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梅
(保山学院,云南保山 678000)
德昂语中指示代词的语用功能
赵云梅
(保山学院,云南保山 678000)
德昂语的指示代词主要有三个,分别是“nei(潞江坝),nen(勐丹),ka(镇康)”表示“这,这个,那,那个”的意义,其基本特征为指称代词。但由于语境的不同,其意义和功能产生了变化。本文通过分析该指示代词的语法功能,揭示德昂语指示代词的基本语用功能:信息传达、态度标记、语法标示功能等。
德昂语;指称词;语用功能;指示
由于德昂族的居住成大杂居、小聚居的形式,因而造成不同的区域具有不同的方言形式。但是,其语言属于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支佤德语族,大部分词没有词形变化,语法意义主要由词序和功能词表示。定语、状语放在所修饰的名词、动词或形容词后,状语结构可以放于句首或句尾(颜其香,周植志:2011)[1]。尽管如此,但是该语言仍具有普遍蕴涵性语言类型特征。而其指示代词主要有三个,分别是:“nei(潞江坝),nen(勐丹),ka(镇康)”,表示“这,那”等概念,作为指示代词,它们具有远指、近指、回指、下指等功能。除此以外,他们还具有方位名词与介词搭配作状语的功能,以及置于动词前、生命意义弱的名词后,表被动的语法功能。其中,语言的回指功能分为句内回指和句间回指,句间回指则是篇章回指。然而,本文将重点探讨德昂语句内的指称功能、表被动和方位名词作状语的语法功能等独特的语言特征,从而揭示德昂语指示代词的基本类型特征。同时,通过探讨德昂语以上语言特征,分析其不同分布时的语用功能。
在语言交际过程中,话语中提到某个事物之后,在论及该事物时,一般使用各种回指形式同上文取得照应。回指(anaphora)指“一个词或短语在语篇中用来(回)指同一语篇中的另一个词或短语的概念”(Quirk.et al,1985)。前者被称为回指词(anaphora),而后者则被称为先行词(antecedent)[2]。因此,语言的回指条件必须是上文出现过的名词,并且再次被论及时,不需要重复出现的词,而改用指示代词代替其在句中的句法功能词。Ariel(1990)认为自然语言在编码时就已经暗示了前指成分的可及性程度。其中,指示词语是可及性标示语[3]。作为可及性标示词的德昂语指示代词,主要功能有三项,即指称功能、方位名词作状语的功能、作介词表介宾功能等。当德昂语中的指示代词用于被动语态时,其意义为“被…”,引导介宾短语的功能。但是在语言结构中,介词短语不能单独做谓语。大部分的介词短语放在动词之前,修饰后面的动词短语。动词之前的介词短语基本上能出现于两种位置:句首以及主语和动词之间[4]。德昂族介词短语的基本位置在主语和动词之间。
德昂语指称代词的指称功能既具有回指功能,也具有下指功能。另外,指示代词同介词gwe,goi连用时,其语用功能由指示代词转化成方位名词。当受事主体移到句首时,指示代词则出现虚化现象,成为介词“被…”的概念;同时,“nei”在被动句中,仍具有“这,这个”的意思,具有表强调名词的语法功能,它不仅强调施事主体,同时,也强调受事主体。
(一)指称功能
刘雪薇(2014)将英语的指示代词回指词的语法功能分为两类,即做中心语或修饰语。当回指词作中心语时,先行词一般为名词;当回指词作修饰语时,先行词通常也具有修饰作用[5]。作为指示代词,“nei,nen,ka”在句子中,既可以做中心词,同时也可以做修饰词,其基本特征既具有前指功能,同时也具有下指功能。当“nen”做限定词时,根据Song,Jea Jung提出的基本词序模式:Pr/NPo,NA/AN,NA/GN,NRel/RelN。德昂语属于SVO语序,具有前置词的基本类型特征,根据Hawkins(1983,el Song Jea Jung)提出的跨词类和谐原则来说,SVO句型的基本词序为:SVO & Pr& NA& NG[6]。由此,符合霍金的语言基本共性:如果某一语言具有介词词序,那么限定词置于名词后,属格置于名词后(NDem∩NA)∩Pr)。因此,德昂语的“nen,nei”置于中心名词后,具有回指功能。如:
由于所处区域不同而产生不同地区的方言,例a、c、d中,德宏勐丹地区的“nen”作为修饰词,分别限定前一名词“gon mai(小男孩)、ijɣn(鸡)、donghai(树)”,表近指。例b中,“nen”表远指,特指主语“青蛙”。例(5)、(6)中的“ka”和“nen”却具有下指的特征,分别指“gon non(小孩)”和“nam(谁)”,同时,是后一动词的主语,属于中心词。另外,例e、f句中,“ka”和“nen”,分别指代句后的名词“non(男孩)、nam(谁)”,充当双重主语,既是定语部分动词的主语,同时也是整个句子的主语。因此,推断:nen,ka→S/VO_VO。
Nuberg(1995)指出回指具有转喻指称和转喻述谓迁移两种形式。其中,指示代词具有转喻的特征,其含有隐含成分,从而可能出现由物转喻为对人的指称[7]。根据其在句中的成分推断:德昂语中指示代词具有转移述谓迁移的特征,但不是因为物转移为对人的指称,而是在动作施与者不明确情况下,由不定代词转喻为对人的指称。
(二)方位词
临沧镇康德昂语中,“nei”用做方位名词,表示“这儿、那儿”,同介词
“gwe”搭配,在句中做地点状语,如:gwe nei(在这儿)。
(三)被动标志
在调查中发现:潞江坝德昂语中“nei”具有表被动语态的功能。常作为被
动语态标志词出现,其意义由指示代词转化为介词“被…”。如:
德昂语方言分为梁方言、如买、布雷方言,其中,临沧、潞西勐嘎香菜塘、保山潞江坝方言属于梁支系,尽管语言的接触、分布区域不同,但是该方言区的人却能相互交流,由此说明三者之间的发音系统和语法系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同一性。根据以上例子可以推断:当受事主体置于句首时,“nei”由原方位名词“这儿,那儿”转换为介词,从而出现词性的转化。其转化轨迹为:nei→Pre/O_ SV,该公式表示当“nei”介于受事和施事主体时,由原来的指称代词转化为介词,从而出现该词语法化特征的转换。
德昂语的指示代词的语法功能分为两类,即中心词和修饰语功能。那么,在德昂语中,当受事主体出现移位至句首时,“nei”出现限定前一名词,表特指的功能。即,“我杀了这只鸡”和“我拔了这棵树”,它既强调了动作的施事主体,同时也强调了受事主体,从而出现“nei”的转喻功能的转化,即“nei”完成了由施事主体“ou(我),an(他)”向受事主体“ijɣn(鸡),donghai(树”的转移。可以理解为“我这个人杀了这只鸡。”和“我这个人拔了这棵树。”
(一)态度标记功能
强调前述内容,加强命题,引出对上述事件或命题的评价,表达说话人的态度、语气和情绪[8]。德昂语的指示代词在回指、下指功能中,同时表达了说话人的态度和情绪。其中,回指功能包括远指和近指,其远指和近指的特征主要依据所指元的生命强度决定,如果句中出现生命强度不同名词时,则指示代词往往限定生命强度较强的词。如3.1(b),青蛙和苍蝇是句中的两个论元,其中,青蛙的生命强度比苍蝇要强,因此,出现“nen”回指“mebʐei(青蛙)”的现象。从而体现说话者对青蛙的强调作用,是“这只青蛙”吞了“苍蝇”,而不是其他青蛙吞掉的。例表(a)、(c)、(d)句中的指示代词具有近指的功能,强调了其所修饰名词在句子结构和说话者表达信息的主体。
(二)信息传达功能
王勇(2015)指出:不同的信息在句中所处的位置不同,突出的程度也就不同。其中,一个句子的句首成分是主位,它能引出话题,即述位部分。在被动句中,主位是整个句子发展的出发点。因此,当动作的所指在句子结构的主位时,那么说话者则强调了动作接受者的重要性。另外,根据语言的优势原则,德昂语的指示代词常置于中心名词后,其作用起到凸显前一名词的功能。从而起到强调信息转达的功能。
(三)语法标示功能
在被动语态结构中,“nei”具有被动介词的语法标记功能。胡国安(2002)认为:参数是人类学习语言的普遍条件和规则,是“核心语法”组成的部分,它反映了语言与语言之间的差异。而这一参数的行程是先天存在的,从而构成了人类语言的普遍性,其中,普遍语法即构成语言学习的参数。被动语态是人类语言的普遍蕴涵性特征,德昂语的“nei”成为了被动句构成的基本参数。当动作的承受者迁移至句首时,“nei”则成为了被动句的标示词。从而引起了句子结构的变化,由SVO→Pre/O_ SV。因此,德昂语的蕴涵性普遍语法特征表现在被动句的标示介词“nei”,而动词则无标识性特征的类型特征。
综上所述,德昂语指示代词由于其语境的不同,导致意义、句法功能等发生变异。其语法功能根据词所在的位置具有指称、方位名词、被动标示等功能。其中,当动作受体在句首时,指示代词出现由名词向介词转换的语法虚化功能的转变。其指称形式具有回指、下指、近指、远指的语法功能特征,其回指的名词受生命强弱影响,当句中出现两个论元时,由于生命的强弱而出现回指生命强度强的元,同时起到强调说话者的情绪的关注度的问题。这些功能则表现了该类指示代词的蕴涵性普遍特征,使其语用功能由于语言的优势性特征,而体现在表达说话者的情绪、态度、信息传达、语法标示等方面。
[1]颜其香,周植志.中国孟高棉语族语言与南亚语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100.
[2]马晶静,双先行成分间接回指的语用分析[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5):13.
[3]Ariel,M.1990. Accessing Noun-phrase Antecedents[M]. London: Routledge.
[4]朴正九.现代汉语介词短语的分布类型及其语法条件[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6(3):57-58.
[5]刘雪薇.英语指示代词回指词的分布特点[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研究,2014(10):34-35.
[6]Song,Jea Jung,Linguistics and typology[M]. Beijing: Peking University Press.2008(12): 71.
[7]陈香兰,周溪流.异形回指和联想回指理解的转喻动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2):1-2.
[8]唐斌.话语标记语“其实”及其英译的语用功能探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7(3) :17.
[9]王勇.被动语态的语用功能[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8:191.[10]胡国安.语言的标记性及其对语言迁移的影响[J].福建外语,2002:7-9.
[责任编辑 自正发]
Pragmatic Functions of Demonstrative Pronouns of Deang Language
ZHAO Yun-mei
(Baoshan University,Baoshan 678000,China)
There are three demonstrative pronouns for Deang language,which are nei,nen and ka with the meaning of this and that. And the basic features of them are referents. Due to different contexts,their meaning and functions have changed. Through analysis on the grammatical functions of the demonstrative pronouns,we aim to illustrate the basic pragmatic function of them,such as message convey,marked attitudes and grammatical marked functions etc.
Deang language; Demonstrative pronouns; Pragmatic function; Referent
H264
A
1008-9128(2016)05-0094-03
10.13963/j.cnki.hhuxb.2016.05.026
2016-01-22
2014年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德昂语语言类型特征及普遍语法现象研究(2014YB083)
赵云梅(1972-),女,云南保山人,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少数民族语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