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明霞 于海涛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的伟大构想。实现“中国梦”的关键在人才,人才培养的关键是教育,所以说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社会,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国力,教育关系国运兴衰。
关键词:教育;课堂;学生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6-0279-02
当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的伟大构想。实现“中国梦”的关键在人才,人才培养的关键是教育,所以说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社会,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国力,教育关系国运兴衰。其实,人才教育改革早已上升到“国家意志”层面。温家宝同志在2010年5月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育人说起来有点玄妙,不是很清晰,如何体现育人为本呢?纲要中进一步阐释:“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这之后,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把“立德树人”首次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教育的核心和真谛最终都指向一个词:育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教书育人。教书只是手段、工具,育人才是目的。现在我们的传统教育不应仅仅是教书,还要通过教书实现育人。2005年,温家宝同志在看望钱学森的时候,钱老感慨说:“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够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钱老又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钱老之问值得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深深思索:我们的教育到底怎么了?
我国共进行过八次课程改革,最新一轮(第八次)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于1999年正式启动,2000年1~6月通过申报、评审,7月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9月1日起进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
十六年过去了,现状怎样呢?我想到了唐代杜牧的两句诗:“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曾经一度举国上下轰轰烈烈,领导学校口口声声,教师学生辛辛苦苦,课改活动繁华热闹,最终只剩下一个“轻薄的名声”,课改的效果并不理想。这真有点“十年一觉课改梦,赢得应试薄幸名。”大家想一下,我们的课改怎么了?我们的学校怎么了?我们的教师怎么了?我们的教育怎么了?
我们目前教育的现状是一味地追求课本上已有的知识,一味地追求考试成绩,为知识而知识,为成绩而成绩,为成绩而知识,为成绩而重复,为重复而训练,为训练而牺牲了学生的兴趣和创造,这只是知识的累积和训练的重复。
说到育人,有些领导、校长、教师、家长可能感觉是虚无的,感到这是喊号子、做吆喝。这里出现了一个话题:育人和成绩矛盾吗?大家先思考一个问题:教育的产品是什么?有人马上会说:教育的产品是成绩、分数、升学率。大家联系自己想一想,我们周围很多成功人士的事业成就跟他当年的中考、高考分数有绝对必然的联系吗?是什么把人和人区别开来?不是分数,而是心灵的力量和价值的判断。所以我们的教育就是要培养千千万万个内心充满无穷力量、敢于挑战困难、能赢敢输、拥有正确价值判断、身体健康、心态阳光、内心善良、兴趣浓厚、积极向上、对未来充满憧憬、自我表现欲望强、思维力发达、有较高艺术素养、能创造幸福生活,并能为社会做贡献的人。这样的人培养的越多,我们民族的“中国梦”也就越能尽早的实现。所以说,教育是育人的事业,教育的过程是让人幸福的过程。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的教育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和变化。
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课程改革的“牛鼻子”,没有课堂的彻底革命,任何改革都是蜻蜓点水。课堂教学的第一目标必须是育人,归根到底就是把学习的权利、学习的时间和学习的自由还给学生自己,整个课堂教学要始终以学生为核心,以学生能力提升和素质的全面发展为指向,以对教材的整合为基础,以小组合作探究为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学习的主人,彻底改变“满堂灌”、“被动听”、“忽视人”的传统课堂,要把学生推到学习的台前,成为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体验者和受益者,教师要主动退居幕后,成为学生学习过程当中的引领者、辅导者和帮助者。
二、构建学习小组的学生成长共同体
应根据学生的兴趣、性别、爱好、性格科学地把学生分成4~6人为一组的学习单位。通过建设学习小组,一方面让学生体验人的社会性并让学生学习拥有未来必须的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另一方面培养了每一个学生用团队的力量激发学习的动力,通过别人的影响搞好自我设计、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真正做成长的主人。
三、大力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有自我管理能力的人是人才,没有自我管理能力的人是庸才。学生没有自我管理能力,也就不能在课堂上对学习进行自主管理。课堂上必然是乱糟糟一片,一放手就失去秩序,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根本就无法实现,为此必须要大力推进班级自主管理。
自我管理就是让学生们体验一种公民社会生活。学校要创新学生管理方式,把管理权、研究权、评价权都交给学生,每个人都是班级管理当中的一分子,让学生们在体验中发现,在发现中成长。
经过探索,我的班级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自主管理项目结构:(1)常务班长(班级常务大事、组织培训周班长值日班长、培训小组长);(2)团支书(负责学生思想教育、培训七个自主管理团队);(3)七个自主管理团队(学习部、纪检部、生活部、卫生部、文化部、宿管部、体育部);(4)以周班长为中心的值日班长负责制;(5)小组建设。班级自主管理建设已卓有成效,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已井然有序。
四、拥有大课程观,实践课程整合
山东省教育厅张厅长在《课程的本质及其表现形态》一文中对课程有如下解读:课程就是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知识—活动”体系。
1.课程的学生视角。课程是为学生而存在的,课程是为促进学生的发展而建构的。满足学生发展需要,这是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这个要义是要解决课程观的学生立场问题。
2.课程的价值追求。课程建设着眼于学生的需要,真正解决教育的价值观和学生观问题。
3.课程的知识载体。有一定成熟的知识体系,这个知识体系体现在教材中的知识是精选的,符合促进学生发展需要的最有价值的知识。
4.课程的实施体系。它是一个活动体系。因为只有具体的活动才能创造一个师生的共同的教学场,形成促进学生发展的活动媒介。
课程整合,说到底就是教师为了促进学生的最优发展,对教材(知识)的重组。这种重组体现为教师的教学设计,也就是教师课程,即对专家课程再开发,这就形成了课程的第二种形态,即教师的预设课程。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1)课程整合是教师教学的基本功,也是教师日常教育生活的主要任务。(2)教师只要有教学行为发生,就必须进行课程整合。或者说,不存在无课程观的教学活动,只是这种课程观正确与否、全面与否、先进与否。(3)每位教师都是课程的主角:①课程的开发者;②课程的设计者;③课程的实施者;④课程的评价者。
每位教育工作者都应牢记叶圣陶先生的话: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正确的教育应该让每个学生都享受到学习的自由、快乐,真正提升每个学生能力;让每个孩子都参与管理,提升他们的管理和自我管理能力;学校要全面开设课程和创建校本课程,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要摆脱功利教育,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教师高位点拨,实现学生快乐学、教师轻松教。随着学生自学能力的提升,教师课程水平的提高,实现了教学的良性循环。
教育的过程就是学生体验、感知、发现和成长的过程,教育的真谛在于引领学生走向自我教育,育人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每位教师都是学生的贴心人,都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人生导师。教育是如此有意义,我们每天都在营造生命的成长空间,发现和欣赏生命的奇迹,引领生命自由地奔向优秀、奔向卓越,这是全天下最美好的事情。所以,对于肩上这份崇高的教育事业,我们教师应始终执着并自豪,幸福并快乐着!
做正确的教育,将教育做正确,还教育以自由,还被教育者以自由,守住教育的根本,让教育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