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当前的经济困境对中国经济的启示意义

2016-10-25 03:28夏庆宇陈参
北方经济 2016年8期
关键词:重工业东北地区东北

夏庆宇++陈参

一、“东北的经济一直落后”,这是一种错觉。从19世纪末到改革开放初,东北的现代化水平是领先全国的

由于近些年来我国东北地区的经济增速较低,因此有些人(甚至包括东北的一些人)形成了“东北一直落后”的印象,这种印象是根据近些年来的情况所得出的,从更长的时段来看,这种印象并不符合历史事实。从1897年中东铁路(即满洲里至绥芬河的干线及哈尔滨至大连的支线)的开工建设直至改革开放初期的80多年中,可以说,东北的现代化水平全国领先。下面具体回顾有关情况。

不可否认,在清末民初之际,西方殖民大国的科技水平、工业水平、现代化水平高于中国,因此中国与西方国家接触得较多的地区的现代化程度就较高。与此相似,由于投资有利于一个地区经济的活跃,因此到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引进外资力度比较大的地区,往往经济发展的动力较足。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西方国家在晚清和民国时期在中国的殖民活动是符合道义的,也不意味着中国人应当把西方的一切看得比中国好,这仅仅意味着中国人需要承认在有些时候外国的某些方面——如科技、发展经济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按照平等互利原则加强对外交流和合作是有益的。

甲午战争爆发后,以俄国、日本为主的西方列强开始在中国东北开展殖民活动,俄、日在晚清、民国时期均有将中国东北长期作为本国的殖民地的想法,故而他们在东北进行了大量的投资,如修建铁路、开矿、建厂、进行市政建设等。因此,甲午战争也标志着中国东北的近代化、工业化进程的开始——尽管这种进程带有殖民色彩。例如在伪满洲国时期,日本曾认为其可以长期统治中国东北,因此进行了大量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了发电厂、钢铁厂、兵工厂等工业企业。

在上述背景下,如果将新中国成立前的东北与中国其它地区相比较,就会发现东北的城市的现代化程度要明显高于其他地区(直到今天,东北的城市化程度相对全国平均水平来说仍然较高),甚至工业化程度要超过上海。之所以这样说,其中的一个重要论据表现在:新中国成立前,东北拥有许多重工业、军事工业、在当时来说全国最为密集的铁路网,而当时中国人在东北之外的中国其它地区自主创办的企业则以轻工业、民用工业为主。

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东北拥有较高的现代化程度和适于开展重工业的客观基础,而且东北靠近苏联,因此苏联援助中国的项目主要集中在了这一地区。随着苏联援华大项目的落地,东北的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水平也进一步提高。值得一提的是,东北不仅有丰富的铁矿、煤矿、森林资源,而且在50年代末东北又发现了大庆油田、60年代发现了辽河油田,故而在天时、地利、人和的综合作用之下,在新中国成立后,东北的现代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此时东北同样是领先全国的。

但是进入20世纪60年代之后,中、苏关系渐行渐远,东北的地理位置容易遭到苏联的进攻,因此国家对东北的工业的开发力度下降,国家开始重点进行三线建设,在此阶段东北作为老工业基地对其它地区的三线建设也提供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支援。尽管如此,直至改革开放初期,东北的经济仍然保持着全国领先的水平。在改革开放之初,全国各地的基础设施、新兴工业的建设加快,对东北出产的重工业产品的需求量增大,东北经济甚至出现了一度的过热。

二、东北经济在改革开放后逐渐落后,这既有必然性,更有偶然性

但是,在东北的经济走在全国前列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隐忧。这些隐忧在改革开放进程逐渐深化后导致东北经济遇到问题。第一,东北的许多产业是因资源而兴的,因此当资源枯竭时有关地区就会遇到问题。第二,东北的工业以重工业、军事工业为主,在战争年月、在中国受到西方国家封锁的时候,东北对于国家的重要性就显得非常突出。但是当世界处于和平时期、中国无战事的时候,这些产业就显得可有可无了。特别是东北的常规武器(如炮弹厂、火药厂)并无市场,故许多这类企业最终被下马。第三,改革开放后,中国可以购买其它国家的重工业设备和产品,不用必须继续依靠中国自主生产的重工业设备和产品。这样一来,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中国可以与其它国家互通重工业产品的有无之后,东北在中国经济中的重要性显著下降了。东北的一些企业原来的独大地位也不复存在了。第四,在改革开放前中国东北的工业基本上是从苏联引进或自主开发的工艺,因此这些工艺难免与西方国家开发了较长时间的工艺相比显得粗放,故而在改革开放后,中国企业更喜欢购买西方的重工业设备和产品。西方产品的进入给东北地区的企业造成了冲击。第五,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其它地区引进了许多国外技术,形成了可以替代东北地区企业的民营企业、乡镇企业等,东北地区的企业失去了竞争优势。第六,东北长期形成了以国家计划管理、国有企业为主的经济模式,企业和个人的自主创业、自担风险的意识不强。第七,东北的产业往往是中国的支柱产业,这些有关国计民生的产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允许外资进入,因此在改革开放后中国南方的经济特区大量吸引外资的时候,东北吸引外资较少,发展逐渐停滞不前。而且从历史可以看出,东北地区吸引外资的优势在于吸引俄、日的投资,但在改革开放之初中、苏关系不佳,随后苏联解体,俄罗斯自身经济乏力;而由于中、日两国的历史问题,东北地区对日资存在一定抵触情绪,故而东北地区较难发挥本身吸引外资的国际区位优势。第八,在私营企业、乡镇企业、小企业与国有企业展开竞争的局面出现之后,国有企业不具备“船小好掉头”、快速转型的优势;另外,国有企业一直承担着大量的社会成本(必须要看到,这些社会成本有利于社会稳定),许多企业亏损严重,因此有关政策一度允许国有企业关停并转,东北的一大批国有企业最终关停。第九,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央政府对东北地区较为重视,投入力度较大,一旦这种情况改变,东北地区很难立即适应、立即做出调整。

总之,东北的经济并不必然走向没落,近30年的国际、国内形势都不利于以重工业企业为主的东北的发展。

三、东北重工业的困局提醒人们要关注中国重工业的未来

需要看到,东北的经济有自己的特点——以重工业、国有企业为主。这个特点也是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经济的特点,这种特点既有劣势,也有自己的优点。在国家遭到西方封锁的时候,国家只有集中力量、采取国营的模式才能建立起军事工业、重工业。然而在最近半个世纪中,世界局势总体和平,中国无战事,因此中国在改革开放后与世界经济形成了较深的对接,中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提高,中国经济的发展热点由改革开放前的军事工业转向民用工业,由重工业转向轻工业,由内陆工业转向沿海工业,由强调独立自主转变为外向型经济。在这种转型过程中,原本没有多少重工业、国有企业的地区反而有发展民用工业的优势。相反,东北不可能立即放弃自己的既有特点而迅速转到另一种发展模式上去。而且人们需要反思,中国经济是不是应当全部转到后一种发展模式上去。

通过观察东北经济由盛转衰的过程,人们应该反思中国当前的经济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即:在中国工业的重点由重工业转向轻工业、由军事工业转向民用工业的这个过程中,中国自己的一部分重工业受到了国际竞争的冲击,一部分企业最终关停并转,一些产业没落了下去。但是,一旦国际形势改变,一旦中国遭遇战事,一旦中国遭到西方的封锁,在中国的重工业设备和产品已在较大程度上形成对外依赖的情况下,中国自己的重工业能不能足以维持中国的独立自主?民用工业发展得再好,创造的产值再高,在战争爆发的时候是无法顶替军事工业、重工业的。沿海地区发展得再好,一旦战争爆发,这些地区几十年的发展成果很容易付之一炬。

中国各地资源禀赋不同、经济传统不同、人的经济意识和经济行为的习惯不同,让所有地区都学民营企业、外向性企业发展得较好的地区是不现实的。计划经济、国有经济相对于市场经济、私有经济而言有自己的优势,而不是一无是处。目前中国东北的经济困境,并不是计划经济、国有企业的“遗毒”造成的,也不是东北人“笨、懒”的天性造成的,东北的经济有自己的特点,如果放弃这些特点而学习其它地区的特点,恐怕不仅学不来,而且必定是“东施效颦”、“邯郸学步”,最终的结果会更难堪。东北经济的特点在当前可能显得不合时宜,但是在国际形势变化、中国需要面对外来威胁的时候,这些特点有可能变成优点。即使没有战争的威胁,中国的重工业也应当取得长足的发展,成为拥有世界一流的经济竞争力的产业。东北在当前的经济困境中应该做的不是放弃自己的经济特点,而是坚守这些特点。挺过去,未来就是一片蓝天。

(作者单位:1.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2.北京大学)

责任编辑:张莉莉endprint

猜你喜欢
重工业东北地区东北
东北地区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的重要意义与主要举措
MADE IN CHINA
Make ’Em Laugh
为什么人参喜欢长在我国东北地区
为什么人参喜欢长在我国东北地区
大东北的春节
斯大林工业化思想论析
Brand Value: Excavating and Management of Tourism in the Rural and Village Reg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