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固定短语“N1来N2去”的句法语义分析

2016-11-01 20:50:46翟玲玉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句法短语语义

翟玲玉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贵州 兴义 562400)

类固定短语“N1来N2去”的句法语义分析

翟玲玉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贵州 兴义 562400)

作为类固定短语,“N1来N2去”具有特有的语法特点和语里意义,而目前学界尚未对这一特殊格式进行细致描写和解释。从语言事实出发,运用小三角理论、语法化和认知语法的相关理论,分析并尝试揭示“N1来N2去”格式的句法语义特点和规律:句法上,分析该格式的结构特点、句法功能和特点;语义上,探析格式的语法意义、内部成员及格式的语义特征。

类固定短语;N1来N2去;语法特点;语里意义

Abstract:As a kind of quasi-fixed structure,“N1来 N2去”has unique grammatical features and semantic meaning,but there is no comprehensive descriptions and explanations about it in academia at present.Based on the language facts,applying Xing Fuyi’s Little Triangle Theory,grammaticalization theory and cognitive grammar theory,this paper studies the special structure“N1来 N2去”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grammar and semantic meaning:on grammar,analyzing the structure’s structural features,syntactic functions and characteristics;on semantic meaning,analyzing the structure’s grammatical meaning and semantic feature.

Key words:quasi-fixed structure;N1来 N2去;grammatical features;semantic meaning

一、引言

现代汉语中存在很多诸如“思来想去、忙来忙去,明来暗去、直来直去,眉来眼去、风里来雨里去”等这类“X 来 X去”(“…来…去”)结构,其中,X可以是动词、形容词、名词等,前后两个X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这类结构介于固定短语和自由短语之间。陆志韦(1956)最早对这类短语进行分析,称其为“并立四字格”,而张斌先生(1988)最早将这类结构命名为“类固定短语”,并认为“仿造的成语的含义可以根据字面来理解,这一点跟一般短语相同。但是它们有特有的格式和功能,跟某些成语近似”①。

目前学界对“X来X去”的研究,基本上是针对X为动词的“V来V去”式的研究,本文拟讨论X为名词性成分的“X来X去”式,并将该格式记为“N1来N2去”。文章将从语言事实出发,运用小三角理论、语法化和认知语法的相关理论,从句法、语义两个角度着力探析并尝试揭示“N1来N2去”格式背后形成的种种条件、特点和规律。句法上,分析该格式的结构特点、句法功能和特点;语义上,探析格式的语法意义、内部成员及格式的语义特征。

二、“N1来 N2去”的句法分析

“N1来N2去”作为类固定短语,构成复杂,表意丰富,在语法上呈现出一定的特殊性,从语法角度来看。

(一)“N1来 N2去”的结构特点

“N1来N2去”在结构上,既有固定的语型部分,也有可变的替换成分,可替换的成分非常复杂但又体现出一定的规律性②。

1、内部构成

“N1来N2去”格式由固定的语型部分“…来…去”和可变的替换成分“N1、N2”共同构成。

关于“来、去”,“来、去”在“N1来 N2去”格式中为后助动词(太田辰夫,2003),有时意义比较实在,具有实在的动作趋向意义和反复义;有时意义比较空灵、虚化,不表示具体的趋向,只表示反复义。如:

(1)在湖北首倡“空勤式”服务,使它魅力日增、美名远扬;随着车来车去、人来人往,它也把文明之花播撒在荆楚大地……(1996年11月份人民日报)

结构上,“N1来N2去”以动词“来、去”为核心,也就是说“来、去”决定了整个结构的语法性质,即谓词性结构。

关于 N(N1、N2)。根据检索的语料,我们发现N(N1、N2)具有以下形式特点:

1)N的词形构成

“N1来N2去”中的两个N即N1、N2指的是名词性成分,N1、N2可以同形,也可以异形,异形的两个N即N1、N2意义之间具有对举性或关联性。在词形上,它们可以为名词性语素,如“春来春去、寒来暑去”,可以是名词,如“刀来剑去、人来马去”,也可以是名词性短语,如“风里来浪里去、饭店里来饭店里去”。

2)N的音节构成

两个N的音节形式既可以为单音节,如“风来雨去、拳来脚去”,也可以为双音节,如“大车来小车去、飞机来飞机去”,还可以为多音节,如“电话里来电话里去、风雨里来风雨里去”。但从语料中发现,单音节名词构成的“N1来N2去”数量上占绝大多数,相对其他音节形式构成的“N1来N2去”,语义内涵也更丰富些。

2、对N的选择

通过语料考察,我们发现能够进入“N1来N2去”格式的名词性成分大致可以归为以下三类:

1)指称人或事物的具体名词,如“人来车去、雀来燕去、刀来剑去”中的“人、车,雀、燕,刀、剑”;

2)表示季节、时令、时间的名词性语素或时间名词,如“春来冬去、寒来暑去、朝来夕去”中的“春、冬,寒、暑,朝、夕”;

3)表示方位、处所的方所名词或短语,如“南来北去、风里来雨里去、飞机里来飞机里去”中的“南、北,风里、雨里,飞机里”。

以上三类名词性成分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意义,即动态性。其中,第一类和第三类名词性成分的动态性表现为空间上的位移性,第二类的动态性表现为时间上的推移性。一般来说,这些名词性成分大多为自主名词,自身能够产生空间位移或时间变化,如“人来马去、春来冬去”中的“人、马、春、冬”,或者在外力的作用下能够实现空间位移,如“刀来剑去、飞机来飞机去”中的“刀、剑、飞机”。这样一来,进入“N1来N2去”格式的名词性成分都具有一定的主体性,因而也就能充当广义上的施事,处在施事的位置上。

由此推知,那些不具有动态性的非自主名词,或者说具有静态意义的物质名词,一般不能进入“N1来N2去”格式,如我们通常不会说“灯来灯去、地板来地板去”等,当然,在具体语境中可能会出现这类情况,但也只是临时的、暂时性的,具有很强的语境依赖性,一旦脱离语境便不能单说。可见,并非所有的具体名词都能进入这一格式,需要我们区别对待。

此外,抽象名词由于本身意义抽象,一般不能充当施事,所以也不能进入“N1来N2去”格式。如我们一般不说“社会来社会去、意识来意识去”等,在我们所掌握的语料中也尚未发现N为抽象名词的语例。

(二)“N1来N2去”的句法功能和特点

因“N1来 N2去”是以动词“来、去”为核心,由两个同为主谓结构的“N1来”和“N2去”对举组成,所以该结构整体上属于谓词性结构。语言事实表明,“N1来N2去”在句中的句法功能比较灵活,同时,对位次和前后成分也具有一定要求,呈现出相关句法特点。

1、句法功能

“N1来N2去”在句中主要作谓语,也能作定语、状语和宾语,少数情况下能作主语和“得”后补语;同时,在语流中还可以作小句或复句中的分句。

1)充当谓语

“N1来N2去”属于谓词性结构,因此在句中其句法功能主要体现为充当谓语。如:

(3)练习中刀来剑去,碰伤失手是常有的事,可他却从未因此而影响过练功。(李首义、吴煮冰、彭克云《少林僧生活揭秘》,作家文摘1993B)

值得注意的是,“N1来N2去”不能作光杆谓语,即不能单独出现在谓语的位置上,而只能是谓语的组成部分。所以在作谓语时,格式前面一般要出现相应的状语成分对它进行限定和修饰,使句法自足,如例(2)中的状语“练习中”,或者后面出现相应的后续成分或带上标记“的”,使其语义自足。

2)充当定语

“N1来N2去”在句中充当定语时,具有很强的状态描写性,且一般只是对名词性中心语进行修饰描写,而不进行限定,如:

(3)那是五月的天气,小太阳撅着血盆似的小红嘴,忙着和那东来西去的白云亲嘴。(老舍《老张的哲学》)

(4)那些在酒吧间里扭动着屁股,撩着长发,叼着香烟或是啜着香槟的眉来眼去的少爷们和小姐们……(王蒙《蝴蝶》)

例(6)中的“东来西去”拟人化地描写了白云的可爱动态,例(7)中的“眉来眼去”修饰的是“少爷们和小姐们”,描写的是他们相互间的神态。

3)充当状语

“N1来N2去”在句中充当状语时所起的语法作用和作定语的情况类似,即一般起修饰描写的作用,而不起限制作用。如:

(5)秦妈妈看她们婆媳两个刀来枪去地一句顶一句,她插不上嘴,便坐在床上静静地听下去。(周而复《上海的早晨》)

例(5)中“刀来枪去”是对婆媳顶嘴的形象描写。

4)充当宾语

“N1来N2去”在句中充当宾语的情况不多,一般出现在感官动词的后面,如例(6)中的“看”:

(6)却有一片霜红的叶子,兀自高高地站在枝头,看雁来雁去,云卷云舒。(1996年11月份人民日报)

5)充当主语和“得”后补语

“N1来N2去”在句中充当主语和补语的情况特别少。作主语时,后面的谓语一般是关系动词“是”,表示判断或评论。如:

(7)文坛上,风来风去、潮起潮落,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也是一种正常的现象。(1996年1月份人民日报)

作补语时,一般放于“得”字后面作“得”后补语,对动作进行状态描写,如例(8)中的“云来雾去”作“讲”的状态补语,描写了“讲”这一动作的状态。

(8)老丁讲得云来雾去,他越听越糊涂,但他还是很乐意听,他就是要装出一副无聊的样子,让老孔他们消除疑心。(刘醒龙《菩提醉了》)

6)在语流中作小句或作复句中的分句

“N1来N2去”可以在语流中单独作小句,或者作复句中的一个分句,这类用法比较多见,且主要是N为单音节形式的“N1来N2去”式,后面一般与四字格连用,使句子显得节律整齐,带有书面色彩。如:

(9)潮来潮去,历尽沧桑,郑智化说,“这点痛算什么”。(1993年1月份人民日报)

由于这类作小句的“N1来N2去”在语义上属于非独立小句,具有非自足性,所以其后必须出现后续句,句子语义才会完整。

2、句法特点

“N1来N2去”在具备上述各种句法功能的同时,也呈现出了相关的句法特点,主要体现为“N1来N2去”句法形式的非宾性和句法的非自足性。

1)句法形式的非宾性

“N1来N2去”格式的语法性质虽为谓词性结构,主要句法功能是充当谓语,但后面却不能接宾语,体现了该格式在句法形式上的非宾性,而这一特点是由“N1来N2去”结构的不及物性所决定的。

2)句法的非自足性

由上文可知,“N1来N2去”格式作谓语和语流中的小句时,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其句法的非自足性,即不具有完句能力。只有当前面出现相应的状语成分对其进行限定和修饰时,句法才能自足;而当前面没有任何状语成分的修饰时,其后面则要么带“的”标记,要么必须出现后续句,只有这样才能使句子的语义自足。

三、“N1来 N2去”的语义分析

我们知道,特定的语表形式包含特定的语里意义,而“N1来N2去”这一特殊格式的语里意义主要体现为结构的语法意义和语义特征。

(一)“N1来 N2去”的语法意义

太田辰夫(2003)在其《中国语历史文法》中提到:“表示反复态用‘…来…去’”。③吕叔湘在《中国文法要略》中也认为,“屡发的事情,要是特别注重相继不断的意思,可称为‘反复相’。这个通常不用定量动词;或是用‘又’,或是用‘…来…去’”④。可见,“…来…去”格式表示的是一种反复态,一种反复的动态。而“N1来N2去”格式是以后助动词“来、去”为核心,总体上属于谓词性结构,因此其语法意义在于表示“某人或某物反复、持续进行某一动作”;同时,“来、去”的虚化程度,决定了整个结构的意义倾向。

1、“来、去”未虚化的“N1来 N2去”

前文已谈到,“N1来 N2去”中的“来、去”有时意义比较实在,具有明显的动作趋向意义和反复义,从而也就导致整个结构的语法意义也比较实在,动态性和客观性比较明显。

这类“N1来N2去”表示的反复义比较复杂,有的表示动作行为的多次反复,具有惯常性特点,如:

(10)这些年,高庄出了名,成了先进,大车来小车去,很是热闹。(孙方友《官司》,1996年《作家文摘》)

有的表示事物的大量反复,客观上数量多,如:

也有的表示持续反复,且持续时间长,如:

(11)现任街道办事处主任黎颂华,十几年来,一直为南华西的两个文明建设风里来雨里去,付出了全部心血。(1994年报刊精选)

还有的表示交替反复,体现出客观更替性和规律性。如:

(12)春来秋去,年复一年,胡效寅不仅有了理解他的妻子、儿女、亲戚、朋友,更有了全厂职工对他的信任和钦佩。(1994年报刊精选)

同时,“来、去”未虚化时的这类“N1来N2去”的生成能力比较强,具有一定的类推性。如:

(13)康伟业与林珠的爱情是空中的爱情,飞机里来飞机里去,电话里来电话里去,饭店里来饭店里去,上不沾天,下不沾地,如梦如幻,带着强烈的理想化色彩,似乎是不打算坠落红尘的。(池莉《来来往往》)

上例中连续使用三个“N1来N2去”,属于同形代替,当然这种类推对语境具有一定的依赖性。

2、“来、去”虚化了的“N1来 N2去”

“N1来N2去”中“来、去”的意义有时比较空灵,带有虚化性质,不表示具体的趋向,只表示单纯的反复义,且大多是心理上感觉动作的接近和远离(太田辰夫,2003),体现的是心理活动的反复过程,属于主观意义上的反复。如:

(14)说着,两人还是恋恋不舍,眉来眼去。(雪克《战斗的青春》)

“来、去”虚化了的这类“N1来N2去”结构采用了互文手法,由“N1来”和“N2去”对举而成,语义上具有整体性,因而不能分段理解。但这类格式的实例比较少,因其语义凝固性较强,有些凝固成了成语,如“眉来眼去”,所以一般不具有类推性。

(二)“N1来 N2去”的语义特征

根据“N1来N2去”的语法意义,我们可以将该结构整体的语义特征概括为[动态性]、[反复]和[持续]。但结构的语义特征要受到变项“N”语义特征的规约和限制。

1、N的语义特征

前文已经提到,构成“N1来N2去”的名词性成分“N”都具有“动态性”的特征意义,内部还可分为两个小类,一种是表空间位移的名词性成分,包括第一类指称人或事物的具体名词和第三类表方位处所的方所名词或短语,如“人、车,雀、燕,南、北,风里、雨里”,我们记之为A类;另一种是表示时间推移的名词性成分,即指第二类表季节、时令、时间的名词性语素或时间名词,如“春、冬,寒、暑,朝、夕”,我们记之为B类。它们进入格式后,N的语义特征便可概括为:

A 类 N:[空间位移性]、[互相]、[反复]、[持续]

B 类 N:[时间推移性]、[变化]、[交替]、[反复]、[持续]

而每一类语义特征之间又环环相扣,具有一致性,也就是说A类N1和N2的空间位移是相互的,同时存在的,且是相继不断的持续反复;B类N1和N2在时间上的推移体现了一种变化,而这种变化是交替性的(即不是同时存在的),且是持续反复的推移和变化。

2、“N1来 N2去”的语义类型

虽然“N1来N2去”结构整体的语义特征可概括为[动态性]、[反复]、[持续],但根据 N 的语义特征,我们又能将“N1来N2去”分为两种语义类型:

第一种情况:当N由A类名词性成分充当时,“N1来 N2去”便可借助“来”和“去”的视点定位功能⑤获得四种语义特征,即[位移]、[反复]、[持续]以及[无规律]。其中,[位移]是一种处所性特征,如前文例(1)中的“车来车去”和例(5)中的“风里来雨里去”等;[反复]和[持续]是一种状态性特征,如例(8)中的“刀来枪去”和例(22)中的“嘴儿来嘴儿去”;[无规律]是一种属性特征,如例(4)中的“言来语去”和例(12)中的“风来风去”。可见,在具体的语境中,“N1来N2去”各项语义特征的凸显程度不尽相同,各有侧重。

第二种情况:当N由B类名词性成分充当时,“来、去”便丧失原来的空间视点意义,“N1来N2去”的语义特征表现为[推移]、[反复]、[持续]以及[有规律]。其中,[推移]是其时间性特征,[反复]和[持续]是其状态性特征,[有规律]是其属性特征。如例(11)中的“春来春去”和例(19)中的“春来秋去”等都体现了这些语义特征。

由此,我们可以将“N1来N2去”的语义类型和语义特征用表格总结如下:

语义特征语义类型 处所性特征/时间性特征 状态性特征 属性特征第一种(A 类 N 构成) [位移] [反复]和[持续] [无规律]第二种(B 类 N 构成) [推移] [反复]和[持续] [有规律]

四、结语

本文面对语言事实,细致考察了类固定短语“N1来N2去”这一特殊格式的句法语义特点和规律,主要结论如下:

(一)从语法角度看:在结构上,“N1来N2去”由固定的语型部分“…来…去”和可变的替换成分“N1、N2”共同构成;该结构以动词“来、去”为核心,属于谓词性结构,同时对变项N具有选择性。在句法功能上,“N1来N2去”在句中主要作谓语,也能作定语、状语和宾语,少数情况下能作主语和“得”后补语,在语流中还可以作小句或复句中的分句。此外,该格式还呈现出了句法形式的非宾性和句法的非自足性的句法特点。

(二)从语义角度看:“N1来N2去”的语法意义在于表示“某人或某物反复、持续进行某一动作”;同时“,来、去”的虚化程度,决定了整个结构的意义倾向。该结构整体的语义特征可概括为 [动态性]、[反复]和[持续],但结构的语义特征要受到变项“N”语义特征的规约和限制。因此,我们用表格对“N1来N2去”的语义类型和语义特征总结如下:

语义特征语义类型 处所性特征/时间性特征 状态性特征 属性特征第一种(A 类 N 构成) [位移] [反复]和[持续] [无规律]第二种(B 类 N 构成) [推移] [反复]和[持续] [有规律]

附 注

①文炼.固定短语和类固定短语[J].世界汉语教学,1988,(2):66.

②李传军.类固定短语生成的类推机制[J].现代语文,2010,(2).

③太田辰夫.中国语历史文法(修订译本)[M].蒋绍愚、徐昌华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212.

④吕叔湘.吕叔湘文集(第1卷)中国文法要略[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233.

⑤杉村博文.三种谓词性重复格式的句法、语义分析,《东方语言学》创刊号,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22-32.

[1]曹艳芝.也说“来”“去”的空灵性[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5).

[2]陈昌来,周宁.类固定短语“A1来 A2 去”格式的多角度考察[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

[3]焦洁.单音节词的“X 来 Y去”/“X 去 Y来”可互换结构原因初探[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10,(11).

[4]李传军.类固定短语生成的类推机制[J].现代语文,2010,(2).

[5]李晋霞.“V来V去”格式及其语法化[J].语言研究,2002,(2).

[6]李林立.“V来V去”的语义及语用分析[A].北京地区第三届对外汉语教学学术研讨论文选[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7]刘志生.近代汉语中的“V来V去”格式考察[J].古汉语研究,2004,(4).

[8]陆志韦.汉语的并立四字格[J].语言研究,1956,(1).

[9]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10]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11]杉村博文.三种谓词性重复格式的句法、语义分析,《东方语言学》创刊号,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12]太田辰夫.中国语历史文法(修订译本)[M].蒋绍愚、徐昌华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13]文炼.固定短语和类固定短语[J].世界汉语教学,1988,(2).

[14]邢福义、丁力、汪国胜、张邱林.时间词“刚刚”的多角度考察[J].中国语文,1990,(1).

[15]邢福义.汉语语法三百问[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16]张虹.谈“V来V去”[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7,(1).

责任编辑:雷 励

Syntactic and Semantic Analysis of the Quasi-Fixed Structure“N1来 N2去”

ZHAI Ling yu
(Xingyi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Xingyi,Guizhou 562400,China)

1009—0673(2016)05—0039—06

H146

A

2016—10—09

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5zc043;兴义民族师范学院校级项目,项目编号:14XYYR07。

翟玲玉(1985— ),女,湖南邵阳人,兴义民族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讲师,文学硕士,主要从事现代汉语语法、二语习得研究。

猜你喜欢
句法短语语义
句法与句意(外一篇)
中华诗词(2021年3期)2021-12-31 08:07:22
述谓结构与英语句法配置
语言与语义
句法二题
中华诗词(2018年3期)2018-08-01 06:40:40
诗词联句句法梳理
中华诗词(2018年11期)2018-03-26 06:41:32
“上”与“下”语义的不对称性及其认知阐释
现代语文(2016年21期)2016-05-25 13:13:44
认知范畴模糊与语义模糊
语义分析与汉俄副名组合
外语学刊(2011年1期)2011-01-22 03:3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