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影:“老大哥”上市了

2016-10-24 12:20综合整理李文慧
国企管理 2016年10期
关键词:老大哥

综合整理/见习记者 李文慧

中影:“老大哥”上市了

综合整理/见习记者 李文慧

建国时成立的北京电影制片厂,其拍摄的电影为人们带来了几多记忆,《祝福》《小花》……历经风云变幻,曾经的影视业“老大哥”如今已面目全新,也登陆了资本市场。

2016年8月9日,随着一声锣响,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中国电影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影集团)毫无疑问的以首次发行后近七成的持股比例,成为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的最大股东。经过十余年争取上市的坎坷经历,这个曾经的影视业“老大哥”终于成功登陆沪市A股,正式进入资本市场。

中影前世今生

上个世纪四十年代,随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我国电影业也随着时局的波动而发生了剧烈的变化。“明星”消亡、“联华”解体、“天一”南迁,三大电影公司的没落和消亡,标志着我国老电影业时代的结束。

1949年2月,经过短期的筹备,在建国前夕的4月上旬,电影管理局在北平成立,隶属于中共中央宣传部,袁牧之任局长。电影局成立后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建立国家电影制片厂。

不久,北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接收了原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中央电影企业公司第三电影制片厂,并从延安及各革命根据地抽调了一批从事电影工作和文艺工作的干部,成立了北平电影制片厂,并于同年10月1日改名为北京电影制片厂,第一任厂长为田方,两年后由汪洋继任。这就是中影集团的前身——北京电影制片厂的来历。

建厂初期以拍摄纪录片为主,后于1956年,将原建制中拍摄新闻纪录片的部门分出,另行组建为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北京电影制片厂便改为拍摄故事片的专业厂,汪洋继续担任厂长。改为故事片专业厂后,北京电影制片厂便在影片创作和生产管理上开始大胆探索,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在导演、表演、摄影、美术各方面都有所创新。1949至1985年的近40年间,北京电影制片厂产量惊人,共拍摄故事片180部、舞台艺术片58部、新闻纪录片17部,共计255部,译制外国影片10部,协助各兄弟电影制片厂拍摄、加工影片多部。其中,《祝福》《林家铺子》《小花》等一大批优秀的影视作品涌现在人们的眼前。

为了更好的发展我国影视业,1999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北京电影制片厂联合原中国电影公司、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中国电影器材公司、电影频道节目中心、北京电影洗印录像技术厂、华韵影视光盘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共同成立了中国电影集团公司,从此在影视业叱咤几十载的中影集团就此成立。

影视创作生产一直是中影集团的经营重点,同时,放映、发行、影片及其载体进出口、院线经营、数字影院建设、电影频道、洗印加工、电影器材经营、数字电影制作、影视光盘生产、后电影开发、广告、物业、房地产等多种产业也是中影集团的发展方向。

中影与韩三平

提到中影集团,不得不提的关键人物就是前中影集团、中影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韩三平。

不变的中山装、一样的笑容可掬,这是韩三平在荧屏上给人的第一印象。可就是这样一个看起来普普通通的“三爷”,却执掌国内最大影视企业——中影集团近二十年。曾几何时,三爷吼一吼,整个娱乐圈都要抖一抖,这句话绝不夸张。相传,不少影视作品都想要在制片人一栏里添上韩三平,因为只要三爷在该作品上映期放几部好莱坞大片,这个作品的票房就差不多完了。

插过队,当过照明工、场记,韩三平年轻时的经历平淡、普通,直到1994年转任北京电影制片厂副厂长之后,韩三平的命运似乎已经与中影集团紧密连系在了一起。

1999年,韩三平担任新成立的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副董事长兼副总经理,2007年升任中影集团董事长,2010年任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2014年3月正式退休,韩三平经历了中影集团成立、转企改制、筹备上市的几个重要阶段。

中影集团成立以来,在把握正确导向的同时,还肩负着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的重任。韩三平作为董事长,自然责任重大。“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创作、生产、发行都各管各的,没有内在的关联。”韩三平知道中影集团的痛点在哪里。自1999年以来,韩三平就主抓集团制片环节,目的是让中影集团按照企业制度的发展要求,进行业务重组、资产整合和产权制度的改革。通过对具有50多年历史电影厂的重组整合,加快对制片领域的股份制改造,中影集团的制片能力和制片规模不断扩大;中影集团以控股、参股和联合等方式,组建了多条电影院线,签约加盟影院几百家,具有了年发行100多部影片的能力。

中影集团成立之初,全国票房量仅8.1亿元,而到韩三平退休前的2013年,全国票房量达到了218亿,我国电影行业的消费能力急剧增加,除了经济的发展,其中自然也有不少韩三平的功劳。

2003年,由于国家文化体制的改革,中影集团受到不少民营企业的竞争压力,如何谋求更好的发展,也成为中影集团新时期发展的关键,于是,韩三平想到了上市这一条道路,正如其所言:“为了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融资,手里有钱了,可以干一些事;第二是改变股权结构,有更多的监督机制、经营机制,会更加现代化,后者比前者还重要。”于是,从2004年起,中影集团就一直试图登入A股市场,尽快进入资本市场。

为了顺利上市,中影集团在2010年联合其它7家公司,共同成立了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虽然中影股份依然由中影集团控股,但是其股权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集团的财务更加透明化,盈利能力更强,使得中影集团的运营受到了更多人的监督,真正成为了“中国人的电影”。

韩三平除了担任中影集团董事长职务,还有制片人、导演等多种身份。

1987年,韩三平首次执导了影片《不沉的地平线》,影片以一名红军老战士的回忆为切入点,讲述了红军长征时的点点滴滴。1991年,韩三平编导了反映毛泽东从1947年东渡黄河到1975年会见美国总统尼克松女儿期间30年生活片断的故事片《毛泽东的故事》,此片获得了中共中央宣传部颁发的“五个一工程”奖。

作为制片人,韩三平参与制作的电影数不胜数,最值得一提的是1997年的《甲方乙方》,北影拿出100万元,紫禁城影业也拿出一些,共300万元,当时创造出中国电影“贺岁档”的概念。

中影坎坷上市路

早在2004年,中影集团想要上市的消息就不断传出。事实上,2005年,中影集团就曾计划整合旗下优质资产赴香港上市,但因相关政策的限制而未能成行,此后中影集团就将注意力转向内地资本市场。

2007年,中影集团重启上市计划,年底中影集团发行了5亿元的企业债券,它是国内首家获得发改委批准发行企业债券的文化传媒企业。为了顺利登陆A股市场,2010年12月9日,中国电影集团公司作为主发起人,联合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央广传媒发展总公司、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江苏省广播电视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北京歌华有线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湖南电广传媒股份有限公司7家单位,共同发起设立了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其中,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占股93%,成为绝对大股东。2012年,中影集团正式进入证监会IPO的初审名单,2016年8月9日,以“中国电影”为股票名称的中影集团(中影股份)顺利登入A股市场,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中影集团十余年的上市历程,可谓几多坎坷,作为“国家队”的一员,中影集团最终还是顺利进入了资本市场。十余年间,中国电影行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风光无限的中国电影业“老大哥”早已被华谊兄弟、光线传媒、华策影视等民营企业抢走了风头。

自2003年起,国家实行文化体制改革,“按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逐步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国内电影业也迎来了市场化。众多社会资本涌入影视行业的各个环节,在此期间,以华谊兄弟为代表的众多民营影视企业,跃跃欲试,纷纷崭露头角,甚至赶超中影集团。

华谊兄弟于1994年创立,1998年因为投资著名导演冯小刚的影片《没完没了》、姜文导演的影片《鬼子来了》而正式进入电影行业,之后因每年投资冯小刚的贺岁片而逐渐走入人们的视线。从单纯的影视制作到艺人经纪等领域的全方面扩展,华谊兄弟在短短十数年,就迅速成为了国内知名综合性民营娱乐企业集团。

截至2015年,中影股份总资产为108亿元,而华谊兄弟的总资产高达178亿元,曾几何时的中国电影业“老大”的位置已被华谊兄弟占据。华谊兄弟从1994年成立,到2005年成立集团,再到2009年上市,一跃成为“电影第一股”,实现了中国内地影视业的连续跳跃。

相比华谊兄弟,中影集团的情况并不乐观。在盈利能力方面,中国电影《首次公开发行A股股票招股意向书》数据显示,2014年至2015年度,中国电影归属母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为4.94亿元和8.68亿元,相比于华谊兄弟两年8.97亿元和9.76亿元的业绩,在净利润没有扣除财政补贴的情况下,中影集团与华谊兄弟的盈利能力存在较大差距。

在电影放映方面也不占优势,至2015年末,中国电影共拥有3条控股院线、4条参股院线、99家控股影院和13家参股影院。而万达院线的年报数据显示,至2015年末,万达共拥有影院292家,其中仅2015年万达院线就在国内新开影院43家,通过并购增加影院15家,万达院线的票房、观影人次、市场份额已连续7年位居国内首位。中影集团的影院规模虽然可观,但万达还是更胜一筹。

雪上加霜的是,由于国家相关政策的调整,中影集团国有企业的优势也将受到一定的影响。

对中影而言,市场和公益服务的双重社会属性,是羁绊也是机遇。

国务院2001年颁布《电影管理条例》规定,我国采取“一家进口、两家发行”的方式进口影片:中影集团进出口分公司“独家”承担境外影片的进口业务,中影集团和华夏电影负责发行。中影股份成立后,承担了中影集团的进口具体业务以及进口电影发行业务,从中获得进口分账影片总票房收入的7%和买断影片的管理费(其中15%上缴集团)。2012年,中美签署《谅解备忘录》,中影股份不再获得受托于从事电影进口环节具体业务的收益,曾在进口影片方面占据优势的中影集团,受到了政策的巨大影响。

中影集团作为竞争性行业中“国家队”的一员,和许多民营企业相比,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有人疑问,如果未来中国电影业的政策红利取消的话,中影集团的特殊身份是否会成为发展的束缚和羁绊?

不得不提的是,在当今社会,随着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不断增强,影视行业作为文化产业十分重要的一部分,自然具有十分明显的市场属性,而另一方面,电影行业又关系到国家的文化建设和社会责任,又使其具有了不可完全竞争的公益服务性质。中影集团在拥有多重社会属性的同时,意识到了生存的压力和危机,通过上市进入了资本市场,这些积极的多元化的尝试和拓展值得肯定。期待中影集团能克服困境,逆势而上,重新回到中国电影业“老大哥”的位置。

责任编辑/蓝玉才

猜你喜欢
老大哥
难忘领头“老大哥”
怎样与“老大哥”保持距离?
社交网络:“老大哥”与“刺头青”
打饭即景
真人秀鼻祖《老大哥》:一场大型社会实验
影视业“老大哥”要上市
减肥药
谁去买早餐
Six psychotropics for pre-symptomatic & early Alzheimer’s (MCI), Parkinson’s, and Huntington’s disease modification
从“老大哥”到蓝领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