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明菊
摘 要:在教学领域,小组合作学习实践研究已经做了许多尝试,但是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如何充分地利用小组合作学习以改变教师满堂灌输、学生听之乏味的现象,仍是教师需要重视并逐步解决的问题。结合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跟随课堂教学的进程,从教学进程各阶段逐步实现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上的应用。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小组合作;教学
在反思、总结之后,我对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有了新的认识,并就合作学习的形式和课堂实施的策略提出自己的建议,以改善师生关系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改进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和思想品德的提升为最终目的,并为思想品德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20世纪70年代初,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理论在美国兴起,取得实质进展之后逐步引进到其他国家和地区。小组合作学习,顾名思义就是在教学上运用小组的形式,让学生的共同活动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个体和小组的学习。其中,学生的责任与分工合作的意识、教师合理的引导和安排、任务和目标的明确以及积极有效的评价这四点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以下是按照教学进程提出的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策略。
一、做好合作前的小组划分
经过最初的尝试后,我发现在随机分组或者按照座位分组的情况下,有些小组成员并没有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而是滥竽充数,一言不发,而有的学生则大包大揽一个人就代替了一整个小组,没有给其他人发言的机会,组内交流效果不佳。因此,在分组时要按照一定的原则来划分:(1)组内异质性、组间同質性。教师要综合考虑学生的情况,包括性格、成绩、兴趣、性别表达能力、反应能力等各个方面,保证组间学生能够在互补中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作用,同时实现小组之间的相似性,以保证各小组的水平相差不多,让小组在公平、公正的氛围中合作学习;(2)人数适宜性。组内人数少,学生之间思维碰撞小,难以在最短时间内撞出火花与灵感;组内人数太多,会导致小组内难以组织,所有人都一一发言会占据很多课堂时间,不一一发言又起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理论上来说,一个小组有4到6个组员最佳;(3)师生共建、以优带差。虽然小组的划分一般由老师根据实际情况划定,但是仍要遵守民主原则,在老师划分的基础上请学生按照意愿提出建议。比如,班里公认的学困生容易遭到排斥,或者不被小组接受,或者进入小组后大家为了提高进度把学困生放在一边,因而学困生没有发言、交流的机会。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赋予这类学困生加分特权,即学困生回答问题可以得到其他人答题两倍的加分。这样可切实做到以优带差,促进每位学生的进步。
二、做好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
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贯穿在整个思想品德课堂中,教师需要在各个环节做好自己应该扮演的角色,保证小组合作学习并促进学习效果的提升。具体按照小组合作学习的进程来说:
确定学习目标和任务,教师做好引导者。小组合作学习在进行之前,教师需要针对本节课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以及学生需要做的教学任务予以明确的说明,扮演好课堂教学指引者的角色。只有目标明确,小组合作学习才有方向可以前进。教师引导者的角色定位还表现在对小组合作学习内容的规范、对小组探究问题的设计或者各小组不同任务的划分、小组活动规则和时间的把控上等。只有做好了引导者,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才能朝着明确的目标高效地前进,学生对合作时间等的明确认知,也能刺激学生抓紧时间把握交流的机会,以给老师留下充足的讲课时间。
学生组内自学、讨论,教师适时参与和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在给了学生充分的表达、交流机会的同时,也强化了教师教学的难度,因为要达到高效的合作学习的目的,会要求老师课上驾驭课堂、随机应变,课下整合教学内容、有效设计提问、规划活动规则。而且在课上小组合作学习中总会存在突发情况,学生合作讨论的方向可能会与老师课前预设存在出入,老师需要参与到小组内,适时调整学生的交流方向。同时,通过这样的参与和组织,老师才能对各小组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并据此更好地把握课堂进程。
促进组间交流,教师要做好总结者。各小组的讨论结果和讨论方向都会有些不同,有时候这个小组没解决的问题其他小组解决了,所以在组内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还需要促进小组间的总结交流。教师引导各小组代表总结发言,并请各小组再提出自己的疑问,请已经解决该问题的小组自愿发言,最后再由老师做好小组合作学习成果的总结。
组间、组内互评,教师做好鼓励与点评。对学习成果和学习过程的回顾和反思能令学生取得更长足的进步。组间互评可以让了解自己的小组学生提出更中肯的意见,组建的互评又能跳出小组内的局限性,而老师的鼓励和点评对学生具有更大的影响力,起到规范和激励作用。
参考文献:
[1]卢少军.中学德育课程与教学研究[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251.
[2]曹楠乐.谈应用合作学习的局限性[J].岱宗学刊,2010,14(2):22-23.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