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初探

2016-10-21 13:13王晓旸
青春岁月 2016年5期
关键词:高职生心理咨询辅导员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生活节奏和压力也渐趋增大,心理亚健康带来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作为大学生群体重要组成部分的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正逐渐成为各界关注的重点。如今,教育部要求各院校开设心理健康必修课、建立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等都是为了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但是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仍然存在不完善的环节,每年各大院校因心理因素发生的恶性事件依然无法得到有效遏制。因此,探索并建立一套更加完善的、针对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就显得尤为必要。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生活节奏和压力也渐趋增大,心理亚健康带来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作为大学生群体重要组成部分的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正逐渐成为各界关注的重点。如今,教育部要求各院校开设心理健康必修课、建立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等都是为了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但是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仍然存在不完善的环节,每年各大院校因心理因素发生的恶性事件依然无法得到有效遏制。因此,探索并建立一套更加完善的、针对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就显得尤为必要。

一、现存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

1、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系统性和实用性

目前高职心理健康教育主要由个别心理咨询、团体活动和一年级开设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组成。这样的形式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和缺陷:

(1)心理健康教育覆盖面较窄,很难使全体学生受益;

(2)等待学生前来进行咨询的方式缺乏主动性,而很多学生并不愿意主动寻求心理援助;

(3)难以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需要进行系统的、群体性的心理辅导,无法适应学生对心理健康的需要;

(4)虽然绝大多数学校已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课,但课程设置存在以下问题:

①教学内容较为简单,无法涵盖学生高职生涯中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

②据调查,高职生正处于心理发展关键时期,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呈现不同的心理特点,可能发生或存在的心理问题在年级间也存在显著差异,例如,大一进校后主要存在适应新环境的问题,随之而来的是各种学习问题和人际交往等问题。当学生升上大二,由于许多高职院校在大三时即安排学生进行顶岗实习,所以这个时期的学生面临更多的择业困惑和对个人未来发展的担忧。并且,即使在一个学期当中的不同时期,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也会呈现阶段性的特点,比如:学期开始时的适应问题,学期中期是的倦怠、抑郁等问题,学期结束时的考前焦虑问题等。因此只在大一年级开设一个学期的心理健康课程完全无法适应学生的阶段性心理辅导需要。

2、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非专业性

目前各院校担任心理健康教育任务的教师多为各班班主任和辅导员,这些人员大多数并非心理学专业出身,心理学理论储备并不充分,所以在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容易产生困惑,经验丰富的教师可能会根据自身以往学管工作中的经验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而书本上涉及理论的内容就單纯照本宣科。这样的方式难以对学生的心理产生系统性的长效的影响。同时,由于理论知识的缺乏,班主任和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团体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对举行讲座或活动的主题进行选择时,也有较大的随意性。并不能准确把握在什么阶段应该进行什么样的主题教育才是适宜的。而学校配备的专业心理辅导老师又无法完全兼顾全院的所有学生,更无法像班主任和辅导员那样深入到每一个班级去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二、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探索并尝试建立更加完善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体系,就要把我高职学生的发展特点,让心理健康教育伴随学生在校的全过程,防止疏漏。

1、新生心理健康教育

新生入校时,由于生活环境较大的转变,容易出现各种适应不良的情况。并且许多高职生入学时并未对自己的未来发展做好规划和相应的心理准备,对于高职院校来说,这个时期退学现象也较为频发。因此,在新生刚入学时就应开展新环境适应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新生尽快融入新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明确未来发展目标,从而能够安心学习。这对学校稳定生源也具有相当的积极作用。通常可分系部、分专业采用心理健康讲座的形式,融入新生专业说明教育过程中。

另外,新生入校后应尽快建立完善的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便于学管工作教师掌握班级学生整体心理健康状况和个别特殊学生的基本情况,为今后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打下基础。通常采用心理健康测试的方法,可以快速有效获取全体新生的心理健康数据,然后由学校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的专业心理指导教师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和筛查,出具测评报告,将被预警的学生名单和心理状况反馈给班主任和辅导员。由于心理测试存在一定不准确的因素,如学生隐瞒作答或恶意作答,同时也受学生作答当时状态的影响,所以预警名单内的学生还需班主任和辅导员长期观察,最终确定是否真实存在心理健康隐患。若发现确实存在心理问题则及时干预。

2、心理健康课程

除开设必修课外,还应大量增加第二课堂的心理健康课程。可通过讲座、主题班会、对题辅导活动等多样化的形式,每学期4-5次的频率,主题应紧密贴合学生在校时期心理发展阶段,符合每个时期学生的心理需要和发展特点,使得心理健康教育伴随学生在校的整个时期。同时,对于必修课,应采用较为灵活的形式,加强对于学生实际理解和运用的考查,不应将心理健康只停留在文字和书本上。

3、个体心理辅导

个体心理辅导主要通过心理咨询来实现,然而阻碍学校心理咨询工作开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即是学生不愿意主动到心理健康中心进行咨询。原因主要在于高职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多数对心理咨询并不了解,或存在偏见。因此需要通过课堂上以及平时班主任和辅导员的宣传解惑,让学生对心理咨询放下心理包袱,并且了解如何进行心理咨询,以及在什么时候可以进行心理咨询。宣传可利用心理健康课堂、主题班会、宣传刊物、学校宣传栏、广播站、专题网站或网页、微信公众平台、微博公众号等多方位的手段,方便学生获取,并贴合学生兴趣。

4、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培养

目前,由于教育部的要求,高职院校普遍都配备了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并有专职心理健康教师负责全院的心理健康工作。但学生人数众多,仅靠中心的几名人员很难覆盖全校所有学生的心理健康需要,难免产生疏漏。班主任和辅导员作为能够长期深入接触学生的教育队伍,需要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能够第一时间辨别心理危机并进行干预和做出适当的处理,同时也要能够对班级进行团体的心理辅导。因此,学校应该为这一支队伍设计系统的心理学培训。可以依托学校心理健康中心的专业教师,每学期定期对班主任辅导员开展培训课程,设立考核机制,帮助他们提高心理学理论素养并考察其能够实际运用的能力。

5、学生自我教育

建立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朋辈辅导机制。各班应设立朋辈心理辅导员,并定期由学校心理健康中心进行业务培训,并统一监管。朋辈辅导员的日常工作,应定时形成报告由各班班主任和心理健康中心掌握。从而帮助班主任和心理健康中心及时了解班级心理健康状况。另外,建立学生心理健康社团,由学校社团联合会统一管理,但社团活动应由心理健康中心进行指导。学生社团也是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深化到学生中间的一个重要途径。

6、实习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监控和援助

對已经离校实习的学生由班主任和辅导员通过电话或网络进行定期的联络,从而掌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若发现异常及时提供心理援助。学生也可在需要时随时主动回到学校向心理健康中心进行求助。

三、结论

在高职院校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体系,需要考虑全面性和实用性,从机构设置、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教师队伍、学生自身等多个角度入手,使心理健康教育贯彻学生学习生活的始终,才能让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起到教育的作用,而不会脱离学生的实际仅仅停留在“书本上的知识”这一层面。

【参考文献】

[1] 巩汝训, 杨登山. 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整体构建研究[M]. 山东大学出版社, 2010.

[2] 李 斯.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研究[D].天津大学, 2013.

[3] 赵驰轩.创建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J]. 教育与职, 2010(33).

【作者简介】

王晓旸(1985—),女,汉族,山东人,本科学历,中山大学应用心理学学士,日本九州大学临床心理学研究生,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现担任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心理咨询老师、助教,主要研究方向:心理学。

猜你喜欢
高职生心理咨询辅导员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职生就业观教育研究
“割韭菜”的心理咨询行业亟待规范
高职生开展电子竞技运动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高职生的学习现状与改善措施
关于高职生换元积分法教学的探索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心理咨询不简单
“有为”也应“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