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丽,张艳玲
(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消化内一病区,河南 郑州 450000)
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效果评价
王 丽,张艳玲
(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消化内一病区,河南 郑州 450000)
目的 评价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104例作为观察对象,并依照就医的先后顺序将全部患者分作试验组(单号)与对照组(双号),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试验组给予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与护理满意程度。结果 护理结束试验组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焦虑(SAS)人数比例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更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将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能显著改善其生活质量与心理状态,同时提高护理满意程度。
上消化道出血;优质护理;生活质量;焦虑;满意度
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内科临床多见的急症或重症,如出血量较大,不能及时诊断并给以有效治疗,可能诱发血容不足、循环衰竭,甚至死亡等不良后果[1]。临床加强对该病护理是控制病情、改善预后的重要措施。本文尝试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优质护理理念,护理效果令人满意,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本组104例上消化道出血病例均经过实验室检查确诊,患者均对研究知情并签订同意书,排除:存在精神系统疾病、既往上消化道出血史或合并严重脏器疾病的患者。全部患者按就医的先后顺序将分作试验组(单号)与对照组(双号),各52例。实验组男29例,女23例,平均(45.61±2.72)岁,平均出血量(751.02±122.18)mL;对照组男32例,女20例,平均(46.212±2.59)岁,平均出血量(751.32±122.46)mL。两组临床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按常规护理流程给予护理,包括入院讲解、健康教育指导、基础病情观察、饮食指导等干预措施。
1.2.2 试验组
(1)在急性出血期,需要给予细致有效的止血护理。有效评估出血量,建立多条静脉通道,根据失血量给予血容量补充,确保肾、脑、心等脏器血液保持充足供应;严格遵循医嘱进行保肝、止血、抗感染治疗。让患者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避免出现误吸,如果出血量较大,必要时要使用吸引器吸出鼻腔内的血块、血液,保持呼吸道通畅。(2)个性化饮食指导。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如患者处于出血期,并伴有恶心、呕吐症状时,指导患者严禁进食;患者处于休克状态,可以给予肠外营养支持;出血停止的2~3天后,可以进食适量富含维生素、高热量、低蛋白以及低钠的流质食物或半流质食物,严禁使用带刺或质地过硬的食物;少量出血、无呕吐或仅有黑便的轻症病人,出血停止12~24 h便可食用半流质食物,出血停止1 d后,逐渐从半流质食物过度到易消化、富营养、粗纤维少的软食,后转为正常饮食,指导病人要细嚼慢咽,少吃多餐,避免过饱现象[2]。(3)口腔护理。每日进餐后均监督患者做好清洁漱口的护理工作,预防口腔细菌转移到上呼吸道引起感染[3]。(4)压疮护理。患者长时间卧床会增加褥疮、压疮的风险。夜班护士每隔1~2小时查房1次,并协助患者转换体位,防止压迫的疮口。(5)对患者及家属实施心理干预。部分患者对该病了解不够,住院期间可能产生多种负面情绪,不利于康复。对此,在认真落实健康宣教的基础上,还需对住院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通过主动了解患者的年龄、职业、学历、家庭状况等情况,找准干预切入点,给予鼓励与支持,使用护患沟通技巧,主动倾听患者忧虑,使其不良情绪获得合理的发泄;同时做好家属的辅导工作,减轻其思想负担,协同医护人员一起给予患者的心理工作;也可以邀请康复良好病友现身说法,树立治疗信心。
1.2.3 观察指标
主要观察生活质量、心理状况和护理满意度三个指标。生活质量采用诺丁汉健康量表进行评价,包括精力、疼痛、情感、睡眠、社会生活、躯体活动6个维度,评分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差。心理状况采用SAS自评量表进行评价,标准分高于50分表示存在焦虑情绪,50~59分为轻度,60~69分为中度,>70分为重度[4],统计轻度焦虑以上患者比例。护理满意度采用护理部自拟表格进行调查,包含工作态度、护理质量、病室环境、护患交流、患者心理等调查内容,总分100 分,≥90分为十分满意,75~89分为满意,60~74分为基本满意,<60分为不满意。满意率=十分满意率+满意率+基本满意率。
1.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生活质量评分
实施治疗护理后,两组患者止血状况良好,但实验组护理质量各项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比较(±s,分)
组别 n 精力 疼痛 情感 睡眠 社会生活 躯体活动观察组对照组52 52 t P 9.21±1.74 13.42±2.08 -14.23<0.05 2.21±0.42 4.21±0.62 -24.48<0.05 3.27±0.57 6.02±0.63 -29.67<0.05 5.12±0.65 8.35±0.78 -29.16<0.05 1.27±0.46 2.98±0.52 -22.57<0.05 2.51±0.26 3.47±0.32 -21.34<0.05
2.2 心理状况
实施相应的护理后,试验组轻度焦虑5例,中度焦虑2例,重度焦虑2例,焦虑患者比例为17.31%;对照组轻度焦虑12例,中度焦虑5例,重度焦虑4例,焦虑患者比例为40.38%,两组比较,试验组的焦虑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满意度情况
试验组患者对护理服务十分满意21例,满意18例,基本满意11例,满意率为96.15%,对照组十分满意14例,满意12例,基本满意15例,满意率为78.85%,试验组患者的满意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优质护理服务是一种“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性化护理模式,其不但注重在医疗行为中关注患者的康复需求,同时也重视患者生理、心理以及社会性的需求,使其身心趋于安全且舒适的状态,随着护理质量的改进,患者及社会的满意程度也随之提高[5]。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能尽量及时、有效地去除不安全因素,并且促进患者尽早康复,十分符合患者的需求[6]。本研究中,除了给予试验组患者常规的护理外,还针对患者的实际病情给予有效的止血护理、个性化饮食指导、预防并发症及心理干预,这种护理模式针对性强,不但考虑到患者的需要,还给予家属心理辅导,使患者、家属共同建立康复的信心,有利于临床护理服务工作的开展。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的精力、疼痛、情感、睡眠、社会生活、躯体活动等生活质量指标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焦虑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护理满意程度也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证实,优质护理服务更符合患者病情、身心及社会性的需求,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缓解焦虑心理,增加满意程度,所以,消化内科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工作中,要积极融入优质护理理念,并推广应用此护理模式。
[1] 沈 青.优质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医学,2014,15(1)122-123,136.
[2] 姜 莉,温春嫦,戴婧颖.优质护理理念在上消化道出血急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J].临床医学工程,2015,22(5):650-651.
[3] 潘亚娟.优质护理模式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9(10):237-238.
[4] 孙邦艳.优质护理服务在乙肝后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出血中的护理效果[J].安徽医学,2013,34(10):1558-1559.
[5] 黄明宜,梁秀华,韦惠云.预见性护理联合优质护理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刊,2013,15(S1):226-227.
[6] 魏艳荣.优质护理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11):1247-1248.
本文编辑:白 璐
R473.5
B
ISSN.2096-2479.2016.06.16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