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虹
摘要:预算管理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内容之一,为事业单位开展公共事业服务进行科学化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现阶段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不少问题影响了预算管理的实施效应,应该主要从财务工作的信息化、精细化、科学化三个角度进行改进和完善。
关键词: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增量预算
一、事业单位进行预算管理工作的意义
事业单位是指各级政府依法成立的,不以营利为目的,承担国家公共事业服务的具有一定公益性质的单位。我国的事业单位日常所需资金基本由国库支出。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即对事业单位未来承担的公共事业服务活动内容进行全面、充分的规划和预计,并通过后期的实际完成情况与预算计划进行对比分析,使之不断完善的工作。
(一)预算管理是对事业单位财务活动合法性的有效监管
事业单位进行预算管理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对事业单位财务活动的合法性、公正性进行有效的监管。一个事业单位在编制预算时已经基本明确了预算经费的来源和多少、预算支出的使用范围,有了预算作为参考和比较标准,一旦事业单位出现严重超支、浪费经费、私自改变预算支出用途等行为都将受到行政处罚或者是承担刑事责任。
(二)预算管理是对事业单位财务活动合理性的有效检验
预算管理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编制预算通常是在上个年度末对下个年度的资金收支情况进行提前计划,然后将下年度实际发生的资金收支情况与之进行对比,对照之后事业单位一般来说已经对于自己的资金收支情况有了大致了解,能很快看出财务收支中存在哪些没有达到或超出预算标准等问题,检查实际发生情况的合理化程度,分析其中的原因,并进行下一步的调整。
二、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国家对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的问题依然存在。
(一)预算管理意识不强
由于事业单位的非营利性特点,其资金使用主要依靠国家财政拔款,长期的无偿或低成本拔款使得一些事业单位的领导经济意识比较差,缺乏对资金开支的把控观念,对预算管理工作不够重视。比如经常把预算方案编制、预算执行情况分析等一系列预算工作全部交给财务部门完成,领导只是象征性的履行签字权,在预算编制时没有对预算方案的可行性、合理性进行宏观的指导,也没有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提出较多的具体意见。
(二)预算编制方式不合理
很多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缺乏全员参与,只是由财务部门一手制定,其他部门往往没有发表应有的意见。另外,许多事业单位在编制预算时,仍然没有采用“零基预算”的方法,而是采用 “增量预算”的方法,即在上一年预算收支的基础上进行增减,这种方法过于依赖往年的预算数据,没有在充分考虑各事业单位的特点上对收支进行整合,容易造成与实际资金需求不相符。
(三)预算编制内容不规范
在预算中,一些事业单位不是从实际资金需求状况出发,也不是从事业单位更好的承担公共事业服务的角度出发编制预算,存在“以收定支”的现象,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事业单位人员经费开支占据大量比例,增长过快的现象。还有的事业单位有意不对各项预算支出注明其具体用途,只注明大类预算款,以方便执行时人为调整使用资金。
(四)预算监督机制不完善
在预算编制过程中,部分事业单位的部门预算审批流程基本是走过场,没有仔细分析和调整就一次性审批通过。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基本上只是注重对经费总额和使用流程的监控,而经费的使用是否符合预算的具体要求则比较忽视。另外,预算执行的结果没有完全公开化,使公众不了解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中的问题,监督效应较差。
三、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
大部分事业单位并不是没有建立有关的内部控制制度章程,但一些审批制度没有结合本单位的特点,没有充分考虑到现实中的具体问题;或是政策的灵活性不够,导致一些制度在执行过程中难以被严格执行。
(二)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素质不高
许多会计人员本身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认识与理解不足,对预算编制中项目的确定和金额的确定比较随意,没有相应的调研与论证过程,甚至没有在单位内广泛征求意见,只是简单的根据前几个年度的预算标准大致的增减一些项目和金额,致使编制的预算与实际的资金需求情况不相符合。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有的会计人员对相应的财政制度了解也比较有限,对事业单位核算中出现的新科目、新的账务处理方式掌握不好,也就难以监督和制止预算执行中的不合理现象。还有的会计人员未能严格遵循相关的规章制度,比如发现项目超支不是约束制止而是频繁的追加预算;缺乏风险意识,盲目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等等。
四、提高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建议
(一)加强财务工作的信息化
大部分事业单位已经实现了会计核算信息化,会计核算的记账、算账、报账等基本工作都是利用财务软件完成的,但相关的财务管理和分析工作却没有实现信息化。如果充分利用财务软件的管理职能,可以借助信息化管理平台,发动全员比较广泛、准确的完成预算编制工作,同时可以全程监控预算执行情况,及时了解每笔经费的开支和剩余,及时申报调整已完成的预算编制,而且还可以及时制止不合理的预算开支,提高预算执行的透明化程度。
(二)促进预算管理的精细化
1.实现预算编制精细化
在预算编制时,应该改变只在前几个年度预算进行增减的做法,以零基预算的方式进行预算编制工作。预算编制工作也不能局限于財务部门单方面完成,而是应该发动全员参与,大家各自对预算发表看法,反复论证或外聘专家指导,认真分析确定本单位的项目预算控制金额标准和使用范围,对事业单位人员的经费开支予以明细。比如,对基本的经费支出由于可以比较准确的进行预先估计,应采用绝对额控制法做好基本支出定额管理工作,明确相关的预算控制数。对办公费、差旅费等日常公用费用,按照事业单位的业务特点和人员制定标准的人均定额范围,根据实际的物价水平、业务情况再予以调整。
2.实现预算执行精细化
预算执行的精细化需要以科学制定并经审批的预算文本为依据,也需要制度的明细。首先,应该是具体明细每个项目的使用范围,对经费开支的每个环节都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使每一项费用的使用、报销都符合预算,符合流程。同时将精细化成本管理的思想深入到各部门,教育和倡导、督促各部门人员在经费使用过程中注意节约成本、节约资源。其次,重视预算执行的一贯性与灵活性,精细化的预算执行制度设计并实施后,一般情况下不得随意更改,以保证预算执行制度的严肃性。同时对于制度中未能予以明确的事项,规定由主管财务的领导进行补充解释和说明。
3.实现预算考核精细化
对预算执行情况的考核属于事后监督,事后监督有助于以后的预算工作更加规范、合理。要实现预算考核的精细化,应该要改进事业单位预算执行的绩效考核制度,在预算编制完成之后公布明确的考核指标和考核牵涉到的奖罚措施。预算年度末,由财务部门按考核指标对各部门的预算执行业绩进行严格考核,考核中要把各部门的年度考核成绩、资金与该部门对预算执行的情况联系起来;最后公示考核结果,落实考核措施,以达到互相监督的目的。
(三)力争预算管理的科学化
1.提高成本管理意识
成本管理并不只是需要在企业这样的营利性组织中开展,事业单位开展公共事业服务的资金由国家提供,也要注意节约,使事业单位形成成本管理意识。成本管理控制的效果将有利于解决预算管理执行中的“合法不合理”现象,帮助事业单位避免经常出现经费超支不得不临时申请调整预算的现象,使事业单位的经费使用不但符合预算定额要求,还能有所节约。成本管理控制主要体现在事业单位的日常管理中,比如随手关灯、关水的习惯,空调温度的限定,打印纸张的反复使用等。
2.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良好的控制环境、会计系统与控制系统,是预算编制和执行顺利开展的保障。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能保证预算管理的顺利执行。首先,控制环境是关键。事业单位应该在资金审核、财务收支审核、授权审批等控制环境中完善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其次,在会计系统中,应该考虑到相互牵制原则,实行岗位轮换、业务流程控制等。另外,在控制系统中,注意会计人员的职务分工控制,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的核对与抽查避免预算执行中的舞弊行为。
参考文献:
[1]乔春华.论高校经费精细化管理[J].财会研究,2012(04).
[2]刘永泽,张亮.中国政府部门内部框架体系的构建研究[J].会计研究,2012(01).
[3]张宇.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理性思考[J].东方企业文化,2014(19).
[4]马可薇.高校精細化财务管理研究[J].财会学习,2016(01).
[5]胡云.浅谈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精细化、科学化[J].国际商务财会,2013(06).
(作者单位:安徽省体育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