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张发
摘 要:本文以罗霄山区湖南特困片区为例,重点分析了可持续金融扶贫模式的分类、差异和适用范围。通过研究财政扶贫资金、信贷扶贫资金、社会帮扶扶贫资金的主次关系,认为合理的扶贫模式应为:以部分财政资金、社会帮扶资金进行直接救济式金融扶贫为辅;以剩余财政资金、社会帮扶资金注入到信贷资金进行可持续金融扶贫为主。
关键词: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金融扶贫;模式
中图分类号:F830.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2265(2016)07-0080-04
根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精神,按照“集中连片、突出重点、全国统筹、区划完整”的原则,2012年6月,国家扶贫办在全国共划分了六盘山区等11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作为新阶段扶贫攻坚的主战场。罗霄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是11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包括江西17个县和湖南6个县。金融是经济的核心,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金融扶贫是扶贫攻坚的重要环节。探讨金融扶贫模式有哪些、模式之间有何差异、扶贫主体和扶贫对象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应选择哪种金融扶贫模式,可以为扶贫主体和扶贫对象选择合适的可持续金融扶贫模式提供参考。
一、文献回顾
王敬力(2011)研究了金融扶贫拾荷模式的产生及基本内容、效果。阚景阳、赵玉(2013)介绍了丰顺“拾荷模式”、乡村金融服务站模式、农地金融模式、社区发展基金模式四种国内金融支农扶贫模式。付先军(2012)对巨鹿县“三级担保”信贷扶贫模式、临城县“公司+农户+基地+扶贫贴息”信贷扶贫模式、广宗县“以扶贫资金作抵押”信贷扶贫模式三种金融扶贫模式进行了探讨。钭利珍、梅继承等(2015)研究了丽水农村金融扶贫的主要创新模式、制约因素,并就提升丽水农村金融普惠扶贫工作提出了对策和建议。人民银行张家口市中心支行課题组(2015)研究了国际金融扶贫经验,总结出开发性扶贫模式、农业价值链融资模式、“征信+信贷”模式、土地流转扶贫模式、广东郁南模式五种模式。黄承伟(2009)研究了小额信贷、社区发展基金、贫困地区村级发展互助资金、农村资金互助社等四种我国农村微型金融类型及其发展概况。徐荟竹(2012)从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多元化小额信贷、农业保险四个方面对国外农村金融和金融扶贫经验做了研究。张永亮(2014)研究了农村扶贫开发的金融支持困境和金融支持产品、政策、服务、制度创新。
由文献回顾可知,以往文献对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金融扶贫的研究不多、研究欠深入和系统;对金融扶贫模式本质的认识有待提高,不少是针对具体金融扶贫模式案例的介绍,分类欠系统;没有对不同的金融扶贫模式进行比较分析,没有总结出不同金融扶贫模式的适用范围。本研究的创新在于,利用以往文献研究成果分析出财政扶贫资金、信贷资金、社会帮扶资金的主次关系,提炼出各种金融扶贫案例的理论本质,并从理论本质出发对金融扶贫模式进行分类,指出它们的差异和适用范围。
二、财政扶贫资金、信贷扶贫资金、社会帮扶扶贫资金的主次分析
一般而言,金融扶贫资金来源主要有财政资金、信贷资金、社会帮扶资金。财政资金是指中央三项扶贫资金和省、地(市)政府投入及县政府配套资金,信贷资金是指金融机构贷款给扶贫对象的资金,社会帮扶资金是指社会团体、企业、个人、国外组织等捐赠的资金。
财政资金和社会帮扶资金一般是直接救济式扶贫。若贫困人口少,短期效果可以,但是不可持续,金融杠杆效果差。根据李文、汪三贵(2004)对全国523个国定贫困县1998—2001年的扶贫投资数据分析,期间年人均扶贫资金为100—130元。湖南扶贫网上的《湖南省罗霄山片区实施规划》指出,2010年罗霄山湖南片区农民人均纯收入2569元,仅相当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的45.4%和45.7%,按照2300元的新扶贫标准,农村有62.23万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为28.5%。2001年、2010年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分别为316.5、403.5(1985年定为100),在保持农村居民实际收入水平不变、人均扶贫资金达到全国人均扶贫水平时,根据李文等的研究,若把2001年全国人均扶贫资金设为100元,2010年全国人均扶贫资金应约为127元,则2010年湖南罗霄山片区需要约0.8亿元(127元*62.23万)扶贫资金,扶贫规划期为10年则需要8亿元扶贫资金(排除这10年间物价水平的上涨和农村贫困人口减少这两个作用相反的因素)。可见,仅湖南罗霄山片区,若都采取直接救济式的扶贫,10年间至少需要8亿元财政扶贫资金。
可持续金融扶贫机制能够在金融扶贫的效率与公平之间实现平衡,将金融扶贫的外在推力转化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最终形成金融扶贫投入——扶贫地区经济增长——金融资产保值增值——金融资源再投入的良性循环机制。邓坤(2015)研究得出,农村企业组织贷款对农民收入有显著正向影响。信贷资金是金融机构在追求金融资产保值增值的情况下贷给扶贫对象的,所以具有金融扶贫的可持续性。根据货币创造原理,金融扶贫信贷资金还可发挥金融杠杆作用,大大促进金融扶贫对减贫的效果。
那么,财政资金、社会帮扶资金的直接救济式金融扶贫是否就不需要了?肖祎平、刘新卫、张恒(2013)研究认为,金融规模对贫困强度有最大的正影响,即金融规模越大,贫困人群的收入方差越大;对于一些深度贫困者,即使贷款总规模在上升,但是依然会被授信主体边缘化;金融效率越高,贫困总量会减少,且贫困人群整体向贫困线靠拢。总之,金融深化会减少贫困人口总量、整体缩短贫困人口与贫困线的距离,但会加大贫困人群的收入分配差异,使深度贫困者更加边缘化。因此在保留部分财政资金、社会帮扶资金的直接救济式金融扶贫的同时,应将剩下的财政资金、社会帮扶资金注入到信贷资金中,充分发挥信贷扶贫资金的可持续性和杠杆性。
三、可持续金融扶贫模式分类、差异和适用范围
(一)基于农业价值链的信贷模式
基于农业价值链的信贷模式是一个或者几个金融机构基于某产业价值链上不同主体间的业务关系,向各主体提供信贷服务,充分发展“一县一品或多品”特色产业贷款。该模式适合贫困县有某一特色优势产业,很多农户家庭具有该产业的小规模经营,县里有少量的该产业龙头企业,行业风险较小。
例如,湖南桂东县具有茶叶特色优势产业,树立了比较有名气的“玲珑茶”品牌,县里有茶叶龙头企业,很多农民在自家山地种有小规模的茶叶。茶叶产业受到灾害影响的可能性很小,茶农之间通常还组建了茶业协会(或者类似协会的自发性组织),龙头企业的茶叶来源包括自种和向农民收购。龙头企业比较容易获得授信,分散的茶农由于规模有限一般很难获得银行授信。但因为茶叶龙头企业与茶农有业务关系,加上茶业协会的存在也加深了它们之间的了解,茶叶龙头企业可以为分散的茶农提供担保,以使茶农获得授信,从而扩大产业规模。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北斗镇拾荷村的“担保基金+农村金融机构+合作社+农业龙头公司+行业协会”模式,即所谓的“拾荷模式”,还有目前多地运用的“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等都属于基于农业价值链的信贷模式。
(二)风险小的产业项目+农民财产抵押+信用贷款模式
农民财产主要是指山地、林地、农房等,以财产作为抵押加上农民的信用从银行获得授信,获得的资金用于农业项目发展。该模式适合可抵押的农民财产具有一定的价值、农业项目风险较小、信用水平较好的农户。
例如,湖南桂东的很多林地生长有楠竹、杉树、花卉苗木、中药材等,这些财产都具有一定的价值。某些山地虽然没有一定价值的附着物但是所处的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很适合用于农业种植、养殖开发、别墅开发、高尔夫球场开发和休闲农庄开发等。某些农房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很容易变卖处置等。贷款用于发展的产业项目风险应可控,如特色种植业(中药材、花卉苗木等不宜受到疾病或者灾害的影响)等。养殖业一般风险较大,容易受疾病的影响,不太适合采用这个模式。
采用该模式时,应加快农村产权确认和发证工作,创新农村产权抵押方式,实现农村山林地、宅基地经营权与承包权、所有权的分离,完善农村产权、经营权流转机制。
(三)风险大的产业项目+乡镇村基层担保基金担保+农户互保+保险公司承保信贷模式
该模式适合风险较大的产业项目(如养殖业等)。我国大部分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农民的山林耕地、宅基地、住房变现能力极差。因为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利、土地贫瘠、住房简陋等,农民想用财产作为抵押而获得授信的可能性基本为零。
该模式中基层担保基金的主要资金来源为各级政府财政扶贫资金、社会帮扶资金,还有部分是来自村集体和农民。这样的来源结构有利于集体和全体农民审查和监督产业项目贷款,避免虚假的产业项目获得担保和授信。由于该模式中的产业项目风险较大,应鼓励保险公司参与保险,可以尝试农民免交担保费、保险费,由担保基金负责支付。
(四)农村互助基金社信贷模式
该模式适合当地农民有一定的市场经济意识、有共同的市场理念、相互了解和信任、具有一定的储蓄积累。农村互助基金资金的来源是当地农民入股、集体入股、各级财政扶贫资金和社会帮扶资金。入股农民从互助基金贷款,支付一定的利息。
在以上四种信贷模式中,贷款农民支付的利息大部分由财政扶贫资金或者社会帮扶资金贴息,农民支付贷款利息的少部分。但不宜采取完全贴息方式,完全贴息不利于提高贷款的效率。
在贷款贴息时要统一贷款贴息办法,实现规范贴息。目前执行国家贷款贴息的有扶贫、农牧、林业等部门,办法不统一、信息不畅通,导致贴息不规范不及时,大大削弱了农民贷款财政贴息政策的效果。建议由扶贫部门根据各农户的信用档案,结合实地考察结果来审批、监督财政贴息资金。财政贴息资金在财政部门设立专门账户,由财政部门保管和直接拨付到农户的账户,避免中间环节过多导致农户到手的贴息资金大打折扣。
四、结论
经分析本文得出以下两个主要结论:第一,可持续金融扶贫应以信贷扶贫资金为主。在保留部分财政资金、社会帮扶资金的直接救济式金融扶贫的同时,应将剩余的财政资金、社会帮扶资金注入到信贷业务中,充分发挥信贷资金的可持续性和杠杆性。第二,各扶贫主体和扶贫对象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结合基于农业价值链的信贷模式、风险小的产业项目+农民财产抵押+信用贷款的信贷模式、风险大的产业项目+乡镇村基层担保基金担保+农户互保+保险公司承保信贷模式、农村互助基金社信贷模式四种金融扶贫模式的特征和差异,选择合适的可持续金融扶贫模式。
参考文献:
[1]夏盛杰.金融支持湖南省罗霄山片区扶贫攻坚的建议[J].金融经济,2013,(6).
[2]段爱明.金融发展与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及扶贫攻坚对接问题研究[J].南方农村,2014,(3).
[3]王敬力,刘德生,庄晓明. 金融扶贫机制的新探索:拾荷模式[J].南方金融,2011,(4).
[4]阚景阳,赵玉.金融支农扶贫模式研究——兼论对河北省"环首都扶贫攻坚示范区"的启示[J].桂海论丛,2013,(6).
[5]付先军. 金融扶贫模式的调查与思考[J].华北金融,2012,(2).
[6]钭利珍,梅继承,袁云峰,徐东涛.“丽水模式”:农村金融普惠扶贫的实践与探索[J].浙江金融,2015,(3).
[7]中国人民银行张家口市中心支行课题组.金融扶贫模式研究[J].华北金融,2015,(6).
[8]黄承伟,陆汉文,刘金海.微型金融与农村扶贫开发——中国农村微型金融扶贫模式培训与研讨会综述[J].中國农村经济,2009,(9).
[9]徐荟竹,车士义,罗惟丹,杜海均.公共财政、农村金融改革和可持续金融扶贫研究——基于连片特困区375个贫困县的调研分析[J].金融发展评论,2012,(9).
[10]张永亮,肖毅敏.农村扶贫开发的金融支持创新[J].湖南社会科学,2014,(3).
[11]中国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课题组.农村致贫机理与金融扶贫政策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4,(3).
[12]李文,汪三贵.中央扶贫资金的分配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4,(8).
[13]邓坤.金融扶贫惠农效率评估——以秦巴山区巴中市为例[J].农村经济,2015,(5):.
[14]肖祎平,刘新卫,张恒.基于金融深化与贫困水平动态关系的湖北省扶贫路径探讨[J].武汉金融,2013,(6).
Abstract:This paper takes the exceedingly indigent area,the Luo Xiao Mountain District in Hunan as an example and mainly analyzes the classification,differences and application scope of the sustainable finance poverty-alleviation pattern. Through analyzing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relations of the financial poverty-alleviation funds,credit poverty-alleviation funds and social relief poverty-alleviation funds,we believe that a reasonable poverty-alleviation patter should be aided by the direct relief formula of financial poverty alleviation with part of the finance funds,social relief funds,and its main efforts should be put into injecting the rest of finance funds and social relief fund into credit funds to conduct the sustainable finance poverty alleviation.
Key Words:the concentrated and continuous destitute areas,finance poverty alleviation,patte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