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鸿
(中共南平市委党校,福建 南平 353000)
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破与立
——以南平夏道为例
□刘艳鸿
(中共南平市委党校,福建 南平 353000)
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十八大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分析了南平市夏道镇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所具备的现实条件,指出夏道镇在改变传统的城镇化发展路径过程中面临的困境,提出突破夏道镇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困境需要制定实施科学规划,以产业为支撑,促进产城融合,要加强城镇整体功能建设,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新型城镇化;规划;产业集聚;社会保障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直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的阶段,城镇化率基本保持1%的年增长率,到2011年为止,我国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首次超过了50%,达到51.3%。高速城镇化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但同时,它所带来的高能耗、高污染等弊端也日益显现,传统的人口与土地要素在数量和规模上的城镇化已不能满足新时期的城镇化需求,中国急需寻求一种能够承担城镇相应职能、提供城镇应有服务与基本保障,能够与城镇经济、社会与生态等功能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路径。
“新型城镇化”概念的正式提出是在十八大,总体来说,新型城镇化与传统城镇化最大区别在于,新型城镇化不再片面追求城镇规模的扩大、城镇人口的增加,而是注重于城镇质量的提升,是以公共服务、生态宜居、文化传承、节约资源、城乡统筹等内涵为重点的城镇化发展,其核心是实现“人的城镇化”。
夏道镇位于南平市区东南部,距市区12.8公里,全镇面积150.65平方公里,总人口近4万人。夏道镇既是福建省库区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也是南平市延平新城建设的中心镇、重镇。拥有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闽北职业技术学院、南平职业中专等三所大中专院校,是南平市职教园区,还是南平市工业集中区和农业地区。
1.1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推动夏道镇新型城镇化发展
福建省为推动城镇化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2010年起先后启动了43个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为贯彻落实好省委、省政府这一决策部署,南平市政府2011年底将包括延平区夏道镇在内的10个乡镇列为市级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夏道镇于2012年初印发了《夏道镇市级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实施方案》,把包括逐步完善城镇发展近期规划方案、抓好重点项目建设、抓好环境及“两违”整治、统筹社会事业发展、增强财政宏观调控等在内的5项重点任务作为推动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的重大措施,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生态优势、交通优势,有力地推动了夏道镇新型城镇化发展。
1.2经济保持稳步较快发展
近年来,夏道镇抢抓南平东拓机遇,统筹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社会事业建设,经济得到较快发展。2015年实现财政总收入7 210万元,比增5.79%,其中地方级一般收入3 326万元,比增15.04%;规模工业产值达11.3亿元,比增5.2%;固定资产投资30.7亿元,比增28%;农业总产值完成4.78亿元,比增1.49%;农民人均纯收入15 970元,比增11.8%。
1.3项目持续带动产业强劲发展
夏道镇在延平新城开发建设中共涉及15个村、居,建设用地约20.9平方公里,南三龙铁路、新城港区、安济综合客运枢纽等一批省市区重点项目相继在此落地。基于此,夏道镇实施项目带动城镇发展战略,通过加大投资力度,以投资增量扩张带动存量调整,来扩大投资规模。同时,推行重点项目负责人制度,成立专门工作组提供“保姆式”服务制度,强化项目工作责任制,改进办法,依托优势资源,精心筛选高效、生态、环保项目,优化产业结构,持续地带动了产业发展。
1.4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建设日益完善
夏道镇结合库区建设、延平新城开发及小城镇建设,在工业区、商贸区、住宅区、绿化区等方面科学规划,加大投入。目前,大学城、工业园区等已初具规模,朱熹路、成功路、夏道大桥已竣工通车。集镇中小学、幼儿园、中心卫生院、公园、敬老院、垃圾处理场等基础设施完善。同时,已完成14个美丽乡村项目建设,8个新村建设点也在有序推进。
夏道镇在改变传统城镇化发展路径,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城镇规划不科学、城镇化水平低、社会保障社会服务体系不健全、产能集聚能力低等困境。
2.1城镇规划设计科学性、自主性、特色性不够
科学的规划是城镇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对城镇的发展方向、建设管理起着总体调控作用。夏道镇在城镇规划设计上存在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夏道镇的城镇化发展。一是城镇规划工作滞后。夏道镇实施科学规划是在作为延平新城中心区域,城镇规划划入新城总体规划之后,规划工作明显滞后于城镇建设。没有规划约束而盲目建设,不光造成财力、物力和土地资源等要素的浪费,也为今后的城镇管理和整体提升埋下隐患。二是城镇规划自主性不强。夏道镇作为延平新城的重要部分,在城镇规划建设上处于被动地位,作为新城中心区域,城镇规划服从于新区规划,自主性不强。三是城镇规划不够特色。由于对城镇的历史、地理、人文等要素挖掘的不够,没有因地制宜,导致规划的功能结构、产业结构、空间布局和建筑风格单一雷同,失去了自身特色。
2.2城镇化水平较低,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
从表1可以看出,夏道镇近几年常住人口城镇化水平一直停滞不前,始终在13%左右徘徊,明显滞后于福建省常住人口城镇化水平,与南平市常住人口城镇化水平也有20个百分点的差距。该水平仅相当于我国1957年的城镇化水平,尚处于城镇化的发展初期,出现了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的现象。现代经济增长的一般规律表明,城市化与工业化二者要有机协调,相互促进,形成合理的关系。城镇化与工业化、社会经济增长不同步,导致人口就业和再就业问题突出,城市承载能力较弱。
表1 2011-2014年常住人口城镇化水平
2.3社会保障不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有待优化
近几年,夏道镇加大惠农补贴力度、提高困难补助标准、进一步完善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在健全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方面做了不少努力,取得了一些进步。但是从停滞不前的城镇化率可以看出,夏道镇城乡二元体制并没有得到实质的破解,城乡分割的基本格局没有改变。城乡居民在就业质量、子女教育、医疗保险等方面仍然存在较大差距,许多保险品种没有纳入农村社保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公共服务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
2.4产业集聚能力较弱,未形成特色产业
城镇化的本质在于其产业、要素、人口在一定空间的高度集聚。产业的集聚是人口与要素集聚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城镇化的前提和基础。目前来看,虽然夏道镇是南平市工业集中区,拥有江南工业园、文田、夏道、洋坑及小鸠等山垄工业平台和市级工业园区—文田工业园区及张坑工业园,但这些工业园区建成时间短,规模小,还未形成自己的特色产业,在集聚产业、要素、人口等方面能力较弱。
针对上述问题,应根据夏道镇尚处于城镇化发展初期的实际情况,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要义,以产业发展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夏道镇新型城镇化发展。
3.1制定实施科学规划,引领新型城镇化发展
一是完善城镇规划体系。城镇规划不仅包括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综合交通规划,还要将国土规划、流域规划、水系规划、中心村规划、农村社区规划等纳入“总体规划体系”,作为法定的规划贯彻下去。二是要突出特色。在城镇总体规划设计过程中,要立足于城镇的历史、地理、经济等要素,因地制宜,注重城镇特色文化的挖掘,避免“千城一面”。三是要整合提升。以延平新城建设为契机,打破以往地方政府以行政区划为基础的规划,在城镇群内编制统一的城镇建设规划,建立协调城镇发展、合理空间布局的城镇体系。
3.2以产业为支撑,产城融合,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
新型城镇化与工业化要同步发展,这就要求城镇化与产业发展必须要良性互动,相互促进,和谐发展。一方面,城镇化要以产业健康快速发展为基础,为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另一方面,产业的发展要以建设高水平、高质量城镇化为目的,为城镇化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3.2.1明确园区定位,整合资源,形成特色产业
在园区的开发与建设上,要结合城镇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高起点规划,宽视野开发。夏道镇可利用自身的生态优势发展能耗低、污染小、产量高的绿色产业,也可整合资源,转型升级传统产业,发展以机电、纺织为主导的特色产业。
3.2.2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
产业集聚并不是简单的产业数量和规模的扩大,产业集聚的过程,实质是通过产业转型升级而提升产业竞争力的过程。一是加强品牌意识,鼓励企业创造自主品牌,提高创新和研发能力。建立完善商标品牌发展动态数据库,实施商标品牌战略,做好商标品牌发展资源的储备。二是变招商引资为招商选资,加大引进大企业、大项目力度,以大企业、大项目带动产业的转型升级。三是重视服务性产业的发展。抓住合福高铁开通机遇,强势推进房地产、商贸物流、旅游等产业快速发展,逐步打造经济社会发展“新引擎”,为城镇化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3.2.3在产业集聚中推进城镇化,实现城镇化工业化同步发展
产业集聚与新型城镇化是一个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过程,不可偏废其一。一是不失时机地促进城镇人口的增加。夏道镇应主动融入新城开发建设中去,以园区开发、产业集聚、大项目引进、大学城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为契机,通过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和提供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吸引农民、外来人员到城镇就业、生活。二是逐步推进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特别是养老、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在目前尚不能实现社会保障城乡一体化的情况下,对园区、产业集聚区、大项目区、大学城区的产业工人,应鼓励、支持他们参加相关的社会保障,对企业则应在政策上进行规范和支持。
3.3加强城镇整体功能建设,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新型城镇化要求城镇的发展从追求数量、规模的扩张转为追求质量、功能的提升。
3.3.1关注民生,推动“人的城镇化”发展
新型城镇化的首要之义是人的城镇化,在城镇化进程中,要把满足人民需求放在第一位,致力于完善城镇公共服务、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打造舒适宜居的城镇环境。改革僵化的户籍制度,打破农民与居民身份隔离的状态,避免出现身份改变而待遇不变的现象,让农民和居民享受同等的公共服务。
3.3.2建立便捷、完善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和信息网络
完善的基础设施、便捷的交通体系是城市健康、高效运转的保证。要适应夏道镇产业、人口聚集加快的形势,推进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特别是要发挥合福高铁、南三龙铁路、316国道等区位优势,建设便捷、完善的交通网络,同时,调整和完善乡村道路建设。完善信息网络,推进电信、电视、电脑三网整合,大力发展电子政务,现代远程教育和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工程。
3.3.3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根据城镇规模合理配置和整合教育资源,建立健全卫生保健网络和社会救助体系。统筹城乡公共服务设施资源,重点向农村和基层转移,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精神和生命健康的需求。
[1]黄静晗,郑传芳,陈菲菲.新型城镇化与福建省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基于对首批省级试点镇的评价[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2013,16(2).
[2]许素琼.南充市新型城镇化建设与产业集聚互动研究[J].时代经贸,2013(7).
[3]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李克强.协调推进城镇化是实现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选择[J].行政管理改革,2012(11).
[5]仇保兴.全球视野下的城镇化模式思考[J].广西城镇建设,2012(2).
[6]仇保兴.新型城镇化:从概念到行动[J].行政管理改革,2012(11).
[7]李嘉岩.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历史、现状与未来[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3(9).
[8]彭红碧,杨峰.新型城镇化道路的科学内涵[J].理论探索,2010(4).
[9]张占斌.新型城镇化的战略意义和改革难题[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3(2).
[10]马凯.转变城镇化发展方式,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2(5).
[11]孟广文,盖盛男,王洪玲.天津市华明镇土地开发整理模式研究[J].经济地理,2012(4).
[责任编辑:王文俐]
Abolishment and Establishmen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Urbanization——A Case Study of Xia Dao in Nanping
LIU Yan-hong
(Nanping Municipal Committee Party School of CPC, Nanping 353000,China)
Accelera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urbanization is an important task put forward by the 18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ality condition of promoting the new urbanization construction in the Xiadao Town in Nanping, points out the plight of the Xiadao Town in the process of changing the traditional path of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and puts forward that breaking through the dilemma of new urbanization construction in Xiadao Town needs to implement scientific planning, to be supported by industry, to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the city,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overall functions of the cities and towns, and to enhance the comprehensive carrying capacity of cities and towns.
new urbanization; planning;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social security
2016-02-05
刘艳鸿(1988-),女,福建福州人,硕士,现工作于中共南平市委党校,助教,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F291.1
A
1008-9101(2016)02-005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