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波
[摘要] 目的 探讨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 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559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血肿穿刺引流手术治疗,分析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率,并分析高危因素。 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大、引流管位于脑室、引流管放置时间≥5 d、有脑脊液渗漏、注射尿激酶次数≥3次、合并糖尿病、合并低蛋白血症,颅内感染的发生率更高(P<0.05或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引流管位置、引流管放置时间、有脑脊液渗漏、注射尿激酶次数、合并糖尿病、合并低蛋白血症是脑出血患者血肿穿刺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独立预测因素(P<0.01)。 结论 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影响因素较多,临床工作中应评估患者发生术后颅内感染的风险性,及时预防。
[关键词] 脑出血;血肿;穿刺引流术;颅内感染;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 R619.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6)05-0041-03
腦出血后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治疗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微创治疗方法,疗效确切、创伤小,可在局麻下手术、降低麻醉造成的风险,操作相对简单,能够快速缓解颅内高压情况[1,2]。但是颅内感染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影响患者的预后。本研究对脑出血血肿穿刺引流术患者559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颅内感染情况及危险因素。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脑出血患者559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血肿穿刺引流手术治疗,临床资料完整。30例患者确定为颅内感染,发生在术后3~8 d,年龄34~81岁,平均(57.1±12.6)岁。
1.2 颅内感染诊断标准[4]
脑脊液细菌培养阳性为金标准。患者表现为术后体温持续超过38.5℃,或者术后体温下降正常后又再次超过38.5℃,排除其他系统感染;术后患者无其他原因的情况下出现恶心呕吐、头痛加重、意识恶化、颈项强直、烦躁、病理征阳性等症状及体征。生化检查:脑脊液WBC超过10×106/L,外周血WBC超过10×109/L,脑脊液糖含量低于2.25 mmol/ L,蛋白含量超过0.45 g/L;氯化物低于120 mmol/L。对于脑脊液培养阴性的患者,结合以上临床症状及体征以及生化结果进行判断。
1.3 颅内感染的治疗方法
颅内感染确诊后,3 d内拔除引流管,使用能够通过血脑屏障的抗菌药物,每天检测脑脊液常规以及生化指标,并及时根据药敏结果调整抗菌药物。根据患者生化指标等,积极控制血糖,补充白蛋白,必要时输注新鲜血浆,给予全身支持治疗,提高患者免疫能力。所有患者均采用腰穿治疗,24例患者鞘内给药:庆大霉素(上海现代哈森药液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 5446)1万U/次,效果欠佳的患者更换为万古霉素(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国药准字H2003 3366)每次50 mg,每天1次。对于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行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并鞘内给药。患者体温正常超过1周,脑脊液常规及生化指标正常,脑脊液连续2次细菌培养阴性为治愈[3]。
1.4 研究方法
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引流管位置、引流管放置时间、是否有脑脊液渗漏、注射尿激酶的次数、是否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合并低蛋白血症等,并分析这些因素与患者颅内感染的相关性。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颅内感染发生率及转归
559例患者共有30例患者发生颅内感染,感染率5.4%。治愈29例,患者家属放弃治疗1例。
2.2 颅内感染相关因素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大、引流管位于脑室、引流管放置时间≥5 d、有脑脊液渗漏、注射尿激酶次数≥3次、合并糖尿病、合并低蛋白血症患者的颅内感染的发生率更高(P<0.05或P<0.01)。见表1。
2.3 颅内感染相关因素多因素分析
将单因素分析结果有意义的项目纳入多因素回归方程,结果:年龄、引流管位置、引流管放置时间、脑脊液渗漏、注射尿激酶次数、合并糖尿病、合并低蛋白血症进入方程。见表2。
3 讨论
中枢神经系统受到头皮、颅骨以及脑膜的保护,当因自身疾病需要开颅时,手术破坏中枢神经系统解剖结构,导致病菌侵入颅内[5,6]。术后放置引流管、脑组织与外界相通,细菌容易侵入。血-脑屏障被破坏,导致病菌侵入颅内感染。甘露醇快速脱水也会导致血-脑屏障破坏,增加颅内感染的几率[7,8]。另外,慢性病患者、高龄患者、全身脏器损伤患者等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及营养状况差的患者,均容易发生术后颅内感染[9,10]。
本次纳入研究的559例患者中有30例发生颅内感染,发生率5.4%,提示颅内感染是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有学者认为,脑室穿刺引流术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的几率高于单纯血肿腔钻孔引流术[11],脑脊液是细菌良好的培养基,并且脑脊液中缺少补体以及IgM抗体,缺乏吞噬细胞,因此,一旦有细菌侵入,非常容易发生感染[12]。发生脑出血后,颅内压升高,而脑室外引流易形成脑脊液渗漏,增加感染的几率。本次研究中有120例发生脑脊液漏,其中有11例发生感染,发生率9.2%,显著高于未发生脑脊液漏的患者。在本次研究中,引流管放置时间也是主要的高危因素之一。引流管长期放置可导致在头皮下及颅内形成窦道,容易发生细菌逆行感染以及渗漏[13]。有学者研究显示引流管放置时间超过10 d是颅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本研究以5 d为界,得出了相似的结果。穿刺后通过引流管灌注尿激酶是为了溶解血块、促进引流,但是注入尿激酶可增加感染几率,在本次研究中,尿激酶注入次数≥3次是术后颅内感染的高危因素,有学者认为,这可能与在操作过程中有少量脑脊液发生逆流有关。另外患者合并糖尿病、低蛋白血症而是发生颅内感染的高危因素[14,15]。
血腫穿刺引流术治疗脑出血有较好的效果,并且具有微创的优点。但是术后颅内感染是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因此临床上积极预防、减少颅内感染的发生,能够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预后。在临床工作中,严格遵守无菌原则,尽量在无菌手术室内手术,选用一次性无菌引流装置等,可减少颅内感染发生率。国外有研究采用抗菌药物涂层的引流装置,可减少导管相关性的感染。引流管在穿刺点引出后,在头皮下潜行5 cm,可以减少脑脊液漏、降低颅内感染的几率。另外,术前应准确定位,提高手术操作的准确性及一次穿刺成功率,避免多次穿刺。术后加强引流管护理,每天进行局部消毒,换药,保持干燥,脑室外引流的脑脊液量不超过10 mL/h,根据引流量调整引流袋的高度,预防脑脊液逆流。尽量减少引流管的放置时间,最好在5 d内。拔除后及时缝合引流口,控制颅内压。在尿激酶注入时,可先用庆大霉素稀释液冲洗,回吸引流液后,再注入,以上措施均可能减少颅内感染的发生。
综上所述,脑出血患者血肿穿刺引流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临床工作中应及时对患者进行评估,对于存在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及时采取措施,预防颅内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邹胜华. 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治疗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分析[J]. 吉林医学,2015,36(7):1296-1297.
[2] 李颖,李红妹,李永顺. 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治疗颅内出血216例临床疗效[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 31(8):1462-1463.
[3] 刘鸣. 神经内科学[M]. 第8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39.
[4] 安得仲. 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诊断与治疗[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19-411.
[5] 荆楠,唐明忠,刘志忠,等. 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脑脊液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分析[J]. 中国实验诊断学,2012, 16(7):1272-1274.
[6] 宋琦,王永和,曹培成,等. 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分析[J].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2,17(3):181-183.
[7] 冯旭,关宁,霍晓川,等. 甘露醇辅助抗生素治疗颅内感染的临床疗效[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15):4207-4208.
[8] 崔大勇,鲁质成,綦斌,等. 持续腰大池引流结合美罗培南鞘内注射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颅内感染的疗效[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4):930-931.
[9] 门东海,梁远生,谈山峰,等. 脑室外引流术后感染的预防[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15):101-103.
[10] 李智奇,吴惺,胡锦. 颅脑损伤患者发生颅内感染的经验分析与总结[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4,30(11):1115-1119.
[11] 裘天仑,金国良,王晓明. 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相关因素分析与预防对策[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 19(19):2553-2555.
[12] 姜莱,赵东刚,韩晶,等. 脑室外引流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因素分析[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4,30(4):396-398.
[13] 雍成明,杨代明,宣家龙,等. 颅脑术后颅内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防治措施[J]. 安徽医药,2015,19(9):1745-1747.
[14] 练晓文,侯春艳,游恒星,等. 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因素探讨及对策[J].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3, 18(4):197-200.
[15] 蒋永化,李新文,王旭光. 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原因分析[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21):59-60.
(收稿日期:2015-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