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打假:色利与血泪交织的“江湖”

2016-10-25 06:58
新传奇 2016年34期
关键词:王海假货江湖

职业打假:色利与血泪交织的“江湖”

1993年10月31日,我国有了第一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下称“消保法”)。两年后,一个以打假为职业的“江湖”开始崛起。然而,这个“江湖”在不断壮大的过程中,充斥着利诱、色诱、暴力与眼泪,甚至吞噬了不少人的生命。

“江湖人”不约而同杀向商场

2015年12月5日,在“第二届3·15打假论坛”上,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学研究会会长、被誉为消保法之父的河山先生,曾作了一次“我国3·15打假索赔的产生与发展”的发言,详细讲述了将惩罚性赔偿写入消保法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同时,也为民间打假提供法律依据的过程。

其中,第49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一倍。”闪亮的条文为消费者打假索赔提供了法律依据,奠定了基石,中国3·15打假索赔开始了。

1995年3月的一天,王海为了验证消保法第49条的可行性来到北京隆福大厦,见到一副标明“日本制造”、单价85元的“索尼”耳机。他怀疑这是假货,便买了一副,找到索尼公司驻京办事处。经证实为假货后,他返回隆福大厦,又买了10副相同的耳机,然后要求商场依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的规定予以加倍赔偿。商场同意退回第一副耳机并赔偿200元,但拒绝对后10副给予任何赔偿,理由是,王海是“知假买假”“钻法律的空子”。1995年12月5日,隆福大厦在拖了8个月后,最终同意加倍赔偿王海所购的10副假冒索尼耳机。

王海购假索赔成功事件经过一百多家媒体的密集报道,截止到1996年年初,短短大半年的时间,藉藉无名的王海成了响当当的公众人物,被媒体送上了“职业打假第一人”的称号。

而出于将一部消保法推向广大民众的诉求,国家工商局、国家技术监督局、全国人大法工委、中国消费者协会等众多职能部门以及以厉以宁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以河山为代表的一批法学家也都肯定了王海现象。

此后差不多一年时间里,全国各地涌现了多个“王海”,几乎在一夜之间,民间打假成了一个“江湖”,这些“江湖人”不约而同地杀向了商场,疯狂购买假货,高举消保法第49条,走上了一条自以为“荣耀”的打假索赔之路。

有了“江湖”,便有了“恩怨”

在另一位打假名人刘殿林看来,打假确实是一个江湖。

1995年10月,刘殿林花17万元在老家河北唐山的某小区买了套房子,可住了没几天就发现小区物业配套设施甚至都无法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隔三岔五断水断电,甚至数九寒天连暖气都因为锅炉烧爆而停止供暖。

刘殿林被迫与小区的其他居民一起,走上了漫漫维权之路。彼时正值“王海现象”传遍大江南北,刘殿林决定做唐山的“王海”。然而,一直吃窝边草的刘殿林在老家唐山打了两年假后,发现路越打越窄,一是熟人社会,碍于面子,其次是唐山的假货被他打得也差不多了。经过慎重考虑之后,刘殿林决定进京问道,拜比自己小20多岁的王海为师,重新学习“打假技艺”。拜师后,刘殿林跟随王海一起走南闯北,逐渐在一次次真刀真枪的打假活动中成名。

1999年春节过后,不甘于只给人做“小弟”的刘殿林,没有再回到大海公司,而是招收了夏希军、郝建明和曲佑东等“小弟”后,开始自立门户,辗转于北京、天津、石家庄、成都、昆明等地,通过日本化妆品牌“资生堂”等一系列打假活动,名利双收,被云南媒体冠以“笑面狼”称号,刘殿林也乐得以“笑面狼”自居,同时将自己的群体称之为“北方狼”团队。再加上此时媒体铺天盖地的宣传,刘殿林的名头直逼王海,他心中取代王海在职业打假圈地位的念头便越发强烈。

此后,刘殿林一直在等待一个时机,希望能够“扳倒”王海。这个时机很快就出现了,2000年1月4日,王海陷入打假圈里熟知的“电缆护假事件”。事件的纷争起源于王海对天津一家电缆公司的打假活动。当时这家电缆公司为了“搞臭”王海,指使其销售经理假冒四川一家电缆公司的名义,主动承认自己是造假者,并且希望出钱聘请王海继续打击天津的电缆公司,而在王海收了两万元首款之后,天津的电缆公司立即将这个消息通报给了媒体。

随着一篇《王海打假,护假?》的特别报道出炉,舆论对于打假人王海竟然护假的行为展开一致声讨,再加上王海当时一再宣扬“个人打假末世论”,认为个人打假前途渺茫,打假应该公司化运作,引发了整个打假“江湖”的反感,刘殿林认为“反”王海的最佳时机已经到来了。

2000年3月7日上午在石家庄燕春饭店会议室内,“笑面狼”刘殿林和他的“北方狼”团队召开记者会,发表名为《举“王海现象”旗帜反王海其人》的宣言,以激烈言辞反驳了王海的“个人打假末世论”,还披露了一些大海公司的内幕,同时强烈谴责了王海在“电缆护假事件中”表现出的“道德水准”。

当天下午,意识到情况不对的王海紧急通过媒体发布了“九点声明”,否认自己曾说过“个人打假末世论”,称这是媒体的曲解,认为这次事件是“电缆护假事件”的续演,纯属利益之争,而非观点之争。

2000年3月25日,刘殿林与青岛打假人臧家成在济南再次召开记者会,第二次“反”王海,刘殿林再次发文对王海的“九点声明”逐条反驳,以证明自己的清白。

同年5月4日,刘殿林与湖北武汉张磊落、重庆叶光明、湖南于辉等,向王海发起了第三轮冲锋。但这次,随着媒体记者提出刘殿林“反王”背后是有造假公司支持的时候,刘殿林一句“我们没拿公司的一分钱,但是我们获得了某公司在我们所在省份的代理销售权,以此赚取合法利润”,使舆论不再一边倒地支持“反王”。

最终,轰轰烈烈的“反王运动”不了了之,“电缆护假事件”之后提出的“重振中国职业打假人”的豪言壮语也成为一句空谈。

不少打假人付出了生命代价

与不断内斗伴随而来的,还有来自造假企业以及其背后利益集团的反扑。

因此,职业打假人遭受远不止“搞臭”名声这么简单。据刘殿林讲述,在其打假过程中,色诱、暴力、利诱与眼泪交织出了职业打假人的悲喜人生。

前文提到的夏希军、郝建明和曲佑东跟随一段时间后便离开刘殿林另立门户,就是因为在打假过程中遭受了不明人员的袭击而宣告破产,这也是有记载的职业打假人第一次被暴力侵害。

1999年10月29日下午,夏希军等人在石家庄某商城索赔未果,刚刚走出商场大门,便有人撞了一下郝建明。郝建明还没反应过来,在对方一句“你怎么撞人?”之后眼睛上便重重挨了一拳,随后又有四五个人冲上来将其按倒在地一阵拳打脚踢,身材瘦弱的夏希军也未能幸免。

此次被打之后,夏希军心有余悸,彻底退出了职业打假圈儿。

而仅仅二十几天之后,青岛打假人臧家成也在深圳遭遇了类似被打事件。而比这更触目惊心的,是有些打假人还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此外,职业打假人遭遇色诱、利诱的情况也经常出现。面对这些情况,已经在打假界摸爬滚打20多年的刘殿林有着自己的一套经验:“打假,一定要做好风险防控,不能把对方逼急。有些人出事,就是因为风险防控没有做好,而这需要多年的锻炼。”

纵观职业打假江湖,其在经历最初的崛起、混乱以及外界生存环境的变化,在本世纪的头一个十年里发展进程十分缓慢。“2014年新消法出台前,全国的职业打假人总数基本在1000人左右。新消法出台后,知假买假索赔在法律上获支持,惩罚性赔偿也由原来的假一赔一变为假一赔三,职业打假人整体数量翻了一番,现在应该在2000人左右,年龄横跨‘50后’到‘90后’。”王海说。

老一代的打假人,战场仍然主要是商场、造假工厂等线下地点。

而与之相比,刚刚步入“打假领域”的“80后”甚至“90后”,则大有后来者居上的趋势,他们在网上以QQ群为新的聚集模式,在假货信息上互通有无,打假方式是只认假货不认卖家,一旦发现假货,群起攻之。新的打假力量崛起之后,围绕打假“江湖”的恩怨情仇,也许还会持续下去……

(《民主与法制》2016年21期)

猜你喜欢
王海假货江湖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我猜你是开玩笑的
我 猜 你 是 开 玩 笑 的
我猜你是开玩笑的
爱的江湖
假货地图
奢侈品假货是正品的6倍
相忘于江湖
网购假货现象调查四成用户对假货“忍了”
相忘于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