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安 放 设计_戴胜男|
补贴下调,新能源汽车还会持续火热吗?
|文_安放设计_戴胜男|
2015年,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而言无疑是重要的一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整体车市的比例突破1%。新能源汽车发展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推动和政策支持,大量资金的投入和高速的产品涌入让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之日也逐渐迫近。
然而在市场高歌猛进的同时,却面临着红利潮褪去的考验。在新能源汽车下阶段(2016-2020年)政策中,补贴额度将在五年内退坡两次,补贴标准提高。失去了政策的扶持,消费者对于目前尚未成熟的新能源汽车产品还能否动心?
国家四部委在今年年中就披露了下阶段的新能源汽车推广政策。从补贴新政中可以看出,2016-2020年新能源补贴将大退坡,其中:2017~2018年补助标准在2016年的基础上下调20%,2019~2020年补助标准在2016年的基础上下调40%。另外,相比2015年以前的一系列利好政策,2016年后的补贴条件更严苛。
2016年乘用车以纯电动续航行驶里程(R)为标准,具体补贴如下:
相比2015年新能源车补贴政策,纯电动乘用车的续驶里程由大于等于80km提升至100km,补贴减少0.65万元;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含增程式),补贴减少0.15万元。
对比2016年和2015年的补贴标准,150km续航一档的补贴不变,250km续航一档的补贴还增加了1000元。信号非常清晰:车企必须提高电动汽车的续驶里程。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方面,不仅补贴下降了1500元。而且提出新规则,燃料消耗量与现行的常规燃料消耗量国家目标值相比小于60%,技术上同样要求车企提高。
补助标准与2015年相比有小幅下降的趋势,所以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不再追捧了吗?也许并不是这样。作为补贴本身来说,消费者更希望得到实在的利益,但目前日益严重的国内空气环境,也对消费者的购车选择形成了不可忽略的影响。
近两年,雾霾几乎成为全中国人民的痛处,而传统汽车销量的增加导致尾气排放量增大,成为影响空气的主要原因之一。越来越多的民众意识到,自己的出行方式不仅要追求自由,也要承担责任。购买一辆新能源汽车成为了他们热衷的选项之一。
来自北京的张先生准备为家里添置一辆新能源汽车,他表示补贴的小幅下降并不会改变他打算购买新能源车型的决定,新能源汽车后期使用和保养便宜省心,想为北京的蓝天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与此同时,尽管国家政策在真金白银的补贴上有所退坡,但在交通出行政策和充电桩建设上,还是给予了强力的支持。政策规定:“奖励资金应当专门用于支持充电设施建设运营、改造升级、充换电服务网络运营监控系统建设等相关领域”。同时规定:“奖励资金不得用于平衡地方财力,不得用于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和新能源汽车运营补贴,原则上不得与地方财政充电设施奖励资金交叉重叠支持同一项目。纳入奖励范围的充电设施应符合相应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显然,这个奖励资金与实施退坡机制的新能源汽车补贴同时并行。
2016年,奖励门槛是该省市推广新能源汽车市场3万辆。如果达到这个目标,就奖励用于充电设施的资金9000万元。按照这个比例,意味着每一辆车就奖励资金3000元。这个额度对于建立充电站可能是杯水车薪,但是对于建立充电桩确实很大的支持。而对于一个城市内部的充电设施来说,充电桩的建设数量应该是一项非常主要的内容。
在新能源汽车购买和交通政策方面,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各地不得对新能源汽车实行限行、限购,已实行的应当取消。在武汉等城市,新能源汽车还可以享受免收城市道路桥梁隧道车辆通行费,免费在指定的公共充电设施场所充电等措施。这些措施让消费者不仅有心理上的荣誉感,也能享受交通出行的便利,从而让新能源汽车对比传统燃油车能够持续保持优势。
补贴退坡幅度大,有利于去劣存优,提高行业壁垒,鼓励企业不断提高品质、降低成本。一般而言,一款新车从研发到量产需要三年左右的时间。对于电动汽车,由于动力系统从发动机到电驱系统,需要更长的时间来做基础研究和车型开发。如今人人都知道特斯拉,但不知道它已经是成立超过十年的企业。
2015年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突破性的一年,这种突破体现在产业链的各个方面,新能源汽车电池、电机、电控技术不断改进,整车车型不断丰富,消费者认知度不断提高,充电设施建设迅速发展,投入产业链的资金越来越多。然而由于前期补贴可以覆盖整车成本的原因,很多资金在没有技术储备的情况下贸然进入新能源汽车行业。而此次2016-2020年补贴的逐步退坡对于整个行业的发展起到大浪淘沙的作用,没有掌握核心技术、纯靠国家补贴赚快钱的企业和项目会被逐渐洗牌,真正有实力的企业才会脱颖而出。
在当前的中国电动汽车市场上,以传统燃油车改装而来的电动汽车为主流。但是,电驱系统替换发动机之后,对底盘系统、操控系统也提出了根本挑战。因此,更为合理的路线应该是,针对纯电动汽车的特点,完全正向开发。我们期待更多的正向研发新能源汽车产品出现,优化行业竞争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