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文胜
构建“有趣、有参与、有成就”的幸福课堂
□戴文胜
北方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在近60年的发展中,形成了勤奋严谨的做事态度,致力于创设和谐创美的育人氛围。2005年以后,更加关注人的发展,提出“让学生在成长中体验快乐,让教师在成功中体验幸福”的办学理念。围绕人,我们注重和谐创美的氛围、人的发展、师生快乐和幸福的体验。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指向幸福的,学校基于对教育的思考和学校历史积淀、师生发展需求,于2013年提出“建设幸福学校”的办学目标,系统建构学校的价值体系,探寻确立幸福学校实现的四大路径——幸福课堂是核心,幸福课程是载体,幸福班级是氛围,幸福环境是保障。
我们通过学生访谈和问卷了解学生需要,同时,尊重教师的教学自由,鼓励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和自身优势,形成具有自己风格的课堂教学模式,让教师的创造性最大程度上发挥出来,让教师才能最大程度上得以施展。我们认为,好的课堂要以学生为本,达成“三有”的标准,即有趣,有参与,有成就,满足幸福课堂的主体需求。
教育部颁布的《中学教师专业标准》明确指出:“改善学生在课堂上的存在状态,让学生经历美好的课堂生活”,这已经成为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要求。课堂教学的真谛在于:让每个学生获得幸福体验;提升学生的幸福境界;发展学生感受幸福的能力。
学生在学校有80%的时间是在课堂中度过的,参与、共生的幸福课堂通过师生互动,形成彼此间的思想和情感交流,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与共同发展。因此,幸福课堂成为幸福学校建设的核心。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人对事物的一种向往、迷恋、积极探索追求的心理倾向。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学习的情感动力,是求知欲的源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仅仅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课堂有了学生的参与,才能使学习真正发生。
我们提出“有趣、有参与、有成就”这样的标准,就是为了老师在备课中能围绕这三个标准去思考,能不断追问自己。
(一)有趣的课堂一定是学生喜欢的课堂
第一,“有趣”课堂的内涵。
“有趣”是指有兴趣、有趣味,有“有味”“生动”“富于变化”等含意。“有趣”,不仅指有关注的兴趣,更指学生有思考的乐趣、探索的志趣和追求的雅趣。
有趣,首先是内容的丰富。围绕知识本身,有教师自身对知识的理解、认知,有与课堂知识相关的打开学生思维广度和深度的其他知识;其次是形式的多样。有老师说有学生说,有自学有互学,有讨论有展示,有纠错有质疑,有黑板、有多媒体,有“翻转”、有巩固。所以,“有趣课堂”是指学生在课堂上有一种愉悦的情绪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不仅仅指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还包括教师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宽松的学习氛围,能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在趣味中获知、在求知中得趣,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
第二,“有趣”的教学策略。
策略1:捕捉学生的兴趣所在——关注学科知识和生活的联系
简单的形式上的有趣,不足以保证整个学习过程的顺利有效。在课堂的学习活动中,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从学生的感性认识出发,让学生认识到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从而激发学生深层次的学习兴趣。
例如,化学知识本就是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回归实际生活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在学习“金属电化学腐蚀”的时候,学生对单纯的概念难以理解到位,就可以通过列举很多女士感觉因着凉肚子疼的时候,把暖宝贴在腹部,有时候肚子会被烫得通红、起泡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铁生锈是一个反应缓慢的过程,学生只看到结果,缺乏过程的体验,所以是学习的难点。暖宝的反应发热即是铁生锈的过程,学生可以观察体验,可以捕捉到反应的过程,产生探究其反应原理的兴趣,化解教学难点。通过对暖宝发热原理的探究,使学生体会到用熟悉的事物,熟悉的原理,却能创造出新的价值,让学生学会多个角度看问题。
策略2:从“坐中学”走向“做中学”——让学生的智慧在指尖灵动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坐中学”,学生在教室规规矩矩地端坐听教师讲授,只重视学而忽视了做。做与学同等重要。
首先,课堂教学增加“活动”环节、可以增加实践性内容或者小组活动,让学生动手做一做。例如,物理老师在《超重与失重》教学前,带领学生乘坐电梯,每个学生做两种体验,一是手提5kg的重物,体会一下电梯启动前后的感觉;二是站在体重计上,观察体重计在电梯加速运动,匀速运动和减速运动三个阶段的示数。通过体验学生获得了超重与失重的切实体验。
其次,在讨论、争论等中体会、感悟。尤其是涉及生活实际的问题,只靠教师讲解学生很难理解,需要学生动手实践。学生自己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建立整体思维,而不是机械地记住概念、定理等。培养学生在动手活动中生成智慧,这样才能有效落实“核心素养”的教育目的。
策略3:上有味道的课:有趣课堂要有学科“味”
有学科“味”,就是要在注重获得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注重打通课内外的衔接,让课堂成为学生积累生活经验的途径,体会知识对于生活的意义。生活是教学的源头活水,是教学的根基所在。只有高度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才能帮助学生实现其应有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
例如,我校教师上的一节历史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是必修二中难度非常大的一节课,理论性强,一些经济词语对于学生来说不易理解,时间跨度大,涉及40年的经济发展历程,而历史的不可触摸性对现在的孩子没有实际的生活体会。教师通过课下让学生收集、观察当时的粮本、各种票证,红手印文件、大丰收图片、农民的笑脸等;通过访谈爷爷奶奶,了解当时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对几十年前的生活有了一种感知。这种“生活”体验是对教学活动的一种超越。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民生,让学生在“体悟”中学习;通过收集和处理信息,分析多方面材料,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
(二)有参与的课堂一定是高效的课堂
我们倡导的有参与,不是形式上的参与,而是指学生在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与探索中,对知识进行加工,使学生产生高层次的思维、深层次的体验和内在品质的提升。
第一,“有参与”课堂的内涵。
“有参与”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作为主体在知识学习和能力提升的过程中,能够自主高效、创造性地达成多重学习目标的人数或比例。“有参与”的课堂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课堂参与度具有行为参与、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三个维度。
第二,“有参与”课堂的教学策略。
策略1:经营有空间感的课堂
有“空间感”,就是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空间,也就是学习机会。学习一定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谁也不能替代,教师的任务只是提供帮助。很多时候,让教师“懒惰”一些是有必要的,应追求一种有张力的“动起来的智慧课堂”。
让学生经历完整的学习过程对学生思维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我们提倡学生能说尽量让学生说,学生能做的尽量让学生做,让学生经历完整的学习过程,才是真正开打学生学习空间的重要途径。
比如,在历史课讲授《北方的民族汇聚》时,老师根据考证,花木兰生活于北魏时期,故整节课的设计以花木兰作为一条线索,让学生们觉得本节课的内容离他们并不遥远,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设计了三个主问题:第一,花木兰是在怎样的社会大背景下感受到她的生活方式发生变化的?第二,花木兰替父从军征,“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可是她很惊讶地发现“明堂”的位置发生了变化。那么,国家为何迁都了呢?第三,花木兰回乡后,发现生活当中的哪些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呢?教师将花木兰这个线索与本课的知识内容结合起来,不断引领学生进行追问、思考,并根据相关史料进行分析。给足了学生时间,而且打开了学生的思维,经历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
策略2:建立有挑战性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这一理论发展,能很好地解释为什么上海教师所实施的合作学习能最终成就PISA测试的优异成绩。
第一个原因就是上海教师对学生抱有很高期待,并据之设计难度较高的任务。上海教师认可其学生达到其学习要求的阈值都比较高,根据TALIS(上海教师教学国际调查)只有79.3%和80.6%的教师认为学生已经“重视学习”和“学好了功课”,都低于国际平均水平,使得学生需要真正通力合作,取长补短才完成任务。
另一个原因则是,上海教师较擅长在全班层面“串联”学生的对话。在所有调查国家中,上海教师“让个别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回答问题”的比例最高,达87%。这种学习形式,对于班额普遍较大的学校来说颇为有效。
策略3:丰富多样的教学策略的“混搭”
有教育专家指出,上海学生在学科综合素养方面的整体优势,可能取决于上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传统和新式教学方法的混合使用。TALIS调查中有关“在课堂上使用多种教学策略”,上海教师的得分(89.2)极其显著地高于国际平均值(78.4),是上海教师的各项胜任力中最为突出的一项。对教师使用不同教学策略的比例还进行了更加细致的调查,结果发现,在八项教学策略中,上海教师有七项都远高于国际水平,说明绝大多数上海教师需要在同一课堂上复合使用各种教学策略,否则无法在绝大多数策略的使用比例上都保持优势。
策略4:让思维进入深度学习状态
在有参与的课堂中,是学生运用原有知识经验去获得新的知识;学生对知识本身的魅力产生兴趣而展开学习;不仅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而且了解知识的本质和内核;并能把所学的知识拓展到其他相关领域,学生不仅理解了知识,而且掌握了知识的结构和关系,进入深度学习状态,从而获得多元发展。
(三)有成就的课堂一定是有意义的课堂
第一,“有成就”的课堂基本内涵。
“有成就”的课堂主要是指通过教师组织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具体说,“有成就”的课堂教学主要包括下列内容: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关注可测性或量化。
第二,“有成就”课堂的教学策略。
“有成就”就是每一位学生在每一节课上,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提高;就是每一节课都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这个结果不仅是知识的获得,更多的包括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合作交流意识的形成、独立思维习惯的养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逐渐形成等等。
教育改革千改万改,离不开课堂教学这一核心。我们只给出了幸福课堂的简单标准:“三有”——有趣、有参与、有成就,就是希望每一位老师能沉静下来,研究教学,每一节课都能从三个方面追问自己,在实现幸福课堂的过程中形成学校教学文化。
(一)“有趣”教学考核基本维度
在教学中“有趣”、“体验”、“生成”是关键词,有趣是体验的前提,体验是学生发展的重要途径,生成是知识内化的有效手段。只有建立这样的学习机制,学生才能将知识潜移默化地应用在实践中。(见表1)
表1 “有趣”的课堂评价维度
(二)“有参与”教学考核基本维度
课堂参与分解为行动参与、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等方面进行考量,参与度受外部和内部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我校还研制了“课堂参与度影响因素问卷”,从教与学两面提高课堂参与度。(见表2)
表2 “有参与”的课堂评价维度
(三)“有成就”的课堂考查基本维度
“有成就”的课堂应该是师生都获益的课堂,因此,从学生获得感和教师获得感两面去改进课堂中的若干要素。(见表3)
对于教育的探索永无止境,对于“三有”的幸福课堂的研究我们也有问题和困惑,比方说:如何科学评价“三有”课堂的三个维度和效果;如何让信息技术合理融合到现代课堂,让我们的课堂更加“有趣、有参与、有成就”;面对当下的教育改革和现状,学生层次参差不齐,生源变了,课程变了,我们的“三有”课堂将如何变化?如何在核心素养的培养上寻求突破点等。
今天的不完美,是为了追求明天的完美。追求幸福本身就是幸福,幸福学校不仅仅是一种目标,更是一种文化。
(作者:北方交通大学附属中学校长)
[责任编辑:孙燕兰]
表3 “有成就”的课堂评价维度
G423.07
B
1673-9949(2016)09-004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