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的教与学

2016-10-21 13:11蒋显华
新课程·中旬 2016年6期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高中数学教学策略

蒋显华

摘 要:现行高中数学教学活动受高考的制约,对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多数学生学习数学勤奋、努力,且对各类题型勤加练习,但学习效果却不理想。究其原因,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关。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将是一种探究、互动、合作的新型教学模式。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教学策略;高中数学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对教学而言,“教”的行为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在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要以人为本。对教师而言,教师行为意味着教师角色的转换,由教学中的权威变成合作者,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现代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可以说,创设基于师生交往、互动、互惠和对话的教学关系,是未来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对学生而言,“学”的行为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彰显和创造性的解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观念、调整教学策略,力争做好以下几点:

一、发挥教学对课程建设的能动作用——变“教课本”为“用课本教”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师和学生不再游离于课程之外,他们成为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并相互作用,此时,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课程开发的全过程。这样,教学就不再是忠实地实施课程计划(方案)的过程,而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它要求教师改变课程实施取向、拓宽课程内容领域、注重课程资源开发。

二、建立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师生关系——变“传话”为“对话”

教学活动中存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活动。这种交往不同于一般人际交往,它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以人类的文明成果(课程)为中介的一种社会性互动机制。把教学作为一种交往互动和沟通的过程,教师要成为“平等中的首席”;要“蹲下身子与学生对话”;要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制订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合理安排时间,脚踏实地,稳扎稳打,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另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及时调整学习方式和方法,特别是对于不同章节的内容应采取不同的学习策略。在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时,教师也应当调整知识的呈现方式、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有选择地采用尝试教学、问题教学、分层教学、“做中学”、“精讲精练”等策略;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及时复习、反思、总结,反思、总结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环节。通过反复熟悉教材、体会例题,强化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数学思想方法,如:方程思想、函数思想等的理解和掌握,从而将所学的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使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

三、加强实践经验与书本知识的联系——变“书中学”为“做中学”

人的认识遵循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辩证统一的规律,在处理书本知识与实践经验的关系时,应当做好以下工作:拓宽通往生活的路径,搭建经验共享的平台,展现获得结论的过程,正如我们常说的“不好的教师奉送真理,好的教师教人发现真理”。有时“过程”比“结论”更有意义。如:在讲解三角函数线时,教师给学生讲透三角函数线的意义比记结论更重要。

四、注重学生素质的深层建构——变“教书”为“铸魂”

知识问题历来是课程与教学的一个核心问题,我们应当重视知识的学习过程,但知識与技能同学生的素质并不等同,新课程标准把提高“素质”定为该课程的基本理念,也正反映了这种趋势。如,在讲授“杨辉三角”的过程中就可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习题的训练过程中也随时考验学生的耐心、恒心和毅力,因此,教师应及时鼓励和引导学生要有坚强的毅力去战胜学习中的一切困难。

五、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运行体系——变“教案剧”为“教育诗”

数学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的数学学习方式,这些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教学面对的是一个个富有个性的、具有独特精神生活方式和经验的学生,教师要促进学生发展就不能无视个体的存在。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运行体系,在操作上要精心设计与灵活变通并行不悖、思想观念与策略方法同步变革、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紧密结合。如,在讲授三角函数的图象变换时,利用Flash动画来演示效果会更好;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也可利用动画来体现“倒序相加”的过程等;在复习立体几何一章时可引导学生总结空间中的线与面、面与面有怎样的关系。

总之,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教师教学的重点已不是传授知识,而是激励思考。教师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学生发现问题矛盾而不是拿出结论真理的人,惟有真正做到教学灵活、学生积极参与,才能达到学习效益的最大值。

参考文献:

[1]张其香.建立和谐师生关系,促进师生共同发展[J].基础教育参考,2012(13):78.

[2]庄治新.善用图式表征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深层建构[J].江苏教育研究,2013(3).

[3]龚雷雨.关注学生课堂体验,焕发课堂生命活力:浅析新课程课堂教学运行机制的构建[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4(21).

编辑 薄跃华

猜你喜欢
新课程标准高中数学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新课程标准下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的分析
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培养初中生的数学思维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