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度
在字典里,“度”有13种解释,诸如计量单位、分角单位、电能单位、法则、气度、量词、姓氏等,但是今天对于这个字,我想着重说的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
近期,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上下游都仿佛笼罩着一层迷雾,在迷雾中人们找不到出路,辨不明方向,想要拨开或驱散迷雾却又不得其法。在面对消费者时,整车企业及其经销商不再促销新产品而是劝说购买存量产品;而在面对诸多供应商时,也不知能选择哪家才能保证未来不会出现意外状况。
有一种说法称,目前整个行业基本濒临停滞状态。是什么导致了这一切的发生?
去年3月和今年4月,前后相隔一年,工信部两份文件颁布,旨在对电池行业进行一次大洗牌。
在笔者看来,我国的电池行业基本一直处于野蛮生长状态,有数据显示,全国注册生产车用动力电池的企业多达上千家,但产品质量、企业规模等良莠不齐。从国家战略角度出发,对行业进行一次整合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对于此次的整合,实在让人不得不唱几句反调。
首先,在选择时机上。行业发展到今天,国家才推出车用动力电池的行业标准,明显是滞后的。这种滞后并不是产品技术参数的滞后,而是时间上的滞后。
车用动力电池与新能源汽车一道发展了近7年,7年间,各企业根据市场需求、整车设计以及国际趋势等,制订了符合企业战略的产品路线及研发方向和步骤。正当众企业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之时,国家一纸文书打乱了企业的步伐。这一纸文书虽然剑指电池,但根据要求,部分整车企业也同样需要作出诸多调整甚至是重大改变。若是这一切在行业发展的早期发生,那必定有助于行业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然而发生在当下,且诸多检测通知和产品目录公告一直未发,只会让上下游企业陷入停滞状态。
其次,通观去年发布的前三批电池企业目录可以看出,里面没有一家外国品牌或涉及外资背景的中国品牌入围,当然前提是这些企业的产品均是符合市场需求且被市场认可的。于是,这就不得不引发外界质疑这一次的洗牌是不是也有针对外资的嫌疑。
对此,笔者不想做任何结论性猜测,只是想说,一个新兴行业,受到国家一定程度的保护是无可厚非甚至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不仅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质下会发生,就是在民主自由的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也会发生。但重点是,任何保护都必须要有一个度!
这个度把握得好,那么既能够促进本土新兴行业快速发展壮大,又能培育其市场竞争潜力;而如果超过这个度,则只会让本土企业的依赖性越来越强,独立性越来越差,更可怕的是会滋生本土企业的懒惰思想。而与此同时,国外企业为了能够打破市场禁锢,必然会更加加倍提升产品性能品质,降低制造成本。那么,终有一天,当本土企业产品再也无法满足市场需求时,选用外资品牌的势头也无法被打压,我们失去的就不仅仅是市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