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溪馨香驻流年
——彭飞《艺史丛考》序

2016-11-01 21:55尤汪洋
关键词:林风眠美术史学术

尤汪洋

(河南大学 宋代艺术研究所,河南 开封475001)

琴溪馨香驻流年
——彭飞《艺史丛考》序

尤汪洋

(河南大学 宋代艺术研究所,河南 开封475001)

偏处南疆角隅岭南师范学院的彭飞教授是国内新起的极少数实证性中青年美术史家之一。彭飞藉由现代国内外各种电子数据库有效利用之便利,其民国美术史专题,古代美术史专题,近现代美术史,尤其是林风眠、国立艺专(中国美术学院)、北平艺专(中央美术学院)校史等专题系列研究的广度与深度,在当今国内美术史学研究以论带史外强中干视野与语境映照之下,复能论从史出的实学考证精神焕发出承继乾嘉学界更新的光辉。《艺史丛考》汇编其20余年来持续刊发的重份量专题论文,其研究选题、内涵与方法,必将为当下与未来美术史实证优秀传统之回归提供有力启迪与观照价值。通过微言表意叙事实践,对艺术史家鲜活成长过程个案的性灵精神回顾,触及和隐现当代高端学术人才外流,研究方法论革新,出版管理暨教育评估机制弊端,人性发现、互补与完善等社会问题,再现和重构当代资本侵凌处境下学术人生艰难探索历程和勇于现实中追求理想实现的明心见性之可贵。

彭飞;艺史丛考;林风眠;国立艺专;北平艺专

岁月如梭,与彭飞(图1)共涉艺术史之途二十又三载矣。迩年彭飞拟出《林风眠研究丛稿》屡尝告余,相与勖励。余嘱其毋宁纂辑文集,遂选所刊论文60篇成《中国美术史研究丛稿》[1](P001-004)。余复告云可勉题曰《艺史丛考》(图2、3)上下二卷,分列古代、近现代美术史研究,彼亦然余言。乙未乾月中九前夜,嘱序于余。一觉方醒,时光倥偬,丑时感怀,略陈如次。

癸酉桂月,与彭飞同学于浙江美术学院史论系。当年12月16日,在浙江省人民大会堂将校名更为中国美术学院,时专请吴冠中先生作校友代表发言,学术探索精神深印胸中。时校友邱振中先生在江西师范大学,出书嘱校友洪再新先生作序,洪老师却请彭飞来写。时彭飞刚上大一,坚辞不肯,后遂无果。可知彭飞谦逊与自知之明,更示洪师青眼器重与培育提携。

闻壬辰槐月恩师任道斌先生来汴,彭飞专嘱余打印其《明实录》画家考证[2]等论文请任老师批评指教,时其该篇数万字长文已刊于鲁迅美术学院校刊《美苑》。任老师系明史专家、美术史论家与鉴定家,擅长元明清美术史研究,昔尝教授我们班中国元代美术史等专题课程。不意任先生说均已读到过彭飞这些论文,称赞他在那样艰苦环境中能做出这样的研究实属不易。余电话转述任老师的表扬,彭飞应能心中大慰了。

老师的鼓励对学生信念培养从来重要。“实属不易”诚任师肺腑之言。先生尝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从事研究多年,有赵孟頫、董其昌、方以智系年三种,足以立世,非庸工所可望其项背。先生云自京下到地方,没了史料也就无法再做研究,转而游心于书画暨山水玩赏,足娱晚年。傅孟真竭尽史料“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与董玄宰“烟霞供养”“眼前无非生机”之境,领略者固寡矣,遑论其雅玩深趣哉。

洪再新、范景中诸先生对学术的敬畏、痴心与践行精神深远影响我们这一辈同学的身心和信念。潘天寿先生“名利之心,不得不死;学术之心,不得不活”[3]可做座右铭。学问要坐十年冷,实在太短。实际怕是要耗尽毕生了。适性随缘,明德格物,毕竟根本不是强迫的事。

因洪老师上课经常表扬,彭飞便成了学习的榜样。彭飞的书多,所以我常从宿舍103到隔壁与他玩谈。因缘班主任潘耀昌老师让我们班在初办的《美术报》采访撰稿(彭飞《藏画相养:倪龙江先生》、尤汪洋《玉皇山下画家村》等)和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编辑书稿(《廖辅叔文集》、蔡仲德《中国音乐美学史》等),与彭飞的交情遂始于采访、撰稿与买书。要解决很多专业问题、撰述体例等,不得不去书店淘书。彭飞告我“我们所学的专业,就是要大量买书,买有用的书,终生能看的书,基本经典书或工具书等”,那时是冯远先生倡议文化部高额缴学费实验期(先在几所艺术学院推行,2年后即向全国文理科高校推广),我们都经济拮据,彭飞看过的书常倒卖给我,现在我书架上还摆着从他手里买下的五卷本《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他还曾带我去找杭州古旧书店,我还淘宝配齐过1964、1979、1983年版的《辞源》。本科毕业时,我们同到河南大学应聘,后阴差阳错,我终去了出版社,彭飞回了潜江师范。离校前,同往邮局寄书,发现邮钱太多,需要一二百元,我俩当时都是特困生,根本付不起。最后校方派车送我们到钱江货运站,我和彭飞的书分别打包各自装进一个集装箱,按包裹运,很便宜了,记得我书7.2元,彭飞的书像是14元多,比我的贵一倍,可见其多。在校比书定价、版本、质量,比买书、比“淘书”、比“藏书”的兴趣岁月随着我们都离开杭州而烟消云散,化进了记忆深处。

陈继儒《小窗幽记》云“人欲求道,必于功名上斗一斗方心死,此乃真实语”,年青人,岂易透脱红尘清凉。昔客杭求学最膺弘一法师,尝于毕业前与学弟王君永亮同赴虎跑泉领略弘一红尘胜迹,毕业后旋返郑州任河南美术出版社编辑,约彭飞同编《弘一大师谈艺录》(图4)[4]。后又同纂《林风眠谈艺录》(图5),敬献于沪上国美举办之“林风眠与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国际学术讨论会,时托任道斌先生赠书于林校长义女冯叶。冯女士在会上发言畅述许江院长到香港专请协商配合允办会议之事,追忆林先生文革终日战战兢兢心理恐惧之境况,独手举《林风眠谈艺录》[5]赞誉有加,称述此未名作者编纂之举方为踏踏实实地真正为林先生做些历史工作,而绝不欢迎再使林先生蒙尘政治并沦为利用工具。说到痛处,恸哭失声。余思选题确立、编纂艰难,感冯女士言行,亦泪流满面,泣不成声。拭泪转眸窥校友,总编王安江先生(雕塑系前辈)亦正神情肃穆庄严。

图1 2016年8月彭飞在汪洋开封书房

图2 河北美术出版社2015年8月版彭飞《艺史丛考》封面

出版社经济困难常拖欠作者稿费。彭飞向出版社来信讨要两本谈艺录拖久的稿酬,引起新社长张森先生重视。社长把彭飞的信转交给我,嘱我一定要妥善处理好作者关系。那两本书系我和彭飞合作,我领稿酬后似曾于12月给彭飞电话说截留装修新房稍待年后还他,他口头答应心里怕是埋怨怕我不还他钱所以写信似向社长告状,我尽快给彭飞汇款并写信致歉。我觉得有些对不住彭飞。时隔数年,彭飞来郑州我家,倒一再向我致歉起来,说自己原来有多么不懂事。人生路长,这事没影响我们的友谊,但相互了解更深更密了。最怕彭飞一到家就开始选书,说这本书你得送给我,那本书我得看,这套书你也得送我,那套书你怎么有好几本?这些你都得给我。我说给你钱都行,但绝不要拿我的书。他偏不依不饶,说“《陈传席文集》这套我必须拿走!”“我不管,反正这些书我都得带走”。我舍不得,俩人说恼了,他就仗着醉意怨声载道:“你自己是出书的,还会缺书!我不管你,到底我得拿走!”后来,他还写信说非常需要我邮寄给他陈瑞林著的《中国西画五十年》等书,我便说“借给他”,邮寄后十几年再不见还我音信。他太好书了。我们是同类项,能不冲突吗?书到用时方恨少,哪一本书一时找不着常跟丢了魂似的,心疼啊。

图3 彭飞《艺史丛考》二封用林风眠《鹭鸶》图

图4 谷流(尤汪洋笔名)、彭飞《弘一大师谈艺录》封面

图5 谷流(尤汪洋笔名)、彭飞《林风眠谈艺录》封面

现代学术似正由纸本向数据库革命。去年彭飞从北京中央美术学院开会过汴,又到我家来。但令我惊疑的是,住了一周多临走都没再抢我的书。以前总恨不得把我书架上的纸本书全印在心里做成目录,这次却不再多看书架,醉心于我VPN电子文献下载,夜以继日。连熬几夜后,我劝他得歇歇,可别把身体熬垮了,屡劝方罢,一睁眼儿便又把自己挂在网上。我与他交流,担心和讨论我们彼此的身体暨熬夜的危害。不服老不行。但他和我想的一样,有时候赶时间追文献恨不得把所有相关专题史料全部下载到自己硬盘,不得不熬夜。他说他自己在湛江家中也是一样,经常熬夜搜索下载文献,没日没夜。台湾的、香港的、民国的、日本的……各种数据库,更要命更关键的是试用数据库、古籍库,常常时间有限,过阵子就没了。有时需要必得的文献,他甚至专门跑到中山大学、广州、武汉等地花钱买得允准下载、复印或抄录人家所藏自己认为极重要的专题文献。搜尽奇峰打草稿,竭尽史料方可能探究,做史学考证,这些都实在是没有办法的事。有时甚至得无限期搜寻和等待某些重要文献,得到处去跑去找去印去下载,去不成得不到不得不使人徒然长叹甚至对学术忽生绝望。由史生论与以论带史探索方法存根本差异,偶或研究数年进到死胡同无解更是常有的事。又如潘天寿先生言“学术之境界,为一些人辛苦一世所不可梦见”,诚哉笃论。明德格物,践行见性,谈何容易。

继《弘一大师谈艺录》(1998版,与谷流合编)、《林风眠谈艺录》(1999版,与谷流合编)之后,彭飞与朱朴先生合编《林风眠文集·林风眠长短录》(2014版)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对林风眠史料的穷索、熟悉与探究,使彭飞研究林风眠的数万字长文被收录进中国美术学院编印的林风眠专辑,[6]加之对林风眠研究的系列丛稿发表,并拟出版《林风眠年谱长编》,使彭飞逐渐成为林风眠研究的实质性领先专家而必享誉于不久的将来。其研究从林氏出发,扩及近现代美术史、音乐史(如拟出版《杨仲子年谱》)、雕塑史(如研究刘开渠,拟出版《中国现代雕塑史》等)、名人年谱长编(《江小鹣年谱》等)及美术辞典(如《中国近现代美术辞典》)等工具书,侧重于国立杭州艺专(今中国美术学院,如林风眠系列研究)与国立北平艺专(今中央美术学院,如徐悲鸿系列研究)校史研究等。

彭飞并非仅以研究近现代或民国美术史见长,《唐英督陶研究两题》是在彭飞本科毕业论文基础上的充实,《〈明实录〉所见明代宫廷画家史料札记》(2.3万字)全文刊载于鲁迅美术学院校刊并获1600元稿酬,《明末清初的书画鉴藏家王鹏沖》《边景昭的交游及其相关问题研究》《朱孔旸生平及其〈湘江烟雨图〉考释》均为彭飞明代艺术史考证的代表作,他关于明代美术史的探讨得到任道斌老师的认可,绝非虚誉,而是完全靠史料说话。由《元代书画鉴赏家陆友生卒年考》《王蒙中年游寓京师考》《南宋书法家吴琚生平及其〈焦山题名〉考释》《宋代画院画家补正》《宋代画家燕肃生年考辨》《五代宋初画家郭忠恕生年考辨》《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小考》《谍画丽影: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等论文可看出彭飞美术史探索触须延伸到明清,上溯元、两宋和五代。虽然从整体上看,彭飞似未形成宏观美术史探索体系,但他的学术是踏着地气徐徐前行的,他走的是艺术史专题实证道路。几乎没有一篇论文是虚空漂浮的,即如为《荣宝斋》杂志撰写的20多篇系列论文,也一样论据翔实、论证充分,逻辑周密,假、大、空、应付、造作与彭飞是完全绝缘的。

图6 “北平艺专与民国美术学术研讨会”参会者合影(后排右二为彭飞)

时下科研及学术评估机制存在极大而严重危机。连李克强总理都意识到职称论文化的虚伪与危害。四川大学青年教师微信日记一夜之间“从教学死去”“由论文转世”更可谓一针见血。教育、科研行政化,著述出版市场化,职称评定人事化,发表论文卖菜化,人文精神沦落为口号被招摇过市。真正的研究者,一般是不去抢各种课题争做老板的,出书发论文应是从不掏版面费而只挣稿酬的。然世风日下,权利倾轧,强势尸位素餐,弱势真研究学术者往往没有条件,没有经费,不屑于搞关系、争课题、买版面、弄职称,不斤斤于利益纷争,想做出好的成果总显得更加艰辛与悲壮。余常与彭飞谈论及此,相觑黯然。吾辈先天不足,没有辜鸿铭、王静安、陈寅恪、钱钟书、梁思成那些先生的家学师承、文史根基与经济条件,但至少还能够矢志理想,人格独立。心灵能悠闲自由的人可谓幸福。尝欲邀彭飞来河南大学同探艺事未果,幸纂彭飞学术简历暨著述目录存稿。曾列其85篇论文目录表,后附备注云:“除《中国画的思维方式很重要——王黎明访谈》《民族精神视野下的雕塑与材料》二文为邀稿外,其余全为自由投稿,全部不需版面费。多有稿费。除《湛江师院学报》及增刊二篇规定必需带学生名字,《刘开渠雕塑成名作研究》一篇带大学同学名字外,其余多为独立署名。近年常有《文艺研究》《美术研究》《中国书画》《荣宝斋》《雕塑》《东方艺术》《东方早报·艺术评论》诸杂志报刊邀稿。”可知彭飞已逐步得到学界认可,央美学术会上发言似惊四座(图6),香港博士学者角隅执彭飞之手感叹曰“当今开学术皆是赶场,像你这样还一直持续做研究的人太少了”,央美殷双喜总编(《美术研究》)在看到彭飞投稿邮件后马上手机告知论文已被录用[7],《文艺研究》也开始向彭飞邀稿。与那些拿着三五万元去做活动费、去买论文、买版面费发表一篇文章的教授们显然分道扬镳,实质上或许从不在一条道上走过。不遭人妒不为才,何必在意别人讥讽为“你就只会每年发表很多核心论文别的什么都不会”呢?

但彭飞并非不想当教授。“夜以继日搞研究,连牙齿都掉了两颗”,彭飞不无凄凉地说:“但咱们都是真心喜好这事儿的,咱也不会别的,也不可能把精力换使到别处”。所以他教课、申报课题、研究诸项齐头并进。2000年左右余尝受《艺术探索》所托采访过尚扬先生,尚先生直言不讳当下艺术家不忌讳名利,人都在世上生活,理想与现实有些疏离固好,但有紧密方显出疏离价值。艺术家如此,美术史家更不例外。又有能得幸免呢?洪再新先生15年前尝来信告示哈佛大学草坪上一碑铭云:现实总紧随着理想主义者的脚步前行。人们莫不在现实中理想,并努力把理想转换为现实。和世上更多的人们一样,彭飞在努力着,一如那些历代前辈高人。且看全才如坡公者,其《行香子·述怀》尤云:“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休(他本一作‘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不如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窗前忽然花开落,天外依旧鸟飞回。春来秋去烟霞尽,舞完戏罢坟墓堆。服石酗酒酿糖尿,椎琴裂画恨锦灰。高山流水抹诗史,明月清风共与谁。

乙未乾月中九熹微,山客笔意匆草于悬河南岸铁塔湖上。

[1]彭飞.艺史丛考[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15.

[2]彭飞.《明实录》所见明代宫廷画家史料札记[J].美苑,2011(06).

[3] 尤汪洋.美术鉴赏[M].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2005.

[4] 谷流,彭飞.弘一大师谈艺录[M].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1998.

[5]谷流,彭飞,林风眠.谈艺录[M].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1999.

[6] 彭飞.林风眠与“北京艺术大会”——纪念林风眠110周年[C]//许江,杨桦林.林风眠诞辰110周年纪念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0.

[7]彭飞 .1918年—1937年国立北平艺专教职员名录[J].美术研究,2013(03).

J05

A

1003-9481(2016)06-0016-04

尤汪洋(1973-),男,河南孟津人,任职于河南大学宋代艺术研究所,研究方向:中古美术史论、书画史藉、中国艺术经史学。

猜你喜欢
林风眠美术史学术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林风眠《静物·瓶花》
高校美术史课程教学改革之我见
纪念林风眠诞辰120周年系列活动剪影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中外美术史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林风眠:鹜影中增添一分清寂的幻想
林风眠与20世纪的中国艺术
师范院校美术史课程教学研究
——以专科层次美术史课程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