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敏,吴凡伟
(深圳市宝安区松岗人民医院,广东 深圳 518100)
·临床研究·
岭南地区痤疮发病特点的中医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陈敏,吴凡伟
(深圳市宝安区松岗人民医院,广东 深圳 518100)
目的:探索深圳市宝安区寻常型痤疮的发病规律,调查分析脾阳虚型痤疮的发病特点。方法:对深圳市宝安区松岗人民医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门诊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搜集发病年龄、籍贯、性别及饮食嗜好、痤疮病情分级等信息,同时由资深中医专家对脾阳虚型痤疮进行重点分析。结果:共完成3000例调查,收回合格有效问卷共2945份,痤疮发病以14~35岁的青年人多见(2879例),北方人居多(2894例),1783例为轻度(60.54%),1162例为中度及以上病例(39.46%);其中湿热蕴结型最为多见(37.15%),肺经风热型次之(23.46%),冲任失调型占17.28%,脾阳虚型占16.88%,血瘀痰凝型占3.50%。在1162例中度及以上病例中,脾阳虚型病例较多(29.60%),仅次于湿热蕴结型(29.69%)。结论:湿热蕴结和肺经风热是本地区寻常痤疮的主要辨证分型,脾阳虚型在中度及以上的痤疮患者中较多见。
痤疮;中医流行病学;中医辨证;调查分析
寻常痤疮是临床常见的皮肤病,其发病与个人体质、环境、气候、饮食等多种因素相关。中医药辨证治疗痤疮已经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但仍存在着证治标准不规范的不足,表现在辨证分型数量、名称及标准的多样化。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生活环境、气候、及饮食习惯均存在较大的差异,加上社会发展所引起的人口大迁移,越来越多不同体质的人离开熟悉的生长环境,在不同的环境里工作生活,进而表现出不同的发病特点,因此,痤疮的发病特点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也有不同的特点。为了解深圳市宝安区寻常痤疮的发病特点,进一步完善岭南地区寻常型痤疮的中医辨证分型体系,本文调查分析了本区的痤疮中医流行病学情况。
全部病例均为深圳市宝安区松岗人民医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就诊的门诊患者。
2.1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结合资深专家辨证诊治的研究方法。问卷调查内容搜集痤疮患者的发病年龄、职业、家族史、籍贯、性别、饮食嗜好、皮肤类型、发病部位、痤疮病情分级等信息,同时由资深中医专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最后综合问卷调查结果及辨证分型结果进行分析。
2.2调查内容
职业按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分类记录,家族史记录有无,籍贯如实记录并按是否属于岭南地区(包括广东、广西、福建及海南)分类,饮食嗜好分肥腻、辛辣和油炸3类。发病部位及痤疮病情分级采用1997年由DOShi等提出的痤疮综合分级系统(GAGS)[1],发病部位6个,病情分轻、中、重及特重4个级别。皮肤类型分干燥、油型、中间型及混合型四型。同时,对女性患者还需记录月经与发病的关系(经前加重或经前减轻)。
2.3辨证分型
肺经风热、湿热蕴结及血瘀痰凝的辨证标准参考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症(皮肤科)诊断疗效标准》[2],冲任不调参考2005年出版的《皮肤性病科专病中医临床诊治》[3],脾阳虚型的辨证标准由我院资深中医专家根据临床经验制定。具备主症且2项及以上次症者即可确诊,具体辨证分型标准如下:
2.3.1肺经风热型
主症:黑头或白头粉刺居多,伴红色丘疹。次症:颜面潮红,皮肤烘热或灼热,鼻息气热,可有痒痛。舌脉: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数。
2.3.2湿热蕴结型
主症:皮肤油腻,以疼痛性丘疹或脓疱为主。次症:间有结节,或伴口臭、便秘、尿赤。舌脉:舌质红、苔黄腻、脉滑。
2.3.3血瘀痰凝型
主症:皮损为结节及囊肿,色暗,反复发作,容易形成疤痕。次症:①囊肿质较硬。舌脉:舌质暗,有瘀点或瘀斑,脉涩为血瘀;②囊肿质软圆滑,腹胀便溏。舌脉:苔滑或腻,脉滑者为痰凝。
2.3.4冲任失调型
主症:无论何种皮损表现,女性患者,月经前加重。次症:丘疹多发于口周或下颌,或伴有月经不调,小腹胀痛。舌脉:脉弦。
2.3.5脾阳虚型
主症:皮损多为结节及囊肿,色暗,反复发作。次症:多伴食欲减退、腹胀、胃痛而喜温喜按、四肢不温、大便稀溏,畏寒喜暖、小便清长、妇女白带清稀而多。舌脉:舌淡胖嫩,舌苔白润,脉沉迟等。
3.1一般资料
共对3000名痤疮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及辨证,收回2945份合格完整的问卷,总回收率为98.17%,本研究仅对资料完整的2945例病例进行分析。
分析人群中,女性多于男性(68.18% vs.31.82%),男女性别比为1∶2.143,大多来自于非岭南地区(98.27%),青壮年较多(97.76%),其中14~25岁的青年占51.14%,病情多为轻度(60.54%),体力劳动者(57.11%)略多于脑力劳动者,55.45%的人有痤疮家族病史;14.74%的人有饮食偏嗜,主要是偏嗜辛辣,其次是肥腻;皮肤以油性皮肤多见(77.18%),干性最少见(4.35%);女性患者的病情多在经前加重(93.74%),经前减轻者较为少见(6.26%);中医辨证分型以湿热蕴结型最为多见(37.15%),其次是肺经风热型(23.46%),冲任失调型(17.28%),脾阳虚型(16.88%),血瘀痰凝型(3.50%)及其它。
3.2病情严重程度与中医辨证分型
病情为轻度的患者共有1783例(60.54%),其中42.01%为湿热蕴结型,31.02%为肺经风热型,13.68%为冲任失调型,8.58%为脾阳虚型,2.92%为血瘀痰凝型;中度患者共有911例(30.93%),其中33.15%为湿热蕴结型,28.98%为脾阳虚型,20.53%为冲任失调型,11.75%为肺经风热型,3.95%为血瘀痰凝型;重度患者共188例(6.38%),其中34.04%为冲任失调型,28.19%为脾阳虚型,16.49%为湿热蕴结型,12.77%为肺经风热型,6.38%为血瘀痰凝型;特重度患者共有63例,其中42.86%为脾阳虚型,22.22%为冲任失调型,19.05%为湿热蕴结型,11.11%为肺经风热型,4.76%为血瘀痰凝型。
中度及以上的患者共有1162例(39.46%),其中29.69%为湿热蕴结型,29.60%为脾阳虚型,22.81%为冲任失调型,11.88%为肺经风热型,4.39%为血瘀痰凝型。
表1 病情严重程度与中医辨证分型
3.3性别与中医辨证分型
共有2008(68.18%)例患者为女性,其中34.66%为湿热蕴结型,25.35%为冲任失调型,20.22%为肺经风热型,14.84%为脾阳虚型,3.29%为血瘀痰凝型;各中医辨证分型中89%以上的女性患者病情均在经前加重,其中97.64%冲任失调型患者病情在经前加重。937例男性患者中,42.48%为湿热蕴结型,30.42%为肺经风热型,21.24%为脾阳虚型,3.95%为血瘀痰凝型。
表2 性别与中医辨证分型
3.4年龄与中医辨证分型
平均年龄为24.2岁,以14~35岁的青壮年居多,占总调查人群的97.76%,其中36.6%为湿热蕴结型,22.65%为肺经风热型,17.08%为冲任失调型,16.67%为脾阳虚型,3.19%为血瘀痰凝型。14~25岁青年和26~35岁壮年患者比例相近(51.14%和46.62%),青年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分布情况与青壮年人群一致,以湿热蕴结型最为多见(38.51%),其次是肺经风热型(23.37%)、冲任失调型(19.59%)、脾阳虚型(12.28%)和血瘀痰凝型(4.18%);壮年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分布情况与青壮年人群略有不同,最多见的仍是湿热蕴结型(36.27%),其次是肺经风热型(22.94%),脾阳虚型比例略有升高(22.29%),然后是冲任失调型(15.15%)和血瘀痰凝型(2.26%)。本区2010年外来人口已达总人口的78.92%,全区平均年龄为28.6岁。
表3 年龄与中医辨证分型
3.5籍贯、饮食偏嗜与中医证候分型
98.27%为非岭南籍的患者,14.74%的患者有饮食偏嗜且97.24%为非岭南籍的患者。非岭南籍患者中,37.11%为湿热蕴结型,23.5%为肺经风热型,17.48%为冲任失调型,16.93%为脾阳虚型,3.28%为血瘀痰凝型。有饮食偏嗜患者中,49.77%为湿热蕴结型,18.89%为肺经风热型,14.52%为脾阳虚型,10.83%为冲任失调型,4.38%为血瘀痰凝型。
表4 籍贯、饮食偏嗜与中医证候分型
痤疮属中医肺风粉刺的范畴,古代诸医家认为痤疮的病因有风热外袭、肺经郁热、胃肠积热、毒热互结、血瘀痰结、血热偏盛、冲任失调及阴虚不足等,近代也多从风热、肺热、血热、胃肠积热、血瘀痰、冲任失调及阴虚不足等方面论治。痤疮的中医辨证分型因病因认识的不同而存在多种分型,其中,肺经风热、湿热蕴结及血瘀痰凝3型是已载入中医学院教材的经典分型,同时,还有医者从心火亢盛、肝气郁滞、脾虚痰湿、肾阴虚方面论治,取得一定的临床疗效。可见,中医对痤疮诊治存在辨证多样性、分型不一致性和不规范性,导致临床报导疗效可重复性差,进而影响临床应用的推广和进一步提高疗效。
痤疮的发病受地域、气候、饮食文化等多种因素影响,同时具有个体差异性、群类趋同性、相对稳定性和动态可变性特点的体质影响着痤疮的发病、诊断、治疗、转归以及预后。我国经济发展带动的人口大流动,流动人口在不同地域的气候、饮食文化、生活习惯影响下,病症的诊治规律也有所不同,采用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可以了解其一般规律,进一步完善岭南地区寻常型痤疮的中医辨证分型体系。
本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痤疮患者中非岭南籍患者较多(98.27%),平均年龄较小(24.2岁),这与本区的人口特点基本一致,2010年全区外来人口已达总人口的78.92%,平均年龄为28.6岁[4]。而男女性别比为1∶2.143,可能与年轻女性较男性更重视损容型疾病的治疗有关。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本区痤疮患者中有37.15%属湿热蕴结型,是最多见的类型,这与患者平均年龄较小,体质较为壮实有关,同时,也与本区青年多、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高、精神压力大、生活节奏快、饮食习惯倾向明显等特点相关。可见,本区与南方痤疮发病情况相近,仍然以湿热蕴结为主要证型。
李国燕等[5]对广州市200例中重度寻常型痤疮患者进行中医证候研究,结果发现脾肾阳虚夹湿型所占比例最高(40%),其次为痰湿凝结型(24%)、湿热蕴结型(15%)及阴虚火旺型(13%),未发现有肺经风热证型,认为脾肾阳虚夹湿型占多数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南方的气候影响因素及南方人的体质因素。本组结果显示,中重度寻常型痤疮患者中,29.06%为脾阳虚型,仅次于最常见的湿热蕴结型(29.69%),超过常见的肺经风热型,因此笔者认为脾阳虚型是中重度寻常型痤疮的主要证型。这一情况的形成可能与本区外来人口较多,体质受岭南气候、饮食、生活习惯等影响发生变化,不同于本地南方人的体质,进而导致疾病从感邪、发病、形成证候方面的不同。
笔者已在临床应用扶阳思想,采用温热性的附子理中汤治疗中重度痤疮,取得了一定的疗效,进一步进行随机对照研究的疗效将反证脾阳虚型存在的临床意义。
[1]Doshi A,Zaheer A,Stiller MJ.A comparison of current acne grading systems and proposal of a novel system[J].Int J Dermatol,1997,36(6):416-418.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001.9-94)[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54-155.
[3]陈达灿,禤国维.皮肤性病科专病中医临床诊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4]陈锦华.宝安区常住人口年龄构成与“人口红利”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2,13:1-2.
[5]李国燕.中重度寻常型痤疮的中医证候分析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
(编辑张大明)
1001-6910(2016)02-0013-03
R758.73+3
B
10.3969/j.issn.1001-6910.2016.02.06
深圳市宝安区科技创新局科技计划项目(2014233)
2015-06-17;
2015-11-09
陈敏(1979-) ,女(汉族),医学硕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中医内科、针灸科的临床、教学、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