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文超
摘要:黑龙江省作为农业大省,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支撑作用对于全省县域经济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近年来,黑龙江省农村信用社作为黑龙江省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主要金融机构,不断增加县域经济金融服务力度,优化服务产品体系,极大地促进了黑龙江省县域经济的发展水平的提升,但从当前现状来看,黑龙江省农村信用社在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方面仍存在的诸多不足,为此,本文针对性地提出了提升黑龙江省农村信用社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县域经济;存在的问题;对策分析
1黑龙江省农村信用社及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1.1 黑龙江省农村信用社发展现状
近年来,黑龙江省农村信用社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可持续发展能力逐渐增强。2006年-2011年间,黑龙江省农村信用社机构总数整体呈现平稳增长态势,由1396个增加至2570个,整体上信用社的机构格局是相对稳定的,而且,在2009年以后,农村信用社机构数呈小幅度的缩减趋势,这与国家农村金融改革政策的变动具有一致性。一方面,黑龙江省深化农村信用社的产权改革,由合作制向股份化转变,另一方面,经过改革后的信用社逐渐演化成农村合作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
2006年-2011年间,黑龙江省农村信用社的机构数与从业人员数的变化曲线具有很高的拟合度,两条曲线的变化趋势具有相对一致性。本文从农村信用社机构网点数与从业人数比这一指标分析得出:从2006年至2011年,黑龙江省农村信用社这一指标一直在0.79%-0.83%之间浮动,上下波动幅度仅0.04个点,也就是平均每个黑龙江省农村信用社网点机构大约有12.01-12.75名从业人员。显然农村信用社从业队伍相对稳定,农村信用社机构网点数与从业人数的比例结构比较合理。
经过几年的改革,黑龙江将农村信用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存贷款总量增长了5倍多,己经逐步发展成为了机构分布最为广泛、支农惠农服务功能最为充分的金融机构。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等电子银行产品的不断创新,已初步形成“网点+自助设备+农村金融服务站+新型屯子渠道”的网络体系,全面服务县域经济发展。截至2013年末,一发放各项贷款1330亿元,涉农贷款占0.4%;特别是在扶持黑龙江省种植业和养殖业方面,已累计投放贷款530亿元。与此同时,自2013年以来,黑龙江省农村信用社不断创新网络金融服务模式,累计发放100多亿元的国家涉农补贴资金。黑龙江省农村信用社已构建3000过个金融服务站,服务网络可以辐射黑龙江一半的行政村,受惠农户达到950万之多,全天候地为农民提供存取款、转账等金融服务,切实做到“足不出村存取款、田间地头能转账”。据不完全统计,仅此一项政策的实施一年就可为全省的农民节省车费、餐费等费用约2.5亿元,节约工时3000多万小时
2.黑龙江省农信社助推县域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2.1农村储蓄资金外流,农业信贷供给相对不足
现阶段黑龙江省农信社助推县域三农发展中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农业、农村的资金出现外流。究其原因:首先,资金的净流出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资金从低回报部门流向高回报部门的合理转移;其次,这种情况是当前黑龙江省体制下的必然结果。农信社等农村金融机构贷款流向的“非农化”是和农村和农业经济的低回报率直接联系在一起的,只要农村和农业经济的回报率一直处于较低状态,资金流向的“非农化 现象就不会消失。反过来,无法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也会进一步恶化农村和农业经济投资环境。
2.2闲散资金未充分的利用,资金营运效率低下
由于受到银监会监管评级的限制,黑龙江省农信社无法开展多样化的业务,如网上支付系统、理财业务、信用卡等,致使闲散的资金投向仅局限于同业存款。由于工商银行黑龙江省支行、兴业银行黑龙江省支行、中国银行黑龙江省支行和建设银行莆田分行的存贷比较高,资金出现明显的供不应求。黑龙江省农信社通过存放同业,将闲置资金以一年以内的定期存款与 4 家金融机构签署协议,除流动性资金外,其余过剩的资金则存放于省联社,致使部分闲散资金不能得到有效的运作。
2.3信贷业务创新不足,难以满足多元化融资需求
黑龙江省农信社建立健全创新机制,主动融入黑龙江省林权抵押、乡村旅游、城乡一体化等项目建设,以创新信贷产品为抓手,重新整合品种,让每一个群众、企业都有适合其需要的金融产品,共已针对性推出根据“三农”、小微企业发展需求的“四大系列”信贷产品。这些创新金融产品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部分“三农”、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但与市场需求相比,多元化的信贷产品创新仍然有很大的拓展空间。
2.4农村金融市场体系不完善,中间业务种类不足
我国的农业市场已经形成了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专业市场和综合市场、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共同繁荣的多层次的市场体系,而黑龙江省农信社却只提供资金的借贷业务及少数的中间业务,缺少债券市场、资本市场等构成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由于缺乏竞争,农村的金融产品少,金融服务功能弱化,中间业务发展严重不足。
3.提升农村信用社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相关金融政策建议
3.1强化资金组织工作,夯实业务发展基础
一方面壮大资金实力、拓展存款业务。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潜力,不断完善工作激励机制,强化工作责任,如开展存款竞赛,完善激励机制,加大开展资金组织工作的力度,实现存款的良性增长;另一方面,需要细化营销方法,重视重点客户营销,利用多种方式和方法增强农村信用社的资金实力。三是强化金融服务。通过增多支付结算渠道、扩大业务分流和增强科技支撑力度等措施,来确保优质、高效的旺季的客户服务工作。三是加强宣传力度,提升名牌形象。
3.2全面争取财政支持,提高支农服务实力
为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当地政府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应当建立完善合理的农业贷款的保障机制、支农贷款的配套制度和农村金融的利益补偿机制,通过这种机制有利于提高农业的抗风险能力,降低了农村金融服务的税收,提高了农业的盈利水平,使得金融机构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
3.3有效创新金融产品,拓展“三农”服务深度
农村信用社应以当地政府的发展策略为目的,按照不同特点的产品,细分市场,增加信贷品种并推出信贷系列产品,建立贷款超市,提升服务“三农”、小微企业的实力。为了最大效率的解决小微企业、“三农”等弱势群体的融资难问题,农村信用社积极探索研究抵押、质押、担保新方式。为了满足广大消费者日益多元化、个性化的金融需求,农村信用社用积极开发研究手机银行、代理客户理财等基础性的金融产品和工具,为消费者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以提高金融产品供给效率为目的,应加快金融发展、改革的步伐,构建风险可控、服务高效、监管审慎、多元化的金融服务体系,不断提高金融市场功能,更好的为县域经济服务。
3.4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创造良好信用环境
政府应培养和维护良好的社会信用秩序,农村信用社自身建立潜在客户的信用档案。通过先建立档案,后进行信用评级,再授权的过程,推动潜在客户建档和农户信用评级的发展,促使金融机构和农户信息能有效对接。通过信用评级与贷款发放相结合,形成“农户+征信+信贷+企业”的运作模式,为企业融资、农户贷款提供更快捷、便利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应巧颖.农村信用社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调查与思考--以浙江宁海县为例[J].农民致富之友,2013,(20):40-40,43.
[2]谭静,左广成.加快农村金融市场建设步伐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J].農业经济,2013,(5):86-87.
[3]陈莉.农村信用社有效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方式探讨[J].甘肃金融,2013,(2):72.
[4]王志祥,李兆涛,高静等.农村信用联社支持欠发达县域经济发展探讨——以唐县为例[J].河北金融,2013,(7):38-39,42.
[5]张校争.农村信用社如何在新形势下担当重任[J].农村·农业·农民A,2010,(3):38-39.
[6]李栋平.农村信用社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31):196-196.
[7]李萍,刘林.农村信用社改革对甘肃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J].大众商务(下半月),2010,(3):281-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