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难题。互联网信贷,导致银行客户资源转移,传统信贷业务量减少,银行收益受到影响。
(二)对负债业务的冲击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的冲击主要表现在对储蓄存款的影响上。与传统银行业务相比,互联网金融产品具有投资门槛低、高收益、低成本、流动性强、灵活便捷等优势,产品一经推广,便受到广大客户的青睐,并迅速吸纳了大量小额资金。以余额宝为例,自2013年6月13日余额宝正式上线以来,截至2016年6月12日,三年期间,余额宝用户数超过2.95亿,为用户带来收益572.93亿元。二季度末,余额宝资产规模突破8000亿,与此同时,余额宝不断向三四五线城市及农村地区延伸。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出现,一方面,对社会资金产生挤出效应,造成银行客户流失,传统存款业务受到严重威胁;另一方面,面对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激烈竞争,银行融资成本增加。
(三)对中间业务的挤占
以移动支付和第三方支付为代表的网络支付方式的发展,不断分割着中小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其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支付结算业务、代理类业务等方面。
支付结算类业务方面,互联网支付的线上支付方式不受传统银行物理网点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更加快捷、高效,受到广大客户尤其是年轻客户群体的欢迎,商业银行传统的支付功能不断弱化。另一方面,快捷支付等新兴互联网支付方式的出现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银行电子银行客户的分流。代理类业务方面,商业银行通过与基金、保险公司合作代销基金、保险等产品获取部分手续费收入。随着第三方支付服务领域的不断扩大,与基金、保险等公司的合作加强,必然加剧中间业务市场的竞争。与此同时,代缴水电费、代缴话费等部分传统代理业务也逐渐被互联网支付所替代,加速了商业银行的“去中介化”进程。
二、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中小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
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之间既存在竞争,又互为补充。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在给商业银行带来冲击的同时,也成为推动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的外部驱动力。
对于中小商业银行,由于其存在资产规模小、网点覆盖范围窄、品牌影响力弱等先天性劣势,与国有银行及其他大型商业银行相比,各项业务市场占有量可谓沧海一粟。随着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以及监管压力的增大,在当前互联网金融浪潮下,对于处于银行系统劣势地位的中小商业银行而言,如何审时度势、利用自身优势、创新业务发展模式、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已迫在眉睫。
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强势来袭,中小商业银行应顺势而为,运用互联网思维,汲取互联网金融营养,加快银行转型。
(一)转变经营理念,坚持“以客户为中心”。
将“以客户为中心”充分贯彻到商业银行服务的各个环节。在产品设计环节,运用互联网的大数据资源和技术分析手段,细分客户群。要求商业银行不仅要注重客户的年龄、学历、职业、性别等显性因素,同时也不能忽视其受教育程度、兴趣爱好、收入来源构成等其他隐形因素的作用,通过对客户群体的进一步细分,为不同的客户量身定制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提升用户体验度;业务办理环节,在风险可控的范围内,精简业务流程,提高业务办理效率,减少客户等待时间;在产品和服务的“售后”环节,加强与客户的互动,主动建立对新老客户的回访制度,听取客户的建议和需求,提高客户对产品和服务的依赖度。
(二)创新产品类型,提升业务水平。
1、强化资产管理。加强与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合作,利用其强大的数据库资源,对客户信息及信用状况深入挖掘。将客户网上交易记录、信用评价、资金状况等,作为商业银行开展信贷业务的信息补充,实现对客户信贷需求的精准定位。在充分的数据分析和科学的风险把控基础上,利用互联网线上管理平台,发展互联网信贷模式,提高信贷业务办理效率,降低贷前、贷中、贷后等环节的管理成本、提高风险识别和防范能力,从各环节把控风险,降低不良贷款率。同时,利用中小银行优质的小微企业资源,不断发展小微企业信贷。目前,我行贷款的风险防控能力较弱,贷款产品的研发存在不足,在降低不良贷款率方面仍需下功夫。
2、加强对存款客户的需求分析,增强客户粘性。实时监控客户资金,分析客户的资金规模及投资结构,加强对高净值客户的重点维护。同时,根据客户的需求偏好设计差异化的产品及营销方式,创新理财产品,完善线上综合理财管理平台,推出特色化理财产品和专业化理财产品咨询等增值服务项目,提升客户的满意度,增加资金沉淀。为满足不同客户群体的投资需求,可在现有传统存款业务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个人存款类自动理财产品。
3、重视中间业务的发展。随着存贷息差的缩小,中间业务收入成为商业银行提高利润的新的竞争点。目前,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占比较低,业务品种单一,产品多以较低层次的支付结算类、银行卡类等业务为主,中间业务的发展依然停留在依靠降低手续费来吸引客户上,这种被动的发展方式,无法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商业银行应主动与第三方机构合作,不断丰富中间业务品种。如,加强与当地公共事业单位的合作,利用先进的第三方支付系统,实现水电费、暖气费、燃气费等的自主缴纳,满足客户的日常消费需求。同时,加强与基金、保险、担保公司的合作,促进基金、保险代销、投资担保、咨询顾问等新兴中间业务的发展。近两年来,我行已经初步实现了代缴暖气费、代缴话费、代销理财等部分中间业务功能,并在积极申请基金代销资格,但总体看来,中间业务覆盖范围较小,中间业务收入微薄。我行应在大力拓展银行卡功能的基础上,加快基金、保险、咨询等其他中间业务的发展,丰富中间业务品种,改善我行收入结构。
(三)搭建电商业务平台,拓展业务范围
商业银行拥有大量的客户资源和现金流,电商平台的构建,可以将商业银行的现有客户直接转化为电商客户。另外,电商平台的建立对商业银行而言意义重大。首先,增加了银行的盈利渠道。零售商的进驻,银行可以从中获取部分佣金,同时客户日常交易形成的沉淀资金对商业银行来说具有增加存款的作用。随着电商平台业务功能的完善,也将带来部分中间业务收入。其次,促进业务的发展。对于信贷业务而言,银行通过分析客户在平台的日常交易数据,判断客户真实经营状况及信用等级,使贷款的审批和发放更加合理高效。另外,电商平台的建立,使银行的部分业务由线下转移到线上,提高了业务办理效率和客户体验度。目前,我行正在着力建设综合积分系统,系统投入运营后将更好的实现客户、电商与我行的互利共赢。
(四)大力发展直销银行
直销银行依托互联网技术,将传统银行产品转移到线上进行消费,只要有电脑、手机或者电话,客户便可随时享受银行的产品和服务,永不“打烊”、快捷高效。由于节省了线下网点的运维费用,因此可以更好地让利客户,为客户提供高收益、低手续费的产品。直销银行的线上运营模式更好的弥补了商业银行传统网点在互联网金融线上环节的不足。目前,多家商业银行已经建立了各具特色的直销银行。如北京银行的“北京银行直销银行”,南京银行的“你好银行”,包商银行的“小马bank”、徽商银行的“徽常有财”等。在直销银行的建设方面,我行仍处于空白阶段,在后续工作中,应紧跟时代的步伐,加快推进直销银行建设。
(五)完善电子银行渠道覆盖
与大型商业银行相比,中小商业银行存在网点覆盖范围小、网点服务人员少等弱势。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更加剧了其劣势地位。因此,中小商业银行应重点推广和完善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电话银行、电视银行等电子渠道功能,使客户足不出户即可享受银行的产品和服务
综上,中小商业银行应充分发挥其在经营管理灵活、亲民便民、特色化强等方面的优势,利用互联网技术改造银行传统发展模式,以客户为中心,创新产品品种,简化业务流程,拓展业务渠道,提升业务水平,不断满足客户多元化的金融需求。同时加强与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合作,推进直销银行建设,以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邱峰.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冲击和挑战分析[J].吉林金融研究,2013 (8)
2.白金枝.互联网金融发展及其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4.
3.孙杰.大数据时代的互联网金融创新及传统银行转型[J].财经科学,2015 (1)
4.袁博,李永刚,张逸龙.互联网金融发展对中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3 (12)
5.杨建新.互联网金融大发展形式下国内商业银行的对策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
中国科技博览2016年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