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粗放型时间观念”到“集约型时间观念”

2016-10-28 17:26
上海城市管理 2016年5期
关键词:伦敦服务业观念

摘要:伦敦早在1300年就是一个以贸易和商业为主的城市,18世纪至二战结束前,伦敦依靠其工业和帝国力量领先世界,21世纪以来,它又以低碳经济和低碳金融为目标力图引领世界城市的未来发展。上海有着比伦敦更加优越的地理位置,是我国城市未来发展的典范。在迈向顶尖国际城市的道路上,上海除了表面上做到与伦敦相比肩的硬件建设外,更多的是需要软力量的加强,例如人们的现代观念、文化软实力等。现实地看,从粗放型时间观念到集约型时间观念的转变很有必要,而且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从外部加以推进,还需关注对时间的批评之声。

上海是我国城市未来发展的典范。由于优越的地理位置,上海较国内其他城市更具实力和潜力。21世纪前十年,上海全市生产总值先后超过了香港、新加坡、首尔,用占全国0.06%的土地创造了4.1%的生产总值。上海取得了骄人成绩,未来的发展目标是建成国际顶级城市。

的确,与伦敦、纽约、东京相比,上海还算不上顶级现代城市。伦敦早在1300年就是一个以贸易和商业为主的城市;18世纪至二战结束前,伦敦依靠其工业和帝国力量领先世界;21世纪以来,它又以低碳经济和低碳金融为目标力图引领世界城市的未来发展。上海如想与伦敦并驾齐驱,须短时期内走完伦敦走过的道路,这条道路上有些可以跨越,有些亦可超越。在上海的未来发展道路上,必须把握住现代城市发展的灵魂——“集约型时间观念”。

一、当前上海的发展模式反映了粗放型传统时间观念

我国是通过学习他国经验走向现代的,上海也是在模仿其他现代城市走向国际的。在这条现代化道路上,中国人勤劳、坚强、质朴的品质造就了中国崛起的奇迹,也成就了上海城市发展的奇迹。

当前,上海像其他世界城市一样正在走向以服务业为主导的模式。1999年,上海的服务业比重首次超过50%。但仔细分析会发现,上海的第三产业结构状况不容乐观。在服务业中,生产总值位居前三的是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批发零售业决定了我们产业的主导类型,即贸易型。金融业显示了我们对资本的重视。房地产业表明人们的生活尚未有质的飞跃,许多人正在为住宿而奋斗。

在批发零售业上,我们处在典型的自由贸易阶段,非公企业没有形成行业垄断。人们常常会起早贪黑,奔走各地寻找低廉的进货价格,疲于寻求销售上的最大利润。显然,批发零售商只是在调配物品,而无力创造新产品。批发零售业的活跃使上海的物流业非常发达,然而在低碳经济时代,它带来的产业转型压力很大。

在金融业上,上海已是国内的金融中心,正在向国际化发展。我们学会了用资本治理社会的方法。我们努力为国内投资创造环境,生怕资本外逃。我们也努力到国外进行投资,希望与国际接轨。虽然没有出现虚拟经济的泡沫,但我们在资本运作和管理方面还很缺乏。

在房地产业上,我们稳步发展,高房价短期内是经济增长点,但并非是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的。房地产业的兴盛一方面暗示了人们生活压力的增大,另一方面显示民间资本没有广泛运用到能够创新的产业上。创新资本不足会导致一个城市缺少续航能力,这是问题的症结。

通过对第三产业结构的分析可知,我们的服务业尚处于低级阶段。我们的生活节奏非常之快,这和国际城市有表面相似之处。但我们的时间观念尚未赶上那些发达的国际城市,人们在时间上只能靠“体力”取胜。因此,在企业里,我们三班倒、经常加班加点;在政府部门,我们5加2,白加黑;对于个人,我们更没有休闲观念,常借助法定假期外出游玩,给交通运输、景点、食宿等行业带来压力。诚然,这显示了我国人民勤劳的品质,但也说明我们的时间观念是传统的。人们习惯于用更多的时间创造更多的产品,而非用特定的时间去创造。在时间效率上,我们是粗放型的。

二、伦敦的产业结构体现了集约型现代时间观念

伦敦是原生型现代国际城市。2000年以来,英国中央政府下放权力给伦敦,伦敦有了自己的议会、政府和直选市长,提升了伦敦的战略地位和发展空间。

俗话说,在欧洲,德国人善于哲学、法国人善于政治、英国人善于经济。伦敦作为英国经济的核心充分体现了它在经济上的娴熟与优越。伦敦经济以服务业为主,且其服务业结构和发展模式远远优胜于上海。

在2010年伦敦行业结构中,内伦敦(Inner London)的制造业占全部产业比重达1.6%,建筑业占2.4%,其余全是服务业。单从服务业比重就可以看出伦敦与上海的巨大差别,上海的服务业比重至今尚未超过60%。伦敦的成熟和优越不仅在于数量上,还在于服务业的质量上。伦敦的前三类行业是:专业科技行业,金融保险业,企业管理服务业。此三类行业的比重占整个产业比重的37.5%。我们可以基本判定伦敦产业发展模式,即以科技为先导的管理型发展模式。

伦敦产业模式注重科技的作用,把重点放在企业的管理服务上,抓住了服务业的内核,找到了持续发展的关键。伦敦的专业科技行业是所有行业之首,凸显了创新的地位和作用。在掌握了现代服务业的命脉之后,伦敦的生活显得很有秩序,也很“悠闲”。

无论再重要的行业,它们都有休息观念。在伦敦政府部门,通常的上班时间为周一到周五的9∶30~16∶30。在企业里,通常是早上9点开始到下午5点半或6点,也是周一到周五。伦敦的银行也有休息日,周日一定是休息的。营业时间大体上是周一到周五的9∶30~14∶30;周六9∶30~12∶00,有的支行是从8∶30~17∶00。

与人们生活紧密的行业会显得忙碌些。例如,百货商店的营业时间一般是周一到周六的9∶00~17∶30/18∶00,一些食品店会营业到晚上10点,且周日也有营业,时间为10∶00~16∶00。在一些诸如酒吧的公共场所,其营业时间为周一到周六的11∶00~23∶00,周日的12∶00~15∶00和19∶00~22∶30。

诚然,伦敦的工作和休息时间离不开工会的抗争,但从另一侧面也反映了伦敦各界人士的工作效率。为什么他们会有如此高效率,是因伦敦人能够把一天的时间按照分钟来规划,更加精确地利用时间,也节省了时间。而且,伦敦的硬件能够支持人们的这一规划。伦敦的地铁能以固定的时间、固定的班次进行运营,这是把时间规划到分钟的有力见证。有了对一天的时间规划,也就有了工作与休闲的区别。对时间的精确利用能够节约出大量的时间,为产品的创新和观念的革新提供了时间保障。

伦敦的产业结构凸显了专业科技行业的重要性。能否取得创新成功,需要时间提供保障。伦敦人不会像我们花费大量时间去制造衬衣、锻造纽扣,甚至忙于进货售货,他们有相对多的时间去思考一种新产品、新理念。伦敦的发展模式体现了集约型时间观念。

三、上海迈向顶尖国际城市的关键:从粗放型时间到集约型时间

上海有着比伦敦更加优越的地理位置。在迈向顶尖国际城市的道路上,除了表面上做到与伦敦相比肩的硬件建设外,更多的是需要软力量的加强,例如人们的现代观念、文化软实力等。现实地看,从粗放型时间观念到集约型时间观念的转变很有必要,而且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从外部加以推进,还需关注对时间的批评之声。

第一,时间观念转变的必要性。比较上海和伦敦的发展模式后,我们看到了粗放型时间观念和集约型时间观念的巨大差距。按照粗放型时间观念生活的我们只能通过更多工作时间、更少睡眠时间来推动社会发展。但我们的代价是巨大的,据统计,我国每年过劳死亡人数达60万人,都市白领处于“亚健康”状态。当前国内的这些社会问题促使我们思考这一模式的转型。

第二,时间观念转变是一个长期过程。时间观念是人们生活方式的反映,也是传统习惯的表现。按照伦敦的城市发展史,它从粗放型时间到集约型时间转变经历了2个世纪多,这一转变过程也是工业向现代服务业发展过程。上海的时间观念转变也需几代、甚至十几代人的时间。

第三,时间观念转变需要外力推动。人类因竞争而取得发展。如果没有适当的生存压力,跨越式发展是不可能的。但因时间观念转变的长期性,我们需要理性地从外部推动人们观念的转变。当前可行的是,我们需要仿效伦敦的地铁运行,把时间精确到分钟上,以此为民众树立更加集约化的时间观念。

第四,需要关注人们对时间的批评之声。时间规划有利于提高效率,也容易让人禁锢在时间之内。自13世纪钟表发明以后,人们才更有理性地去计算。但时间也会让人感到被钟表所束缚,人成了时间的奴隶,人被异化了。后现代主义者更认为时间并非是连贯的,而是碎片化的。关注这些批评会更友好地衡量在理想目标与现实目标之间的差距,也会更全面地认识这一转变所需的空间。

猜你喜欢
伦敦服务业观念
中国服务业开新局
维生素的新观念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淘气大侦探暴走伦敦
去往伦敦
健康观念治疗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即兴表演的观念阐释
伦敦畅游记(一)
中介服务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