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女性绘画的艺术特色

2016-10-25 02:47:02王玉玲
红河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观音花卉画作

王玉玲

(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安徽亳州 236800)

明末清初女性绘画的艺术特色

王玉玲

(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安徽亳州 236800)

明末清初,“丹青出粉黛”相对空前发展,女性在绘画史上占了一席之地,是艺术自身内驱动力和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等诸多原因推动的结果。女性绘画在创作角度,题材选择,绘画技法,“女性气质”于作品中的渗透等方面皆有其发展,并表现出自身的艺术特色。应对其进行梳理,探究其艺术特点和价值。

明末清初;女性;绘画;艺术特色

明末清初,在中国画史上屡次出现女性画家的身影,“丹青出粉黛”相对空前发展,掀开了中国绘画史上重要的一页。

“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分工让“身为深闺,见闻绝少……操井臼,事舅姑,米盐琐屑,又往往无暇为之。”[1]90传统的男性评判标准,更是让女性绘画处于边缘地位,“丹青只在闺秀,类多隐而弗彰”。[2]但是在资本主义开始萌芽,中国传统封建社会高度成熟,起步向近代社会转型的明末清初时期,出现了大批通文墨,善诗画的女性画家。如擅画兰竹的马守真,薛素素,花卉草虫的文俶、周淑禧、周淑祜姐妹,善绘花果的恽冰,善绘观音仕女的徐灿、方婉仪、邢慈静,善绘山水的黄媛介、陈书等。女性画家在此时期数量的日渐增多,是当时社会经济政治环境,王阳明、李贽等先进思想的倡导推动,社会对女性的包容,肯定女性才智,画史对女性的记载与接纳都客观上促进此时女性画家数量增多。“以闺秀自命者,书画琴棋,四艺皆不可少”[3]足以证明对女性才学的重视,自此古代女性艺术作品能见度日益提高。

吴历:《武陵春图》

陈书:《花卉草虫图册》

无数画史评论,笔记诗文中大都由男性予以记载与评述,自然烙上男性自身的观点与见解。然而女性画家对物象的看法有其自身视角,故在体悟、感受生命过程中,有着自身的理解,继而在书写、绘画、表现物象上不同于男性画家,艺术中会流露自身个性与艺术价值。

丁云鹏:《五相观音》局部

纵观传统绘画作品,创作者大部分是男画家,他们以一个主体的观看者身份欣赏着作品中的形象或是按照自身的意愿绘制作品形象,或是在画中追求感官上的审美,或是以画寻求心灵寄托。无论是周昉笔下的丰腴美体,穿着华丽的贵夫人形象,亦或是唐寅笔下娇柔妩媚,惹人怜爱的清瘦女子形象,都是画者依据自身、观者的审美需求加以创作,借仕女形象,寄予自身情感或是悲惨境遇的无奈。另有吴伟笔下出现大量妓女形象,如武陵春,李奴奴形象。披上了世俗味道,流露出画者的享乐思想。男性画家在刻画女性形象时,女性大都呈娇羞,惹人爱怜的娇媚姿态,遵从的是男画家心中的意愿。最典型的就是在仕女画中,一些程式化的柳眉杏眼形象,体态丰腴形象出现,折射出封建文人对女性的审美态度。对比之下,女性画家在以仕女为题材进行创作中,或遵从礼节,创作典雅唯美形象以效仿、规范自身,如陈书、方维仪,范雪仪等。或选取画者闺房生活场景,展现生动,富有生活气息的一面,这里是专属于她们的领地,形象或是慵懒的妩媚,或是惬意的悠闲,灵活生动展现了她们活泼而又富有朝气的气息,如薛素素,范雪仪等。她们以自身生活为题材绘制画面形象,追求精神上的自我认同。

女性心思细腻,情感较丰富,尤喜描绘细小,微观的东西,日常生活中情节性场景、趣事、故事都将成为她们描绘对象。这不同于男性画家,喜欢拿政治、宗教等大场面为描绘对象。庭院中的鸟虫草蝶,静草闲花成为她们题材的首选,如文俶、周淑祜、周淑禧、陈书都有《花卉草虫图册》的流传,无一例外都是以庭院中的花蝶为对象的。女性绘画花鸟画题材,喜欢选用工笔画法,设色比较艳丽,笔法工整细腻,流露出宋人的意蕴,趣味性十足。史料对女性画家画作的评价也很中肯,如明代姜绍书在《无声诗史》中评价文俶:“赋性聪颖,写花卉苞萼鲜泽,枝条荏苒,深得迎风浥露之态。溪花汀草,不可名状者,皆能缀其生趣……虽徐熙野逸,不是过也”。[4]12陈继儒评周淑禧花鸟画作,“另造化无权,花似带露,鸟能有声,真是知人识语。”[5]这些评论记载足以证明女性画家于花鸟画中的巨大成就。

除了对花鸟画表现出极大热忱,观音形象也成为她们喜爱的创作题材。女性的社会身份注定了她们要受到传统礼教的束缚。深处环境的无奈,内心的苦闷,生活的悲苦与压抑,促使让她们借观音来寄托情感。神态端庄、娴静典雅的菩萨形象在女性画家笔下充满了慈悲心,流露出绘画者的虔诚。如徐灿为其夫祈愿所画“五千四十有八”观音画像,周淑禧的《如意轮观音》等观音形象无不载着画者满满的虔诚与希望。女性画家以敬仰膜拜心,无比虔诚地刻画着心中的观音形象,超逸脱俗,唯美的“观音形象”被蒙上了神话的面纱,这是她们精神生活的所有寄托,她们祈求摆脱尘世的束缚与压抑,获得幸福,借画面意象予以表达。对比之下男性画家笔下观音形象,多了份世俗味,功利性味。不论是徐渭的《提鱼观音》,亦或是丁云鹏的《五相观音》,观音形象皆取现实生活民间女子,并不唯美,却多了份世俗味。而且徐渭还借题跋:“泼辣泼辣,婀娜婀娜。《金刚》,

徐灿:《观音大士像》

《法华》一棍打破。瞒得马郎,瞒不得我。”赋以观音形象一副戏耍的姿态,少了份敬仰,飘逸,多了份尘世的世俗味。

此外刺绣、缝纫情景让女性画家热衷表现,而这几乎是男性画家鲜少涉猎的题材。女性画家注重挖掘自己熟知的生活体验,赋予女红作品以艺术美。早在元代管道昇就有《刺绣观音像》,观音形象发绣与丝绣的巧妙结合,套针与滚针等针绣法的灵活运用,外加右下角22字的款与绣印,美妍惊人的画作展示了绘者的灵气。另一代表作是被尊称为“法物圣迹”的《十八尊者》堪称“中国刺绣史上的绝代神品”此外明代薛素素的《花里观音》、曹贞秀《墨梅》册页八页等都是刺绣艺术品。刺绣作为闺彦中的一种精神寄托与象征,聪颖的女性画家将这一“闺中绝艺”发挥到极致,绘绣相通,充满着绘者的才情,是一种绘者自身涵养的修炼。对比之下,男性画家却没有刺绣作品的留存。

管道昇:《刺绣观音像》

三,绘画技法。虽然女艺术家多师从男性画家,虽没有最终形成独特的个人风格,但在技法中也是加入了自身对艺术的理解。“在创作中所倾注的情感可以触摸,那是女性所特有的细腻情愫——雅秀清丽的笔致与恬静蕴藉的墨韵流露出天成的哀婉。”[5]如女画家——陈书,在其所绘《花卉草虫图册》中,运用撞染,积水等敷色技法,兼工带写的画出山石,并巧妙运用花鸟画中没骨法画丘壑,足以证明陈书的艺术主见。周淑禧绘花卉草虫,出现诸多新颖亮丽的意象——馨香幽逸的花草始现。《花卉草虫图册》出现很多少有的花卉图像,皆设色妍雅,形体刻画生动入微。画家凭借色彩直觉以随类赋彩,物象生动自然,画面中流露出的作者饱满生发的情感一下抓住了观者的眼球。清代书家王文治在品论著名女性画家——文俶笔墨情调时感叹:“文端容花卉在明贤之外,另有一种风韵,一望而之为闺秀之笔,然虽老画师深于画理者不能到也。”[6]女性画家笔下的物象,有着女性画者风韵气质的渗透,正是绘画者对绘画艺术的理解与技法的创新与发展。

文俶:《花卉图》

女性自身独立的观察视角,感性、细腻的思维方式,能够让她们捕捉到生活瞬间影像,而于画作中生动再现。女性画家画作中对花鸟虫蝶不厌其烦的选取,说明其自身对细小物品等微观世界的独特喜好。画风更是以工整细腻,典雅亮丽的工笔画风呈现。画作中透露出宁静、清新的意境美,这种静谧的意境是深处特殊生活环境下的女性对艺术独特理解的产物,[10]25自然作品中有其自身的“女性气质”,作品流露出天然的亲和感。画家凭借自身特有的细腻,委婉、含蓄的特质,让画作追求一种精工细腻,唯美典雅,婉约含蓄的绘画风格。这片静谧、舒适、温馨的风格天地是属于女画家她们自己,融入的是她们自身的情感追求和对艺术的理解,如仇珠笔下明丽色彩、秀美风格的人物画,马荃设色妍雅,姿态静逸绘出浓丽冷艳之韵的花卉,另有“点缀花草,及其精丽”的恽冰画作等,无不都是女画家以自身凝视下的视角来描绘她们的视觉经验与情感感受。感性,凭借直觉,婉约的气质都深深的根植于画作中,借画面物象展现这一气质,绘画作品中流露出女性真实的情感表达,与她们自身特质的融入密不可分。

明末清初,女性绘画成为中国绘画史上重要的一页。在创作角度的视角,题材上的选择,创作方法的改进,自身气质于画作中不自觉呈现等方面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与创新。

马荃:《花卉图》

但视角的错位容易让我们忽视女性绘画自身的艺术价值,这就有必要去重新认知和建构其应有的价值地位,洞悉中国文化另外一个亮丽的侧面。

注释:

①中国商报.新华网.2004-01-14:16,21,39.

[1]骆绮兰.听秋馆闺中同人集序.[M]//胡文楷,张宏生.历代妇女著作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2]汪珂玉.珊瑚网[M].台北: 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

[3]李渔.闲情偶寄[M].江巨荣,卢寿荣,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4]王玉玲.明末清初闺阁绘画探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1.

[5]曹清.香闺缀珍:明清才媛书画研究[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13.

[6]曹清.艺术品[J].北京:荣宝斋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 自正发]

The Late Ming and Early Qing Dynasty Female Painting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WANG Yu-ling
(Bozhou Teachers College art department,Bozhou,Anhui 236800,China)

The late Ming and early Qing Dynasty,"Dan out fair" the unprecedented development,women make up a space for one person in the history of painting,is the result of promoting the art of their own inner driving forc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history and many other reasons. Female painting in the creative point of view,the choice of subject matter,painting techniques,"femininity" in works of permeability etc. have their development,and show their own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Should carry out carding,explore its features and value of art.

The late Ming and early Qing Dynasty; Female; Painting;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J222

A

1008-9128(2016)05-0100-03

10.13963/j.cnki.hhuxb.2016.05.028

2015-07-04

王玉玲(1986-),女,山东临沂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美术学。

猜你喜欢
观音花卉画作
李鱓·花卉十二开
读者欣赏(2022年12期)2023-01-10 02:52:08
唐英恭制甜白釉观音坐像
景德镇陶瓷(2022年2期)2022-08-16 10:11:08
三招搞定花卉病虫害
中老年保健(2021年5期)2021-08-24 07:08:52
《花卉之二》
学生画作欣赏
观音(七绝)
宝藏(2017年6期)2017-07-20 10:01:06
水晶泥花卉栽培技术
现代园艺(2017年11期)2017-06-28 11:32:37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观音乘凤
宝藏(2017年4期)2017-05-17 03:34:20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