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夹脊穴配合围刺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60例的疗效观察

2016-10-27 03:47孙远征丛艳
生物技术世界 2016年2期
关键词:神经炎夹脊针刺

孙远征 丛艳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针刺夹脊穴配合围刺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60例的疗效观察

孙远征 丛艳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目的:观察针刺华佗夹脊穴(L2、L3)配合围刺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针刺L2、L3夹脊穴,并对病变局部围刺治疗;对照组:进行围刺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痊愈3例(10%),显效12例(40%),有效10例(33.3%);对照组:临床痊愈2例(6.7%),显效8例(26.7%),有效9例(30%)。对照组总有效率(83.3%)与对照组(63.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夹脊穴配合围刺可有效地改善股外侧皮神经炎所引起的疼痛症状。

股外侧皮神经炎 夹脊穴 围刺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临床资料来源于孙远征教授门诊2013年9月—2014年12月股外侧皮神经炎患者60例。将60例患者按顺序随机法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中,年龄28~51岁,平均(45±2)岁;病程(1.2±0.4)年。对照组30例中,年龄(26~55)岁,平均(41±1)岁;病程(1.5±0.6)年。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性别、年龄、 病程、病情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P > 0 . 05 ) ,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诊断标准

①本病男性多见,患者自觉大腿前外侧皮肤刺痛,伴有异常感觉;②最初起病时为间断性疼痛,逐渐变为持续性,劳累后感觉异常加重;③查体:患部皮肤痛温觉减退甚至消失,偶伴皮肤萎缩,腱反射存在,运动无障碍,肌肉无萎缩。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以上诊断标准者;②年龄在24-65周岁、性别不限,病程在3年之内;③在接受本方法时停用其他疗法;④自愿加入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①大腿外侧病变部位皮肤有创伤,感染者;②排除因脊椎骨折,腹部肿瘤引起本病的患者;③有高位腰椎间盘突出者;④排除伴有糖尿病、妊娠的患者。

1.5 剔除与脱落标准

临床观察中,自行提出退出本试验者,不能坚持治疗或伴有严重不良反应者,应停止试验。

表1 各组股外侧皮神经炎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表2 两组股外侧皮神经炎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表3两组股外侧皮神经炎患者疗效比较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针刺夹脊穴配合围刺治疗。取穴:患肢同侧L2、L3夹脊穴,病变部位阿是穴。操作方法:患者侧卧,使施术部位暴露,对皮肤进行常规消毒,选用30号1.5寸微针,针刺患侧L2、L3华佗夹脊穴,施以针法催以得气,并使针感向下放射为佳。围刺法:围绕病变边沿上下左右每距1.5寸选穴,针尖朝向病变中心平刺,呈放射状,依据病变皮肤范围大小,一般每次取8~10个穴位。选取L2、L3夹脊穴与局部阿是穴连接电针,使用连续波,留针40min。一日一次,每周六次,两周一疗程,共治疗30天。对照组:仅采用围刺法,操作方法同上。

2.2 观察指标及方法

2.2.1 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选用长度为10cm的标尺两端(每1cm表示1分),嘱患者主观选取可代表其疼痛程度的位置,术者读取刻度(精确到毫米),读出分数,记录治疗前、后的疼痛分值数据,进行疼痛评分。

2.2.2 主症疼痛疗效: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制定的“修订综合疗效标准”,临床痊愈:疼痛消失,疗效指数≥95%;显效:疼痛明显改善,疗效指数≥70%,且<95%;有效:疼痛好转,疗效指数≥30%,且<70%;无效:疼痛无明显改善,疗效指数<30%。

2.2.3 疗效评价标准[2]:痊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显效:患处不适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但劳累后有轻度疼痛麻木等;有效:患处疼痛麻木等症状减轻;无效:症状体征未见改善。

2.2.4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选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选用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选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用配对t检验。当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两组股外侧皮神经炎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见表2)。

从表2中可见,两组组内之间比较,治疗组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t=15.81,P<0.05),说明治疗组能改善股外侧皮神经炎患者的疼痛症状,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27,P<0.05),说明治疗组同样可缓解股外侧皮神经炎患者的疼痛;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01 P<0.05),说明在改善疼痛症状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3.2 两组股外侧皮神经炎患者疗效比较(见表3)。

从表3中可见,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为63.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1]孙传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M].第二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197.

[2]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出版社,2002:383.

R274.9

A

1674-2060(2016)02-0121-01

孙远征(1957—),男,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针灸科,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丛艳(1987—),女,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3级针灸专业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神经炎夹脊针刺
夹脊穴考辨
基于适应证与解剖相关研究颈夹脊穴定位研究
视神经炎的悖论
浮针治疗产后股外侧皮神经炎验案
颈夹脊穴为主治疗突发性耳聋验案1则
谈针刺“针刺之要,气至而有效”
“颈夹脊”源流考略
多联疗法治疗面神经炎39例
飞针刺入手法联合西药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41例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