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垫江文物 讲好“垫江故事”促进垫江历史文化保护与县域经济协调发展

2016-10-29 21:51邓松林
重庆行政 2016年4期
关键词:垫江文物保护活化

邓松林

文化繁荣是区域发展的重要标志,“活化”文物是传承文化的客观要求。2016年4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文物工作会议召开之际作出重要指示:“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笔者从重庆市垫江文物保护工作出发,结合垫江建设“文化强县和重庆休闲旅游目的地”的目标,以“文旅融合”“互联网+文化”等发展理念,对一些关乎当前、有利中期、影响长远的历史文化文物保护与县域经济发展问题,进行了宏观性思考和操作性研究。

一、“千年古县”垫江的文物现状

文物是文化的印记,有文化才有文物。垫江自西魏恭帝二年(556)年建县以来,迄今已有1460多年。垫江能历千年而名不改,越18朝而文不凋,与我们的祖祖辈辈在垫江这块土地上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有着密切关系,他们用战天斗地的勇气和勤耕苦读的执着,培育了夏邦谟、胡帛、李惺等一大批人才,留下了让子孙后代追思遥想的优秀历史文化和体现先贤们聪明才智与精湛技艺的文化印记。据统计,全县拥有各类文物641处(件),其中不可移动类文物294处,可移动文物347件。

在不可移动类文物中,以分州古城遗址、保合寨遗址等为代表反映巴渝东部寨卡文化的古遗址13处,以大梁子崖墓群、驸马公主合墓等为代表反映巴渝东部墓葬文化的古墓葬139处,以禹王宫、诏书阁等为代表反映巴渝东部建筑文化的古建筑45处,以奎星阁题刻、佛岩摩崖造像等为代表反映巴渝东部石刻文化的石窟寺及石刻10处,以烈士陵园、界枫毛主席语录塔等为代表反映近现代重要史籍迹及代表性建筑87处。另有诏书阁、禹王宫等为代表的53处重点文物纳入了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目前暂无不可移动文物纳入市级或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在可移动类文物中,以商代三穿淡黄色石钺、唐代海兽葡萄铜镜、清代李惺神道碑等为代表的二级文物3件;以商代单穿灰褐色石钺、商代灰褐色双刃石矛、清代色百蛛端砚等为代表的三级文物31件。据初步估算,另有5万余件文物散落在民间。从2011年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以来,我县已有5处(仙鹤桥、河坝湾碉楼、蒋家祠堂蒋氏墓、下长大田渡槽、城北渡槽)不可移动文物因修建渝万高铁、山洪等城市建设拆除和自然灾害损毁,县内文物尤其是不可移动文物逐年减少趋势明显。

二、全县文物保护概况及存在问题

近年来,我县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原则,编制了《垫江县文物保护规划》,严格落实文物保护责任,加强文物征集和修缮,挖掘出土了商代绿松石串珠及斧残片、宋代《青瓷牡丹印花碗》《宋青瓷垫壶》《宋黑釉盏》瓷器、明代《明故显考妣张公石氏墓志铭(张格)》等一批重要文物,并先后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禹王宫、诏书阁等进行了迁建或修缮,进一步丰富了“千年古县、牡丹故里”的文化内涵。同时,我县建成了《垫江县不可移动上级文物数据库》,编辑出版了《记忆垫江》一书,为全县文化事业、旅游产业发展等提供了有力支撑。

但也应当看到,我县文物保护工作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文物总量较少,馆藏投入不足。与同属巴渝东部文化板块的长寿、梁平、丰都、忠县等周边区县相比,垫江现存文物仅有641件(处),与忠县的21046件(处)、丰都的16076件(处)相比,存在巨大差距(见表1)。这说明馆藏文物经费投入不足,对文物损毁、倒卖等非法行为打击不力,贵重文物的损毁和流失较为严重,以至民间个人藏家收藏的文物就多达数万件,远超公共馆藏。二是文物等级不高,持续保护不够。目前我县在不可移动文物方面,仅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53处,为不可移动文物登记总量的8.37%,虽然已经启动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申报工作,但目前仍无市级以上文物;在可移动的馆藏文物方面,仅有商代三穿淡黄色石钺、唐代海兽葡萄铜镜等为代表的国家二级文物3件,占馆藏文物0.86%;有商代单穿灰褐色石钺、清代色百蛛端砚等为代表的国家三级文物31件,占馆藏文物8.93%。难以多朝代、多层面、多角度的支撑和佐证“千年古县”的深厚文化底蕴。三是人才经费奇缺,管护力度不够。文物保护工作专业性强,人才尤为紧缺。县文物管理所(挂在县文化馆内)作为文物保护的专业机构,仅有1名专业工作人员,难以胜任全县文物保护庞大的工作量。同时,对文物保护的经费投入不足,不少古建筑、古墓葬、石碑等地面文物缺乏及时有效的管理和修缮,风化严重,残破不堪;部分馆藏文物,如古籍字画等纸质文物出现霉变、虫蛀、酸化脆变现象,陶瓷彩绘部分脱落,青铜器等金属文物发生锈蚀。

三、关于加强全县历史文化文物保护工作的建议

文物保护的根本目的,就是让文物的价值(主要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更久更好地为人类文明进步发挥教育作用、借鉴作用和为科学研究提供资料。如何更久更好地保护这些文化“瑰宝”,有效发挥文物的教育、借鉴等作用,让“文物活起来”,笔者认为可从县级、部门和社会三个工作推进层面着手:

(一)实施历史文化文物保护可持续发展战略,当好垫江千年文化瑰宝的“守护神”

保护好垫江为数不多的历史文化文物,不仅是每一届党委政府的应尽职责,更是我们每位垫江儿女尤其是关键岗位领导干部悉心守护的必然道义。在县级层面上,需要从组织领导、经费保障、考核加压、红线示警等方面创新推进。

一是成立高规格的工作机构。可建立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文物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文化、规划、建设、国土、财政、公安等多部门力量,重点解决管理机构设置、工作经费投入、专业人员编制等具体问题,以便引进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管理型人才和从事文物研究的专业型人才,建立一支思想好、业务精、管理强的文博专业队伍,推动垫江历史文化文物保护工作走“筑巢引凤、凤舞九天”的人才支撑发展新路子。

二是划定“违必究”的惩处红线。要真心保护历史文化文物,还需划定两条红线,让领导干部尽职尽责,让城乡建设换地绕道。一方面,要划定重点历史文化文物损毁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惩处红线,督促各级干部认真履行历史文化文物保护职责,确保为数不多的重点历史文化文物真正得到保护;二是划定历史文化文物保护和建设控制规划范围不可逾越的红线,对在城乡建设过程中,故意损毁、肆意侵占历史文化文物保护用地的行为,要及时坚决予以打击查处。

三是建立“保底线”的投入机制。历史文化文物保护是一项周期长、投入大、产出低的民心工程,要树立把“社会效益摆在首位”的观念,加强人、财、物等方面投入,县乡两级财政可建立年度最低投入和逐年递增的经费保障机制,运用“四两拨千斤”的巧劲,坚持以政府修缮为主导,吸引企业赞助和个人捐赠,带动全社会广泛参与,营造“众人捐资、人人爱护”的良好保护氛围。

四是出台“管长远”的保护政策。建议尽快出台《垫江县历史文化文物保护暂行规定》等规范性文件,建立文物保护长效机制,将乡镇政府纳入历史文化文物保护责任主体,明确乡镇政府责任,让历史文化文物所在乡镇“守土有责”;要加强对有价值建筑但未纳入文物名录的预先保护,为有保护价值但尚未列入文物保护名录的街区、建筑物、构筑物等提供保护;要对破坏历史文化文物的行为惩罚作出更详细的规定,让执法处罚更具操作性。

(二)实施丹乡文物“活化”工程,当好垫江巴渝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机”

历史文化文物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都是冰冷的历史印记。如何让历史文化文物“活起来”,这不仅是文化主管部门、文物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的应尽之责,更是历史文化文物保护工作赢得各界重视和争取各方支持的关键。

一是加强历史文化文物宣传。有针对性地开展历史文化文物保护宣传工作,增强全民保护历史文化文物的意识。可以利用“丹乡大讲堂”,开设历史文化文物保护专题讲座,县委党校和行政学校将历史文化文物保护纳入培训课程范围,让广大党员干部了解垫江历史文化文物现状和开展历史文化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广泛开展历史文化文物知识普及宣传,通过垫江电视台、垫江日报、“村村响”广播等形式,开展历史文化文物基础知识、文物保护法律法规等知识的普及宣传,提升广大群众,尤其是历史文化文物所在地群众的保护意识;组织开展历史文化文物县内巡展工作,分批在城区、集镇、学校等地方进行实物与图片巡展,让广大群众了解垫江历史文化文物现状,真实感受历史文化文物魅力,引导他们自觉关心、支持和参与文物保护。

二是挖掘整理优秀传统文化。加大对文物背后历史文化的挖掘整理力度,讲好文物背后的精彩故事,充实“千年古县、牡丹故里”的文化内涵。可由县文化委牵头,组织采编队伍,广泛收集全县流传的文物故事,结合现有的各种史志和文物资料,运用文艺创作的手法,以传递“正能量”为导向,将垫江的耕读文化、寨卡文化、牡丹文化与历史名人、历史事件、历史风物等编纂起来,整理编辑《垫江故事》,用“讲故事”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将历史文化文物保护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融合起来,有效发挥历史文化文物的历史价值和教育作用。

三是打造文旅融合发展样板。将古建筑、古城堡、古遗址等历史文化文物与休闲观光、参与体验等旅游结合起来,建立历史文化文物保护利用新模式。我县可选择有保护价值的“古宅大院”(如包家镇谭氏古民居、三河水库旁的禹王宫)作为试点,运用政策、资金、工艺、市场等扶持手段,吸引社会资本投资经营,利用古建筑开展特色经营、文化体验和研究等活动,打造历史文化文物保护与休闲旅游融合发展、共生互利模式。

(三)实施万人齐讲“垫江故事”工程,当好促进垫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吹鼓手”

《垫江故事》是我们祖辈先贤几千年来用生命、鲜血和汗水浇铸的精神宝藏,个中有垫江千年文化根脉的“一枝一叶”。在当今这个“眼球经济”时代,区域文化往往成为吸引媒体“聚焦”、博取世人眼球的重要抓手。垫江要发展旅游业,打造注意力经济,需要社会各界合力讲好《垫江故事》,共同谱写垫江发展新篇章。

一是在旅游产业中注入《垫江故事》。旅游业是一个“编卖赏”故事的产业。发展旅游产业就应当结合当前流行的自助游、体验游、文化游等旅游新形式,站在游客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五觉消费”的视角,精准捕捉垫江旅游产业发展定位,着力在旅游的整体策划、科学规划和实战企划中,注入《垫江故事》里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故事或文化元素,以传统文化文物故事的精彩演绎(景观塑化、道路美化、艺术展演、工艺作品、文化互动等)来提升垫江旅游的文化内涵,增强垫江旅游吸引力。

二是在城乡建设中融入《垫江故事》。历史是城市的“根”,文化是城市的“魂”。城市建设尤其需要传承文化的责任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熏陶育人的大爱担当等人文情怀。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应注重融入《垫江故事》中的精彩故事或文化元素,实现巴渝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今先进现代文化的分区融合,在城市分区规划、公共环境和小区建设上,加强对城市道路、广场公园等公共部分的传统文化建设投入,将《垫江故事》演绎到城市建设中,用“凝固的音符”合力谱就一曲独具巴渝特色、人文环境优美的城市乐章。

三是在学校教育中传播《垫江故事》。学校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渠道,更应发挥好《垫江故事》“润物无声”的榜样带动、文艺熏陶作用。县教委可结合全县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指导全县中小学在本土教材教学中开设《垫江故事》适宜篇目,或在中小学德育教学中选择性地融入《垫江故事》部分篇目,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组织教师讲好《垫江故事》;县关工委、团县委等青少年德育教育单位可在“进校园”活动中,将《垫江故事》作为重要教育内容,有计划地在全县青少年学生中讲述垫江的传统文化故事,在下一代中传递好“正能量”。

四是在文艺创作中再写《垫江故事》。县文化委可组织全县文化队伍紧贴时代主题,扎根垫江建设基层,围绕《垫江故事》进行再创作,利用诗歌、摄影、书画、舞蹈、小品等文艺形式,在送文化下乡、节庆文艺演出、商业汇演等文化活动中,催生一批紧贴垫江实际的巴渝传统文化精品佳作,更好更多地将《垫江故事》搬上舞台,演绎更多更美的新时代“垫江故事”,谱写出更多更美的《垫江故事》新篇章。

作 者:重庆市垫江县文化委员会副主任

责任编辑:张 波

猜你喜欢
垫江文物保护活化
丹江口库区加强文物保护(之一)
无Sn-Pd活化法制备PANI/Cu导电织物
追迹上古三代,往探华夏根脉
生姜对亚硝胺合成及体内代谢活化的抑制作用
小学生活化写作教学思考
博物馆与近现代中国文物保护
牡丹故里 康养垫江
重庆垫江:万株牡丹齐开放 满园春色惹人醉
名胜古迹
产后身痛治案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