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逐步趋同,会计职业工作者在经济活动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作为培养会计人才的高等本科会计专业教育必然要“与时俱进”。文章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基本思路,分析了当前我国高等院校本科会计专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民办本科院校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的基本方向和原则,旨在促进民办高校本科会计教育的健康发展,为经济发展培养合格的会计专业人才。
关键词:民办普通本科;会计专业;培养目标;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2-000-02
一、引言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本市场的不断成熟,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逐步趋同,会计职业工作者在经济活动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同时也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会计高等教育作为培养会计人才的摇篮必将承担着艰巨的任务。建国以来我国会计高等教育在为社会培养会计人才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也存在着很多问题。为此,理论工作者和职业界也做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高等学校本科会计教育存在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培养目标定位层次不清晰,许多学校定位过高。唐秋烨(2011)认为,不少学校一概套用教育部关于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没有根据地方特色、社会实际需要和自身条件,来设定培养目标,导致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大而空。万晓文(2011)通过调查发现,40%的被调查者(主要是学生)对培养目标不明确,37%的被调查者(多数为大学教师)认为不少学校对会计专业大学生应该达到的水平和能力缺乏考虑,人为地提高了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层次。二是,学生知识结构和技能严重脱离实际。潘煜双(2010)等指出部分高校培养目标是“高级专门人才”,有的是“会计师”,有的是“管理者”,还有的是应用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但是,实际上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高校的会计学专业培养目标是同质化的,并且定位偏离现实状况,从而导致学生就业去向盲目。李玲、孟焰(2015)指出,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其技能结构与用人单位的需求之间存在着越来越明显的“鸿沟”。至于,许多学者提出的会计高等教育课程设置不能与时俱进,教师队伍参差不齐,教学手段落后,教学效率低下、效果差等问题,其产生的根本原因还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问题。不少学者和实际工作者也进行了研究和探索,黄晓榕,岳方(2007)等针对高职高专院校,提出其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应该是最基层单位的,符合小型企业需求的实战型会计人才等。刘永泽,池国华(2008)从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出发,提出不同层次的会计教育目标应该有不同的培养方式等等。但是,从现有文献来看,鲜见针对民办普通本科院校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的研究。
2014年全国普通高校为2529所,其中本科院校1202所,普通本专科在校生总数2598万人,民办高等教育在校生587.2万人,占全国普通本专科在校生总数的比例为22.6%,其中本科生374.8万人(中国教育部,2014)。与公办高等本科学校类似,我国大部分民办本科院校都设有会计专业,作者所在的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虽然没有被批准设置会计专业,但是在其国际商学院两个人数最多的工商管理专业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之下分别设置了会计方向,其选修人数每年几乎占到了这两个专业学生总数的近一半。这既反映了学生的需求,也反映了市场的需要。因此,民办普通本科院校的会计专业教育是我国整个高等教育会计专业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本科院校与公办院校相比,在办学基础、办学条件、办学水平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但是,由于多数为企业投资兴办,民办本科院校也有其自身的优点,即办学机制灵活。在会计专业教育方面,如何发挥民办高校的特点,克服前述我国本科院校会计专业培养存在的问题,有效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需要会计教育工作者提供民办本科会计专业发展方面的研究。培养目标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约束条件,对教育活动的预期结果,即学生的预期发展状态所做的规定。”(文辅相,1996)。设定好培养目标,对于课程设计、教学方式改革是导向性和决定性的。就民办本科院校会计专业培养目标而言,作者认为至少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分析、思考和厘清认识。
二、以学生为中心,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教育的服务对象是人,高等教育必须大学生为中心,如此才能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著名心理学家和行为学家维克托·弗鲁姆(1964)认为,人们采取某项行动的动力或激励力取决于其对行动结果的价值评价和预期达成该结果可能性的估计。用公式可以表示为:M=∑V×E。“激励力”(motivation)即调动一个人的积极性,激发人内部潜力的强度,等于“效价”(valence)即满足个人需要的价值,乘以期望值(expectancy)即目标。就大学会计专业教育而言,当培养目标设定过高,即使“效价”具有很强的诱惑力,由于达不到既定的目标,不仅不能产生强烈的激励力,反而会挫伤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就不能不使我们反思一味追求“厚基础、宽口径”,对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高校是否都一概能“强能力、高素质”。作者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接触到许多高年级会计专业本科生,他们反应需要深入学习的课程没有开设或者课时不够,相反,与他们将来工作和职业发展关系不大或者内容重复的课程开了很多,导致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内,对很多课程仅仅一知半解,学习目标难以实现。特别是,他们往往为自己缺乏会计实际工作能力而感到就业惶恐,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显然,是我们没有把握好“厚基础、宽口径”度的问题。从本质上看,是我们许多高校在会计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没有能够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没能体现“以人为本”,“以别人为本”,必然不能有效把握好社会现实需求、长远需求和人的发展需求的统一。再回过头来看,我们的培养目标动辄高级会计人才、会计师、复合型人才等,但从我们的最基本的工作经验来看,对于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本科生来说,绝大多数充其量能够做一名合格的初级会计人员已经很不错了,只有先做好最基层的技术工作,才有晋升中层人员的机会,并且还要经过多年的不断学习和历练才能成为一名高级会计人才或复合型人才。这也是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终身教育”的问题。这是生源和教学资源薄弱的民办本科院校尤其要思考和直面的问题。千万不能盲目模仿实施精英教育的重点高校的培养目标。因此,实施大众化教育的本科院校,特别是民办本科院校的会计专业教育,在培养目标设定时,首先要保证学生具备基本的会计专业实践能力或动手能力以及职业道德素质,同时兼顾“宽口径、厚基础”。
三、以市场为导向,切实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民办本科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主要面向中小企业和基层机关、事业单位和代帐公司,这些单位会计人员少,缺乏大单位“师傅带徒弟”式的员工岗位培训条件,这就要求我们的毕业生应该具有能够“立即顶岗”的技能。这些单位不欢迎,也不稀罕,高不成低不就的“半吊子”员工。这的确反映了当前不少一般本科院校会计专业学生就业市场的“残酷”现实。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我国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准也日渐趋同,当前会计国际化也是摆在我们会计高等教育的一个重大课题。十多年来我国西安交通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重点高校的会计国际化教育包括全面引进国际著名的会计资质证书教育ACCA课程等,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不少学校盲目模仿而导致失败,学生既没有学好中国的会计,对国际会计准则也只是一知半解。首先应该明确,我们的会计国际化是全面国际化,还是某些方面急需国际化。全面国际化,对于一般本科院校是不切实际的,既有语言问题,也有专业门槛问题(不仅仅是会计专业本身门槛问题)。现实教学中,多数一般本科院校,特别是三本院校、民办本科院校,从生源到师资均难以达到要求。我们现在之所以强调会计国际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的财务会计准则与国际准则存在差异。而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包括经济学、管理学等在内容上与发达国家是一致的,仅仅是语言不同而已。在资源约束的情况下,一般本科院校不具备全盘引进ACCA等课程的条件。同时,从学生就业的中小企业来看,一般不存在跨国兼并、重组、运营国外企业以及从事国际查账验证等“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工作,而只是在对外贸易、一般性投资、融资等方面涉及国际会计准则问题。因此,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一般本科院校重点应该做好财务会计方面的国际化问题,而不能不顾生源、师资和其他教学资源的约束,搞大而全的盲目引进。
从调查来看,当前会计本科教育对于电子商务和国际贸易这两门课程重视不够,许多院校的本科会计专业并没有设置这两门课程或者作为选修课而课时不足。会计作为经济管理的工具、组成部分或经济信息系统,除了强调的熟悉国际会计准则即会计本身的国际化问题外,会计教育培养目标与时俱进还应该考虑电子商务、国际贸易这两大经济环境中显著增长的因素。
加强在校本科生实习、模拟等实训教育以解决会计本科教育与实践脱节问题已成为教育界和实践界的共识,但是,操作难度大,效果一直不理想,这主要是重视不够,投入的资源不足,各界支持力度不够。但是,作者认为也有学生业界知识储备的问题。我们不少教育单位在“宽口径”的口号之下,盲目抛弃了我们计划经济时代按行业培训会计人员合理的一面,多数高校,特别是一般本科院校仅用以工业制造业会计为背景编写的基础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等教材作为会计教学的唯一教学蓝本,并美其名曰“宽口径”培养。从现实结果来看,不仅实为“窄口径”培养,而且还直接导致了学生缺乏行业会计、行业管理的基本常识,也是广大毕业生在某个单位或行业实习、就业缺乏实践能力的知识储备上的问题。关于“宽口径”,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一般而言从“专才”到“通才”比从所谓“通才”到“专才”要容易的多,即所谓“隔行如隔山”。
四、结语
民办本科院校灵活的运作机制使得其比较容易放下架子,把握好“厚基础、宽口径”度的问题,实实在在的从学生个人和社会发展、就业市场需求考虑,制定好培养目标。对于民办普通本科院校会计专业教育来说,只有坚持“以人为本”,“以市场为导向”,结合自身的资源特点,精细制定具有自己特色的培养目标,才能有效地组织教学资源,提高会计专业的教育和教学效果,也才能切实满足市场需求,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从而不断得到社会的认可,获得应有的回报。从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人才需要来看,一般而言,民办院校的培养目标应该是保证其毕业生具有现代经济管理理论知识、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具备一定区域或行业会计实际工作技能,经过一定的学习、创新训练的专业人员。具体而言,各校可根据自身的实际进行必要的补充和调整。比如,作者所在的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可着重强调或加入外语、国际经济与贸易和国际会计准则等具体内容。
参考文献:
[1]唐秋烨.高校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考[J].学术论坛,2011(12):228.
[2]万晓文.我国会计人才培养现状的调查分析[J].新会计,2011(3):55.
[3]潘煜双.高校会计学专业培养目标差异性研究--兼论地方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特色发展[J].会计之友(下旬),2010(3):25.
[4]李玲,孟焰.我国会计人才技能结构供需失衡:现状与对策[J].中国会计评论,2015(3):13,1,117.
[5]黄晓榕,岳方.高职高专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研究———论小型企业实战型会计的培养[J].财会通讯,2007(12):122~125.
[6]刘永泽,池国华.中国会计教育改革30年评价:成就、问题与对策[J].会计研究,2008(8):11~17.
[7]中国教育部.中国教育概况——2014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情况[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http://www.moe.edu.cn,2015-11-25.
[8]文辅相.中国高等教育目标论[M].上海: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52.
作者简介:王化峰(1964-),男,安徽合肥人,管理学博士,高级会计师,澳大利亚会计师公会会员,美国注册项目管理师,研究方向:会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