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N.E.S 李娜
“芯脏”告急新能源汽车市场将迎重大变革
撰文/N.E.S 李娜
日前,一则“从今年5月1日起,未采用入围《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及产品目录(简称:《电池目录》)企业电池的新能源汽车,将无法获得补贴”的消息在业内不胫而走。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新闻》编辑部收到一条线索,上汽集团旗下所有新能源车型配备的动力蓄电池均未进入该目录。这就意味着,上汽新能源车型或许面临着失去补贴甚至无法销售等后果。实际上,当前不止一家新能源车企受电池目录的影响。据了解,目前车企对此还未能制定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但可以预见的是,如果某些电池企业迟迟未进目录,势必对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有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
为了了解事件的真实性与进展情况,《新能源汽车新闻》就此展开了相关调查,并采访了多家电池企业、整车企业、政府以及行业专家等。而在采访过程中,该事件在不断发展、变化。其间,最令人啼笑皆非的当属江淮iEV6S的“乌龙退订”事件。在本文中,也就此事做出了简要分析。截至发稿前,第四批电池目录仍未公布,工信部也没有针对该事件给出明确的答复。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汽车动力蓄电池市场该如何继续稳步前行,留给我们无尽的思考。
事情还要从一年前说起,2015年3月26日,工信部制定了《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简称:《规范条件》),除了要求动力蓄电池产品符合国家检测标准之外,还对企业研发人数、国内建厂、生产能力等做了严格的要求。截止到今年4月份,工信部发布了三批符合要求的《电池目录》,共有25家企业入围。随后,工信部再次下发“关于符合《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工作申报的补充通知”(简称:《电池补充公告》)。该通知明确要求,所有提出申请和入围的电池企业全部重新进行检测,并于6月底前提交检测报告,逾期未提交则将失去公告资格。此外,补充通知中还要求电池企业每年要上交年度发展报告。
然而,让新能源车企感到恐慌的是,有报道称配套未进入《电池目录》的新能源车型将不予通过审核。这意味着部分新能源车企所上市的新车将无法进行生产销售。
让我们把目光转向文章开头,上汽之所以如此焦急,原因就在于旗下新能源车型采用的是美国A123、韩国LG化学,以及自主研发的动力电池,而目前上述电池产品均未进入到目录之中。那么等待上汽的,很有可能是大面积的停产以及全部更换电池等问题。如果实施换动力电池方案,需要换BMS,重新测试,重新装车,整车再测试,这个周期太长,成本也很高。另外,从目前工信部所发布的公告来看,国家并没有对新能源车企在生产、销售环节提出要求,甚至截止到6月底前第四批电池目录公告很有可能不会公布。然而,就在下一批目录出示前的“调整期”,无论是电池企业还是新能源车企都像是热锅上的蚂蚁焦躁不安。
值得注意的是,从第一个规范条件实施至今,已经过去了一年多的时间。据了解,一般电池检测大约需要3个月左右,其余则是其他条件的审核最终等待进入目录。可以说,这段期间动力电池企业有足够的时间去完成申报工作。但实际上,国内130家动力电池企业(截至今年第一季度统计数据)仅有25家电池企业符合目录标准,合格率仅为19.2%,甚至在去年国内产销量排名前10的动力电池企业中,也有2家电池企业未在目录之中。不仅如此,就连我们所熟知的三星SDI、LG化学等电池品牌也未进入目录,而这些电池企业为国内众多新能源车企提供动力电池。如果这部分企业最终未能进入《电池目录》,不仅是影响国内众多新能源车企的生产和销售问题那么简单,对已经运行车辆的安全性也存在极大的威胁。毫无疑问,由于《电池目录》规范的不确定性,新能源汽车市场或将面临重新洗牌。
事实上,动力电池企业未进入《电池目录》的原因有很多,并且动力电池申报工作仍在进行当中。从新发布的《电池补充公告》来看,目前所有动力电池企业都需要对单体电池按照新国标要求进行重新检测。
对于外资企业,除了要满足产品技术指标的要求外,还需满足如境内建厂或与中国企业合资等隐性条件。但由于国家并没有明文对外资企业提出要求,所以外资企业不知该如何准备。另据消息称,没有做三元锂电池的电池企业有望在今年7月份之前通过目录。“从去年开始我们就进行了电池申报,新的公告下来之后又对电池进行新一轮的检测。新的电池目录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公布。”北京电控爱思开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市场总监蔡春华向《新能源汽车新闻》表示。
“国家出台的标准还是很严格的,明确要求了电池企业的生产能力以及研发能力。很多企业受制于《规范条件》的限制,导致出现停产、停售的情况。”微宏动力市场总监宋寒说,“接下来的几个月肯定非常难过,对整体电池产量有很大的影响。”
焦急等待的并不止电池企业,受到此电池目录公告影响的新能源车企也被迫陷入漫长的等待期。北京新能源汽车营销有限公司公关经理孙超告诉《新能源汽车新闻》:“旗下EX200受限于准入目录和电池目录的问题,要到6月底才能上市交车。”据了解,目前北汽新能源EV200、EX200等车型配备的是韩国SK三元锂电池,“配备这款电池的车型可能会受到一些影响。”
“启辰晨风配备的是聆风品牌电池,目前正积极做备案工作。”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启辰事业部电动车营销总监徐小归向《新能源汽车新闻》表示,“不过,我们在国内有自己的电池组装生产厂,电池技术则是采用日产聆风。目前产品基本上已经符合国家各项要求,正在等待国家审批。”
“奇瑞新能源主要采用万向动力电池,另外还有LG化学等品牌电池。”奇瑞新能源公司总经理高立新说,“据了解,目前LG电池正在积极申请,但是在国家政策不明确的前提下,我们也只能等待申请结果以及国家出台的政策。”对于企业的影响有多大?高立新表示,在产销量上存在一定的影响,希望政府能制定一个缓冲期,尽量减少损失。
另外,长安汽车官方也表示,LG化学作为电池模组供应商,暂时在产品研发上未受到太大的影响。当前,很多新能源车企并非采用一家企业的动力电芯,所以一些车企还将根据项目要求和政策法规选择合适的电池供应商。
5月13日,有媒体曝出“江淮iEV6S在京暂停预订”,一时间引起行业哗然。《新能源汽车新闻》第一时间向江淮北京经销商确认此消息,得到的回复是由于该款新车暂时未进入《北京市示范应用纯电动小客车生产企业备案信息》,所以暂时不接受预订,已经预订的客户需与经销商协商退订单。不过,事情似乎并非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有媒体曾猜测,江淮之所以在京退订iEV6S很有可能是由于电池未通过工信部目录。而据《新能源汽车新闻》了解,江淮iEV6S采用的三星SDI的三元锂电池恰巧未在《电池目录》之中。在采访江淮乘用车营销公司新能源营销部部长雷兵时,对方含糊地回答“说不清”。据江淮乘用车营销公司新能源营销部运营总监江敏表示:“针对《电池目录》一事,我们也在等消息。目前三星正在接受目录检测,我们要对此充满信心。关于江淮iEV6S的退订,我们也在等通知,期望可以尽快进入北京目录。”模糊的回复加上不确定的消息,不免让我们想到退订事件与《电池目录》之前存在的关联。
如果江淮iEV6S退订真是由于媒体所猜测的原因,那么江淮新能源将成为国内第一起被《电池目录》“开刀”的企业。而该事件也更加让其他新能源车企担忧。假设江淮真的是由于电池问题而被取消北京市新能源小客车目录资格,那么其他新能源车企也将因此受到牵连,以至于大部分上市新车不会出现在北京市场。可以说,江淮iEV6S退订的原因成为行业最为关注的焦点。
不过,在退订事件的5天后,剧情却出现了“大逆转”。5月18日,北京市经信委官网公布了《北京市示范应用纯电动小客车产品备案信息(第7批) 》,江淮iEV6S赫然在列,这也让之前的传闻不攻自破。《新能源汽车新闻》在第一时间向北京江淮汽车经销商确认,得到的回复是“由于此前江淮已经将iEV6S运回安徽,所以经销商目前暂无现车。虽然可以接受预订,不过最快要等一两个月才会有现车。”
江淮的乌龙退订的插曲看似已经风平浪静,但实际上《新能源汽车新闻》在询问上海、南京、天津等地江淮经销商时,却被告知目前该城市均未销售iEV6S车型。在记者看来,这或许是江淮采取的一种“谨慎”态度,毕竟在三星进入到《电池目录》之前,国家可能会针对新能源车企出台某项政策。如果过早将产品投放市场,一旦申请目录环节中出现问题,车企不但要对电池包进行更换,还将对已运行的车辆实施召回工作。另外,如果由于电池问题造成安全事故,那么造成的影响则不可估量。所以说,暂不对外销售或许是江淮处理该事件最明智的选择。
而通过江淮“乌龙退订”事件,我们也需要了解地方政府对新能源车型准入问题所持有的态度。众所周知,在新能源汽车市场,除了享受国家补贴外,还可享受地方补贴。但同样,想要获得补贴,还需进入到地方新能源汽车产品目录之中。目前,地方目录主要以国家目录作为参照标准。而在江淮iEV6S所采用的电池暂未进入到《电池目录》,且根据“配套未进入《规范条件》企业目录的动力电池的新能源车型也不予通过审核”的规定,江淮iEV6S暂不具备进入北京市纯电动小客车目录资格,但是我们所得到的信息却是可以在京销售并享有地方补贴。那么,我们不禁产生疑问,地方车型目录是否与工信部发布的《电池目录》挂钩?对此,《新能源汽车新闻》向北京市经信委寻求答案,得到官方的回复是,“目前国家处于政策调整期,包括《电池目录》,以及目录是否与推荐车型目录挂钩等问题正在研究,国家尚未对此作出明确表示。北京市以国家政策为准,适时作出调整 。
在《新能源汽车新闻》看来,国家之所以如此大动干戈,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市场一味强调速度而忽视质量造成的。尤其在近两年,新能源汽车安全事故频发,给消费者带来极大的恐慌。当前国内动力电池企业高达130家,预计到今年底将增至150余家。各家电池企业产品质量层次不齐,符合汽车动力电池标准的企业较少。有些新能源车企为了降低产品成本,采用不符合标准的动力蓄电池,更加增长了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现在粗制滥造的汽车动力电池太多了,导致有很多不安全的因素存在。”科技部电动汽车重大项目监理专家组组长王秉刚告诉《新能源汽车新闻》。他表示,宁愿动力电池行业发展慢一点,也要保证其质量安全。电池市场的不健康发展最终将导致新能源汽车行业“生命垂危”。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市场总监杨琦也表示:“《电池目录》的出台,及时纠正了电池行业的乱象。进而将淘汰掉一批不符合标准的电池企业。”
另外,从已经发布的三批《电池目录》上来看,LG化学、三星SDI、韩国SK等国际电池巨头暂时未进入到目录之中。这不免让人怀疑国家是否有意施压外资电池企业。即使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付于武一再强调欢迎外资电池企业进入中国,但从《规范条件》的要求来看,部分外资企业虽然在本地建厂,不过更多的是将其视为“代工厂”,想要实现量产最早要从明年开始。而且在研发队伍上,外资电池企业也不符合要求。即便电池符合国家检测标准,但由于申请企业众多,想要进入目录,最早也要明年才能实现。另外,去年下半年就有消息称LG化学和三星SDI有意亏本抢占市场。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LG与上汽、奇瑞、上岸、一汽、长城、南京金龙等16国内主流车企已经达成或初步达成了供货协议,相比之下,三星SDI也已打入江淮、宝马等车企。在客车方面据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调研结果显示,截至2015年底,国内出货量排名前15的客车企业有6家与LG化学和三星SDI达成了初步供货协议,占中国客车市场的三分之一。但从两家公司的财务报表上来看,在动力电池业务上并无利润优势,并且2016年亏损将持续加大。
三星SDI公司年报
LG化学公司年报
由此可见,两家企业不惜牺牲利润,其目的就是抢占巨大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由于国内电池企业在集成能力、生产一致性和安全性上与国外企业存在较大的差距,且在价格上也未能占据优势,可以说在市场上一直处于劣势状态。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国外电池企业完全攻城略地则指日可待。这样一来,国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让自主电池企业实现突围以及学习电池技术借以提升企业竞争力,而这就迫使国家对国外电池企业施加压力。
除上述原因之外,解决“骗补”问题也是一个重要原因。“‘骗补’问题是真实存在的,国家也在制定政策杜绝‘骗补’现象再次出现。”付于武表示。《电池补充公告》中明确表示,在每年的3月30日前电池企业要递交产能报告,而每年新能源车企也要发布相应的生产数据。通过双方的数据作为参照,可以有效防止“一块电池安装多辆新能源汽车”进而骗取补贴的问题。“当新能源汽车发展过程中出现不规范的事情,就需要对市场进行整顿、肃清的行动。”付于武说。
如果从产销数据上来看,新能源汽车市场似乎并未受到《电池目录》的影响。据中汽协数据统计,4月份新能源汽车生产31266辆,销售31772辆,环比分别增长23.85%和38.5%,同比分别增长178.3% 和190.6%。自今年3月份开始,新能源汽车市场产销量出现回暖。对比国内多家新能源车企,4月份销量也都持续走高,而备受困扰的上汽汽车4月份旗下荣威550混动车型月度销量高达2110辆,环比增长315.35%。
但需要注意的是,4月份新能源汽车销量明显高出产量,多达506辆。此前由于新能源车企产能不足,市场可能存在产能不足的现象,不过随着今年车企加大新能源生产线,这一问题得到有效缓解。那么再次出现这样的情况,未免不让我们想到其背后是否存在隐情。
可以说,在国家政策未明确的前提下,新能源车企暂时不敢贸然大规模进行生产,虽然已经生产的车型依旧可以对外销售,但也有部分车企出现停产或缓产的情况,所以经销商目前只能销售之前的存量。
正值电池企业和新能源车企对《电池目录》迟迟未公布以及“调整期”政策不明确而一筹莫展之时,有媒体爆料,工信部正在修订《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修订版征求意见稿),并预计最早将在今年第三季度出台。新征求意见稿中要求动力蓄电池检测要通过《汽车动力蓄电池单体和系统生产企业延伸检查要求》,否则搭载该电池的新能源车辆将无法进入推广目录、无法获得补贴。新标准拟在一年后的2017年7月1日全面执行。
高立新告诉《新能源汽车新闻》:“目前仅通过媒体平台得知这份修订意见稿,在没有正式下达文件之前,企业仍不能以此作为标准。”且不论上述文件实施与否,如果国家给予新能源车企一年多时间作为过渡期,那么其间将有更多电池企业进入目录,免去车企换电以及不予销售的苦恼。
而LG化学或许深知企业自身在申请上所存在的诸多缺陷,所以正紧锣密鼓地在华展开行动。5月25日,LG化学与深圳市科陆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科陆)签署《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同》,双方拟在中国合资设立深圳科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在储能领域展开合作,2017年初正式批量投产运营。不过,《新能源汽车新闻》分析,LG化学与科陆在储能领域的合作似乎是一次“试水”。科陆副总裁桂国才向《新能源汽车新闻》表示:“未来有计划与LG化学展开动力电池领域的合作。”那么不排除LG化学有意借助全新新品牌为自己打造符合标准的汽车动力电池。在研发实力上,科陆有一定的研发人员,并已计划在国内选址建厂。另外,2017年初投入运营也与修订意见稿规定时间相符合。这不免让人认为这是LG化学在华所应对电池目录所展开的一次行动。
“新能源汽车市场近几年来呈几何式发展,确实需要我们停下来对行业进行完善,为进入下一个阶段打下坚实的基础。”中汽协副秘书长叶盛基对《新能源汽车新闻》坦言。而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最关键的核心零部件,更需要我们对此加以规范。由于动力电池市场发展过热,吸引了大量新进入这一领域的企业,鱼龙混杂、技术实力薄弱、人才匮乏等问题逐渐凸显,最终制约了该行业的发展。国家必须出台更为严苛的审查标准,以“优胜劣汰“的方式对行业进行一次梳理。而外资电池企业作为“鲶鱼”对自主电池品牌起到鞭策作用。不过,国家在政策上也需“审时度势”。虽然在整顿过程中,会对市场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但中汽协会常务副会长董扬认为,“新能源汽车市场在发展过程中出现波动很正常,我们不能因为害怕受到影响而不去调整政策。”当下电池企业以及车企正经历着漫长的政策调整期,可将其视为发展的关键“节点”,最终是突围成功还是顺势而下,需凭企业实力来印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