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倩
(重庆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重庆 401520)
重庆合川及近郊树麻雀的空间分布调查
李欣倩
(重庆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重庆 401520)
树麻雀(Passer montanus)曾是一种在国内外广泛分布的优势鸟类,其生命力极强,但是30年前却在国内不少地区销声匿迹。本文作者在2015年3月—2015年5月通过对重庆市合川区及近郊一系列野外调查并结合历史资料,发现树麻雀数量自进入21世纪以来正在恢复中,其空间分布有较大改变,主要分布区由农村的居民点及其附近的农田转变为市区。分析发现导致树麻雀空间分布的改变原因极有可能与农药的使用有关。
树麻雀 空间分布 消失 恢复 农药
树麻雀(Passer montanus)是雀形目(Passeriformes)文鸟科(Ploceidea)的一种适应力极强的鸟类。其分布曾遍及全国各省区,国外分布也很广泛,最南分布到赤道附近的印度尼西亚,最北出现在北纬70°左右的挪威。它主要栖息在人类居住环境,无论山地、平原、丘陵、草原、沼泽和农田,还是城镇和乡村,在有人类居住的地方多有分布。其中主要的分布区还是在农村的居民点及其附近的农田。但30年前树麻雀却在国内不少地区销声匿迹,进入21世纪后数量又在逐渐恢复中。但是其分布区却发生了显著改变,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变化,本文在这里试做分析。
研究区域位于四川盆地东部嘉陵江中游重庆市合川区及近郊(北纬29.51'02"~ 30.22'24",东经105.58'37"~106.40'37")。境内东、北、西三面地势较高,南面地势较低,地貌大致为平行岭谷和平缓丘陵。海拔最低为619.7m,最高为1284.2m。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均温18℃,一月均温7.3℃,七月均温28.2℃;无霜期在300天以上,年均降水量1619.5mm。近几十年来,由于农田的扩大、城市的发展,原生的常绿阔叶林已被彻底破坏,次生的植被类型有柏生林、马尾松林、竹林、次生灌丛和草坡。此外,近郊还有较大面积的蔬菜基地和以柑橘、枇杷、桃为主的果园。城区内的公园、校园和街道两旁的绿化率较高。主要绿化树种有樟(Cinnamomun campnora)、二球悬铃木(Platanus aceacerifolia Platanus acerifoliaPlatanus acerifolia)、黄葛树(Ficus lacor)、垂柳(Salix babylonica)、慈竹(Sinocalamus affiuis)、银桦(Grevbillea robusta)、象牙红(Erythrina corallodendron)、女贞(Ligustrum lucidam)、银杏(Salisburia adiantifolia)、小叶榕(Ficusconcinna concinnaconcinna concinna concinna Ficus concinna Ficus concinnaFicus concinna)等。
2.1 历史数据的收集
表1 环境类型等级划分
表2 树麻雀数量统计
表3 树麻雀数量与环境类型逐步回归分析结果Correlations
表4 市区和郊区树麻雀数量T检验结果
西华师范大学的郭延蜀教授、胡锦矗教授和邓其祥教授从1957年就开始详尽的记录了南充地区树麻雀的数量及其变动。本人在野外路线调查的同时对重庆合川地区树麻雀的空间分布和数量变化的时间向当地居民进行咨询。
2.2 空间分布资料的搜集和处理
于2015年3月-2015年5月采用样带——样方相结合的数量统计法对合川地区下属的合阳城、钓鱼城、南津街三个街道办事处的树麻雀数量进行调查。对同一生境至少选择了三块样地进行统计,将其结果求出平均值,再推断出这一生境中树麻雀的数量。调查区以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为中心,15km为半径画圆,然后将其均分为12份,每份的面积为5886hm2。然后随机确定2、4、6、9、 10等五条为调查路线。每条路线中设有两个矩形大样方(1500m×300m),之间有一个正方形的小样方(300m×300m),且大小样方之间通过长1500m宽100m的样带直接相连。为了使调查的数据更接近实际情况,又增设了6个(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合川国家粮仓、钓鱼城居民区、人民公园、嘉陵江钓鱼城沿岸、重庆工商职业学院)补充样方。样带调查时以路线两侧50m内所提及到的数量为准。样方调查时由三个人平行进行,每个人负责100m的宽度,一次调查完整个样方。调查于7:00-10:00或16:00-19:00进行,行速2-3km/h。
2.3 环境类型等级的划分
对调查样带和样方中的食物丰富度、距最近水源距离、天敌数、适合营巢指数、农药使用程度、人口密度、植被状况、自然度等8项(表1)可能影响树麻雀生存和种群数量的栖息地变量进行等级划分(表1),并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通过逐步回归分析确定影响树麻雀种群数量和分布的主要因子。
3.1 重庆合川及近郊树麻雀数量的变化
根据郭延蜀1995年7月—2000年10月的资料,合川地区树麻雀的数量属于典型的罕见区,调查到的有雀样带数仅占总样带数的1. 4%,有雀样带中平均雀数5.5只(0.09只/hm2),最大的一个群体是16只。在2015年3月至2015年5月期间据笔者的调查(表2),合川地区有雀样带数占总样带数的95.7%,有雀样带中平均 40.65只(1.43只/ hm2),最大的一个群体是52只。在这五年时间中,平均每公顷麻雀的数量增加为原来的15.89倍(合川地区树麻雀的窝卵数4-6枚,每年产三窝),增长显著。
3.2 影响树麻雀空间分布主因子的判定
根据表1环境类型等级划分,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在计算机上进行统计。对影响树麻雀生存和种群数量的栖息地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以期获得主因子,其结果见表3。从表3可以看出,与树麻雀数量相关性最大的前两个是农药使用状况和人口密度,其中树麻雀数量与农药使用状况Pearson相关系数为0.945,显著性检验单位P值为0.000<0.01(极显著);树麻雀数量与人口密度Pearson相关系数为0.760,显著性检验单位P值为0.014<0.05(显著)。
3.3 树麻雀的主要分布区
对市区(包括市区1和市区2)与郊区(市区以外的其他分布区)的树麻雀数量进行T检验,结果如表4,由于Levene方差齐性检验F= 74.477,P=0.00<0.05,因此认为市区和郊区方差不相等。故在表4中应选择表中的下一行,t=16.180,P=0.00<0.05,可以认为市区和郊区之间树麻雀的数量是有显著差异的。
4.1 导致树麻雀数量变化原因的初步探讨
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发现树麻雀数量与农药使用状况相关性最显著,即农药使用越多的地方树麻雀的数量就越少。树麻雀在四川盆地的繁殖期为3月下旬—9月上旬,此时正是农田用药的高峰期。除取食带药的作物以及农药致死的昆虫而直接致死外,微量的有机磷农药还可导致麻雀因厌食而亡。
从农业部门提供的资料来看,70年代后期,主要使用是久效磷,对硫磷、氧化乐果、磷铵等剧毒的有机磷农药以及各种除草剂。由于各地农村落实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使用农药的剂量和频率都成倍增加。1980年下半年树麻雀种群数量在盆地内许多地方骤减的现象,正是滥用农药使这些地区的树麻雀在该年度繁殖失败,当年幼鸟太少所致。消失现象最先出现在四川盆地农业最发达的地区。
1998年,政府开始限制剧毒化学农药的生产和使用,并逐渐替代以低毒低残留的新型化学农药和一些安全、无毒副作用、无污染环境生物农药。由于库存的农药数量较大以及工厂进行农药转型需要一定的缓冲期,所以这一改革的效果直到2000年才开始显现。根据笔者查阅的历史资料,合川地区自2000年开始树麻雀数量逐渐开始恢复恰好与农药的改革时间相吻合。这足以说明麻雀数量的变化与农药的使用有较大的联系。
4.2 树麻雀空间分布的改变
通过表4的T检验结果发现市区树麻雀数量显著多于郊区。根据表3可以看出人口密度与树麻雀数量呈显著正相关,而市区的人口密度恰好要比郊区大的多。这两点足以证明麻雀的空间分布已经由农村的居民点及其附近的农田转移到市区。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现象的呢?据笔者的分析这正是农药的使用造成的结果。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之前,树麻雀主要分布在郊区,但是由于农药的大量使用,树麻雀大批死亡,许多残存的树麻雀为了生存逐渐迁移到农药使用相对很少的城市。
1998年农药改革后,树麻雀数量逐渐的恢复,但是市区的恢复速度要大于郊区,据笔者分析原因主要有两点:其一,1998年农药的改革中虽然使用的新型农药毒性低、残留低,但是积累了一定的量还是可以导致树麻雀的死亡,只是死亡的数量比改革之前大大减少。所以恢复的时间郊区肯定长于市区。其二,虽然环境有所改善,但是树麻雀已经习惯并很好的适应了城市的生活,而且可能通过遗传的方式把这一信息遗传给了后代,从而使树麻雀在市区安定下来,即使郊区的环境有所改变却并不大批量的向郊区转移。
[1]郭延蜀,2001,四川省树麻雀地理分布的变迁.
[2]刘文萍,2003,重庆市麻雀地理分布研究.
[3]杨维康,2000,鸟类栖息地选择研究进展.
[4]韩秀清,2001,包头地区树麻雀状况的初步观察.
[5]郑作新,贾向刚,傅守三 1957 麻雀食性分析的初步报告.动物学报,9(3):255~265.
S864
A
1674-2060(2016)02-0031-03
李欣倩(1981-)女,四川南充人,重庆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助教,研究方向:生物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