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导入方法刍议

2016-10-21 07:38张生兰
读与写·上旬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单项式代数式一元二次方程

张生兰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7-0392-01

俗话说:"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起步阶段。课堂讲授的导入是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学习新知识的关键。 课堂的导入部分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灵魂,整个教学的定位随其定位而定位。教师授课导入得好,不仅能吸引住学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能燃起学生智慧的火花,使学生积极思维,勇于探索,主动地去学习,从而巩固原有知识,传授新的知识。使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重视教学伊始的导入艺术。

课堂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本人就自身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略谈几种常用的导入方法。

1.开门见山导入法

开门见山导入法是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导入方式。上课一开始,教师就直接揭示课题,将有关内容直接呈现给学生,用三言两语直接阐明对学生的目的要求,简洁明快地讲述或设问,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学生心中有数,诱发探求新知识的兴趣,把学生分散的注意力引导到课堂教学中来。开门见山导入法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引起学生有意注意,帮助学生把握学习方向。

比如"整式的加减"的导入:我们已经学习了整式的相关概念、合并同类项法则,去括号和添括号法则,本节课,我们将运用概念及法则来学习整式的加减运算。 又如在教学"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第一课时)时,可以在复习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般式等基本知识后,直接提出问题:对于形如"(aX+b)2=C"的方程,如何求解?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特殊情形的解法,然后导出新课题:直接开平方法。

2.以旧引新导入法

数学知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表现出极强的系统性。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又是旧知识的发展和延伸。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新知识与已有认知结构中的旧知识建立联系的过程。数学教师在课堂导入时要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使学生感到新知识不新,难又不十分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的做法是:温故知新--提问与练习。从"旧的"过渡到"新的",从"已知的"拓展到"未知的",既巩固了旧知识,又为新知识做了铺垫。

比如:在教学"多项式除以单项式"时,我就先出示了一组多项式乘单项式,要学生做题并要求说出计算方法,然后把上题中的乘号改成除号,问学生现在属于什么算式,学生回答: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师:你们能借用多项式乘单项式的方法去试算一下今天要学的知识吗?于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均跃跃欲试,成功的用学过的乘法知识解决了当天的除法知识,并且在解决过程中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

3.联系实际导入法

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数学是人类用于交流的语言。因而,数学课程的内容就一定要充分考虑数学发展进程中人类的活动轨迹,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或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学习材料,把学生熟悉、感兴趣的实例作为认识的背景材料,导入课题,不仅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尽快唤起学生的认知行为,促成学生主动思考,为课堂的后继实施作好准备。

比如:在"求代数式的值"的教学时,教师可先提出问题:同学们,学校为了开展体育活动,要初中三个年段每个年段各添置一批排球,每班配2个,年段另外留10个,如果假设某个年段有n个班,总共需多少个排球? 这时学生会先列式得出代数式(2n+10)个,然后老师再提出:我们知道学校七,八,九三个年级段各有6、5、4个班,则各应添置多少个排球? 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发现当班数n取不同的数值时,代数式2n+10的计算结果也不同,这时教师再适时的提出:我们将上面计算的结果22、20和18,称为代数式2n+10当n=6、n=5和n=4时的值.这就是本节课我们将要学习研究的内容:代数式的值。像这样的导入,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入手,由学生自己去计算,思考,很自然,亲切,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加明白学习数学的现实意义,凸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内容有不同的导入方法。即使是同一个内容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导入。导入的方法并不是孤立的,各种方法一般都在交叉使用。但这些都不是问题的关键,最重要的是导入的方式及导入的例子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教学,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整个数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应想方设法设计好每节课的导入,使学生产生一种主动积极的态度,充分发挥学生非智力因素,让不同的学生都会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得到发展,都能体验到数学活动中创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树立起学好数学的信心。

猜你喜欢
单项式代数式一元二次方程
分分钟,帮你梳理一元二次方程
学习整式概念莫出错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运算法则
由浅入深探索单项式与多项式的相乘