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雎》两种版本的注释比较思考

2016-10-21 23:34宋文刚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6年4期
关键词:关雎国风诗经

语文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简称“语文版”)和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简称“人教版”)都把《关雎》选入教材,且都是安排在九年级下。同是九年级的学生,学习同一首诗歌,不同版本的教科书给予的注释却不尽相同。

篇名注释

语文版中为:选自《诗经·周南》。周南,诗经“国风”之一。后人认为所收大抵为今陕西、河南、湖北之交的民歌,颂扬周德文化及南方。人教版为:选自《诗经·周南》。《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

两个版本教材的注释各有侧重。语文版侧重于帮助学生理解《关雎》的出处《诗经·周南》,让学生明白“周南”是诗经“国风”之一,但是“颂扬周德文化及南方”这一句话令人费解。人教版的注释使学生对《诗经》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但这样的注释放在《诗经》中任何一首诗歌下都可以。学生对注释最大的疑惑是:“周南”是什么?因此,笔者认为,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注释应把这两个版本的注释糅合到一起,给学生一个清晰的认识。比如,可以这样作注:选自《诗经·周南》。《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周南,诗经“国风”之一,即周公统治下的南方(今洛阳以南直到湖北)的民歌。

“关关”注释

语文版中为:雎鸠二鸟相互应和的叫声。人教版仅仅把它解释为拟声词。根据《毛传》:“关关”,“和声也”;《古代汉语》中对其的解释是“鸟的和鸣声”。再考虑“兴”手法的运用,即由“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引起“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歌咏,语文版对“关关”的解释显得准确些,而且也有助于学生理解《诗经》“兴”的手法。

“窈窕”注释

语文版注为“美好的样子”。人教版注为“文静美好的样子”。两种解释范围不同,不用说只有其一是准确的。《说文解字》释“窈”:深远也;窕:深肆極也。《毛传》注:“窈窕,幽闲也。”以“幽”释“窈”,以“闲”释“窕”,合起来即幽雅闲静的意思。王力的弟子向熹在《诗经辞典》中就将其注释为:窈窕,原解为幽闲也,即今天所说的体态轻盈、柔美多姿的样子。因此,“窈窕”注为“文静美好的样子”似乎更合适些。这里的“美好”有“幽雅”之意,不仅指“体态轻盈、柔美多姿”,还应包括诸多能给人带来视觉上、心理上美好感觉的因素。这与我们今天所说的“窈窕”即苗条还是有些差别的。

“淑女”注释

语文版有注而人教版无注。虽然现代汉语还在频繁地使用这个词,但其意义显然已非《关雎》中的“淑女”了,解释一下似应必要。

“思服”注释

两个版本都解释为“思念”。不同的是,语文版还对“服”作了解释:“服,想。”而人教版却没作解释,让学生以为“思服”是同义词合用,二字均为“思念”的意思,或者以为“服”只是一个语气助词,就像学过的《西江月》“听取蛙声一片”中的“取”一样。而实际上,据《毛传》:“思”是语助词;服,“思之也”。看来,还是解释一下“服”字为好。

“悠哉游哉”注释

语文版有注而人教版无注。《关雎》此句中的“悠”是思念的意思,但是学生根据阅读经验以及头脑中储存的现代汉语中“悠”的意思,比如悠久、悠长、悠闲、悠然中的“悠”,都无法把此处的“悠”理解为“思念”,所以这处注释也有必要加上。

虽然《语文课程标准》对诵读古代诗词的要求只是强调“积累、感悟和运用”,并没有要求学生像学文言文那样“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但是内容不理解,又从何谈“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呢?因此,笔者认为,不论是文言诗还是文言文,书下注释一定要从学生现有水平出发,某个词给注释还是不给注释,要充分考虑该学段学生的一般水平,以及该词在现代汉语中的鲜活度。给,就尽量给广大师生最好的。

宋文刚,教师,现居贵州道真。

猜你喜欢
关雎国风诗经
《诗经》中走出的“庄姜”
《诗经·国风·周南·桃夭》
《诗经·郑风·野有蔓草》
国风时尚关键词
首届晋祠国风文化节举行
《〈诗经〉二首》随堂练习
贤贤易色
新疆风情
中西方早期爱情诗审美风貌对比
巧用《诗经》解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