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情感人,用心育人

2016-10-26 07:48陈永辉
知识窗·教师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解方程笔者数学

陈永辉

要让学生喜欢数学,数学教师就要让他们看到数学的美,被数学的奇妙所吸引,从而激发学生开动脑筋,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再升华到“我爱学”。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在引导学生如何学习数学这一方面有几点个人的想法,在此与各位同仁探讨。

一、以心相交,情谊相融

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师生融洽关系的程度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笔者从教二十六年,一直很重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笔者认为,教师要与学生打成一片,共同参加各项活动,与学生一起讨论学习上的问题,特别是对“后进生”,教师就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使他们在成功中发现自我,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此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质疑,与学生平等互信,促使学生从喜欢教师进而喜欢教师所教的学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人曾对笔者说:“你整天和学生在一起,好像你也是学生。”笔者笑着回答:“我是学生的老大。”可见,与学生交融,带领学生走进数学空间,教师也会感到无穷的乐趣。

二、培养自信,激励上进

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智力发展存在差异性,这就要求教师全面了解每位学生,为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预案。有一位教师提出过“三镜”教育,即“用显微镜从学生的失败中找到优点,用放大镜从学生的失败中看到成绩,让学生能用望远镜看到自己无限光明的未来。”笔者的做法正是如此,让学生发现自己的闪光之处。笔者曾经接触过一名学生,他的数学成绩不理想,上课也不集中注意力,喜欢在数学课上画画。在一次上统计课时,笔者特意请他板演绘制一幅条形统计图,他画得非常规范。于是,笔者立刻表扬了他,他也因此喜欢上数学课。发现学生的闪光之处,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必定会促使其改善学习态度,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平等尊重、期待成功

教师要用平等和尊重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对学生的感情体现在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中,“润物细无声”地渗透学生的心田。如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后进生发言,不管学生与否回答正确,都要表扬学生敢于回答的勇气。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口头表扬或是信任的目光,都会在学生的心中激起无数涟漪。教师只有做到心中有学生,学生心中才会有教师,才会真正爱上数学。

四、精心巧设,激发兴趣

新课程改革启示我们,成功的教学只有教师的教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地学,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使学生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

1.匠心设计,设置悬念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遇疑求解是人的渴望。当一个人产生了必须排除某个困难或解决某个问题的决心时,他的思维就会活跃起来。如在教学“解方程”时,笔者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每人都想一个数,先将这个数加上8,再将所得结果除以4,然后乘以12,再将最后结果减去5,最后将得数告诉老师,老师能很快地说出你们所想的数。”许多学生都觉得笔者很“神”,笔者趁机告诉学生这是解方程的功劳。这样一来,笔者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解方程”的兴趣。

2.情境教学,事半功倍

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充分利用模型、挂图、多媒体等教具,以引起学生注意,引导学生把遇到的抽象问题变得更加直观,激发学生深入探究的兴趣,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如在教学《观察物体》时,笔者让学生带来自己喜爱的玩具,并从不同方位观察玩具,再向大家介绍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形状。笔者只给学生提供观察提纲,适时点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提出质疑,做出正确的判断。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只要教师关爱学生,了解每位学生的优势,开发其潜能,发挥其特长,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就能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作者单位:江西省丰城市拖船中心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解方程笔者数学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抓特征解方程组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奇思妙想解方程(组)与不等式(组)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性能相差达32%
解方程的本质是化归
分式方程的增根与无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