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达冰
(广西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 广西南宁 530021)
石斛多糖对肿瘤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肿瘤作用的影响
薛达冰
(广西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 广西南宁 530021)
目的:探讨石斛多糖对肿瘤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肿瘤作用的影响。方法:利用石斛多糖和肿瘤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共同作用荷瘤小鼠,测量小鼠的肿瘤重量和观察小鼠的生存期。结果:石斛多糖和肿瘤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共同作用能明显抑制小鼠的肿瘤生长和延长小鼠的生存期。结论:石斛多糖能加强肿瘤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抗肿瘤作用。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石斛多糖 抗肿瘤
随着肿瘤生物治疗技术的发展,科学研究发现,在体外诱导出肿瘤特异性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能产生明显的抗肿瘤效应[1],现在这种技术已经成为肿瘤生物治疗领域的新方法[2]。现在对于肿瘤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抗肿瘤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加强其杀伤肿瘤的功能。赵永灵等研究表明,石斛多糖能够提高T淋巴细胞活性以及数量[3]。本文将探讨石斛多糖对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抗肿瘤作用的影响,以期能发现一种提高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肿瘤的新药物。
1.1 主要试剂和细胞
磷酸缓冲液、RPMI-1640细胞培养基、胎牛血清、青霉素、链霉素、小鼠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GM-CSF)、小鼠白细胞介素-4(mIL-4)、石斛多糖、小鼠肝癌细胞系H22。
1.2 实验方法
处死小鼠后,取出股骨,冲洗出骨髓中的细胞,收集细胞,裂解红细胞后,在六孔板中加入10%胎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基和50 ng/ml重组小鼠GM-CSF、5ng/ml重组小鼠IL-4,第八天加入利用液氮反复冻融法制备的小鼠肝癌细胞抗原,然后在细胞培养箱内继续培养18h,收集细胞用于后续的实验。
无菌条件下处死小鼠后,取出小鼠的脾脏,制备单个脾细胞悬液,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单个核细胞。使用无菌的尼龙棉纯化T淋巴细胞。将使用含IL-2的RPMI-1640完全培养基将T淋巴细胞重悬成2×106个/ml,于六孔板中进行培养,并加入2×105个/孔的负载肝癌细胞抗原的树突状细胞刺激T细胞增殖分化,37℃,5%CO2细胞培养箱中培养6天,收集T淋巴细胞作为肿瘤特异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用于后续实验。
小鼠皮下接种小鼠肝癌细胞,待肿瘤长到5 mm直径时将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设肿瘤特异CTL及灌胃石斛多糖组,另设注射PBS对照组,石斛多糖对照组,肿瘤特异CTL组。治疗方法为肿瘤特异CTL每周腹腔注射2×106个/只,共治疗三次,石斛多糖每天灌胃0.3g·kg-1,灌胃两周。四周后观察治疗效果,用电子天平测量肿瘤的重量。记录小鼠生存期。
1.3 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数据分析,计量数据使用(±s)表示,组与组之间用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小鼠肿瘤重量及生存期
由表1结果可知,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联合石斛多糖治疗组小鼠的肿瘤重量明显比空白对照组、单用石斛多糖组、单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组轻,并且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联合石斛多糖治疗组小鼠的生存期明显比空白对照组、单用石斛多糖组、单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组要长。
表1 不同的治疗方案的荷瘤小鼠的肿瘤重量及生存期(±s)
表1 不同的治疗方案的荷瘤小鼠的肿瘤重量及生存期(±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石斛多糖组比较,▲P<0.05;与CTL组比较,△P<0.05
组别 n 重量 (g) 生存期(d a y s)对照组 1 0 4 . 6 6 ± 0 . 1 1 8 5 . 8 0 ± 1 . 1 7石斛多糖组 1 0 4 . 3 1 ± 0 . 1 0 * 9 1 . 3 0 ± 1 . 0 7 * C T L组 1 0 3 . 9 1 ± 0 . 1 2 *▲ 9 6 . 2 0 ± 0 . 8 4 *▲石斛多糖和C T L组 1 0 3 . 5 0 ± 0 . 0 8 *▲△ 1 0 2 . 8 0 ± 1 . 4 9 *▲△
肿瘤细胞能够在体内不断的恶性增殖,主要的原因在于它能够逃避免疫系统的识别,使得体内不能产生特异杀伤肿瘤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在体外利用肿瘤抗原冲击树突状细胞,能够诱导出肿瘤特异性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体外获得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回输到体内后,能够提高体内的抗肿瘤免疫反应。有学者研究发现石斛多糖具有抑制肿瘤的细胞生长[4]以及提高机体免疫力[5]的作用。本文利用石斛多糖与肿瘤特异性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共同作用于荷瘤小鼠,发现荷瘤小鼠的肿瘤重量比其它对照组明显轻,小鼠的生存时间比其它对照组明显长。以上结果说明利用石斛多糖可以提高肿瘤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肿瘤的效果,这也为临床使用肿瘤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为基础的肿瘤免疫治疗提供一个新的方向。
[1]Steinman R M, Banchereau J. Taking dendritic cells into medicine [J].Nature 2007, 449(7161),419-426.
[2]Banchereau J, Palucka AK. Dendritic cells as therapeutic vaccines against cancer[J].Nat Rev Immunol 2005,5(4),296-306.
[3]Zhao YL ,Wang SL ,Li XY .Studies on the polysaccharides of Dendrobium aphyllum[J].ActaBotYunnan 1994,16,392-396.
[4]马国祥,徐国钧.鼓槌石斛及其化学成分的抗肿瘤活性作用[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94,25(3),188-189.
[5]宋宁,陆瑛,邱明华.球花石斛多糖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6,18,445-448.
R73
A
1674-2060(2016)02-0192-01
薛达冰(1989-),男,广西北海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肿瘤生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