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国纤维检验局组织天津、河北、内蒙古、辽宁、浙江、陕西、青海、宁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省、市)12家专业纤维检验机构在全国山羊绒主产销地依据《山羊绒》国家标准、《山羊绒公证检验规程》实施山羊绒公证检验。
2015年,中国纤维检验局组织天津、河北、内蒙古、辽宁、浙江、陕西、青海、宁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省、市)12家专业纤维检验机构在全国山羊绒主产销地依据《山羊绒》国家标准、《山羊绒公证检验规程》实施山羊绒公证检验。现将2015年度山羊绒质量状况报告如下。
一、山羊绒总体质量状况
(一)山羊原绒。
2015年,全国公证检验山羊原绒7078.06吨,其中:白山羊原绒6942.66吨,占比98.09%;青山羊原绒1.25吨,占比0.02%;紫山羊原绒134.15吨,占比1.90%。统计分析显示:2015年山羊绒总体质量平稳,指标略有变化。
白山羊原绒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青海、宁夏、陕西、辽宁、甘肃。平均型级为特细型特等,平均直径为15.5μm,手扯长度为42mm,洗净率为69.88%,净绒率为49.90%。与2014年相比,平均直径、手扯长度持平,洗净率增加了0.45个百分点,净绒率增加了0.24个百分点。
紫山羊原绒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西藏、青海。质量有所提升。平均型级为特细型一等,平均直径为15.3μm,手扯长度为40mm,洗净率为68.42%,净绒率为43.21%。与 2014年相比,平均直径增加了0.2μm,手扯长度增加了1mm,洗净率增加了4.10个百分点,净绒率下降了1.38个百分点。
青山羊原绒主要分布在西藏。平均型级为特细型特等。平均直径为14.2μm,手扯长度为40mm,洗净率为71.24%,净绒率为48.89%。
(二)分梳山羊绒。
2015年,全国公证检验分梳山羊绒4146.76吨。其中:白分梳山羊绒3343.79吨,占比80.64%;青分梳山羊绒394.03吨,占比9.50%;紫分梳山羊绒408.94吨,占比9.86%。统计分析显示,2015年不同类别分梳山羊绒总体质量略有上升,细度变细,但含粗含杂增加。
白分梳山羊绒平均型号DW56323,平均直径为15.6μm,手排长度为32mm,含粗率为0.30%,含杂率为0.13%,异色纤维6根/5克,其他动物纤维含量0.40%。与2014年相比,平均直径下降了0.2μm,手排长度与上年持平,含粗率增加了0.19个百分点,含杂率增加了0.10个百分点,异色纤维增加了1根/5克,其他动物纤维含量下降了0.02个百分点。
青分梳山羊绒平均型号DG66343。平均直径为16.6μm,手排长度为34mm,含粗率为0.34%,含杂率为0.16%,其他动物纤维含量为0.58%。与2014年相比,平均直径持平,手排长度增加了3mm,含粗率增加了0.22个百分点,含杂率增加了0.09个百分点,其他动物纤维含量下降了0.36个百分点。
紫分梳山羊绒平均型号DB64324。平均直径为16.4μm,手排长度为32mm,含粗率为0.39%,含杂率为0.17%,其他动物纤维含量为0.58%。与2014年相比,平均直径下降了0.4μm,手排长度下降了1mm,含粗率增加了0.29个百分点,含杂率增加了0.13个百分点,其他动物纤维含量增加了0.42个百分点。
二、山羊绒主要指标分析
(一)山羊原绒。
1.平均直径。2015年度,全国白山羊原绒平均直径为15.5μm。山羊原绒直径大于全国平均直径的产地有辽宁、陕西、内蒙古、宁夏,分别为16.3μm、15.9μm、15.7μm、15.6μm,其中平均直径最大的产地是辽宁省,为16.3μm;比全国平均直径小的产地有甘肃、青海、新疆,分别为14.6μm、14.8μm、15.1μm,其中平均直径最小的产地是甘肃省,为14.6μm。
青山羊原绒平均直径为14.2μm,全部为西藏阿里地区的绒,平均型级为特细型特等。
紫山羊原绒平均直径为15.3μm。紫山羊原绒所占比例最多是特细型一等,占比54.55%;超细型占比9.09%,全部产自西藏。没有粗型的紫山羊原绒。2013年—2015年不同颜色类别山羊原绒平均直径变化情况见图1。
2.手扯长度。2015年,各产区的白山羊原绒基本在41mm~44mm范围内。全国白山羊原绒平均手扯长度为42mm,青山羊原绒为40mm,紫山羊原绒为40mm,内蒙古的紫山羊原绒为44mm,西藏和青海地区的紫山羊原绒均为38mm。2013年—2015年不同颜色类别山羊原绒手扯长度变化情况见图2。
3.洗净率。2015年,白山羊原绒全国平均洗净率为69.88%。其中,高于全国平均洗净率的有辽宁、陕西、宁夏、新疆,数值分别为78.08%、75.60%、75.31%、70.95;低于全国平均洗净率的是内蒙古、甘肃、青海,数值分别为69.64%、65.30%、61.64%。平均洗净率上升幅度最大的是陕西,上升了13.78个百分点,下降幅度最大的是青海,下降了4.49个百分点。另外,紫山羊原绒的全国平均洗净率为68.42%,青山羊原绒平均洗净率为71.24%。2013年—2015年不同颜色类别山羊原绒洗净率变化情况见图3。
4.净绒率。2015年度,白山羊原绒的平均净绒率略有提高,全国平均净绒率为49.90%。其中,高于全国平均净绒率的是辽宁、宁夏、新疆,分别为63.31%、54.60%、55.74%。甘肃、内蒙古、青海、陕西的白山羊原绒净绒率低于全国净绒率水平,分别为49.69%、48.81%、47.74%,39.61%,降幅最大的是陕西,下降了4.12个百分点,上升幅度最小的是新疆,增加了0.23个百分点。 紫山羊原绒的降幅明显,全国平均洗净率为43.21%,青山羊原绒平均净绒率为48.89%。2013年—2015年不同颜色类别山羊原绒净绒率变化情况见图4。
(二)分梳山羊绒
1.平均直径。
(1)白分梳山羊绒。2015年度,白分梳山羊绒的平均直径15.6μm。高于全国平均直径的产地有河北、浙江、天津,分别为16.1μm、15.9μm、15.8μm,低于全国平均直径的产地有内蒙古、陕西,分别为15.5μm、15.1μm。
(2)青分梳山羊绒。2015年度,青分梳山羊绒的平均直径为16.6μm。高于全国平均直径的是陕西,为17.3μm,低于全国平均直径的是河北、浙江,数值分别是16.5μm、16.1μm。其中,平均直径变化较大的是浙江,平均直径减少了0.7μm。内蒙古和河北省检验的青分梳山羊绒,平均直径均减少了0.2μm。
(3)紫分梳山羊绒。2015年度,紫分梳山羊绒的平均直径16.4μm,其中,变化幅度最大的是浙江,平均直径减少了0.7μm。2013年—2015年不同颜色类别分梳山羊绒平均直径变化趋势图。
2.手排长度。
(1)白分梳山羊绒。2015年度,白分梳山羊绒平均手排长度为32mm。除天津、浙江与上年度持平外,其他省区白分梳山羊绒手排长度均比上年度增加了1mm。
(2)青分梳山羊绒。2015年度,青分梳山羊绒平均手排长度为34mm。河北、内蒙古均比上年度增加了2mm,浙江则与上年度持平。
(3)紫分梳山羊绒。2015年度,紫分梳山羊绒平均手排长度为32mm。河北比上年度增加了2mm,内蒙古比上年度增加了4mm,浙江省比上年度增加了1mm。2013年—2015年不同颜色类别分梳山羊绒手扯长度变化情况见图6。
3.含粗率。
(1)白分梳山羊绒。2015年度,白分梳山羊绒的平均含粗率为0.30%。高于全国平均值的地区是河北、浙江,含粗率分别是0.33%、0.46%;低于全国平均值的地区是天津、陕西、内蒙古,含粗率分别是0.13%、0.26%、0.25%。与上年度相比,平均含粗率均有增加。其中增幅最大的是浙江,增加了0.40个百分点;增幅最小的是陕西,增加了0.10个百分点。
(2)青分梳山羊绒。2015年度,青分梳山羊绒的平均含粗率为0.34%,比上年度增加了0.24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值的地区是内蒙古、浙江,含粗率分别是0.36%、0.65%;低于全国平均值的地区是河北、陕西,含粗率分别是0.21%、0.33%。与上年度相比,平均含粗率均有不同幅度的增加,其中增幅最大的是浙江,增加了0.54个百分点;增幅最小的是河北,增加了0.18个百分点。
(3)紫分梳山羊绒。2015年度,紫分梳山羊绒的平均含粗率为0.39%。高于全国平均值的地区是陕西、浙江,含粗率分别是0.42%、0.58%;低于全国平均值的地区是河北、内蒙古,含粗率分别是0.25%、0.36%。与上年度相比,平均含粗率增幅最大的是浙江,增加了0.51个百分点;增幅较小的是河北,增加了0.17个百分点。
2013年—2015年不同颜色类别分梳山羊绒含粗率变化情况见图7。
4.含杂率。
(1)白分梳山羊绒。2015年度,白分梳山羊绒的平均含杂率为0.13%。高于全国平均值的地区是河北、内蒙古,数值分别是0.14%、0.15%;低于全国平均值的地区是陕西、天津、浙江,数值均为0.09%。与上年度相比,平均含杂率增幅最大的是内蒙古,增加了0.14个百分点;增幅较小的是陕西,增加了0.04个百分点。
(2)青分梳山羊绒。2015年度,青分梳山羊绒的平均含杂率为0.16%。高于全国平均值的地区是内蒙古,数值是0.18%;低于全国平均值的是陕西、浙江,数值分别是0.13%、0.12%。与上年度相比,平均含杂率均有增加,增幅最大的是河北,增加了0.15个百分点;增幅最小的是陕西,增加了0.04个百分点。
(3)紫分梳山羊绒。2015年度,紫分梳山羊绒的平均含杂率为0.17%。高于全国平均值的地区是河北、内蒙古,数值分别是0.18%、0.21%;低于全国平均值的地区是陕西、浙江,数值分别是0.15%、0.10%。与上年度相比,河北、内蒙古、浙江平均含杂率分别增加了0.16、0.19、0.09个百分点。2013年—2015年不同颜色类别分梳山羊绒含杂率变化情况见图8。
三、存在的问题
(一)优质绒山羊养殖数量过少,缺乏超细型山羊原绒。山羊绒生产环境粗放,大多形不成标准化养殖,纤维同质性差,缺乏市场竞争力。
(二)剪绒替代传统抓绒,剪绒不分部位,不论优劣,人为降低了山羊绒的使用价值,破坏了山羊绒资源。套子绒的增加,虽然降低了取绒成本,但增加了生产成本。套子绒在分梳过程中的反复梳理,人为破坏了山羊绒的品质指标。
(三)个人收购恶性竞争,按堆定价,不实行分级分等,山羊绒同质程度较差,不仅挫伤了牧民养绒山羊的积极性,也降低了山羊绒的使用价值。
四、措施建议
(一)科学饲养管理,加大优质绒山羊养殖数量。在各相关部门的重视下,2015年山羊绒细度变粗现象得到稳定控制,但优质超细型山羊原绒匮乏,占比不足3%,建议相关部门出台相关补贴政策,提高牧民养殖优质绒山羊的积极性。
(二)提倡适时取绒,根据绒山羊生长规律、脱绒时间并结合气候等影响因素,分期取绒。推行毛绒分选制度,对标准化生产的山羊绒从钊绒开始进行质量分选、组批、打包。
(三)提高绒山羊品种改良的技术措施。持续推行标准化、集约化、产业化生产,改变传统粗放的山羊绒生产经营模式,在品种繁育上引良种,提高技术措施,做好品种改良。
(如有读者需要查阅本文附件《2015年度山羊绒质量统计情况》,可联系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