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憬丰
摘要:高效课堂是对课堂不断优化的过程。为了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必须构建活力、开放、延伸的课堂。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部分,让学生的兴趣和向往、生活和理想、生命和创造都在生机勃勃的课堂环境中体现出来,是创设小学语文学习型高效课堂的重要内容。本文详细阐述了构建活力、开放、延伸的学习型高效课堂的方法,以期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 学习型高效课堂 阅读教学
高效课堂是对课堂不断优化的结果,为了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必须构建一个活力、开放、延伸的课堂。《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过程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建构和探究的学习过程;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让语文课程开放而有活力。”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需要关注“人”的发展。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部分,在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中,创设小学语文学习型高效课堂。
一、倡导生成的课堂教学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然而在教学实践中,“预设”和“动态生成”往往存在预设的虚拟性和教学的现实性相对立、预设的明确性与过程的不确定性相对立、预设的固定性与生成的随机性相对立等问题。因此,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矛盾关系,教师在精心预设的基础上,还要根据教学实际灵活调适,追求动态生成,在预设与生成的融合中构建高效课堂。
如在教学《鸟的天堂》时,笔者给学生播放了一段《鸟的天堂》的录像,以便让他们理解“我仿佛听见几只鸟扑翅膀的声音,在我注意看时,却不见一只鸟的影儿”这句话的内涵。看完录像后,有的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课文写‘我仿佛听到了鸟扑翅膀的声音,注意看时,却不见一只鸟的影儿。他到底有没有听到鸟扑翅膀的声音呢?如果听到鸟扑翅膀的声音,怎么会一只鸟的影儿也看不见呢?如果没有听到,为什么要说‘仿佛听到呢?”这时,笔者引导学生思考:“是啊,这位学生说得很有道理。这里的‘仿佛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用‘仿佛一词呢?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文,看看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学生们思维活跃,各抒己见。面对学生五花八门的答案,笔者继续引导他们思考:“大家分析得很有道理,可是恐怕只有作者才能真正明白其中的原因。但是有一点,大家都意识到了,就是‘仿佛一词,使我们产生了很多遐想,就好像把我们带到了大榕树下,使我们与作者产生了情感共鸣,感受到了‘鸟的天堂的意境。另外,我们还体会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笔者通过合理点化、模糊处理,使语言丰富的内涵最大限度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不仅深切感受到了“鸟的天堂”的神奇,还具体感受到了汉语的无穷魅力。
只要教师有足够的教学机智,层层呵护、循循指导,一次次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就能突破“预设”的樊笼,变“预设”为“生成与建构”,引导学生在“生成”中建构属于自己的认知结构。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下,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因为精彩的课堂离不开最美的学生,最美的学生必然造就精彩的课堂。
二、关注学生的课堂参与
课堂教学应是以每位学生都能得到最优化发展为目的,特别是对学困生,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激发他们语文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原动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切实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关注每位学生的学习状态。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到另一个头脑中去,而是师生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心灵的接触。”也就是说,教师要有一颗“童心”,去体验、去理解、去发现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和情感世界,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关注学生的情绪,与学生“心心相印”。人的成长是一个不断尝试,经历磨炼和失误,最终变得富有经验的过程。要想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摆脱自卑,告别羞涩,要不断地给予学生激励;其次,教师必须充分调动每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位学生都能成为课堂的主人。
三、落实课堂合作学习的实效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内容的确立、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形成。”因此,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学生必须与其他成员互相协助、有效沟通、积极讨论。
要使这些沟通与合作取得实效,教师在上课前要进行有序地组织。笔者常常看到有些教师经常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但实际上积极参与的学生总是学优生。这样,既没有兼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又没有让小组成员获得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均等机会,一些优生频频发表自己的意见,其他学生只有旁听的份,热热闹闹的课堂氛围,仍然掩盖不了“少数学生争台面,多数学生做陪客”的事实。
在教学《中彩那天》时,笔者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究“你父亲正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这句话。大部分学生都能积极参与,但是也有部分学生坐在座位上发呆。询问后,笔者才知道原来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感到无所适从。于是,笔者马上调整了教学策略,首先让学生理解“道德难题”是什么意思,再请学生朗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父亲碰到的“道德难题”是什么,最后开展了一次辩论赛,题目是“父亲该不该把车还给库伯”。在辩论赛上,教室里一片沸腾,学生的辩论声此起彼伏,他们很快就理解了父亲矛盾的心理,体会到这一“道德难题”的“难”了。
新课程改革倡导:“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习的主动性为目的,为学生构建探究环境、提供探索资料,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合作研究、互相促进、有所发展。”由此可见,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没有学生参与的课堂即使教师设计得再精彩,也是失败的课堂。有的课堂气氛看似活跃,可仔细想来,那只是表面的活跃,学生的收获并不大,甚至有些学生一无所获。
四、重视文本的拓展延伸
新课程改革倡导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教师要注重突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阅读自主性和独立性。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教师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从这层意思上说,语文课本首先是读本,它是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导向,这对于构建学习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尤为重要。如在教学《晏子使楚》时,很多教师和学生都把目光放在了感受晏子的人格魅力,感受他是如何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赢得别国的尊重上。但是在课堂教学时,笔者突然想起有位历史学家是这样评价晏子的:“一个人的智慧不能代表国家的智慧,一次外交胜利并不能使国家获得永久的尊重。‘晏子使楚与国家真正的尊严无关。”于是,笔者提出这一观点,让学生自由辩论这两种不同的观点。最后,笔者借助齐国最终被大国兼并的历史资料,引导学生理解“大到国家,小到个人都应该真正地拥有实力,才会赢得真正的尊重”的道理,引领学生从文本的“窗口”看到了“广阔的世界”。
构建开放、活力与延伸的小学语文学习型高效课堂是新课程改革的灵魂,由知识本位向学生发展本位转移则是新课程改革的亮点。传统封闭的学习氛围阻碍了学生的发展,而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就是建构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课堂。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必须让学生动起来。这样,学生才能在活力、开放、延伸的课堂中得到真正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志刚.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之浅见[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2).
[2]舒丽娜.课堂——生命价值的体现——谈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探寻和思考[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1,(10).
[3]张霞.改变教学策略 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J].吉林教育,2012,(19).
[4]丛桂清.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模式初探[J].科技创新导报,2014,(32).
[5]叶莹.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4,(31).
(作者单位:广州市白云区三元里小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