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 妍,胡国柳
(海南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海南 海口 570228)
国际旅游岛建设背景下海南高校金融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谢妍,胡国柳
(海南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海南 海口 570228)
改革海南高校金融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国际旅游岛建设迫切要求。海南高校在金融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问题以及海南金融行业创新人才短板严重制约了国际旅游岛建设推进和海南金融业创新与发展。通过优化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适应行业需求的培养模式和完善人才培养环境等方面构建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为导向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金融学专业;创新人才;模式;国际旅游岛建设
随着国际旅游岛建设深入推进,对金融人才需求越来越大,金融学专业建设面临着新的使命。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政策要求、适应海南加快国际旅游岛建设所进行金融学教学改革迫切需求,也是促进高校由普通金融人才培养迈向创新金融人才培养的重大举措。探索金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海南金融发展培养创新人才,保障海南省金融业持续快速地发展,深入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海南本科院校①海南本科院校开设金融学专业的仅有海南大学和海南师范大学。为例,对金融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展开研究。
(一)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教育的本质任务决定的
高等教育质量决定一个国家的人才素质,从而影响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和质量提高,有利于高等教育强国梦和中国梦实现。
因此,高等教育须响应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对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提出的“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要求,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创新型高等教育理念。既要注重专业基础教育,又要培养学生专业创新能力,是高等教育本职所在。教育的本质应引导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潜力,并通过知识传授和教育实践活动激发和培植学生创造力,让学生能够结合理论知识去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通过实践取得有实际意义的创新性成果。
(二)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金融学专业贯彻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务本之举、固本之策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理念和教育模式已逐渐与国际接轨,对于金融学专业而言,创新人才培养已成为专业建设重心。在金融学专业规划中,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是衡量核心竞争力关键,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动力。
金融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是根据“厚基础、强素质、宽口径、重能力”原则,培养具有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灵活敏锐的创新思维、坚韧不拔的创新意志、宽厚扎实的创新知识、熟练的业务素质以及服务社会的强烈责任感,能发现金融领域出现的新问题,解决金融实务问题,富有创造力的创新型人才。金融创新型人才需要具备三个素质: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创新精神是勇于开拓进取、永不满足研究现状的精神境界;创新思维是富有个性和创造力、超越现有研究框架的思维方式;创新能力是指创新思维转化为创造性行动所具备能力,比如科学发现能力、解决实务问题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思想突破能力。
(三)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必然要求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知识密集型行业尤其是金融业对所需人才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不断提高,教育理念向培养创新能力、注重素质教育转变。根据高等院校发展战略和目标定位以及社会对人才需求,创新能力与素质衡量标准体现为知识、思维、能力和个性特质等方面素质,具体表现为:具有良好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具备全面和崭新的知识结构;具备富于创造的思维方法和实践能力;具备正确思辨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具备较好的国际化交流能力、团队合作和组织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能与时俱进适应行业需求、能胜任跨学科合作。因此,构建与我国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社会发展必然。
(四)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适应国际旅游岛建设的迫切要求
目前,离岸金融、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绿色金融的发展等金融改革需要金融人才,尤其中高级管理人才、高级专业人才匮乏。如何实现海南金融业跨越发展,如何提升海南金融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是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成败关键,也是海南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证。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为契机,探索服务海南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金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提升金融服务国际旅游岛建设水平提供智力支持。
(一)海南金融业发展迫切需求创新人才
1.金融服务亟需创新人才驱动
国际旅游岛建设背景下,海南经济社会发展对金融业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2015年,海南地方金融机构加大创新步伐,金融新主体、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出现了智能银行、超级柜台等创新产品。为了实现金融改革先行区、金融发展繁荣区、金融生态优质区、金融运行安全区建设目标,需要在深度和广度上进行金融创新。必须培养创新金融人才,为海南金融发展注入新活力,创新产品、服务、渠道和模式,才能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2.金融产业亟需创新人才引领
截至2015年12月末,海南省金融业总资产突破1万亿元,金融业实现增加值超200亿元,分别占全省GDP和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的6.76%和12.60%*参见:http://www.financialnews.com.cn/dfjr/xw_115/201603/t20160302_93129.html。省委省政府将金融业作为重要支柱产业,在《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金融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力争在2020年金融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10%左右,直接融资比重提高到45%左右;保险深度达到5%*参见:http://jrb.hainan.gov.cn/fzbg/sewgh/201603/t20160324_1814221.html。这要求金融业必须创新,鼓励新型金融业态发展,加大金融创新人才培养力度,打造海南金融业特色优势,培育金融新增长点。
3.金融发展亟需创新人才支撑
金融是智力密集型产业,要实现金融业跨越式发展,进行金融创新赋予新的动力。目前,海南金融业资产规模、盈利能力,金融创新速度和质量与国际旅游岛建设目标和任务有很大差距。海南金融业创新发展关键在于人才集聚和培养,国际旅游岛战略必须以创新人才作为支撑。抓住“一带一路”“海洋强省”战略机遇,打造国际旅游岛特色金融品牌,集聚金融资源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在银行、保险、证券、基金、风险管理和资产管理等不同业态进行金融创新,用创新人才优势提升金融竞争力。
(二)海南金融行业创新人才短板明显
1.总量小
近年来,海南省金融从业人员规模增长迅速,但总体规模仍然偏小,截止2014年末,海南省金融业从业人员3.9万人,相比全国金融从业人员1132.7万人,金融人才占比较低,仅占0.34%左右。并且海南金融人才积累时间较短,2014年海南每亿元GDP金融从业人员约8.2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8人,远不能满足金融创新发展需求*参见:http://www.stats.hainan.gov.cn/2015nj/index-cn.htm。
2.结构不平衡
在海南金融从业人员中,95%以上集中在银行、保险、证券等传统金融行业,而投资基金、资产管理、互联网金融、跨境金融和离岸金融等新型金融业态集聚的人才极少。截至2014年末,海南省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人员21656人,多集中于大型商业银行和小型农村金融机构(如表1所示),证券从业人员867人,结构不平衡问题凸显。随着金融改革创新步伐加快,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转变,传统金融向新型金融转型,金融格局出现混业经营模式,创新型金融人才短板尤为明显。
表1 2014年海南省银行业各金融机构从业人数 (单位:人)
数据来源:《2015年海南省统计年鉴》。
(三)素质偏低
1.人才层次不合理
缺乏具有职业资格的专业技术人才,拥有金融、会计、法律、计算机等领域职业资格人才较少,拥有金融注册分析师、精算师等专业技术人才尚属空白。从业人员存在同质化现象,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占比低,仅为全部专业技术人员的3%左右,远不能满足海南金融业发展需求。
2.知识结构不合理
金融从业人员普遍存在知识老化现象,对创新金融业务具有实务操作经验的人才奇缺。在国际旅游岛和“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 海南金融业与国际金融市场联系越来越紧密,亟需通晓国际金融规则的创新金融人才。从海南省金融从业人员知识结构来看,具有国外教育背景或熟悉国际金融操作实务的人才奇缺。并且,金融管理人才能力水平提升较慢,人才流动性差,严重制约了海南金融的创新与发展。
(一)以学科专业知识训练为本的课程体系亟待改变
目前海南省本科院校开设金融专业的只有海南大学和海南师范大学。两所高校在金融学专业课程设置上,严格区分选修课与必修课,使人才培养局限于专业教育框架内。核心课程设置基本相同,都包括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经济法律概论、会计学原理、统计学原理、管理学原理、金融学、金融市场学、投资学、保险学、商业银行经营学、国际金融学、公司金融等课程。海南大学从2013级开始增加创新创业课程和素质拓展学分,但学分占比太低,仅占总学分的3.5%。
选修课程大部分为理论课,只有个别专题类型或研讨类型课程,缺少以地方经济发展为主题的课程。在课程设置方面不能体现学生自主选择与个性发展,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实际需求。专业教师多为教学型和研究型,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而轻实践,在指导学生创新实践方面缺乏经验。尤其是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比较薄弱,仅通过个别课程和几个实验项目来开展实验教学,使学生普遍缺乏实践操作能力,动手能力差,对金融前沿发展趋势把握能力较差,导致学生知识能力结构不合理,社会交互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应用创新能力低下。
(二)传统教学模式不利于创新人才培养
海南高校金融本科专业均采取高度统一的教学模式:统一的教学大纲、课程设置、教案和考试形式等方式,会造成课程结构呆板、选择空间狭窄和教学内容陈旧。学生在统一管理的教学模式下,创新意识缺乏、动手能力低下,创新实践难以开展,导致学生个性趋同和创造力低下。传统教学管理采取自上而下式垂直管理模式,管理者和师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平等和有效的交流和协商。在该模式下,学生不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而处于被动和服从地位。学校教学管理职能部门和各级教学行政管理人员主导支配教学运行,从而导致学生形成习惯性依赖思维方式,没有突显个性的见解及差异化知识层次和能力。该管理模式与培养具有创新人才的要求不相适应。
(三)创新型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创新教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要求教师具备经济学、教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相关专业技术知识和能力,要求教师具有较高职业素质、讲授技巧和职业实践指导能力。因此,创新教育需要理论和实践都很过硬的教学团队。
目前,海南高校金融本科专业师资队伍中,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学术带头人仍属空白。具有国外交流及教育经历的教师占比低,师资队伍国际化水平偏低,职称结构和学缘结构有待进一步改善。学术团队建设滞后,能够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科研成果较少。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和自身能力局限,教师习惯于灌输式教学,注重知识传授,忽视对学生兴趣和创新思维培养,忽视对学生个性化引导和创造性发挥。同时,教师缺乏与行业、企业交流,对工作岗位需求了解较少,实践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四)专业培养人才与行业需求不匹配
《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金融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发展绿色金融、海洋金融、离岸金融和互联网金融等新型业态,加大金融创新力度。截至2015 年12月,离岸金融人才和互联网金融人才需求旺盛,同比增幅分别超过60%、50%,亟需集金融专业知识、网络信息技术、国际金融市场实务等多种知识技能于一体的创新人才。
海南金融业起步较晚,金融从业人员专业技能及知识水平与国内发达地区相比有较大差距,尤其是熟悉国际金融操作实务、具有金融创新技能高层次人才不足,精通国际金融市场规则、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管理、互联网技术复合型人才匮乏,导致金融业整体素质不高和创新能力不强,这不仅不能适应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需要,也难以满足创新金融模式发展要求。
目前,海南大学和海南师范大学两所高校金融专业课程设置趋同,人才培养存在同质化问题。金融人才培养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缺乏研究,没有识别金融行业对人才需求特点,没有突出两所高校对创新人才培养特色。学生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与行业所需人才素质不相适应,培养模式与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存在严重脱节。
(五)缺少政府和教育管理部门政策支持
政府和有关部门在财政投入、税收激励和金融支持等方面没有建立起完备的创新人才培养政策支持体系,导致金融机构和部门参与创新人才培养教育热情不高。缺乏创新人才培养服务保障机制和创新团队成长发展激励机制,营造创新创业环境和创建创新文化氛围力度不足。目前,海南省政府部门通过产学研基地等方式引导和支持创新人才培养平台建设,但政策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激发相关主体建设创新人才培养基地的积极性不高。教育主管部门在高等教育管理方面缺乏创新人才培养政策引导,金融学科和专业结构体系设置无法满足国际旅游岛建设和海南金融行业发展需要。
(一)优化创新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1.改革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设置,增加创新课程模块
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导向的通识教育理念为出发点,优化通识教育目标,实行前期按大类培养、后期进行宽口径专业教育,先学科基础教育、后专业教育教学模式,搭建金融学科群的人才培养平台,完善通识基础教育、金融学科专业教育、跨学科复合型专业教育为一体的课程体系。建设服务国际旅游岛发展需要的专业课程,建立具有海南特色的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体系。开展金融学专业课程改革创新,增加跨学科、跨专业等课程,建立阶梯式选修课制度,满足学生个性化、特色化成长,选修课形式实现多样化。
2.加大创新创业素质拓展学分比重
以制度形式规定学生拓展创新学分组成、学分转换机制、学分认定标准、学分认定流程等内容。根据学生在学术论文、课题研究、学科竞赛、校际交流和社会实践等方面表现和成果用创新学分形式进行评价和考核。设立创新专项奖学金,鼓励学生跨学科、跨专业组队参加实践技能比赛、“挑战杯”等各类创新素质拓展活动。并通过创新论坛、讲座和沙龙等方式使学生了解和把握金融学科最新前沿和发展动态,给学生提供鼓励创新的学习环境。
(二)改进创新人才培养教学模式
1.在课堂教学方面,采取灵活多样教学方法
要综合运用案例教学、合作分享式教学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金融前沿领域知识,激发学生求新求异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对于具有海南特色的金融业态创新,结合互联网金融、绿色金融、离岸金融和海洋金融经典案例,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及时追踪当前金融理论与实践最新发展动态,教材选用能反映现代金融理论最新研究成果的原版教材,力求教学内容具有国际化和前沿性。
2.在实验教学方面,系统规划实验教学改革
从创新人才培养目标角度,加强金融学科实验室资源共享和建设,对金融学专业原有实验课系统优化重组为独立开设的实验课,并配套技能创新模块。改变实验课依附理论课模式,进行独立设课,实验教学内容突出实用性。通过金融综合实验室建设,利用实验教学网络平台、模拟实验平台,提供开放性、自主学习实验教学环境,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供有效途径。
3.在实践教学方面,构建分层次实践教学体系
增加实践教学在教学课时分配中比重,根据金融学专业学生特长和研究兴趣,按照应用型、研究型和创新型等进行分层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建立跨学院、校企联合的课程运行机制,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创新设计大赛和创新实践项目,参与老师的科研项目,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三)加强创新型师资队伍建设
1.建立和完善创新型教师队伍发展机制
其中包括不同层次教师培养机制、师资队伍管理机制等。同时通过制订绩效考核办法等方式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完善创新型教师队伍发展机制。培养教师终身学习能力,选派优秀教师到国外高校深造。学习金融创新的前沿资讯和实务操作,了解学科、学术发展最新信息,不断提高创新知识能力和科研水平。培养教师具备创新素质,使教师能掌握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进行知识结构优化,勇于探索研究。建立高校与海南金融机构人才交流机制,引导教师参与社会实践和科研实践活动。鼓励一线教师到金融机构挂职、学习和调研,聘请金融行业专家能手给学生授课。
2.制定高校教师创新素质标准
包括教师准入制度建立、教学科研能力衡量标准和教师服务海南地方社会经济评价指标等。使教师实现从“经验型”向“研究型”,“教书匠”向“教育家”的转化。通过制定教学管理制度、教学课程标准和教师专业技能标准等,规范引导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
(四)建立与行业需求相匹配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围绕海南金融业“十三五”战略规划发展目标以及金融创新发展要求,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为导向,结合教育教学创新理念与学生成长基本规律,创新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1.建立适应海南银行业和农村金融改革需求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在国际旅游岛建设过程中,重大基础设施和旅游项目建设需要创新融资方式。因此,要培养适应银行信贷业务创新需求的、熟悉业务流程、具备操作能力的创新人才;海南金融组织体系的创新需要发展金融控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地方资产管理公司、金融资产交易中心等机构,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扎实专业素养和鲜活思维的创新人才;在不断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创新过程中,新型农村支付工具的推广和使用、建设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需要创新人才注入新的活力,培养具有专业技能和实务操作经验的创新人才。
2.建立适应海南保险业和证券业需求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加快海南现代保险服务业发展,无论是进行保险产品创新,还是建立旅游风险保障体系,都需要创新人才为保险业提供智力支撑。海南高校要适应海南保险业创新和发展需求培养创新人才:在新型主体进驻保险市场背景下,法人保险公司、研发中心和信息中心等机构的涌现需要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和创新思维的研发人才、创新人才;在加快保险改革创新背景下,适应具有海南特色的保险产品和保险服务的创新,培养掌握和熟悉农业保险、海洋保险、旅游保险、健康养老保险业务的复合型、实战型、专业型创新人才。此外,创业风险投资的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直接融资产品的创新和证券机构的做大做强需要引入创新人才,提高金融创新能力,增强海南金融竞争实力。
(五)培育和优化创新人才培养环境
1.创设创新人才培养氛围
通过校园环境建设,培育创新人才培养氛围。首先,要加大创新教育硬件投入,如:教学设施、科研基地、实验室、图书馆、实训和实践基地等;其次,在校园内创设以学生为本的和谐、民主环境和氛围,关注学生成长,加强与学生在教学、科研、实践、实习等方面交流,让学生能在宽松、自由氛围中参与教学创新、科研创新和实践创新活动,使学生能够自主地思考,大胆果断地自主决策和实践;再次,建立院级和校级两个层次金融创新网络平台,以创新课题和项目作为依托,促进学生创新成果得到应用和推广。
2.强化创新平台和创新团队建设
海南高等院校要优化创新平台基础条件以及校内外实验、实训和实践基地建设,建立学校与金融机构战略合作框架。通过奖学金、创新学分和科研经费配套等途径支持学生参与金融领域创业创新实践项目,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比赛和创新技能培训。用科研创新活动和实践创新活动来引领教学,促进教学,把一批学术水平高,教学能力强的教师分布在教学、科研和实践环节第一线,实行导师负责制,指导和带动学生创新活动,加强金融学专业创新团队建设。
3.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政策支持体系
设立创新人才专项基金,对创新人才培养和成长给予资金支持,高校在创新研发活动方面给予一定比例配套资金支持。发挥政府组织协调作用,推进政府部门、高校和金融企业合作。政府对高校创新团队和研发机构给予启动经费资助。若这些机构科研成果有效地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则政府给予一定金额奖励。在创新人才创业方面,给予税收优惠和奖励,鼓励银行开发适合创新人才创业特点的信贷产品和抵押方式,积极开展信用贷款。
[1] 付军龙,温恒福,王守纪.大学创新教育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2] 包水梅,李世萍.我国拔尖创新人培养的困境及其根源与出路[J].现代教育管理,2012(8).
[3] 王牧华,全晓洁.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及启示[J].教育研究,2014(12).
[4] 杨红官,晏敏,曾云.本科生导师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14).
(责任编辑:赵峰)
The Training Model Study on Innovative Talents for Financial Majors in Hainan Colleges Under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rnational Tourism Island
XIE Yan,HU Guo-liu
(School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 Hainan University, Haikou 570228, China)
To reform the training model of financial innovative talents in Hainan colleges is the urgent require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rnational tourism island. The problem and the shortage of innovative talents has severely restricted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rnational tourism island and the innovation of Hainan's financial industry. The training mode for innovative talents should be realized by the optimization of curriculum system, improving the teaching model,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eaching team, establishing training model adapted to the needs of financial industry and improving the environment of talent training, building innovation oriented talents training model on serving local economy and society.
Finance major; innovative talents; model; construction of international tourism island
2016-05-27 作者简介:谢妍,女,汉族,海南文昌人。经济学硕士。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金融理论与实务;胡国柳,男,汉族,湖南邵阳人。管理学博士。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财务管理、公司治理。 基金项目:2014年海南省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金融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基于国际旅游岛建设的视角”(编号:HNJG2014-15)成果之一;海南大学教育教学研究重点项目“金融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基于国际旅游岛建设的视角”(编号:hdjy1316)成果之一。
F830.4
A
1009-9743(2016)03-0118-07
10.13803/j.cnki.issn1009-9743.2016.03.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