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茜茜
摘 要:纵观如今的初中语文教学课堂,教学方法是落后、传统且单一的,即教师照本宣科地向学生讲解教材中的知识,学生被动地进行倾听与接收,成为容纳知识的机器,这种古板的教学方式导致原本应该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课堂变得十分沉闷无趣,学生逐渐丧失了学习的兴趣,课堂教学效果也十分低下,因此,对课堂教学方法进行积极地改进,使语文课堂重新绽放活力,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是广大初中语文教师应重点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方法;有效性;导入环节
对目前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可以使传统的“一言堂”教学局面得到改观,给语文课堂增添新的生机与活力,学生也能重新焕发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愿意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学习,有利于促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课堂教学效率获得提高。下面,笔者就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对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的改进谈几点想法与感悟。
一、注重对导入环节的设计,创造一个良好开端,引起学生的注意
导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对此环节并没有给予过多的重视,认为此环节可有可无,或者在此环节利用十分直接的方式来引出新知,这样的方式学生很难立即投入到课堂中,学习效果自然也会很差。所以,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十分注重导入环节的设计,做到精心、巧妙、有趣的导入,从而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一节课的顺利进行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
比如,在学习《看云识天气》这一篇课文时,课文内容主要描写的是怎样看云识天气,所以,一上课,我就进行了如下内容的导入设计:我对学生说道:“同学们,老师说一些谚语,你们听一下,‘乌云拦东,不下雨也有风。乱云天顶绞,风雨来不小‘朝有破紫云,午后雷雨临‘低云不见走,落雨在不久‘西北恶云长,冰雹在后晌‘空中鱼鳞天,不雨也风颠,这些谚语说的是谁与谁之间的关系?”“云和天气!”学生齐声回答道,“没错,除了天气预报,人们还可以根据天上的云彩来识别天气,那么,除了老师刚才说的这些,还可以怎样通过云彩来预知天气呢?下面,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去学习一篇科普文《看云识天气》,来学习解读一些天气变化的知识。”这样,我通过在导入环节给学生说谚语并提出问题,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即将学习的课文内容产生了探究和求知的兴趣,从而全身心地进入到对课文的学习当中,我们也为一节课的顺利进行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有利于我们获得较高的教学质量。
二、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性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初中语文新课改中提出“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然而,目前的初中语文课堂,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被动接受型,学生的个性和学生的主体性被严重压抑,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这是与新课改所提出的教学理念相违背的。所以,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性学习,多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提供有效保障。
比如,在学习《社戏》这篇课文时,我给学生编制了一份预习导学案,让学生按照导学案中的内容对课文进行自主阅读和分析。导学案的大致内容如下:(1)这篇文章的中心事件是什么?围绕这一事件,作者是按照怎样的思路来构思全文的?依次划分課文的结构;(2)阅读第一部分1—4段,思考:①哪些事情体现出我的快乐感受?②作者所写的几件事情之间有什么关系?(3)阅读第二部分5—30段,思考:①这部分着重写看社戏,先后写了哪四件事?②看社戏前的波折和转机是什么?③10—13段写夜景,从哪几个方面着笔,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这部分集中描写景物在文中有什么作用?④14—21段,写戏台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用“仙境”来形容戏台,有什么作用?⑤22—30段,主要写了哪两件事?文中写“大白鱼”的比喻和老渔父的喝彩,采用什么样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这样,有了导学案作为依据,学生在对课文进行阅读时就有了参照物,容易理清课文脉络,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能够大大提高本节课的教学效率。
三、有效引进现代信息技术,营造直观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的确,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化的技术教学设备出现在各学科的教学舞台上。对于语文学科而言,信息技术具备图文并茂、视听结合的教学优势,可以将语文课程内容以形象生动的方式展现出来,感染力强,能对学生的多重感官产生刺激,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强烈的促进作用。
比如,在学习《斑羚飞渡》这篇课文时,课文的精彩部分是对斑羚飞渡的过程的描写,但是,死板的课文文字和我们口头语言的讲述,难以让学生准确理解这一过程。于是,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生观看了斑羚飞渡的动画画面,使课文中的情景再现,让学生直观感受斑羚飞渡的全过程,“陷入绝境—准备飞渡—斑羚飞渡—走向彩虹”这些画面便直观出现在学生面前,望着眼前斑羚群体飞渡的悲壮场面,学生都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心里也有了很深的感触,同时,也深刻感受和学习到斑羚从容、镇定、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这样,我通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营造了直观的教学情境,既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也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和感知了课文的中心思想,促使课堂教学效率获得了极大幅度的提高。
综上所述,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我们一定要积极对当前的语文教学方法进行改进,改变传统“一言堂”“填鸭式”的教学局面,给语文课堂增添一丝新的生机与活力,使学生重新焕发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并持久地保持,愿意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学习,进而促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课堂教学效率获得提高。
参考文献:
李英.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
编辑 薄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