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娟��
摘 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应让学生明确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而学习数学又离不开计算,从而诱发学生产生“我要学”、“我要算”的欲望。要加强学生口算的训练,学会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
应当怎样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呢?我认为,首先就应让学生明确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而学习数学又离不开计算。小到买几块糖,大到卫星上天,如果没有准确、精密的计算,也就没有我们这个绚丽多彩的世界,从而诱发学生产生“我要学”、“我要算”的欲望。
例如在教学“乘法口诀”时,我就出示了这样一道题:“哪位同学能用最快的速度算出我们班教室的四扇窗户一共有多少块玻璃?”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便“1、2、3……”地数起来。当多数同学正数到“6”、“7”时,一名学生大喊一声:“老师,一共有十六块玻璃!”班里顿时安静下来,将目光投向这名学生。于是我就让这名同学把自己的算法说出来。他说:“横着数4块,竖着数4块,四乘四等于十六块。”接着我让大家再接着数下去,验证一共是不是十六块。得到验证后,大家觉得这种计算方法很好。这样,就使学生不仅了解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而且还明确了“乘法的意义”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其次,老师应加强学生口算的训练。因为口算是一切计算的基础,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同时又能训练学生的注意力,增强记忆力。口算不用计算工具,也不列竖式,而是通过视、听、说的过程,讲计算的道理并计算出结果。在这一系列的思维过程中,学生就能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口算是笔算的基础,笔算能力是在口算准确、熟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没有口算的基础,笔算就无从谈起。练好口算可以加速笔算,亦可减少笔算的错误。
为强化口算训练,我们准备了许多口算卡片,天天练,堂堂练。学生备有口算本,家长则有帮助学生练习口算的任务。基本上每天留20道口算题,每周检查一次。口算内容包括:整百数加减法、乘除法;能凑成整百整千数的乘法;10以内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四舍五入”求近似数等。能根据题目的难易程度,限定时间完成。
再次,教师应要求学生运用法则、定义、性质等算理进行计算,并要学会综合运用这些知识,筛选最佳的计算方法,以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率。例如在教学“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例题“356×208”时,就选出三名学生板演,结果出现了以下三种形式:
我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进行分析,使他们认识到,以上计算,其中(1)(3)种算法正确,尤其是(3)的算法最佳。因为它遵循了三位数的乘法法则,即“从乘数的个位乘起,用乘数的哪一位去乘,得数的末位就要和哪一位对齐”的道理,而且将“用0乘”这一步省略了。因为“0”与任何数相乘都得0,可减少运算的过程。而(2)的算法是错误的,因为它违背了法则中“用乘数的哪一位去乘,得数的末位就要和哪一位对齐”的原则。
通过上述比较分析,就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计算不仅要快速、正确,而且还要灵活地选用计算方法。这个方法就是概念、法则、定义的综合运用,即算理的应用。等到学生学习了“乘法交换率”之后,一部分学生就能主动地将“356×208”的竖式列为(3)了,这说明他们计算能力得到了提高,今后再做多位数中间有0的整数乘法或小数乘法时,也就无师自通了。
计算训练可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智力就是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的能力。智力的核心是抽象思维能力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通过计算能力的训练,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在教学“三位数除法”的六个例题之后,我就给学生留下了道习题:3368÷354,1456÷182,2032÷254,24541÷253,965÷193,1305÷261。要求学生根据各题的特点,迅速找到商。
第二天,一名学生像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似的告诉我:“我是先求商的,发现前两题的商不是‘8就是‘9,被除数和除数的打头数字相同。后两题的商都是‘5,这两题的被除数的打头数字是除数打头的数字的2倍。于是我概括成为两句话,这就是在除法同头除商8、9;折半商5。”一个三年级的小学生能说出其中的所以然来,充分体现了思维上的质的飞跃。计算训练对于强化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过程中,除应激发学生计算的兴趣外,还应注重培养学生认真审题和验算的良好习惯。
此外,養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培养计算能力的途径。为了促使学生熟练掌握计算的技巧,形成计算能力,加强练习是必不可少的。练习分为基本练习和综合练习,前者是帮助学生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后者是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练习并不是要学生无休止的做一些重复、单调的题目。要想提高练习的效率,练习的内容要有针对性、有层次性、有一定的坡度。练习的形式要灵活多样,有趣的数据、新奇的题型、巧妙的算法,都会使学生对枯燥的计算产生一种吸引力,激发学生做计算题的兴趣。数学离不开计算,我们必须课课练,天天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