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京
大理的花中雅事
●杜京
春暖花开的季节,来到大理,风儿吹来一片新绿。这个季节,像爱情一样美好,明媚的阳光就这样轻轻洒在我的脸上,带着一丝青芽泥土的芬芳。
从下关到双廊的路上,满眼绿色在明朗的天空下延伸……窗外春风轻轻拂面,朋友李江指着路边的绿树白花说:“看看大理的风景。”我远远看去,细细碎碎、微微带粉色的白花点缀在嫩绿的枝条间,李江接着又说,以花为食是大理这个季节难得的美味。朋友李建奇接着说,白花的做法很简单,开水焯过,拌上碎蚕豆,味道鲜美。听两位朋友这么一说,倒勾起了我的味觉,对大理的花肴充满好奇。
白花很香,无论是凛冽的冷香还是细密的清香,氽烫之后的变化,让人充满想象。想必吃起来的味道,也是带着这个季节清新的气息。连续两天,每到一家饭店,我就想尝尝这道白花做的美味菜肴,但都说已经卖完了。虽然有些遗憾,最终还是品尝到那丰盛的、以花为肴的美味“花宴”。
金雀花是一种金黄色的落叶灌木小花,花朵分为两瓣,形如飞鸟,故名“金雀花”,可煎食或泡茶。中医记载,它可以祛风活血,止咳清凉。“肉汁香煎金雀花”这道菜一上桌,就让我迫不及待地想品尝,果然味道绝佳。边品尝我边在想,金雀花仿佛是阳光下的精灵,是大理春天留在我脑海里最美的记忆。
香气袭人的白色茉莉邂逅金黄色的鸡蛋,一道色香味俱全的茉莉花煎鸡蛋,令人不住叫绝。接下来便是石榴花烩肉片、炝炒棠梨花、凉拌苦刺花、清炒木棉花……令我目不暇接,大饱口福。尽情品尝仍不停地问:“明天还有吗?真是美味!我留着肚子呢,明天还来!”朋友们一听我这话,心里乐开了花。
眼前的美景和花宴佳肴,使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诗经》的描述: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在参差绿野中,仙踪漫步,鸟语花香,有窈窕的白族姑娘,可以友之乐之,还有丰盛的花宴,又或者只是“采采芣苢,薄言襭之”,远离那些花花绿绿的包装,纯净的还带着沁人芳香的花馔,让人品味到的就是春天的味道。
缤纷花开,拂柳微风,玉兰樱桃,红英去,翠芽生,春天一派勃然生机。在大理,嗅着花草阳光的新鲜气息,让味蕾品尝着花肴带来的享受;在大理,民风淳朴,以花入馔成了许多地方的习俗。比如茉莉花炒米线、芭蕉花炒腊肉,一听就让你有迫不及待想去品尝的欲望。在中央民族大学读书的小杨是大理鹤庆的白族姑娘,她告诉我,小时候,经常吃到奶奶和妈妈亲手做的梨花、桃花馅的水饺和包子,还有那忘不掉的清炒杜鹃花。问她味道如何?她回答,至今还是清楚地记得花香的味道。
的确,大理的花肴一品难忘。
以花作为食材的历史,已经久远。最早的记载,当属屈原在《离骚》里的“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一句借物言志的文字,告诉人们,当时就有食用花朵的习俗。中医一向认为,花卉具有解表清热,理血补益之功效。自宋代以来,以花入菜就花样繁多,尤其是在花海一片的大理,除了将鲜花直接烹饪,还有将其做成糕饼,馅料,酿制花酒,以花入茶。林洪的《山家清供》中有花做饼、做粥、做面的烹饪方法。北宋书法家郑文宝创出的云英面,是在面中加百合花和莲花等花卉。宋太宗时期的大理评事王禹偁,最爱吃甘菊冷淘面。“采采忽盈把,洗去朝露痕。俸面新且细,搜摄如玉墩。随刀落银镂,煮投寒泉盆。杂此青青色,芳草敌兰荪。”大理朋友,我眼中的美食家杨煜华告诉我:“大理人很早就将花卉引入美食,鲜花玫瑰饼就是大理的一道美味。”
又一次来到大理古城,我和同行们冒雨品尝着鲜花玫瑰饼,它温热松软,一口咬下去,花香细细密密,自口腔到鼻腔,瞬间将脑海染成一片玫瑰的世界,让人觉得春光旖旎。
最具风雅的花馔,要数以花制作的各种花蜜、花露和花糖,袁枚的《随园食单》写道过“董糖”。据说是董小宛定居在江苏如皋水绘园时创作的。她制出了秋海棠露,据说醇香无比。本来海棠无香,冒辟疆在《影梅庵忆语》里描述“次独露凝香发”,“美味独冠诸花”。只可惜,“董糖”没有流传下来。
此时,又让我想起《红楼梦》中写到过的两种花制作的香露:“木樨清露”和“玫瑰清露”。虽不知具体做法,但唐代顾仲编纂的《养小录》中提到花露的制法。来到大理古城,赵一石先生告诉我,那是用仿烧酒的锡酒器萃取的方法而来。在大理,有人将玫瑰花、桂花等做成花露,可以入汤代茶,可以入酒增味。他认为这个做法恰恰是《红楼梦》中香露的做法。
《南京史志》中曾记载,人们在高石坎一带发现一块明朝万历年间的大石碑,碑文帮助人们了解大理人从南京柳树湾迁徙而来的一段历史。大理人至今还沿袭着祖先以花为馔的生活习性,也就不足为奇了。
“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大理,一年四季花开不断,食用花材的风俗一直绵延不绝,流传至今。樱花、梅花、茉莉花、桂花、玫瑰花、杜鹃花、菊花……带着不同季节的风致,将花香融入美味。
这花中雅事,缠缠绵绵,常常唤起我对大理的美好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