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众创业”契机下普惠金融发展的必要性及其路径

2016-10-25 18:26王风峰
北方经济 2016年8期
关键词:大众创业普惠金融服务

王风峰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这种发展模式表现为我国的经济增速下降,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变得日益重要。当前,调整经济结构、加速经济转型已成为我国各级政府和企业面临的严峻挑战。我国这次经济转型鼓励“大众创业”,即支持小微企业超速发展壮大,乃至成长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小微企业的超速发展当然需要金融领域的积极配合和大力支持,这就提供了普惠金融大发展的现实背景。通常对一个经济体来说,经济主体是谁,金融服务的对象就应该是谁。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主体一直是各类大型企业和国有企业,它们更容易得到商业银行等融资平台的信贷支持,这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在社会总资金量有限的情况下,融资平台对大企业的这种政策倾斜必然会形成对小微企业强大的信贷“挤出效应”,导致我国的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日益严重。因此,在“大众创业”的契机下,只有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才能缓解我国小微企业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释放小微企业的成长和创新活力,为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注入新的动力。

一、“大众创业”的时代背景

我国在历经十余年经济的高速增长之后,近几年的经济增速开始下降,经济发展进入了中低速的发展状态。在这种“新常态”的发展形势下,稳定经济增长速度、保障社会人员就业就成为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而我国“大众创业”的实施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项任务完成与否。“大众创业”这个想法最早是在2014年9月夏季的达沃斯论坛上提出的,其含义是指允许或者鼓励普通的中国大众借助当前的政策导向来努力创立自己的事业和家业,通过多种途径达到积累自身财富的目的。“大众创业”提倡大众多做创新或创造性工作,最终达到个人事业和财富的统一。

“大众创业”这个大方针要求全社会各级政府和相关的机构都要推动多种创新要素的融合、互动,这样才能一方面扩大就业,增加国民收入;另一方面促进社会的机会均等和公平正义。让普通民众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实现自身价值,让“大众创业”成为中国经济的新特征,乃至最终成为一种文化理念根植于人们心中。为此,我国政府也要通过一系列的改革简政放权,向市场主体释放更大空间,让“创客”的形象伴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成为“创新中国、智慧经济”的标识。这不仅应该是今后我国政府工作的定位,也是民众争取幸福生活的唯一方向。

二、普惠金融发展的必要性

(一)为实体经济发展服务

近年来,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进程不断加快。在普惠金融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很关键的一项工作就是需要对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有一个清晰、准确的定位和把握。金融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一种,其内在本质要求服务于实体经济,实体经济应该成为金融行业工作的坚实基础,并借助金融服务实现资金融通,两者应该是共生共荣的关系。我们只有认识到这种关系才能做好今后一个时期的金融工作,推动普惠金融的大发展,助力实体经济的腾飞。

(二)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孟加拉乡村银行创办者尤努斯有句名言:每个人都享有获得借贷的权利。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式上强调:要使经济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这说明,作为财富创造者的普通公民,不管归属国企、民企或是个体经营者,都可以靠自身的生产劳动获得应有的资金报酬,这就需要有一个借贷平等的大环境。所以,倡导人人报酬平等或者借贷平等形成了普惠金融大发展的助推力量,发展普惠金融已成为时代必需。

世界范围内,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着金融压抑的现象,大部分穷人和低收入群体被排斥在金融体系之外。普惠金融的主要宗旨就是降低消费者或用户享受金融服务的门槛,运用多种金融手段,使在传统金融中一些无法通过正常渠道得到金融服务的中小企业、微型企业、个体经营者、农户以及贫困人群也能够享受到基本的金融服务。也就是说,普惠金融在金融领域里践行了“人人都有平等机会获得金融服务”的理念,在促进“大众创业”,改善民生,迈向共同富裕方面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将会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是应该大力提倡的金融举措。

三、普惠金融发展的基本途径

(一)进一步完善普惠金融覆盖体系,早日降低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

我国的金融部门在推动普惠金融发展方面还需要不断拓展业务种类,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完善普惠金融覆盖体系,扩大普惠金融服务的覆盖面,改变小微企业缺乏金融支持的弱势地位。大力引导金融机构拓宽融资渠道,增加资金来源,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加大对小微企业提供信贷服务的力度,满足“大众创业”的基本金融需求。这需要加强金融基础设施的硬件建设,优化金融服务环境。还可以提倡现有的金融机构通过广泛合作发展网络融资平台,促进互联网与金融的融合。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型业态,以小微企业为主要客户,覆盖了部分传统金融业的金融服务盲区,扩大了金融覆盖面,有利于提升资源配置效率,降低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

(二)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

应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开拓与普惠金融相匹配的融资方式和信贷模式创新,推进金融改革。例如,允许金融机构使用金融债券的发行这种方式向小微企业贷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金融机构组织体系建设比较丰富,逐步形成了银行、证券、保险分业经营体制,建立了政策金融、商业金融和合作金融这些相互补充、大中小不同规模机构组织相互协作的金融服务体系。近年来,为了适应金融服务需求特色化、差异化的特点,我国又逐步培育发展了融资性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村镇银行等新型的市场主体,进一步细分了金融服务领域。金融服务主体的多样化获得了很大改观。此外,随着21世纪互联网技术的深入普及,通过互联网渠道和电子化手段开展金融业务的互联网金融发展迅猛,众筹融资、网络销售金融产品、手机银行、移动支付等等金融创新模式也层出不穷。有关部门在支持金融经济领域一直在开展有益的探索,这必然会促进普惠金融的大发展。

(三)加快建立多层级的信用档案平台,降低普惠金融服务对象的征信成本

为了推动普惠金融的发展,还要加强一些基础层面的建设,如全民征信、网络支付覆盖等具体工作。在全民征信方面,要动员多方力量组成合力,建立多层级的信用档案平台,保障企业主个人、农户家庭等信用数据的采集。在具体运作上,可以考虑扩充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接入机构,积极培育从事小微企业业务的征信机构,构建多维信用信息收集渠道,降低普惠金融服务对象的征信成本。依法采集普惠金融服务对象户籍所在地、违法犯罪记录、工作情况、扶贫人口等政务信息,采集对象可以覆盖城镇的大多数低收入人群及小微企业,通过全国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及各级政府机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推动政务信息与金融信息的互联互通。征信体系的全面完善,会形成权威机构整合各个环节的征信并形成统一的体系,供普惠金融的相关机构查询,才能最大程度地助力普惠金融的发展。如央行征信中心牵头,能够整理出银行业、物流业和电商数据,并通过大数据分析模型形成企业或者个人唯一的征信条件。

(四)普惠金融发展还需要国家积极的政策支持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转型问题的迫切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日益被提到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普惠金融作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支持工具必然受到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尤其是面向小微企业和“三农”的普惠金融工作,更是近几年国家强调的重点,国家为此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支持性财政、税收和金融政策。党的十八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和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做出了总体部署。2013年以来,国务院颁布实施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等纲领性文件来进一步指引普惠金融今后的方向。在未来一段相当长时期内,各级政府还会一如既往地支持普惠金融的发展,使其成为我国金融业的一个常态模式。

本文系辽宁省社科联资助项目《辽宁省小额贷款公司绩效评价及发展对策研究》。资助者:辽宁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项目编号:2016lslktjlx-10。

(作者单位:沈阳大学经济学院)

责任编辑:杨再梅

猜你喜欢
大众创业普惠金融服务
“三农”和普惠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
让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探索节能家电碳普惠机制 激发市民低碳生活新动力
协力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推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