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菲凌
摘要:人的全面发展问题一直以来都受到马克思主义的极大重视,它不仅有利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同时也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今天,社会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政治的不断完善、文化的全面创新,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同时,也带来了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因此,要在人和社会的发展中建立先进的文化,用良好的文化氛围引领人民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推进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在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的同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人的全面发展;文化建设
一、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
对于个人而言,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在自然和社会长期生存发展中,所获得的有利于个人充满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能够调动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人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都达到了一定的自由、充分、和谐的状态,从而有利于人与自然和社会更加的和谐的相处,它包括个人能力的全面协调发展和个性的充分自由发展。“人的素质和个性随着人的活动的多样化、社会关系的丰富化形成、发展起来。”[1]人的个性的发展表现为个人独有特点的显现,个人创造性的增加和丰富。这也是一个人区别于另一个人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正是由于人的这一特性,整个社会才能更加的丰富。必须进一步指出,马克思所说的“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人,不是抽象、孤立的人,而是指现实的、具体的、社会中的个人,不是“某一个人”,而是“每一个人”。因为“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者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2]。所以只有每一个人在个人的生存与发展中自己的各方面因素都达到和谐的状态,才有益于个人的全面发展同时整个社会也会不断的进步。
二、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全面发展
人的发展问题表现为两个含义:“在宏观的层面上,人的发展问题也就是实现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在微观的层面上,人的全面发展,并不是指人们的每一种能力都同样的优秀,达到同等的水平,也不意味着一个人是无所不能,是非常完美的,没有任何缺陷和不足。”[3]这是因为:第一,对于片面发展来说,全面发展是相对的。不同的人之间及他们在同一阶段或者不同阶段都有着不一样的特性,同时我们每一个人的个人发展在不同阶段都存在着差异。第二,要实现全面发展是需要经历一个辩证否定的过程,在发展中不断地否定不和谐的因素,保留其中好的、和谐的因素。经历一个阶段的发展到达另个阶段,从而开始新的否定,逐渐的完善起来。第三,全面发展具有非常广阔的含义,它不是简单的指人某一方面的发展。它包括人的生理、心理、思想道德、科学文化水平等诸方面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第四,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全面发展不是孤立的,他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统一,相互促进的关系。实现社会的全面发展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只有社会更加和谐,才有利于良好氛围的形成,经济也会进一步的增长。这样为人的全面发展才能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条件。反过来人的全面发展,则是一个人不论是能力还是思想等各个方面都获得重大的进步。这样则会进一步端正其的一切实践活动,从而对社会的全面发展起到一定的反作用。
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这一社会理想的实现在不同时期体现着不同的特点。在革命战争时期,由于受到当时的国情状况的限制,在政治上,无产阶级无法获得政权和解放,基本前提得不到保障,那么人的全面发展只能是空谈。所以在当时的情况下党的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消灭剥削,使无产阶级掌握政权。在改革开放初期,在政权问题解决之后,就是进行经济建设,因为有了经济基础才能为后续的发展提供物资保障。所以党面临的主要任务则是脱穷,领导人民进行经济建设,只有国家强大起来了,人民富裕起来了,大家才会有更多的精力和热情投入到自身的发展上来。如今我国社会的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相对于前面两个阶段,物资生活资料都非常的充足。同时,人民对更高一层次的精神状态的追求也就越强烈。这就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即人的发展需要更多的物资提供基础,同时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更进一步的促进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三、我国现阶段人的全面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是重物轻人的片面发展观。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生产力的不断解放,国家越来越繁荣富强,人民的生活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但是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极大地利益的驱使下,越来越多的人片面追求经济高速增长,却忘记了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经济虽是上去了,但关于精神文明的发展却极其的缺乏,对人性的发展更是极大地忽视。重物质轻人性的现象愈演愈烈,许多人,本性是善良的,但在物质利益的诱惑面前,却丧失了原有的人性,变得浮躁,自私,道德败坏。这种片面的发展观,给我国带来许多问题,如资源危机、雾霾严重、环境恶化、功利主义、道德滑坡等,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的和谐的发展,束缚了人的全面发展。
二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对人的自主性、创新性的追求,从而人的欲望、个性化得到充分的满足。这本来是可以促进人的进一步发展,但是,个性化、自我化的过度彰显就会适得其反。有些人把个人利益看成至高无上并且把它作为自己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在人际关系的交往中,注重个人利益,甚至有的人情亲关系淡薄,在金钱的面前不惜牺牲身边的一切,从而歪曲的价值观滋生。所以,只有在正确价值取向的引导下发展自我,才有益于个人的全面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运用先进的文化做支撑,营造一种符合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的文化氛围,使人们在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进而这样的价值观便会成为大家由内到外散发的个人习惯,从而端正其行为。建设先进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应从以下两个方面作出有效努力。
第一,提高人的科学素养。科学素养是个人对决策、参与公共和文化事业以及经济生产所需要的科学概念和过程的知识和理解。科学精神是推动科学创新的动力。坚持科学的方法和技术为指导,是我们进行任何活动都应该坚持的,这也是最基本的要求。因为它有利于我们在实践中,坚持正确的道路,避免不必要的弯路,减少危害,从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同时,在坚持以科学的方法为支撑的前提下,要注意知识的创新。我们在学习现有科学知识的同时,如果不懂得创新,只是对原有知识的重复利用,是不会取得更多的进步的。科学,从其本质上来说就是不断地发展,不断地丰富,而它的完善都是建立的创新的基础上。第二,提高人的理论素养。有了科学的素养,就要进一步形成正确的理论素养,科学是保障,那么理论就是支撑。二者要相互结合,才能更加深刻地提高人的人文素养。理论素养是人的内在品质的组成部分,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志。实践证明,理论兴趣高、理论学习比较好的,思想理论素质养就高,在工作中能获得良好的成绩;反之,则在工作中遇事不能很好地解决,缺乏较好的理论素养,工作的绩效不高,从而进一步影响工作的积极性。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一些矛盾和问题,有些是发展市场经济不可避免的,有些则是由于一些人理论素养不高而引起的。如:人的理论素养特别是干部的理论素养不高,政策水平低下,从而导致其盲目决策,瞎指挥。所以提高理论素养,对我国现代化的发展尤其重要,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学习,增强科学决策能力。提高理论素养必须发展教育,加强学习,勇于实践,在实践中养成和检验,最终转化为人的内在理论素养。(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1] 吴向东.论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5,01:29-37.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3] 蒋笃运.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及其实现途径[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6:5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