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磊
摘要:“选课走班制”旨在打破常规的美术课程形式,重构学生对各种美术课程的感受,把与传统美术课程完全不同的课程形式展现给大家。笔者通过对身边实施美术“选课走班制”个性化的探索和价值旨归,帮助学生发现美术“选课走班制”个性化的内涵,再从如何在美术课程中更好地运用“选课走班制”的个性化来激活学生个性的实践方略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个性化;美术“选课走班制”;价值旨归;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6-0281-02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美术教学应该是发展学生的个性,调动学生的审美意识,使之进入美术创作的“巅峰状态”。但多年的课程实践使笔者感觉到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同学生对相同的美术课程内容缺乏热情与信心。笔者认为:美术课程必须要创造一切条件让学生去体验美术情境并激发学生对美术课程的热情。通过实践与反思,“选课走班制”能够有效打破常规的美术教学模式,重构我们对世界的感觉,不仅可以增添美术课程的自身魅力,还可以推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从而把与实际生活完全不同艺术的另类现实展现给大家,是相当务实和具有超前理念的。同时这一新的教育理念也为素质教育开启了一扇“窗”。
一、“选课走班制”释义及其个性化价值
何为“选课走班制”?顾名思义,就是学生根据自己现有的知识基础以及对各科的学习能力和兴趣去找相应的不同层次的班级上课,是一种不固定班级、流动性的学习形式,而传统的行政班则保持不变。这种流动性的学习模式扩大了师生、生生交流的机会,也使以往教学中难以做到的因材施教的原则得到充分实施。教师也可具体情况具体对待,灵活变动教学内容,使原本固定班级授课制形式下,难以发挥学生个性、激发学生潜能的现状有所改观。
从美术“选课走班制”个性化的角度看是以学生个性发展为本。尊重学生自主选择,使学生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挥。个性化时代使得学校不再是用“克隆”的方法批量生产标准件的地方,必须看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程度和兴趣特点选择课程,美术“选课走班制”是一种全新的管理和教学思路,它解决了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矛盾。美术“选课走班制”的基本特征就是打破常规、出其不意,其价值就在于打破美术形式运作上的自动化和心理上的惯性化,重构我们对世界的感知,把不同的美术形式现实展现给不同的学生。那么,在我们的美术课程中嵌入“选课走班制”,将使学生在个性化的美术课程中产生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二、“选课走班制”个性化的价值旨归
1.基于“选课走班制”个性化的美术课程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美术课程本是人们表达思想情感的一种途径,同时也是滋养我们思想情感的一种手段。可见,只有学生心中有情才能在美术创作中流露真情,下笔才会有情可抒,才能打动人。而且,每个人都有自己个性化的情感体验,只有这种个性化才能丰富学生情感体验。它可以是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也可以是教师创设个性化的情境让学生体会的。总之,“选课走班制”个性化的美术课程是指导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寻找独特的自己,感受与众不同的体验,展现独特的魅力。
2.基于“选课走班制”个性化的美术课程完善学生的美术语言。“选课走班制”个性化并不是为了哗众取宠,它是为了在欣赏过程中引起观者对作品所表达语言的充分注意,以期待观者更深入理解作品内容,同时也是为了更大限度地满足观者欣赏时的求异的个性心理,因此要引导学生寻找个性化的美术语言并用它来描绘自己眼中的世界。实践中,我们只有运用“选课走班制”的个性化,使学生美术语言在感性的理解和实践中加深对美术课程内涵的理解。
3.基于“选课走班制”个性化的美术课程深化学生的审美过程。“选课走班制”个性化的重要主张是:创作美术的根本目的不是要达到一种审美认识,而是要达到独特的审美感受,这种审美感受就是靠自己在审美过程中加以实现的。“选课走班制”个性化的美术课程的价值就在于让人们通过欣赏恢复对生活的感觉,在这一感觉的过程中产生审美快感。它的实质就是要设法增加对艺术形式感受的难度,拉长审美欣赏的时间,从而达到延长审美过程的目的。
三、“选课走班制”个性化的实践方略
(一)根据美术“选课走班制”的创意构思体现个性化
创意构思是美术课程的核心。美术“选课走班制”的个性化告诉我们,学生的内心是最无拘无束的,他们渴望亲近自然并在广阔的天地间放飞自己的创意构思,激发创新灵感、触发创新感悟。
1.“选课走班制”激活美术构思的个性化。创意构思是美术课程的核心,它决定着作品的发展方向,好比作品的心脏,源源不断地向作品四处输送“血液”。“选课走班制”要求美术课程要“使石头显出石头的质感”,即注重对事物感受的过程,而不是结果。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生命个体,生命个体间的各个方面都充满了个性的差异和独特的见解,具有鲜明的创意构思。
2.“选课走班制”激发美术灵感的个性化。“选课走班制”能够解构学生在创意构思中的无效成分,让美术课程呈现一种情感激奋的状态,这是一种不可遏止的创作灵感。激发美术创作的灵感,用独具个性的视角感受独特的艺术之美。每个学生在美术创作中都有很强的参与意识和创作欲望,而每个学生的参与和创作都有着与众不同的灵感,这也正是每一个学生美术活动的真实展示。
3.“选课走班制”触发美术感悟的个性化。美术“选课走班制”应该让教师引导学生产生强烈的个性化,让同学之间感受到自己独特的个性,体悟自我。从而在美术课程中展示他们的个性风采,挖掘每个学生内心萌生的创意构思,通过不同形式来触发内心的感悟。提倡学生用个性化的手段表达不同的作品,允许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多元的解读和创作感悟,表达独特的见解,从而提高美术能力。
(二)根据美术“选课走班制”的独特视角体现个性化
独特视角是美术课程的漂亮外衣。此案例说明学生是天生的幻想家,他们的世界是异想天开的世界,对生活、对绘画,他们有着完全迥异于其他人的独特视角、情境和感受。
1.追寻“选课走班制”美术视角的个性化。如果说创意构思是美术课程的核心,那独特的视角就是漂亮的外衣了。追寻“选课走班制”美术视角的个性化主要指选择有别于其他人的切入点和视角,去描绘事物同样的题材,可以用旁观者的视角去审时度势;可以“旁敲侧击”;亦可以“反弹琵琶”。我们要凭借美术视角的个性化进行美术作品的创作,使学生获得美术课程所必需的经验和知识。
2.创设“选课走班制”美术情境的个性化。当教师试图以某种美术课程情境引导学生遭到失败时,那么学生可能使用了完全不同于教师的创作情境,教师必须要对之进行有效解构,在创设美术情境基础上实现更加合适的个性情境。美术课程应该通过独特的视角来呈现美术课程情境,使学生从创设美术情境的任务和问题情境中产生美术创作的独特视角和对美术创作方式的探究动力。
3.催生“选课走班制”美术创作的个性化。为了催生学生独特的美术创作感受,应大力倡导在美术创作中获得独特的创作视角。在此过程中,伴随着学生的感受而产生独特的创作视角,重构学生的内心深层体会。从上述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学生个体的认知发展与美术创作感受密切相关,因此利用美术创作的个性化可以比较好地感受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
(三)根据美术“选课走班制”的作品风格体现个性化
1.运用“选课走班制”打造美术风格的个性化。创作风格是美术课程的灵魂。在欣赏作品时,我们常常会遇到看似不符合常规的创作风格,这些美术作品不受常规创作风格的限制和束缚,给人以新颖、强烈的审美刺激。这样的“创作风格”充满个性、富有灵气,让观者深思。美术风格的个性化告诉我们,在美术课程中,我们要多方面进行思考,使学生形成具有个性化的创作风格。
2.运用“选课走班制”张扬美术创作的个性化。在美术课程中,要求学生抹去别人的创作画面,重塑自己的创作,实现“创作风格”个性化。我们必须要抓住美术“选课走班制”的特点,张扬美术创作个性,让学生学会借鉴和改造。因为正是在自由的创作与改造过程中解构“选课走班制”的认识立场、观点、信念或认识模式,才能伴随着学生的美术创作个性而重构。
3.运用“选课走班制”提升美术体验的个性化。教师要运用“选课走班制”重构学生内心微妙的创作体验,那些具有独特创作风格的作品,往往能够提升学生内心独特的感觉和体验。正如上述案例所述,可以看出无论是何种创作形式都渴望展现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教师必须意识到在美术课程中要给学生“自己说话”的自由、“说自己话”的权利和“话说自己”的策略。
在美术“选课走班制”个性化的指引下的美术课程应该放飞学生的个性,使其充满睿智的感悟,我们还要给予学生更高层次的审美感受,美术“选课走班制”个性化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我们不仅要敢于解构既定形式,更要深入我们的时代,切实感受美术“选课走班制”状态下的生存状态,从中获得真切的审美体验,创作具有时代特色的美术作品。我们要通过美术“选课走班制”的个性化开发和拓展绘画知识、关注并升华美术课程,从而达到一种深刻的情感体验。这样我们才能重构美术课程并能精彩地展现和激活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相信他们都能在漫长的个性化美术课程之路上不断追求,不断超越。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王坚,何飞.以多样选择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记深圳中学选课走班制实践[J].基础教育课程,2009,(12).
[3]孔令鹏.“选课走班”如何破冰前行?[J].中小学管理,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