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苗绘 秦开大
“互联网+”时代生鲜农产品拍卖市场的功能变迁※
朱苗绘秦开大
内容提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生鲜农产品拍卖市场的地位、功能和作用发生了明显变化。该文分析了我国传统生鲜农产品拍卖市场的特征、优势与局限性,结合“互联网+”对我国生鲜农产品拍卖市场的影响,提出我国生鲜农产品拍卖市场将由供购双方的“价格形成中心、结算管理中心、拍卖交易中心、物流集散中心、信息中心”向产业链上的“产品与服务价格形成中心、参与者信用管理中心、综合交易集成中心、物流调度中心、信息支撑中心”转变,并阐述了上述功能变迁的内涵,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
互联网+ 生鲜农产品 拍卖市场 功能变迁
拍卖市场由于其交易成本低、交易效率高、质检体系严格、结算安全可靠,以及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在世界各地生鲜农产品市场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李泽华,2002;李大胜、张光辉,2003)。以花卉产业为例,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大大提高了云南花卉产业的总体发展水平(秦开大、杨保建,2014)。然而,额外增加的流程、单一的交易方式、以人工为主的内部物流体系、简单的信息服务等,给我国生鲜农产品拍卖市场带来了运营成本高、交易时间长、渠道利用率低等问题。我国生鲜农产品拍卖市场并未充分发挥其强大的信息基础设施的效能。利用“互联网+”的理念对我国传统生鲜农产品拍卖市场进行改造、升级,对我国生鲜农产品拍卖市场的跨越式发展,促进我国生鲜农产品市场体系的转型升级,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1.主要特征
生鲜农产品的拍卖交易包括采后处理、供货运输、质检、组货、排序、拍卖、一次分货、二次分货、提货、发货包装、配送等环节(见图1)。其中,拍前的采后处理、供货运输,以及拍后的发货包装、配送属于外部流程,一般由供货商、购买商自主完成或委托第三方服务商完成。而质检、组货、排序、拍卖、分货、提货、流拍处理、投诉处理等内部流程,是由拍卖交易规则所产生的额外增加的流程,主要在拍卖市场内部完成。目前,我国生鲜农产品拍卖市场具有以下六个方面的特征(见图2)。
(1)以产品质量为价格形成的基础。质量是价格形成的基础和前提,包括三方面特征: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核心特征,如水份、糖份、维生素、规格等;绿色无公害的安全特征,如病害、虫害、农残等;产品美观方面的特征,如新鲜度、色泽、外观、包装等。拍卖市场通过上述特征要素的定类定级,为供购双方提供产品质量信用中介,并用于购买商竞价决策。
(2)以安全可靠的结算体系为交易保障。生鲜农产品拍卖采用“荷式”时钟降价方式进行拍卖,购买商拍卖前必须预付交易款,交易结束后再向供货商划拨货款。拍卖市场利用其安全可靠的结算体系,为供购双方提供资金信用中介。并在此基础上,为供货物流商、合作社、育种商等分别提供运费、品牌管理费、专利费等费用的代收代扣功能。
(3)以现货拍卖为主要交易方式。所有待拍货品必须到场,拍卖中依次按照“同品类、同规格、同等级”将各供货批次逐笔拍卖,同时提供拍前预售、流拍处理、投诉处理等辅助功能。拍前预售是指拍卖前可以将货品按供货商指定的价格进行事先销售,流拍处理包括退回、流拍销售、重组、销毁等。购买商必须现场提货,并可对货品的质量或数量方面的争议进行投诉。拍卖交易机制与流拍处理、投诉处理等配套机制相结合,使得拍卖市场具备了为供购双方提供产品交割信用中介功能。
图1 传统生鲜农产品拍卖市场核心流程
(4)以供货商、购买商为主要服务对象(见图3)。如前所述,拍卖市场主要为供货商、购买商提供质量信用中介、资金信用中介、产品交割信用中介的功能。但对流通中介组织,如育种商、资材供应商、合作社、供货物流商、分销物流商、发货包装商等提供的交易中介作用还十分有限。
(5)以内部物流流程优化为运营关键。目前,我国生鲜农产品拍卖市场的内部物流主要以手工为主,物流人员比例达到80%以上。物流流程优化与调度成为生鲜农产品拍卖市场运营的关键,既影响流程时间与流程效率,又影响流程质量与拍卖市场的运营成本。
(6)以信息化技术为支撑。信息化技术涵盖了组货、排序、拍卖、分货、流拍处理、提货、投诉处理等核心内部流程环节,主要包括大众竞价系统、坐席控制系统、后台管理系统、交易查询系统和Web门户网站等子系统。上述系统能确保拍卖交易顺利完成,并能为供购双方提供交易信息查询服务。
2.主要优势及功能
我国生鲜农产品拍卖市场与批发市场相比具有五个优势:(1)“可靠”的质量、“公平”的价格,但以质量体系的完备性与质检工作的有效性为前提;(2)消除了供购双方现金结算的安全风险,确保了支付的可靠性,代收运费、管理费、专利费等降低了流通中介组织的管理成本;(3)拍卖交易机制降低了信息搜寻成本,提高了交易效率,保证了交易的可靠性;(4)作为物流集散中心,拍卖市场降低了社会物流总成本,以集货中心为节点的供货物流模式降低了农户的物流成本;(5)交易信息和市场信息充分,信息化程度高、应用水平高,实现了拍卖市场内部的精细化管理。
上述优势是建立在质检体系可靠、流程设计合理、物流分区规划科学、拍卖机制设计有效、信息技术利用充分的基础上。传统生鲜农产品拍卖市场必须从服务理念的转变、参与者网络的培育、良好的机制设计和消除影响成功拍卖的因素、运营绩效的持续改进、科学合理的编码体系等方面,提升服务供货商与购买商的能力与水平(秦开大,江晓莉,杨保建,2010),使之成为供购双方的“价格形成中心、结算管理中心、拍卖交易中心、物流集散中心、信息中心”(见图4)。
图2 传统生鲜农产品拍卖市场主要特征
图3 传统生鲜农产品拍卖市场参与者网络结构
3.主要局限
拍卖交易方式的内在特征,以及我国生鲜农产品体系的现状,致使我国生鲜农产品拍卖市场存在以下局限性:(1)由于质量体系的不完备性、质检工作的差异性导致的交易争议增加;(2)额外增加的流程降低了交易的便捷性,加大了数量损耗和质量损耗,增加了拍卖市场的运营成本;(3)流拍后供货商无法适时处理剩余,竞拍失败后购买商无法及时补货;(4)“小流通、大市场”的格局导致的供货批次与交易批次规模小,增加了交易时间,降低了流通效率,进而加大了质量损耗和数量损耗;(5)信息服务内容与使用方式简单,未能有效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产业链的一体化运作。
图4 传统生鲜农产品拍卖市场优势与功能
图5描述了目前我国生鲜农产品拍卖市场应对上述局限性的一些策略。提高质检人员工作质量的策略包括加强内部管理、遵循一致性流程、员工培训等。对于额外增加的流程,可以使用更多的自动化技术降低额外增加流程的影响,如自动分拣系统、物流地链系统等。供货商处理剩余和购买商补货可以通过对手交易方式来补充。“小流通、大市场”格局是我国生鲜农产品长期面临的现实国情,必须提高流通中介的组织化、规模化水平。最后,通过短信、网站查询、经营决策分析等手段丰富信息服务内容与方式。上述许多策略还局限在传统思维模式下,“互联网+”战略给我国传统生鲜农产品拍卖市场指明了方向。
“互联网+”使得我国生鲜农产品拍卖市场跳出传统思维的局限性,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和矛盾(见图5),并为其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和引擎。
1.内部流程外部化与社会化
内部流程外部化与社会化是“互联网+”最为核心的特征。当今的互联网技术已打破传统信息系统时空界限,使得过去一部分在企业内部进行的流程可以迁移到企业外部来进行,如拍前的质检、组货、排序可以外移至种植地集货中心进行。内部流程外部化是产业链上的流程优化,能在更大范围内整合流程资源,实现内外部流程一体化,进而提高生鲜农产品拍卖市场的运营绩效。内部流程外部化的另一好处是可以将这些流程外包,即社会化,比如质检,可以外包给第三方进行,将有助于质检公正性的提高与质检争议的解决。
2.自动化物流技术、物流冷链技术与物联网技术
自动化物流技术、物流冷链技术与物联网技术是“互联网+”战略的重要支撑。自动化物流技术包括自动分拣系统、物流地链系统等。同一物流分区内的流程采用自动分拣系统,如到货组货区(或集货中心)的质检、组货、排序等环节。物流分区间的流程采用物流地链系统,如待拍区、一次分货区、二次分货区、提货区之间产品的移动。物流冷链系统能最大程度地降低产品的质量损耗与数量损耗,主要发生在储藏、运输等环节。物联网技术有助于加快自动化物流系统、物流冷链系统中实时数据信息的感知、传送和分析,加快流程资源的优化配置,更大程度地提高物流效率。当前,物流自动化与冷链化是基础,是生鲜农产品拍卖市场必须突破的关键环节,可以结合内部流程外部化与社会化,来加快物流自动化与冷链化的发展速度。
3.线上交易与线下渠道相结合
图5 生鲜农产品拍卖市场局限性与应对策略
“互联网+”时代的生鲜农产品拍卖市场,可以充分利用现有信息基础设施,在现货拍卖基础上,实现生鲜农产品的远程拍卖、批发交易、零售交易、订单交易、代销经销等交易方式的“在线化”、“数字化”。同时,充分利用各种线下渠道的互补性,实现各种交易方式的有机集成,满足广大参与者对各种线上交易、线下渠道的多样化需求。通过线上交易与线下渠道相结合,实现产业链上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一体化。
图6 “互联网+生鲜农产品拍卖市场”的参与者网络结构
4.流通中介的整合、集成与优化
“互联网+”将创造一种新的经济生态,将生鲜农产品流通体系中的各类资源进行整合、集成与优化,进而实现流通中介的组织化与规模化,彻底改变我国生鲜农产品市场体系的“小流通、大市场”格局(见图6)。分散的中小农户、购买商分别通过合作社、公司、经纪人、采后服务中心等供货品牌形式,以及购买代理、分销商、连锁超市、发货人等分销品牌形式,进行整合、集成与优化。同时,将农资商、育种商、供货物流商、分销物流商等纳入服务对象的范畴。
5.移动互联网、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
云计算技术的超大规模、高可靠性、可扩展性等特征,使得生鲜农产品拍卖市场能够将资源切换到需要的应用上。大数据技术通过对海量数据的专业化处理,使得生鲜农产品拍卖市场具备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相辅相成,将颠覆我国生鲜农产品拍卖市场现有的信息服务模式与决策模式,使其信息服务成本更低、信息服务内容更精准、信息服务效率更高、决策能力更强等。
“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具有巨大促进作用。我国生鲜农产品拍卖市场,必须主动利用互联网思维,重新定位、设计其市场公共平台功能,打造新的发展生态(见图7)。
1.向产业链上“产品与服务价格形成中心”转变
单纯的生鲜农产品价格形成功能已不能适应“互联网+”时代生鲜农产品拍卖市场的发展要求,必须向产业链上“产品与服务价格形成中心”转变:(1)继续强化生鲜农产品价格形成功能与价格形成的示范效应;(2)逐渐具备上下游关联产品,如种球种苗、农资、包装材料等价格形成功能;(3)围绕生鲜农产品及其上下游关联产品交易的流通中介和社会化服务,如采后处理、冷链运输、发货包装等服务产品的价格形成。与价格形成相对应的是,只有加强生鲜农产品、上下游关联产品与服务产品的质量体系建设,才能不断巩固生鲜农产品拍卖市场的产业链上的“产品与服务价格形成中心”地位。
质量标准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互联网+”时代生鲜农产品拍卖市场不再是质量标准体系的制定者,而是质量标准体系的推广者。必须创新质量标准体系建设方式,即分别以各专业种植协会、上下游关联产品供货商或生产商、第三方社会化服务提供商为主导,广泛吸纳社会各方力量,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参与制定生鲜农产品、上下游关联产品与服务产品的质量标准体系。
2.向所有商品和服务的“综合交易集成中心”转变
“互联网+”的一整套信息技术,使得生鲜农产品拍卖市场将各种交易方式进行综合集成具备了可行性,主要包括:(1)现有拍卖交易方式的扩展与扩充,即以现货拍卖为基础,向影像拍卖、因特网连接拍卖、远程拍卖、网上拍卖等拍卖形式扩展;(2)传统的现货交易如批发交易、零售交易的电子化结算手段的实现;(3)订单交易、经销代销等契约交易的“在线化”、“数字化”、“无形化”,即虚拟化交易的电商平台。
图7 "互联网+生鲜农产品拍卖市场"的功能定位
交易的范围也不再局限于生鲜农产品本身。通过虚拟化交易的电商平台,线上交易与线下渠道相结合,将交易产品的范围扩展至产业链上相关关联产品、关联服务,具备产业链上所有商品和服务的综合交易功能,即向“综合交易集成中心”转变。“综合交易集成中心”的功能定位将有助于我国生鲜农产品拍卖市场改进其收益结构,并造就生鲜农产品流通体系新的经济生态。
3.向产业链上“参与者信用管理中心”转变
伴随着交易方式的扩展、交易范围的扩大,传统以供购拍卖交易结算为主的“结算管理中心”将向产业链上“参与者信用管理中心”转变:(1)实现生鲜农产品各种交易方式的统一结算;(2)将种球种苗、农资、包装材料等上下游关联产品的交易纳入统一结算范畴;(3)实现流通中介组织、社会化服务组织服务费用的统一结算;(4)充分利用交易信息与结算信息,为产业链上所有参与者提供信用管理功能。
由于终端的消费者事前必须预付资金,来获取相关产品与服务的交易信用,交易成功后再向源端的农户划拨扣除相关费用后的交易货款。因此,我国生鲜农产品拍卖市场具备向产业链上所有组织与个体提供信用管理的前提和条件。更为重要的是我国生鲜农产品拍卖市场可以通过信用管理来开展供应链金融服务。供应链金融服务将有利于流通中介与社会化服务的组织化与规模化,促进我国生鲜农产品流通体系生态的改变。
4.向产业链上“物流调度中心”转变
在“互联网+”时代,我国生鲜农产品拍卖市场可以充分利用自动化物流技术、物流冷链技术与物联网技术,以及通过内部流程的外部化与社会化,在更大范围内配置物流资源,来改变我国生鲜农产品物流体系不发达、物流设备技术手段落后的局面。从拍卖市场内部物流一体化,向以集货中心、拍卖市场、配送中心为关键节点的产业链上物流一体化平台功能转变,即向产业链上“物流调度中心”转变:(1)基于内部流程外部化、社会化,在产业链上优化流程,实现质检、组货、排序等拍前内部流程,以及分货、提货等拍后内部流程的外部化与自动化;(2)整合社会各方资源,实现储藏、运输等环节的冷链化,降低生鲜农产品的质量损耗与数量损耗;(3)充分利用生鲜农产品供货物流资源,提供种球种苗、农资、包装材料等产品的逆向物流服务;(4)利用物联网技术对物流信息的适时感知、传送和分析,建成物流综合调度系统。
内部物流流程的外部化与社会化有助于拍卖市场节省交易场地、降低运营成本,必须与远程供货、远程或网上配送结合起来进行统一设计。物流冷链化与逆向物流将总体上降低社会流通成本、取得更大的规模效应。综合物流调度系统将在产业链上优化物流流程与流程资源,取得更大的流程效率。“互联网+”时代生鲜农产品拍卖市场,将不再是物流服务的直接参与者,而是物流综合服务的平台提供者。
5.向产业链上“信息支撑中心”转变
从信息服务本身看,“互联网+”时代生鲜农产品拍卖市场的服务范围、服务方式将发生更大的变化:(1)由拍卖交易集成系统向产业链信息支撑平台转变,包括综合交易集成系统、信用管理系统、物流支持系统、iERP系统、经营分析系统、数据仓库和Web门户等信息服务功能;(2)由单向的信息查询中心向综合的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变,如为流通中介组织、社会化服务组织提供云信息服务平台;(3)使用移动互联技术,提高用户体验、增加用户黏性、提高用户参与度,为参与者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4)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对分散在各个网站的非结构化、半结构化数据进行挖掘、萃取有价值的信息,为广大参与者提供经营决策支持。
我国生鲜农产品拍卖市场具备向“互联网+”时代生鲜农产品产业链上的“产品与服务价格形成中心、参与者信用管理中心、综合交易集成中心、物流调度中心、信息支撑中心”市场公共服务平台转变的基础和条件。
传统生鲜农产品拍卖市场基于企业内部一体化运作,基本承载了供购双方的“价格形成中心、结算管理中心、拍卖交易中心、物流集散中心、信息中心”的市场公共平台功能,能解决我国生鲜农产品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些制约因素和矛盾。同时,也存在交易争议增加、额外增加的流程、交易方式单一、服务对象面过窄、信息服务内容与方式简单等局限性。这些局限性使我国生鲜农产品拍卖市场面临新的发展瓶颈。
传统思维模式已不能解决我国生鲜农产品拍卖市场面临的问题和矛盾。“互联网+”使我国生鲜农产品拍卖市场的发展思路更加清晰。内部流程外部化与社会化,自动化物流、物流冷链与物联网等物流技术,线上交易与线下渠道相结合,流通中介的整合、集成与优化,移动互联网、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等互联网技术与思维,能催生我国生鲜农产品拍卖市场与互联网的融合型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并打造“互联网+拍卖市场”新生态,进一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我国生鲜农产品拍卖市场必须主动利用互联网思维,使其真正具备生鲜农产品产业链上的“产品与服务价格形成中心、参与者信用管理中心、综合交易集成中心、物流调度中心、信息支撑中心”市场公共服务平台功能。我国生鲜农产品拍卖市场必须加强“互联网+”的顶层设计,加速有序推进“互联网+”计划:(1)创新标准化体系建设方式方法,广泛吸收社会各界参与标准化体系建设,加快加大其辐射范围,使之真正成为产业链上所有产品和服务的价格形成中心;(2)充分发挥互联网对社会资源的整合、集成与优化作用,以参与者信用管理为纽带,提高流通中介、社会化服务的组织化与规模化水平;(3)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将各类交易方式“在线化”、“数字化”,并有机集成,对各类流通渠道进行整合,扩大交易范围、扩展交易方式,满足产业链上不同细分市场对各种交易方式、各种商品和服务交易的需要;(4)加快自动化物流技术和冷链物流技术在生鲜农产品各流通环节的推广与应用,加紧布局物联网技术,提高整个生鲜农产品物流行业的技术、管理与应用水平;(5)快速迭代进行移动应用的开发,提高广大参与者的参与度与信息服务水平,加快云计算与大数据的推广应用,提高广大参与者的决策能力与经营水平,以及整个行业的信息应用水平。
1.李泽华:《关于发展我国鲜活农产品拍卖市场的思考》,《农业技术经济》2002年第7期。
2.李大胜、张光辉:《农产品拍卖市场的若干技术经济问题探讨》,《农业技术经济》2003年第1期。
3.邹磊、徐策:《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提质增效升级》,《宏观经济管理》2015年第5期。
4.李国英:《产业互联网模式下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路径》,《现代经济探讨》2015年第7期。
5.Qin KD,Jiang XL,Yang BJ.How to Develop Chinese Flower Auction Markets:Results from a Comparative Analysis[J].iBusiness,2010,(2):382-388.
6.何师元:《“互联网+金融”新业态与实体经济发展的关联度》,《改革》2015年第7期。
[责任编辑:吴群]
F324
A
1009-2382(2016)09-0082-06
朱苗绘,昆明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博士生;秦开大,昆明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教授、博士(昆明650093)。
※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基于利润返回的拍卖市场主导型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协调优化与相关机制设计”(项目编号:71362025)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