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友军
[摘要] 目的 探讨桡骨远端接骨板与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療效。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自2011年8月~2014年7月分别采用桡骨远端接骨板内固定与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120例。 结果 对患者进行10~14个月的随访,依据改良Green和OBrien临床评分,发现在C1型骨折中两组患者在疼痛、功能、活动范围和握力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C2型骨折中,两组患者在握力、疼痛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活动范围和功能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3型骨折中,两组患者在疼痛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患者活动范围、握力及功能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外固定架与桡骨远端接骨板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对于C2骨折类型选用桡骨远端接骨板治疗术后在关节活动范围和功能恢复方面效果更佳,而对于C3骨折类型,采用外固定架治疗在关节活动范围、握力及功能方面效果更好。
[关键词] 外固定架;桡骨远端接骨板;桡骨远端;C型骨折
[中图分类号] R68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6)05-0070-03
桡骨远端C型骨折是一种老年常见性骨质疏松性疾病,特别是近几年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发展,此病的发病率逐渐增多,据有关数据统计到2030年骨折发生率将增加50%[1,2]。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需要及时给予积极的治疗,一旦治疗不当容易降低患者腕关节灵活度,引发损伤性关节炎,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提高[3]。目前临床上对此病的治疗,最主要的两种方式是外固定架与桡骨远端接骨板治疗方式,这两种治疗方式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我院为了进一步分析两种治疗方式的效果,选取120例患者进行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1年8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符合桡骨远端C型骨折相关诊断标准。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60例观察组中男28例,女32例,年龄55~75岁,平均(62.4±2.5)岁;损伤部位:右侧35例,左侧25例;致伤原因:跌倒损伤21例,骑车摔伤7例,车祸伤32例;骨折类型按照AO/ASIF分类均为C型骨折,其中C1型15例,C2型18例,C3型27例;60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35例,年龄54~76岁,平均(61.5±3.5)岁;损伤部位:右侧30例,左侧30例;致伤原因:跌倒损伤18例,骑车摔伤9例,车祸伤33例;骨折类型按照AO/ASIF分类均为C型骨折,其中C1型12例,C2型20例,C3型28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史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采用桡骨远端接骨板治疗,此手术方法入路方式均以患者的三柱理论为依据,采用掌侧Henry入路的方式行手术治疗,如果患者为背侧骨折粉碎,骨折复位后患者可能出现明显的骨折缺损现象,或者是桡骨茎突游离伴旋转,所以复位较困难者应该采取或联合背侧入路。掌侧入路的方式是在桡侧腕屈肌腱与桡动脉之间进入,切开旋前方肌,暴露骨折及移位骨块。在牵引的作用下将骨折复位,然后在C型臂的辅助下检查患者桡骨远端轴向长度、掌倾角及尺偏角满意度等,然后给予克氏针在两侧临时固定,如果患者伴有塌陷和骨缺损,要采用自体骨或同种异体骨进行填充,选取长度适中的钢板放在患者桡骨远端掌侧面,在维持解剖复位的情况下将“T”型钢板用2~3枚锁定螺钉实施固定,固定位置满意后再拧入其他螺钉。
1.2.2 对照组 采用外固定架进行治疗,术者先对患者实施闭合复位进行治疗,并进行透视复查,如果患者的部分骨块不能达到复位要求需要结合有限切开复位或者采用克氏针撬拨复位。然后注意调节患者C臂机透视位置,位置调节满意后由助手维持牵引,术者以单边腕关节外固定架模具定位后分别在桡骨干和第2掌骨处行4个小皮肤切口,而后对这4个小切口钻孔后各拧入2枚螺钉(直径:4 mm)。患者的第2掌骨在基底部和中段,如果患者伴有严重的骨质疏松,那么固定近端掌骨的钉要水平放置,然后横行穿过第2、3掌骨基底部。适当调整螺钉位置,安装单边腕关节外固定架。透视下调整外固定架方向和牵引力量,在此过程中要避免牵引过度。3周后调整外固定架与患者腕关节中立位,同时根据患者恢复情况适当放松牵引。4~6周后可以去除外固定架,实施腕关节功能训练。
1.3 疗效评定
随访时间为10~14个月,临床效果根据改良Green和OBrien腕部临床评分标准[4],对总体疗效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不同骨折类型功能评价分析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康复,发现在C1型骨折中两组患者在疼痛、功能、活动范围和握力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C2型骨折中,两组患者在握力、疼痛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活动范围和功能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3型骨折中,两组患者在疼痛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患者在活动范围、握力及功能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3。
2.2 术后并发症情况
术后对患者进行10~14个月的随访,5例患者伴有后遗手指麻木,观察组3例,其中C3型2例,C2型1例,对照组2例,均为C3型,给予营养神经等对症处理,6个月后均完全恢复;6例患者术后1个月出现钉道松动,均为对照组,没有出现合并感染情况,3例患者骨折有移位现象,加用石膏托外固定术后6周,患者骨折愈合完好;其中有8例患者出现后遗骨折复位丢失,均为C3型,观察组5例,对照组3例,给予石膏外固定6周,术后12周桡骨短缩、畸形愈合,腕关节活动受限。
3 讨论
桡骨远端骨折发生率比较高,此部位解剖较困难、骨皮质薄、松质骨比较明显,比较容易发生损伤[5]。尤其是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发生率一直居高不下[6]。特别是老年和儿童是桡骨远端骨折的两大常发群体,主要是因为老人和儿童的骨质机体较脆弱,一旦发生损伤机制,就可能引发桡骨远端损伤。采用非手术治疗很难对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高度和远端关节面进行矫正,且部分患者易出现骨折再移位,桡骨远端高度丢失,掌倾角、尺偏角变化,关节面不平整,影响腕关节功能[7]。因此,选用何种治疗方法才能防止或减少骨折再移位及角度丢失,显得尤为重要[8]。
桡骨远端的治疗一般遵随恢复解剖结构、重建骨折稳定区等,但是对于桡骨远端C型骨折来说,临床上治疗难度比较大。单纯依靠手法复位和石膏小夹板固定治疗远远不能够满足患者骨折恢复。近几年,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临床上一般采用外固定架和桡骨远端接骨板两种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其中桡骨远端接骨板比较适合骨质疏松患者和关节面粉碎患者,能够为骨折断端提供比较可靠的支撑。于金河等[9]专家研究表明,桡骨远端接骨板固定术能够牢牢固定桡骨远端骨折,允许患者腕关节早期活动,防治复位丢失。人体桡骨远端松质骨较多,术中关节面不平整,骨折端复位固定后会留有空隙,导致骨缺损。这种手术方式一般为了便于骨折愈合需要植入自体骨或者是异体骨,术中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创伤,而且此固定术属于内固定,需要二次住院取出固定材料,增加患者疼痛和经济负担。
外固定架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同样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丁诤等[10]报道桡骨短缩≥4 mm,桡腕关节接触应力有明显的变化,缩短在6 mm以上可能会产生尺骨撞击三角骨,产生疼痛。所以在治疗过程中在维持长度方面完全可以接受,临床观察短缩的患者也没有出现腕尺侧疼痛现象。同时外支架能够提供一个无负荷的骨折愈合环境,操作过程对患者的创伤比较小,能够减少对骨折处血运的破坏,缩短患者骨折愈合时间。
本次研究中,发现两种固定方法治疗C1型骨折中疗效之间没有明显差异,在治疗C2型骨折方面,桡骨远端接骨板的治疗效果更佳,提示桡骨远端接骨板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考虑与掌侧Henry入路有关,王建岳等[11]认为掌侧入路有更多的空间放置钢板,骨面较为平坦,且有旋前方肌的保护,能有效防止屈肌腱、正中神经急惹症和磨损,减少腕背部软组织损伤的并发症,比背侧入路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其中,掌侧Henry入路作为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经典入路一直被多数骨科医生接受和应用;王家骐等[12]采用掌侧切口和解剖锁定钛板治疗AO/ASIF C型桡骨远端骨折47例,术后并发症少,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优良率90.3%;钮心刚等[13]研究认为直接掌侧入路组术后正中神经刺激症状发生率34.5%,而Henry入路5.7%,他们认为Henry入路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较理想入路。而外固定架为跨关节固定,且固定牢靠,时间4~6周,无法早期行腕关节功能锻炼。因此,术后内固定组效果更佳。而对于C3骨折类型,采用外固定架效果更好,考虑为C3型桡骨远端骨折为粉碎性关节内骨折,无论内固定还是外固定均无法保证关节面完全解剖对位,且均难以维持原有复位,骨折复位后易再丢失、移位,而外固定架相对于内固定,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是通过“韧带牵拉复位”作用,能够在不剖离患者软组织和骨折块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保护骨折区域血运情况,可直接对肢体和伤口的情况监视,能够在不干扰骨折线和固定的情况下进行相关治疗,允许立即进行远、近侧关节活动[14]。而内固定接骨板则对软组织造成进一步损伤,增加关节周围软组织粘连,有研究[15]指出:术后关节功能和影像学表现相关性不强。故对于本组C3型骨折治疗,外固定组优。
综上所述,外固定架与桡骨远端接骨板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对于C2骨折类型选用桡骨远端接骨板治疗效果更佳,而对于C3骨折类型,采用外固定架效果更好。
[参考文献]
[1] 刘广东,阚世廉. 98例老年桡骨远端C型骨折内、外固定治疗效果评价[J]. 重庆医学,2013,42(4):441-443.
[2] 袁海涛,苏伟,庞俊峰,等. 动态外固定架和LCP钢板内固定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比较[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2,29(6):889-891.
[3] 曾志刚. 外固定架与掌侧桡骨远端接骨板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J]. 中國民族民间医药,2013,22(20):55-56.
[4] 蒋协远,王大伟. 骨科临床疗效评价标准[M]. 第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4-35.
[5] 高杨,刘浩,陈贞庚,等. 外固定架固定术与掌侧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对比观察[J]. 山东医药,2015,55(15):62-64.
[6] 任国文,吴学元. 复杂桡骨远端骨折的手术治疗[J].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1,26(3):254-255.
[7] 刘勇,瞿懿,孙振中,等. 影响桡骨远端骨折治疗效果的多因素分析[J].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3,28(9):834-836.
[8] 徐荣华,霍维玲,李凤雷,等. 锁定钢板与外固定架结合锁定钢板治疗C3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比较研究[J].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4,29(5):460-461.
[9] 于金河,李增炎,彭阿钦,等. 桡骨短缩对桡腕关节影响的生物力学研究[J].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5,23(1):103-105.
[10] 丁诤,袁石福,纪方,等. 不同固定方式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研究[J].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22):129-131.
[11] 王健岳,覃巍,吴农欣. 桡骨远端骨折两种手术入路的临床比较[J].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3,28(7):883-884.
[12] 王家骐,张鹏,黄祖成,等. 掌侧切口和解剖型锁定钛板治疗AO/ASIF C型桡骨远端骨折疗效分析[J]. 中华手外科杂志,2013,29(5):260-262.
[13] 钮心刚,李国,严力生. 两种手术入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比较[J]. 中国骨伤,2012,25(10):856-860.
[14] 坎贝尔. 骨科手术学[M]. 第10版.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2598.
[15] 颜勇卿,张培训,王天兵,等. 手术治疗的桡骨远端骨折预后指标间相关性分析[J].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4,29(3):251-252.
(收稿日期:2015-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