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性本科院校“90后”大学生择业心理调查
——以龙岩学院为例

2016-11-01 20:50:46卢小珍卢卫军李雄文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龙岩被调查者薪资

卢小珍 卢卫军 李雄文

(龙岩学院, 福建 龙岩 364000)

地方性本科院校“90后”大学生择业心理调查
——以龙岩学院为例

卢小珍 卢卫军 李雄文

(龙岩学院, 福建 龙岩 364000)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高校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长,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不断呈现出各类择业心理问题。通过对地方性本科院校“90后”大学生的择业心理问卷调查,研究分析“90后”大学生的一些择业心理问题,并对地方性本科院校“90后”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提出建议性对策。

地方性本科院校;“90后”;大学生;择业心理;调查

Abste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college graduates, the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employment process present allkinds of psychological problems of profession. Through analyzing research data of the local undergraduate colleges“90 after”CollegeStudents' employment of psychological questionnaires, some suggestion countermeasures have been put forward.

Key words:local undergraduate college;“90 after”;college student;the option psychology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态势已日趋严峻。据统计,与2015年的749万高校毕业生相比,2016年将增加20余万人,高达770万。[1]龙岩学院作为闽西革命老区唯一的地方性本科院校,因地域的问题,进校招聘的单位多为福建本省以及龙岩本地的企业,对于来自全国二十多个省市生源的学生,这些往往不够,满足不了他们往大城市、大企业就业的意向,从而造成学生有业不就,招聘企业招不到人的现象。当今社会,应聘者的就业选择机会不断增多,但对于高校毕业生来说,求职队伍以及就业竞争力也在不断加大,由此引发的择业心理问题也不断凸显。作为“90后”大学毕业生,具有时代鲜明的特点。并且地方性本科院校由于升本建院时间不长,受学科建设等的影响,办学水平及培养的学生无法跟名牌大学及老牌大学相比较,所有这些因素均或多或少的影响着地方性本科院校“90后”大学生的择业心理。为进一步了解和分析地方性本科院校“90后”大学生的择业心理,课题组以龙岩学院为例,对2015届及2016届学生通过自填电子问卷的形式,了解地方性本科院校“90后”大学生的择业心理问题,并为学生及学校提供指导性意见和建议,从而培育学生健康的择业观和更高质量的就业,为地方经济服务。

一、调查对象概况

从2015年3月开始,课题组成员先后对龙岩学院2015届及2016届毕业生进行抽样电子问卷调查,合计回收的有效问卷为2027份。其中男学生904人,占被调查人数的44.6%,女学生1123人,占被调查人数的55.4%;城镇籍学生618人,占30.5%,农村籍学生1409人,占69.5%;独生子女483人,占23.8%;来自经济较好家庭1684人,占81.9%,来自经济较差家庭343人,占16.9%。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研究对象分布情况

本课题调查内容以了解地方性本科院校的“90后”高校学生在选择就业时的动机、认知、方法以及价值观等几个方面为主。调查通过各学院辅导员协助发放网络问卷,通过网络问答方式进行,并通过查阅文献和资料等对数据分析形成最终研究报告。

二、调查结果分析

表2 “90后”大学生择业理想选择情况

(一)择业期望值较高,功利性倾向明显

1.就业去向趋于稳定

从表2的就业去向调查显示,公务员或事业单位是毕业生首选的就业工作岗位,被调查者中有37.0%的人选择了此项;其次是企业单位,占33.0%。有13%的学生选择继续深造,2%的被调查者选择了出国。并且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环境下,被调查者中有15%的人选择自主创业,这与“90后”大学生不受自由限制、敢闯敢干的时代特点是分不开的。总体而言,学生就业的方向是多元化的,但是趋于稳定的就业工作岗位还是“90后”大学生的首要选择,这与传统的家庭教育和当今优越的社会成长环境是分不开的。

2.就业区域偏向发达地区

从预计的就业区域来看,被调查者中,有31.2%的人选择大城市,27.6%的人选择中小城市,只有12.7%的人选择了城镇,合计这些占被调查者人数的71.5%。而就业区域选择中西部等偏远地区的只占9.2%,这些学生中也绝大多数是来自中西部地区,他们选择往往是回家乡就业。被调查者也有19.3%的学生在就业区域上选择皆可以,也就是说哪里有利于个人的发展,就选择到哪里就业,随意性较强。

3.就业薪资期望较高

在“90后”大学生择业理想选择时,被调查者对薪资的期望值在2000至3000以及3000至4000元的分别占35.7%和35.2%,而选择2000元以下的只占13.0%,还有16.1%的人对薪资期望值选择无所谓,此类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一般属于中上水平,他们认为只要有一份工作就可以,对薪资待遇没有过高要求。对于选择薪资较高的学生来说,他们多数来自家庭经济一般或较差的家庭,承受生活、家庭、甚至学费还贷的压力,迫切希望就业后能有较高的薪资,来缓解各类负担。可见,对于地方性本校院校,学生选择就业薪资期望值集中在2000-4000元。

(二)自主意识明显,自信心不足

表3 “90后”大学生择业动机及认识等选择情况

1.择业自主意识日益加强

从表3“90后”大学生择业动机及认识等选择情况中对工作意义的选择可以看出,被调查者中选择就业岗位时,考虑个人发展和维持生计占调查总人数73.1%,为社会做贡献及其他分别占21.0%和5.9%。可见,“90后”大学生在择业时,考虑自身发展及生计已占绝对多数,自主意识已逐渐加强。

2.职业定位不明确

在被调查者,当选择职业定位时,选择非常明确和比较明确的占59.0%,39.0%的学生表示不太明确,而3.0%的学生则表示从未考虑过自己的职业定位。在选择就业前景时,59.0%的被调查者表示有压力,28.5%的表示迷茫,只有12.5%的被调查者表示有自信。可见,被调查者中有近半数的人未明确自己的职业定位,他们对自己的职业认识不足,对自己今后要做什么、能做什么以及怎么去做等认识不清。这就造成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无法进行有效的职业探索,无法正确认识就业市场。对自己的职业定位不明确,无法更好的学习相关知识,也就造成对自身的就业前景迷茫等。

(三)就业渠道多样,有依赖心理

表4 “90后”大学生择业方法及择业价值等选择情况

表4数据显示,“90后”大学生主要的就业渠道分别是:新媒体、社会招聘、校园招聘以及家庭和社会资源等。其中,被调查者中选择利用新媒体就业的占77.0%,这符合时代的特点。在择业影响因素占前三位的分别是个人发展前景、薪酬和福利、父母期望。他们所占比例分别为56.5%、45.3%和42.9%。排在第四位的则是考虑公司发展,占32.5%。可见自身发展和公司薪资福利是影响“90”后大学生择业的重要因素,而家庭因素也无可厚非的影响着求职学生的理想职业形成。为此,被调查者中,在选择职业困惑解决途径中,选择咨询朋友家长等的占了61.0%,这与他们的时代特点和生存环境是分不开的。

三、地方性本科院校“90后”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对策

(一)学生层面:提升综合素质,加强择业竞争力

大学生的择业过程是一个漫长的、充满竞争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饱满的自信是择好业的基础。为此,求职者在大学整个学习期间,要不断加强自己理论知识、社会实践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社会交流能力等各种能力,全方位提升个人素质,加强自身的择业竞争力。

首先,夯实专业基础知识,培养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在就业市场中,用人单位在招聘人员时,其中一个重要步骤就是与专业知识相关的笔试。假如应聘的学生有扎实的丰富的专业知识,他在笔试环节中就容易胜出,也就容易顺利进入下一面试环节。故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要不断加强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并通过各级各类专业实践活动不断增强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巩固理论知识。

其次,拓宽知识面,增强社交能力。用人单位在选择人员时,除了专业知识,更重要的一点是看应聘者的团队合作能力,组织沟通能力。为此,求职者在高校学习期间应多参与各级各类活动,多多锻炼、提升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拓展见识。努力提升综合素质,使自己成为一个复合型人才,不断提升自己的择业竞争力。

(二)学校层面:加强就业指导,夯实择业资本

大学生的就业指导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学生到毕业季时才需进行就业指导,而是在学生一进入大学学习,就要开始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等一系列就业指导服务工作。

首先,加强《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2]要深入了解“90后”大学生的时代特点和求职择业心理,并有针对性的制定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体系,针对不同年级进行不同内容的指导,并将实践内容纳入课堂,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把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服务工作贯穿整个学习过程。

其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良好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服务离不开一支职业化、专家化的教师团队。但往往很多高校无法做到就业指导服务的职业化和专家化。特别是一些新建的地方性本科院校,承担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及服务的老师还停留在学工队伍上,没有专门的师资队伍。他们因事务繁多,而无法专心于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的课程的授课与服务工作。为此,学校应根据需要,努力组建一支专兼结合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并成立专家库,形成校内外优秀职业与就业指导资源。

第三,加强学生择业心理健康教育,形成积极健康就业心态。大学生的择业心理问题产生除了自身原因之外,还有来自家庭、社会、学校等影响因素。对于学校,应积极开展提高择业心理素质和职业技能等各类比赛、讲座、专题教育活动等,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职来职往系列活动、创业计划大赛等;邀请校外优质企业家、优秀就业校友、创业成功校友等进校开设职业指导讲座等;开设各类择业心理讲座、就业政策讲座;开展择业心理辅导等活动。等等这些丰富择业专题教育活动,能使学生及时了解就业政策、形势,了解社会形态,从而了解自己的职业特点,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和择业心态。[3]

(三)社会层面:提供就业保障机制,合理用人。

首先,政府提供就业保障,完善人才市场机制。经济发展情况与提供的就业岗位和选择的就业岗位数量一般成正比关系。各级各类政府,尤其是高校所在地政府应加强经济建设,缩小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差距,广纳人才,快速发展。并加大各类就业扶持政策和社会保障制度,完善人才市场机制,为求职者提供便利。

其次,用人单位公平公正,合理使用人才。用人单位应取消招聘过程中过分重视学校、学历、各种资格证书等的限制,为各类毕业生提供公平公正的就业岗位,重视个人能力,合理使用人才。消除学生择业的负面情绪,提升他们在择业过程中的自主意识和竞争意识,努力做到以岗定人、以人配岗。[4]

[1]职业规划.2016届毕业生就业前景[EB/OL].(2015-05-27)[2016-03-25].http://zhiyeguihua.yjbys.com/jiuyeqianjing/276645.html.

[2]叶任泽.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15(1):129.

[3]张铮.高职院校学生择业心理教育研究—以安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D].西安:西安科技大学,2013:24.

[4]简旭飞.高等教育大众背景下大学生择业观问题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4:21-31.

责任编辑:张 翔

Sample Analysis about the Option Psychology of Local Undergraduate Colleges“90 after”College Students——A Case Study of Longyan University

LU Xiao zhen LU Weijun LIXiong wen
(Longyan University,Longyan,Fujian,36400)

1009—0673(2016)05—0100—05

G444

A

2016—09—06

龙岩学院青年攀登项目,项目编号:LQ2014036。

卢小珍,女,福建龙岩人,龙岩学院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就业创业指导。

猜你喜欢
龙岩被调查者薪资
新时期单元控规动态维护探索实践——以龙岩主城区为例
不简单以“住房薪资”引才——遵循“一步一重天”的人才发展规律
当代陕西(2022年6期)2022-04-19 12:11:58
一个可供选择的全随机化模型
童迷黑白秀
童话世界(2016年25期)2016-08-24 03:29:06
龙岩:“三色”发力 崛起提速
红土地(2016年9期)2016-05-17 04:31:51
龙岩全面推进“九措到户”打赢脱贫攻坚战役
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意识调查报告
余姚市民幸福感民意调查分析
你为何不能幸福地工作?
东西南北(2004年8期)2004-08-27 04:3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