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亚文化视角下的弹幕视频

2016-10-21 13:04李浩崴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青年亚文化

李浩崴

摘 要:弹幕网站是近年来在国内较为常见的视频分享网站,它因其独特的传播特性受到大量的弹幕族的关注,也渐渐融入到传统媒体的传播活动中。本文通过弹幕视频网站和弹幕的族群的观察和三做出了这样的小众网站发掘及用户的文化特性,结合当代网络文化,从弹幕视频的符号特征、弹幕族的身份认同及话语权构建、弹幕视频与传统媒体的互动等三方面进行思考和研究。

关键词:弹幕网站;共通语境;青年亚文化;ACG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14-0116-02

一、弹幕视频的发展与符号特征

所谓“弹幕”,是一种个人电脑射击游戏在飞在屏幕上时,弹幕景观形成,是一种“字幕像子弹一样”。与此不同的页评论中,用户的评论,用户,网络视频中,运动员的即时文字和符号的评论,这些评论字幕中保存、动影像(包括文章人在内的所有用户)再次朋友时,评论字幕播放器驾驶员动画图像文件被载入视频里的有时间的时候,就可以带字幕多弹雨评论”。这种弹幕网站因来自日本动漫,简称ACG(animation、comies、games)文化,在日本被叫做御宅文化,是一种主流文化,在中国简称弹幕文化,是一种边缘化的青年亚文化。近几年,因其独特的传播特性,弹幕网站受到了极大关注,渐渐了解,开始和主流文化有了诸多互动,简单概括弹幕视频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符号特征。

(一)颠覆传统传播模式

传统的视频传播模式为线性传播,以传播者为主体,侧重内容的传播。弹幕视频是一种交互式传播方式,是基于满足受众需求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的视频共享平台。受众边观看,便吐槽,参与为主,观看为辅,受众主动参与到媒介内容的生产、传播和再次编辑的过程。

(二)弹幕的意义超越视频内容本身。

传统的影像的语言是av语言。斯图尔特·大厅表示:“电视的语言编码编解码》中论述的语言的生产和传播,也就是电视的言词生产和传播要三阶段目标是:编码阶段——电视的工作人员的生产加工阶段,在完成——电视作品正在形成阶段解码,尽管天公解读还原”阶段。弹幕影像视觉上是弹幕”和“影像”两部分共同组成。元素符号主要系文字是文字的生成观众是信息反馈的整合到。弹幕模式下的观影行为,观众们在解码一起进行编码的过程。弹幕影像是在原始影像的二次创作是有意义的再生产。

(三)娱乐至死的诸民狂欢

基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弹幕视频内容大多以颠覆权威、草根恶搞、娱乐搞笑类型为主,是在虚拟的话语世界中通过话语的颠覆和混杂,张扬了另一种狂欢,是一种恶搞文化。类似巴赫金提出的狂欢节式的演出,也就是说参与人员等节目,演员和观众不分,式姿态的套装。日常生活中狂欢节之无通常生活,生活在困难的社会结构中,不受教条、礼节和敬畏以及作为虔诚的管制,也能被邀请节啊厌恶则放宽,不快乐原自己心中的正如火如荼地进行。

(四)共时效应

比起普通的信息,弹幕的特性,即使看到共性。是一种超越时间,假想实际共享。这样的大家一起看的感觉,但迄今为止的使用者的参观动影像页用惯了,2.0人和日益技术,弹幕感到满意,身处各地,不一起观看视频的人们的归属和社交的必要性。

二、亚文化下弹幕族身份认同及话语权力建构

布雷克是文化的定义,“一个不能系统、表现、生活风俗图,因此占主导地位的意义的系统相对立、隶属结构的地位的群体发展起来。这些内容也反映出了隶属群,需要解决的社会关系的多样结构矛盾的方式。如不这么做的话应该是一种文化的发展不仅在新意识,朴槿惠前任代表的本身的基础的内容的现象会导致一系列行为、活动和价值观的形成。弹幕网站上共同的叙事价值观的立场和行为的不同,在观众们喜欢新鲜、野蛮、发芽点,山谷时的弹幕。文化社会结构中的矛盾试图打破的集团所经历的问题的努力而产生的……他们产生一种集体表示有同感。从这里到个人主张的是阶级、教育和财富带来的个体认同。”这个塔的弹幕族用自己的能力。

彈幕网站的受众群主要由两类人构成,一类是热衷于观看弹幕视频并且经常发表弹幕的网站使用者;另一类是高水准的“up主”,通称弹幕族。通常情况下,弹幕族的成员对特定的主题、情节、画面、声音、情境能产生趋向一致的反应,或懂得一套约定俗成的语言体系,有共同偏好、关注点。弹幕族经常使用许多“暗语”:比如“萝莉”一词,起源于小说《萝莉塔》,后在日本被用来指称幼女本身,但在弹幕世界指.身材娇小、皮肤水嫩、容姿美丽的女。还有很多特定的语言,包括御姐、伪娘、兄贵、萌、空耳等,甚至对人物性格描述也有一套体系化的词语,比如傲娇、毒蛇、病娇、腹黑…..非归纳成员,才能系上公开该禁区内“口号”,也无法理解的弹幕族的欢乐。弹幕视频中经常有个“考系”的一个环节,作用是视频的故事情节和内容的源泉,例如,文件的建筑、街道,旅游、交通工具等现实世界是从哪儿来的;1级的音乐从文章素材的源泉;服装设计的灵感没有证据证明。“考据”工作既需要了解AGC文化,也要具备有亚文化精神,还要把这些元素与种种的网络表达、社会文化现象结合起来。

另外,目前弹幕网站的视频不能支持太多人同时观看影像,中弹幕的数量是周期性的清理和更新。多数的弹幕网站会员制,长官、次官级职位高的会员,就可以多的花样和弹幕。在那里,每个区沟通的偏向性、技术的限制,而这些弹幕和弹幕文化建立了一种无形的接近的构造,人只能范围有限而特征明显的文化群之内。

这个群体的认知还来自主流文化的曲解和误读。比如近几年常常被提起的“宅文化”。ACG在中国普遍被称为动漫文化或者御宅文化。从这个词的生成背景看,是由台湾发明,从海外华人群在传到国内。原指日本动漫文化,在中国被定义为所有的动漫文化。御宅文化在日本指日本的动漫文化,但因为有“宅”字,在中国渐渐演变成宅文化,暗指不工作,整天在家的意思。这种文化的误读和曲解,使原为亚文化的AGC很难融汇到中国传统的主流文化。例如“次元墙”,如果是指称二维世界(2007年文化的精神世界)和三次元(现实世界)之间,彻底隔绝,无法沟通的墙壁。从一开始就这个词语,“数字鸿沟”是指,在最新媒体技术条件下所有的社会成员度不公平而发生的两极分化现象。

三、彈幕文化与主流文化的互动

当年伯明翰学派著作《仪式的抵抗》中提到英国中产阶级所代表的主流文化价值观和平民阶层青少年因为无法进入主流文化而自创的时尚文化,比如朋克、光头党、迪斯科、披头士之间充满对抗性,但对抗后逐渐被主流化。弹幕文化的对抗性在中国社会中不那么明显,这与中国的社会现状有很大关系,好比ACG在日本是主流化,在中国属亚文化,在西方社会几乎很少,而且西方社会几乎没有弹幕这种形式。中国互联网极速的发展使得中国网民急需娱乐和倾诉。

所以近几年随着弹幕网站的流行,弹幕的形式越来越被代表着主流文化的主流媒体接收。从2013年开始,传统视频网站普遍引入弹幕概念, 乐视网开始与 Acfun和 Bilibili 合作,土豆、优酷、爱奇艺等视频网站的部分节目引入了弹幕功能,土豆豆泡之类弹幕网站相继诞生。

可见,弹幕本身作为一种表达形式,虽然很难看到它变成主流的一天,但弹幕的形式已经在媒介融合时代融入到传统媒体的表达之中。说明主导文化和亚文化之间是可以实现一定的互动。吐槽增加了视频的互动性,受众的恶搞也丰富了视频作品的表现力,弹幕视频与传统媒体的互动更满足了传统媒体一直缺乏的社交性。亚文化群体更富于创造、富于趣味。伯明翰学派的赫伯迪克文化是商业是之后,各种霸权和主流的意识形态的抵抗力。生存的压力,技术的限制,版权纷争不断,正如几年前B站还激昂的喧声自己拒绝广告和商业模式,代价就是长期负债累累。其实弹幕网站的转型就可以看出,互动增加,收编在即。所以我们更多考虑的应该是二者如何进一步互动,优化视频传播内容,一方面营造二者的共通语境,传统媒体主导了文化的形态如何,牵引被形式编辑文化形式的弹幕文化及构筑了其传播平台,让这种互动变得更丰富、更有趣。

参考文献:

[1]迪克·赫伯迪格.亚文化风格的意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孙黎.亚文化视角下网络字幕组[J].编辑之友,2012(04).

[3]陈一,曹圣琪,王彤.透视弹幕网站与弹幕族:一个青年亚文化的视角[J].青年探索,2013(06).

[4]迈克尔布雷克,岳西宽(译).越轨青年文化比较[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89.

[5]张聪,常昕,陈颖.浅析弹幕对大众传播模式的革新与影响[J].东南传播.2014(12).

猜你喜欢
青年亚文化
青年亚文化视角下探析网剧《太子妃升职记》的热播
浅析“萌文化”
从《吐槽大会》看青年亚文化传播
新媒体修辞与青年亚文化研究
后现代主义思潮与我国青年核心价值观塑造
青年亚文化视角下的“穷游”现象研究
大陆校园民谣歌词文本探究
亚文化对青年人的创作影响
浅谈新媒体环境下青年消费主体性的建构
青年亚文化研究的本土色彩与跨界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