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衷凤英
(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
经济新常态下泉州小微企业发展状况研究
——基于泉州市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
□衷凤英
(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
泉州是我国民营经济重镇,民营经济所占比重高达82.2%。而民营经济中小微企业又占绝大多数。在经济新常态下,泉州同样面临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小微企业发展困难等情况。为了更好地为小微企业健康有序发展打造良好环境,本文以泉州市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为依据,对泉州小微企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发展对策。
经济新常态;泉州;小微企业;发展状况
2014年5月,习近平首次提出“新常态”这个热词,这是新一代中央领导首次以新常态描述新周期中的中国经济。泉州是我国民营经济特别活跃的地区,民营经济所占比重高达82.2%。而民营经济中小微企业又占绝大多数,小微企业在创造就业岗位、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对泉州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泉州同样面临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小微企业发展困难等情况。近年来,特别是实行金改以来,泉州借力金改,连续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改革措施,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效果斐然,但小微企业的问题依然存在。为了更好地为小微企业健康有序发展打造良好环境,本文以泉州市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为依据,对泉州小微企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发展对策。
1.1规模逐渐扩大
2013年末,泉州全市共有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小微企业法人单位58 461个,占全部企业法人单位95.0%。小微企业从业人员1 492 776人,占全部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48.2%。小微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7 725.05亿元,占全部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34.9%。(详见表1)。
表1 2013年按行业分组的小微企业法人、从业人员和资产总计 单位:个、人、亿元
数据来源:泉州市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一号)
注:表中小微企业法人单位合计数含从事农、林、牧、渔服务业和兼营第二、三产业活动的农、林、牧、渔业小微企业法人单位97个,从业人员1 605人,资产6.13亿元。
1.2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在法人单位中,第二产业占42.1%,比2008年末下降了6.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57.8%,提高了6.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占全部法人单位从业人员的77.2%,比2008年末下降了2.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占22.8%,提高了1.9个百分点。
1.3非公有制经济渐成主角
2013年末,全市共有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企业法人单位61 554个,比2008年末增加28 551个,增长86.5%。其中,内资企业占94.5%,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3.9%,外商投资企业占1.5%。内资企业中,国有企业占全部企业法人单位的1.0%,私营企业占62.1%(详见表2)。
表2 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组的企业法人单位 单位:个、%
数据来源:泉州市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一号)
1.4区域聚集度逐步显现
在泉州市的个体经营户中,持有证照的个体经营户数排在前三位的县(市、区)分别是晋江市、南安市和鲤城区。晋江市、南安市和鲤城区有证照个体经营户户数共有83 567个,占48.7%;有证照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排在前三位的县(市、区)分别是晋江市、南安市和安溪县。晋江市、南安市和安溪县有证照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共有277 381人,占49.5%(详见表3)。
小微企业在泉州经济中占主导地位,而小微企业的存亡主要取决于小微企业发展环境的优劣,在经济新常态下,泉州当前正处于经济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所以小微企业的发展将经受更大的考验。通过对泉州小微企业的发展环境进行调研,在国家加快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宏观形势下,泉州小微企业所处环境并不乐观。小微企业一直面临着融资难、成本上升、竞争激烈等发展难题。
表3 按地区分组的有证照个体经营户和从业人员 单位:个、人、%
数据来源:泉州市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一号)
2.1融资贵融资难
泉州小微企业大部分是以自有资金起步发展,融资渠道较窄。小微企业刚开始的时候,自有资金还能应付,但是当企业发展进入良性轨道的时候,其自有资金就捉襟见肘了,小微企业需要更多的资金来发展,从而遭遇融资瓶颈。当前,泉州市委市政府乘着金改东风,采取多种措施来扶持小微企业发展,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小微企业融资问题,但仍满意足不了小微企业旺盛的资金需求。
从银行角度看,银行大多“嫌贫爱富”,大企业因有比较完善的财务报表,一般很容易就获得银行的贷款,而小微企业则往往因不规范的财务报表使得银行贷款风险高,不敢对小微企业轻易发放贷款;从小微企业角度看,大部分小微企业处于小规模、低起点、管理不规范的初级发展阶段,很多小微企业没有健全的财务体系,财务报表不规范,有些数据确实不能完整、准确地体现出实际经营状况。此外,抵押担保是银行贷款的必要条件,但部分小微企业由于基本没有有效的土地、房产证等手续,无法获得金融机构信贷支持,同时其他企业或实体认为小微企业风险较高,不愿意为他们做担保。小微企业融资能力不足,而生产又急需资金,逼得它们只得找民间借贷,而民间借贷存在高利率和高风险的弊端。[1]
2.2成本上升,获利难
相关数据表明,泉州小微企业成本上升,特别是劳动力成本上升最快,其次是土地和税赋较重,企业享受到的税收优惠不多,这使得小微企业的生存空间被大大压缩,小微企业获利难,一些小微企业甚至倒闭。而我国近几年的宏观经济背景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泉州小微企业面临着原材料、能源价格上涨,特别是水、电、房租、运输费用等不断上涨的问题,这使得小微企业成本大幅度上升,利润降低。这种情况下许多小微企业只好把发展速度放慢,以求平稳渡过危机。另一方面,近几年CPI不断上涨,居民生活成本增加,企业职工期望获得更高的薪酬,同时随着社保的逐渐完善,企业大都要为职工缴纳保险,这两方面都使得企业用工成本上升,使得企业的盈利水平下降。所以,小微企业的成本上升、利润下降已成为制约其发展的最大难题。
2.3宣传不足,政策落地难
泉州民营经济发达,又是全国第三个金融改革区,所以泉州市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很多,但宣传不足,落实不够,好政策没有落到实处就相当于纸上谈兵。优惠政策出台了,但由于宣传不够到位,很多小微企业不知道有此优惠政策,所以就享受不到政策给他们带来的好处。此外,从政策本身看,一部分政策因为享受过程中要付出高成本导致很多小微企业无力争取,一部分政策则附加一些限制性条件导致小微企业无法享受;在政策落实过程中,部分手续繁杂,执行死板,没有弹性,所以宣传造势、手续简便才能使好政策落实到位,小微企业享受到优惠政策的好处。
2.4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市场竞争弱,行业发展前景信心不足
在人力资源管理这一块,小微企业处于弱势。大部分小微企业主年轻时经历务工和经商,现在人到中年,人生阅历丰富,经验充足,但是他们大部分文化水平不高,所以对于关乎企业生存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不够重视,如管理意识不强、管理随意、人才意识不强、优秀人才引进不足等,企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平均水平比大中型企业低。此外,小微企业生产能力不高、规模小,使得它们和同行业的大中企业相比市场竞争力就弱得多,激烈的市场竞争是阻碍小微企业发展的原因之一。[2]它们没有注重打造企业形象和品牌,在企业形象和品牌效应方面远远落后于大企业,随着消费者收入水平的提高,他们由以前的追求价廉物美过渡到现在的价优质优上,所以大多数消费者在消费时,宁可选择大中型企业。而且随着CPI的不断上涨,企业的各种成本也随之水涨船高,这种经济下行压力使得企业难以维持下去,对整个行业发展失去信心。
机遇和挑战往往同时并存,经济新常态既给泉州小微企业带来冲击,也给它们带来新的机遇,所以小微企业要主动出击,与时俱进,主动适应新常态,抓住新机遇,为小微企业找到新的出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长存发展。
3.1提高企业自身素质,加强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为了进一步适应环境需要,小微企业一定要逐渐提高企业本身的素质。小微企业要建立权力制衡约束机制,建立法人治理结构,提升经营管理决策的连续性、科学性和透明度。改变作坊式的传统管理模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加强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小微企业一步步发展壮大,对资金的需求越来越旺盛,企业只有加强财务会计制度与财务管理的建设,才能取得贷款行和投资人的信任。即加大对企业的技术人员、财务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以达到企业财务会计制度规范、财务透明的目的。同时,要保持健康稳步发展的一系列方针,坚持小心谨慎的原则,采用科学管理的方法,从科学的渠道减少产品生产成本的同时,狠抓生产产品质量,从而达到生产效益提高的目的。此外,企业研发部门要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和技术革新,结合市场需求,开发出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设备,研制出符合时代潮流的新产品。只有采取了以上措施,才能不断提高小微企业自身的素质、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从而改善企业自身的融资条件。[1]
3.2采取多种措施减少小微企业融资成本
从银行角度而言,应加强金融创新。为了从机构设置上保证银企永续合作,应该推动银行设立专业支行、特色支行与之相配套。民生银行泉州分行在创新小微企业贷款机制方面就值得借鉴。该行为了和专业市场、行业组织等对接,鼓励每家支行打造他们独具特色的专业品牌,使得每家支行皆成了专为小微企业服务的特色支行。既然是特色支行,就应该实行专业化经营,让行业客户享受到评审优先、额度优先和效率优先等优惠政策。目前民生银行已针对泉州各县(市、区)的行业特点,分别设立各特色支行。如水头支行为石材特色支行,南安支行为水暖特色支行,晋江支行为体育鞋服特色支行,石狮支行为纺织服装特色支行等,这些特色支行为当地的行业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支持给予了很多便利。
从政府角度而言,政府要与金融机构合作健全征信体系,在全国率先建立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解决银行与企业之间信用信息不对称问题,建立重点小微企业融资项目库,把一些发展前景好的企业推荐给银行;组建市县两级政府背景的担保和再担保机构。
从融资方式而言,加快发展直接融资。泉州市场环境成熟,资本活跃,要由间接融资为主转向直接融资,大力开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等多种融资方式,结合互联网金融创新,多方面减少小微企业融资成本。直接融资可大大减少资金成本,但我国企业传统上是以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所占比重较小,在当前形势下,推动小微企业直接融资困难重重。但是对某些高科技小微企业,直接融资倒很适合,完全可以考虑用直接融资筹集资金,关键是要依照法律法规,严格管理控制,严禁打着融资旗号来圈钱的非法行为,就可促使达到直接融资条件的小微企业融到资金,实现良性健康发展。例如在创业板市场上市的企业大部分从事高科技业务,它们的特点是规模小,成立时间不长,没有突出的业绩,但是成长性较高。泉州作为民营经济重镇,在其众多的企业中,有着一批极具成长性的中小微企业,这些企业,正适合在创业板上市融资。大力推进创新型、创业型、成长型企业到“新三板”和海交泉州中心挂牌融资。
3.3加快结构调整,引导小微企业转型升级
前面讲到小微企业的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所以要实现小微企业的转型升级,首要的是培养人才,人才是保障。为推动民营企业在转型升级中创造新的竞争优势,泉州市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围绕省上对泉州“建设民营企业聚集区,支撑先进制造业发展”目标定位,探索提出“365”民营企业人才工作机制。在这个工作机制指导下,政府要组织企业家参加各类培训班,借助福建省“4·18”人才项目与资本对接会,搭建人才创业创新融资平台。设立泉州人才工作联络站,打通人才引进渠道,完善人才工作网络,健全人才大数据库。
要实现转型升级,创新是关键。政府应设立专项资金,鼓励和支持小微企业技术创新,树立龙头榜样,表彰创业典型,奖励研究发明,保护知识产权,建立共享式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由政府出面,以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为依托,为小微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实施小微企业技术创新和培育计划,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结合科技,小微企业在经济新常态下同样能蓬勃发展。此外,要将创意设计和小微企业的需求相融合,以小微企业为依托发展“专、精、尖”的特色优势。政府只有鼓励创新,才能助推小微企业升级换代。
最后,小微企业还可联合创新。小微企业同行业之间要互相联合沟通,既实现了成本的节约,又实现了创新成果共享,使得企业提升了实力,在行业内的整体地位得到提高。在经济新常态下,小微企业要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如财务管理规范化、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加强科技创新等,从要素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从而提高融资能力。从发展的眼光看,政府机构应坚持给小微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尤其要把不同职能部门的政策加以整合,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政策扶持,引导小微企业进行结构调整,成功转型升级[3]。小微企业只有实现了转型升级,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科技环境,才能满足社会日益丰富的物质和文化需求。
3.4落实政策,减轻负担
好的政策还需要好的宣传,政府要加大宣传,使得政策扎实落地,让政策红利惠及到所有小微企业。今年是泉州实行金改的第四个年头,2015年,是泉州金改进入提升实效和拓展创新的重要一年。在经济新常态下,借力金改,泉州市已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帮助小微企业发展,像发放服务补贴、成立专项资金、扩大“营改增”范围等。如推进安溪县财政补贴型茶叶种植保险试点,启动泉港区渔业信贷管理中心,实施海洋经济贷款风险补偿和贴息,但是好政策也需要落实好。要实实在在落实已经出台的优惠政策,可采取以下措施。如可建立小微企业咨询服务岗,及时给小微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建立宣传平台,通过现代化的通讯工具为政策做宣传,用微信、QQ、短信等轮流轰炸,让小微企业及时了解有哪些红利政策。采取便民措施,删繁就简,让小微企业享受政策的程序简化,一些可要可不要的条款可取消,使得大部分小微企业都能真正体会到政府对他们的扶持。建立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信息共享平台,既可让企业及时获取政策信息,又可让相关政府部门共享企业信息,还能了解政策落实得如何,对政策落实进行跟踪监测,以便为后面的政策制定提供数据基础。[4]
政策落实之后,还要给小微企业减负。为了给企业创造健康有序的宏观经营环境,政府职能部门应“去官僚化”,对小微企业的审批程序要尽量简化,不该收的税费就不能收,如果哪个部门违规收费,监管部门要严格对其依法处罚。关于专门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要切实保证专项资金对号入座,落实到位。政府坚持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提供专项资金保障,真实创造保证小微企业健康成长的经济新常态环境。正在火热进行的“营改增”改革给很多企业减轻了负担,尤其是给小微企业减轻了税负,所以要继续加快建立健全完善的税收法律制度,降低小微企业创业及经营税率,为小微企业提供更多的税收优惠,为小微企业经营和鼓励创业提供便利。[5]
在经济新常态下,泉州小微企业总体运营态势良好,但同时也面临着融资难盈利难等方面的问题。所以有关政府机构要继续努力,借助金改政策,加强宣传,落实政策,引导小微企业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推动小微企业为泉州经济发展做贡献。另一方面,虽然小微企业的成长离不开良好的宏观环境,但最本质的还是有赖于小微企业自身努力。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但是小微企业也可从威胁中寻找到机会,重视挑战,提升管理水平,通过革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6]对于小微企业而言,更要顶住压力,自觉做到合规,保持良好的信用记录,消除银行的顾虑,不让政府失望,实现新常态下的经济新发展。
[1]衷凤英.金改区背景下泉州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研究[J].福建金融,2014(4).
[2]许可.我国小微企业融资困境与破局[J].时代金融,2012(8).
[3]朱锌.扶持小微企业需做好政策“加减法”[N].证券日报,2012-01.
[4]李雪,董玲.小微企业融资服务体系的构建[J].会计之友,2013(4).
[5]吴毅文,伍洲奇,蔡华阳.泉州“金改”探路[J].法人,2013(9).
[6]杨兴友.科学认识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J].理论与当代,2014(11).
[责任编辑:王文俐]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s in Quanzhou under the New Economic Normal——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Third National Economic Census in Quanzhou
ZHONG Feng-ying
(Quanzhou Vocational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Quanzhou 362000, China)
Quanzhou is a city of private economy in China, and its private economy accounts for as high as 82.2%.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s take up the vast majority of its private economy. Under the new economic normal, Quanzhou also faces the problems such as increasing pressure of economic downward and the development difficulties of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s. In order to create a better environment for the healthy and orderly development of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s,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third national economic census in Quanzhou, this paper analyzes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s in Quanzhou, then puts forward som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economic new normal; Quanzhou;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s; development situation
2016-01-21
福建省教育厅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金改区背景下泉州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研究”(JA13472S)
衷凤英(1974-),女,福建建瓯人,经济学硕士,现工作于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金融发展理论与政策。
F272.3
A
1008-9101(2016)02-002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