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本刊整理
李克强:无论工作多忙,都要抽出时间读书
文_本刊整理
李克强出生于安徽一个干部家庭,从小在合肥长大。父亲对他影响很大。李克强的父亲曾担任凤阳县县长,后来调回省里做文史、地方志一类工作,李克强是在省文史馆大院中长大的。
而时任安徽省文史馆图书室管理员的李诚,是李克强的启蒙老师。李克强在1997年发表于《安徽日报》的《追忆李诚先生》中,也曾写过自己与李诚先生当年的诸多过往。
在外人看来,这一段私下求学的经历富有古代的儒家私学色彩。5年时间里,李诚至少向李克强传授了被称为“四史”的《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此外也教他《资治通鉴》《昭明文选》《古文辞类纂》。正是这种耳闻目染的熏陶,给李克强埋下了一颗读书人的种子,从少年时代开始,李克强就非常热爱读书,并对中国传统经典广泛涉猎。这也为他日后求学、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77年, 正在安徽省凤阳县大庙公社东陵大队当知青的李克强接到了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同年进入北大法律系学习。
据李克强的大学同学陶景洲(现为美国德杰律师事务所驻京首席代表、管理合伙人)回忆,李克强大学期间非常热爱读书,那时候北大晚上定点熄灯,有人曾看到李克强在路灯下看书。“有时候班级组织打篮球,李克强对此并不擅长,那时候的他很瘦弱,爱看书,书卷气重些。课余时间,李克强多用来读书,他读的专业书比较多。”
2014年11月21日,李克强在浙江大学与学生代表交流时也曾回忆道:“我们当时在北大,77级高考进入学校,那时候学校没有准备那么多椅子。整个图书馆几百把椅子,我们3000人。早上六点多就要到图书馆,大家求知的愿望非常强烈,都是拥挤在图书馆的大门口。门只要一开,蜂拥而入,先把一个位子占住。”
大学期间的李克强非常热爱学习,大学毕业时是以全优生的荣誉毕业的,每门功课都是优秀。毕业时,李克强曾一度考虑过出国留学的问题。“他那时很注意看出国预备研究生的招生榜,想参加出国预备研究生考试去欧美留学,以后做学术,当教授。后来学校党委书记和副校长都找他谈话,劝他留校。”据李克强大学同学何勤华(现为华东政法大学教授)等人回忆,1982年那一届大学毕业生,全班82人,只有4人选择留校,李克强正是其中之一,分在经济法教研室工作。
后来,李克强开始进入团系统工作,工作繁重但并没有影响他读书的热情。李克强在团中央工作时,陶景洲到他们家去过几次。“李克强住的房子很小,没什么特点,书倒是有一些。”
1998年,李克强从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兼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院长调任河南省委副书记、代省长,开始主政一方。2005年,李克强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成为国家领导人至今。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后的李克强也曾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读书的重要性,并鼓励大家读书。
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接受三联书店总经理樊希安的建议,将“全民阅读”写进了国务院的工作报告中,并将“全民阅读”上升到了国家战略、民族存亡的高度,以引起社会的关注和众人的警醒。
当然,直到今天,李克强依然保持着对阅读的热情,在号召“全民阅读”的同时,自己更是带头读书,并不时给同事推荐书目。而且在一些偶然的场合,总理也会无意间透露出自己的阅读风格。比如在某电商平台视察时,李克强就曾风趣地说自己前不久刚从这个平台上网购过书。
2013年5月,当时正在瑞士访问的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参观了位于伯尔尼的爱因斯坦博物馆,当被一位瑞士大学生询问“您作为中国总理是否还有时间读书”时,李克强笑着回答:“无论工作多忙,都要抽出时间读书。如果不读书,就难以有思想火花闪烁,也难以了解人类文明进程。”
(据《凤凰周刊》《南方周末》《中国新闻出版报》《经济观察报》、新华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